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电力行业发展状况产业新闻行业新闻

但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底,全球发电装机容量为77.5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4.6%;2020年全球发电量为25.6万亿千瓦时,较2019年降低0.8%;2020年全球电力消费约24.8万亿千瓦时,较2019年降低1.1%,其降低幅度均低于GDP降速。2020年,在全球能源投资大幅下降12.8%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增加,并继续主导能源投资。以上数据说明电力市场需求依旧坚挺,投资主体对电力市场的投资热情依然旺盛。

(2)全球电力市场发展趋势

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潜力巨大,各行业电气化水平将大幅提升,电气化是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20》,电能于2040~2045年间将成为第一大终端能源,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约60万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约1.4倍;全球发电总装机在2050年将达到约251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约2.3倍。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21》,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成为主力电源。到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越50%,到2050年超越9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到2035年前超越50%,到2060年接近90%。

随着全球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各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而输电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将稳步增长。

2、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1)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电力需求增加

电力供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电力能源供应充沛有助于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进一步带动居民和企业的生活、生产用电需求。

2020年,全球电力消费为24.8万亿千瓦时,较2019年下降1.1%;全球人均用电量3,194千瓦时,较2019年下降2.1%。全球电力消费和人均用电量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电力消费较2019年增长4.2%,人均用电量较2019年增长3.9%,2020年中国成为唯一实现电力消费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14.12亿人,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为6,118千瓦时,2021年末我国总人口14.13亿人,全社会用电量83,313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为5,898千瓦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年用电量差距逐渐缩小,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2)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能源供需受历史发展因素及地理因素影响,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一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煤炭、水电、风电等),但经济体量较小,能源需求相对较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较大,对能源需求量也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我国长期重发电、轻供电的导向,导致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供需存在明显区域错配。

电网工程建设是促进能源合理配置、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十年来,我国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电力投资规模持续加大,最近两年电力工程投资规模均超过10,000亿元。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可分为对电网工程的建设投资及对电源工程的建设投资。近五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均在5,000亿元左右。电网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特高压线路的建设为电力铁塔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行业前景良好。

(3)电能替代改革带来新的增长点

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建设成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的首选方案,电能替代改革给电力行业配套输电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增长点。

电能替代改革的加深使得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强,拉动了配套电源、储能、输电、电能接入等环节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也带动了本行业输电线路铁塔产品的发展。前端电源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生产能力的提高客观带动了配套的输配电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我国电力输送设备,即输电线路铁塔等产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能源使用环节,新能源接入等技术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5G、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扩展了新能源的应用方向。后端新能源的使用也会带动前端能源输送能力和需求的协同发展,为电力铁塔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4)国家积极的能源政策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国家能源政策的提出为电力铁塔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预示着未来我国将加大在输电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推动能源转换革命培育和带动关联产业,为电力铁塔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5)特高压电力铁塔成为行业重点产品

我国地域广阔,能源分布不均情况明显,西部和北部地区能源充沛但需求较低,东南部沿海地区需求巨大但能源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西电东输”“北电南送”战略,其中特高压输电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和效率高等技术优势。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够显著提高电网输送能力、降低电能损耗、降低土地资源占用率。

我国特高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2010年)为试验示范阶段,在此期间建成了我国首条特高压交流、首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产业投资规模约650亿元;

第二阶段(2011年—2013年)是我国特高压第一轮建设高峰期,在此期间核准并开工建设了“两交三直”,产业投资规模约877亿元;

第三阶段(2014年—2017年)是我国特高压第二轮建设高峰期,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了“八交八直”,产业投资规模约1,966亿元;

第四阶段(2018年﹣2020年)是我国特高压第三轮建设高峰期,主要是落实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通知》,建设了“七交十五直”,产业投资规模达到了2,130亿元;第五阶段(2021年﹣2025年)是我国特高压第四轮建设高峰期,主要是为了落实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求,据有关机构研究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投资将达4,500亿元。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第9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2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使得特高压建设再次进入快车道。据中国能源报的报道(2022年1月17日),在“十四五”期间,仅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的特高压项目就有“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千米,总投资达3,800亿元。

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特高压直流线路一般为“点对点”传输,通过特高压导线与铁塔完成送端与受端两个换流站间线路架设;特高压交流线路一般由多个变电站点双回或多回传输,通过特高压导线与铁塔完成多变电站间线路架设。因此,输电线路铁塔在特高压线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依据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基建”特高压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白皮书》(2020年5月),特高压输电工程中,铁塔的投资建设占比约为项目的26%到32%。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特高压线路配套的高电压等级电力铁塔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对输电铁塔企业发展利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成为电力铁塔产品新的业绩增长点。

THE END
1.风驰电掣的2023:全年用电量发电量分析与2024年展望风电光伏2023年随着疫后经济的恢复,各行业全面复工复产,电力需求加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重工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受今年夏季高温与冬季供暖的用电量需求激增影响,电力需求远超去年同期。火电作为承担我国电力供应兜底保障的电源,今年也是“开足马力”,据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火电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39.66%,远https://www.163.com/dy/article/IMEE888L05118O92.html
2.2024年煤炭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高股息高弹性,煤炭或开启新一轮(二)供需:24 年电力化工需求平稳增长,国内产量增幅不大,进口量 维持高位 1. 需求:24年火电化工需求维持稳健,钢铁建材需求较弱,10月有所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 煤炭消费量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 百分点。而根据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24ed8a83140e328f62ec5bc04.html
3.年度重磅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形势分析(2023)电力要闻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2年,受疫情、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气候变化、水电出力不足、煤炭价格上涨多因素综合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2月,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少数省份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4月、5月部分地区受疫情http://www.sgcio.com/news/zh/112149.html
4.用电结构变化:电力供需预测新挑战(原创潘秋杏洪嘉琳南方能源“对全国电力供需研判,还要考虑经济周期与世界环境、产业与金融政策调整等,不能严格地说预测值与实际值差距很大就是预测能力不行,尤其一些突变的影响因素不是能预测出来的。” 表1:2014—2023年全国用电量增速预测和实际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https://www.meipian.cn/51i3yyj2
5.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4》《报告2024》共14章,重点反映了2023年电力消费、电力生产与供需、电力投资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市场建设、电力安全与可靠性、电力低碳环保、电力企业发展与经营、国际电力发展与合作、电力标准化、科技与数字化等情况,并展望了2024年及中长期电力发展。 https://www.cesforum.cn/xhtml1/report/2407/1043-1.htm
6.2023年新型电力体系电价篇分析报告:四类电价机制多层次互补,适应内容提供方:管理咨询和行业研究分析 大小:2.64 MB 字数:约13.11万字 发布时间:2024-10-09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2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3年新型电力体系电价篇分析报告:四类电价机制多层次互补,适应新型电力体系变化.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05/7135105150006156.shtm
7.?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版图出炉,31省发用电差距有多大?分省数据中,发电量最少的省份排名没有变化,依然是西藏、海南、北京、天津、青海、上海。不同是的在2023年发电量增幅上看,北京增幅在上述城市中最少,仅仅增加5亿度。 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全社会用电量: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6539千瓦时。与2022年相比,增速提高了3.1个百分点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