EAM系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对于固定资产比例高、设备品种多、价格高、对设备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的任何行业都是理想的应用领域。比如电力、石油、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制造业等行业。对这些行业来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关系到资产与成本,而且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二、EAM与ERP的比较
在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应用中,EAM和ERP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是ERP系统的职能之一,而实际应用中,扩展了的EAM系统往往也会带有人事、财务等功能,这就导致了EAM和ERP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重叠。因此,我们讨论EAM的应用,不能不对两者进行比较。
1、EAM和ERP的关系
发展EAM与发展ERP其实并不矛盾。从广义上说EAM系统是实现企业ERP的一个子系统而从另一个角度也有人把EAM看成一种资产管理部分被极度放大了的ERP。同时在国外不少企业的应用证明EAM系统往往可以当作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建立ERP系统的一个过渡阶段其最终的发展方向是成为ERP的一个部分。因此可以说EAM和ERP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EAM与ERP比较分析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EAM系统是建立ERP系统的一种过渡形式,但这并不表示EAM没有发展的必要。在企业软硬件条件不成熟,尤其是企业原本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内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发展EAM将会是较佳的选择。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EAM专注于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领域,具有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因此相对ERP而言,EAM更容易实现,成功率更高。同时EAM涉及的部门要少(设备部门为主)、牵涉流程简单(设备的维修、维护为主)、投资规模要小(一般为ERP的1/5到1/10),实施周期要短(ERP的1/3到1/10)、投资回报快(通常只有1年左右),这对企业人力物力的要求相对要低。并且EAM系统避开了人、财、物等敏感问题,其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将大大下降。
三、EAM更适合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
本节将通过分析中国电力行业的特征和现阶段的特殊情况,结合ERP和EAM两类系统在中国的实际应用,证明在目前的条件下,EAM项目将更能满足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1、中国电力行业的特征
(1)电力行业是一个资产高度密集的行业
在《中国电力行业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两组统计数据,第一组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三个地区电力行业企业资产构成比例。在这三个地区,电力行业的固定资本远远高于其流动资本。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电力行业的固定资产比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固定资产比率奇高;②固定资产比率将继续上升,或保持原有水平。
(2)目前的中国电力行业正处于剧烈变革期
2、目前电力行业ERP应用状况并不理想
当然这并不表示ERP本身不好,但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尚不具备大规模上ERP项目的条件。一方面ERP管理软件对人、财、物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这是ERP管理软件与其他软件系统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对ERP系统的日常操作和使用习惯以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管理模式、管理流程认可度不够,使ERP的实施遭遇困境。其三在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处于变革时期的电力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大,甚至不清楚企业自身的边界在哪里。这些疑惑和不确定因素都是导致ERP业务进入低谷的原因之一。
3、EAM在电力行业的优势
尽管ERP的实施遇到了挫折,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却是刻不容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EAM系统就有用武之地了。与ERP项目相比,EAM由于其内在的特点,能较好的避免ERP所遇到的问题。EAM专攻资产管理,其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同时容易实现,可以很好的弥补中国电力企业的不足。而涉及部门少、牵涉流程简单、投资规模小,实施周期短、投资回报快等优点则大大降低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回避了体制和观念上的约束。
总而言之,EAM项目在国内目前情况下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再考虑到EAM与ERP的关系,优先考虑EAM,将其作为一种桥梁,未来再考虑ERP,这既能满足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符合信息系统实施由浅入深的规律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都将大有帮助。同时从近几年的EAM实施项目可以看出,EAM在电力行业中已初露锋芒。一些电力企业,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峡电厂等均已成功或开始实施EAM。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与涉及企业各方面的规模较大的ERP项目相比,EAM更适合用于解决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结合,EAM系统自身特点、EAM和ERP的对比分析,以及中国电力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对EAM在电力行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目前国内电力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并不适合采用规模庞大的ERP系统,而相对规模较小,较为灵活的EAM系统是较优的选择。同时EAM也将为未来ERP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