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沈阳街头,一台高大的悍马汽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路过的行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议论着这见都没见过的豪车该有多少钱。
车内的人得意的驾车穿过热闹的人群,享受着人们的羡慕,这个人就是豪车的主人陈相贵。
这时候的他坐拥2亿家产,通过《刘老根大舞台》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成为了东北地区有名的富豪。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一年后,陈相贵的财富帝国轰然倒塌,一时风光无两的悍马汽车也低价变卖。
这中间是什么曲折的故事?陈相贵的身上凝聚了利用投机取巧等手段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又陡然失去的悲喜,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奋斗的小人物
1964年,陈相贵出生在黑龙江肇源县一个农村家庭,家里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面朝土地背朝天,一辈子勤勤恳恳。
然而,农民的生活太苦了。陈相贵从小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拾亲戚、邻居穿小的衣服。父母在黑土地上劳作,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难得轻松。
陈相贵从小就梦想着能有一天走出山村,赚很多很多的钱,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
初中毕业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很多都选择辍学打工,陈相贵觉得现在打工没有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努力考上了镇里的高中,他想通过读书拿到改变命运的敲门砖。
可是,高中毕业后陈相贵并没有如愿考上大学。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村里来了森林警察部队来征兵。
陈相贵听说这个消息激动万分马上去报名。在那时候,能进部队也算有铁饭碗了。
在查看征兵要求的时候,陈相贵发现自己有体重一项不合格。“现在吃也来不及了呀”陈相贵的爸爸着急地说。
这一下点醒了陈相贵,他抓起水杯喝起水来,直到肚子实在撑得不行才善罢甘休。
体检路上,陈相贵被想上厕所的冲动憋得不轻,但一想到能够通过体检迈过征兵的第一个门槛那就努力忍着,最后终于算过了体检这一项。
体检过了,还有政治考核,十分看重这个这个机会的陈相贵开始研究他的竞争对手,他发现自己的学历比其他人都要有优势就在政审的时候额外突出了这一点。
因为这份执着,陈相贵被森林警察部队顺利录取,成为中国第一批森林警察。在他小小年纪的意识里,结果比过程重要,只要能进部队,哪怕用些小方法都是可以的。
瘦小的陈相贵十分看重这份机会,到达部队后他开始刻苦训练,希望能改变命运。在训练之余他还格外看重各种和首长、领导交流的机会,希望能有朝一日搭上东风获得更多资源。
同寝的战友有时候会打趣他:除了出任务积极,在就是跑领导办公室积极了。对此陈相贵笑而不语,他早就想明白了:军队就是小社会,他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往上爬。
80年代初,陈相贵当兵的部队在内蒙古牙克石森林区,那里林业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可用于发展的资源也不多。
这里的牧民多数都是靠木材生活,陈相贵在偶尔和当地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这里的人淳朴又渴望更多的发展。
三年后,面对是否专业的问题,陈相贵有些犹豫,一个老乡给他出主意:你头脑灵活,部队层级严明不适合你,在社会上你能有更好的发展。
部队三年,陈相贵学到了不少本事,可是再往上走觉得自己也是有心无力,正在灰心丧气之际,老乡的这一席话点醒了他。自己也不是三年前的高中生了,可以去社会上闯到一下了。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风气正在打开,当普通人还在犹豫踌躇的时候,陈相贵已经看到了希望。
他知道这个世道变了,不再是等谁、靠谁的时代了,是可以通过他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改变生活了。
不过,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变成了唯利是图。
1986年10月,在别的战友选择部队安排的工作时,陈相贵选择了500元的复员津贴自主择业。他想着拿着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他的赚钱之路。
第一份工作,陈相贵选择给一家洗衣服厂做销售工作。他分析洗衣粉市场空间大,而且是必需品、易耗品只要找对方法销量应该不少。
销售的时候同事提醒他别什么话都敢说,夸大了洗衣粉的功效。陈相贵说,功效大不大得买了之后才知道只要买了不就得了。
当时,普遍人群对洗衣粉的认知并不深,看陈相贵说得栩栩如生也就相信了。对他这种做法,同事们不置可否,但陈相贵凭借他的花言巧语,完成了出色的销售额还拿到不少的佣金。
在看卖洗衣粉这么赚钱之后,陈相贵不满足只替别人做嫁衣了,他准备自己开了洗衣粉厂。
精打细算的他在选址的时候大费周章,又想场地大,又想费用低。经过他的左右打听,还真有一块合适的场地让他给找到了,那就是——学校。
学校在人们的认识里是“事业单位”,并不涉及经营性质,但经过陈相贵的努力,一个技校的几间空余教室成了最初的他的洗衣粉厂。
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是他独门的处事哲学。
有了场地他觉得与其自己购买设备,不如就购买别人生产好的洗衣粉再重新包装上市。陈相贵把购买来的大包洗衣服改装成8小包,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八分钟。
“八分钟”寓意着洗衣粉八分钟就能把衣服洗好,这一定位让他的洗衣粉一路畅销,很快成就了陈相贵的第一桶金。
拿着第一桶金,陈相贵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原来赚钱这么简单,只要做别人不敢做就能有无限的商机。
失控的欲望
卖完洗衣粉后,陈相贵发现一个更赚钱的门路——买彩票。90年代初,福利彩票刚刚兴起,巨额的奖金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很多人都渴望着一夜暴富,只有陈相贵能大胆地想出利用国内彩票监管的漏洞,大批量买入彩票兑奖。这些财富对陈相贵来说来得太轻松,只要能发现漏洞,就能有钱路。
就此,陈相贵的心理也彻底从一个农民、退伍军人转变成了一个投机倒把、唯利是图的商人。
到90年代末,陈相贵已经不是那个从黑龙江农村靠喝水增加体重参军的黑瘦小青年了,他赚大钱了。
陈相贵在黑龙江、沈阳等地多处购房,把农村的爸妈接到城里,用上了时髦的大哥大,出手阔绰,身边围绕着不少想跟着他赚快钱的小弟。
陈相贵也带着身边的“小弟”发财,总是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赚到快钱。
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陈相贵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热心结交社会上有权势的人,用金钱换来更多的资源,用资源撬动更大的财富。
在他心中,没有他吃不了的苦,没有他享不了的福,没有他赚不到的钱。
进入千禧年之后,国家开始重视退耕还林,林业建设。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企业转型,鼓励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发展林业。这让陈相贵想到了他参军期间内蒙古的广阔林场,嗅到商机的他马上行动起来。
2004年1月,陈相贵在内蒙古成立了中国万里大造林集团。公司经营模式是以极低的价格租赁土地种植幼苗,再以极高的价格卖给买受人。
为了让自己的身份更有公信力,陈相贵想尽方法想出名。他花巨资赞助了在东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刘老根》剧组,哪怕在里边跑下龙套,都是出名的机会。
他利用原来的社会上结交的资源,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功成名就的“诚信”企业家形象。
为了让人们相信他们公司的实力,陈相贵在内蒙古的林场旁边租赁了一块场地改造成一个奢华的庄园,庄园里还停放着5架直升飞机。
实际上这些飞机都是废旧飞机改造的,只是为了充门面,根本不能使用。
越是出风头的事情,陈相贵就越愿意做。当时社会上流行手机号码用一些“靓号”,一些比较顺口的手机号码会被炒作得很贵。
陈相贵发现这种虚伪的攀比最能刺激人们的兴趣,他花182万公开买了个“13333333333”手机号码。
这种夸张的炫富行为也刺激了陈相贵的虚荣心,就像滚雪球一样,虚荣越滚越大,陈相贵渴望他的财富也越滚越大。
当看到马路上的其他豪车飞驰而过的时候,陈相贵想他要买一部更大、更夸张的豪车,这种车叫“悍马”正合适。他就毫不犹豫的花150万,买了辆悍马车,经常开在沈阳街头。
在陈相贵大肆宣传的同时,他的“万里大造林集团”也如火如荼的发展。
他们从全国各地用大巴车拉着一车一车的人去参观他们的庄园,林场,给人们描绘着10年后幼苗长大成林,再高价卖出的财富故事。
人们被他们的宣称和财富所震撼,心甘情愿地交上钱,等着10年后收林的日子。
其实所谓10年后的收益根本不存在,一切都是陈相贵打的幌子,“万里大造林”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在陈相贵的精心打造下,短短两年内,万里大造林集团在全国成立了40几家分公司,每天都有上百人在内蒙古林场考察、交钱,全国各处都传说着种树赚钱的“财富神话”。
至2007年,三年间,万里大造林集团吸纳公众资金达10亿之多。
锒铛入狱身陷囹圄
正当陈相贵觉得顺风顺水,财富雪球越滚越大之时,全国被他欺骗的普通老百姓也越来越多。
很快,江苏的万里大造林的工作人员在社区里做活动时遇到了苏阿婆,他们热情地邀请苏阿婆去内蒙古看他们的林场,承诺以后的高额回报,鼓动中,苏阿婆拿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
在后来公安部门在向苏阿婆取证时,她才知道,万里大造林公司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林木蓄积量,那些树林除了被展示的一小片外,其他的也都枯死,病死,根本不可能保护环境。
在万里大造林公司疯狂敛财的同时,内蒙古林业局也注意到了这家公司,有关部门派出专案组,开始调查万里大造林集团。
2007年8月,经上级部门同意,内蒙古公安厅决定对内蒙古万里大造林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件开始正式立案侦查。
经调查发现,万里大造林公司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公开向购买人承诺林地8年后每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2立方米,10年达到15立方米等“高回报零风险”的手段,总计向社会销售林地45万多亩,非法吸纳公众资金13亿元。
8月22日,公安部门开始了对万里大造林董事长陈相贵的抓捕行动,并在呼和浩特的一家宾馆内将其抓获。
被捕时,陈相贵显得十分意外和慌张,他叫嚣着自己的身份和一系列荒诞的头衔,这些在被骗的普通民众面前显得那么的虚伪和丑陋。
2008年12月,内蒙古包头市法院宣判陈相贵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款2亿人民币。
昔日的造林英雄沦为阶下囚。原来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复存在,接下来陪伴陈相贵的将是监狱里的劳改生活。
为筹措罚款,曾经轰动一时买下的手机靓号被低价卖出,在街上引起围观的悍马豪车也被低价转让。通过骗局换来的财富不过是泡沫,消散在正义的阳光下。
黑龙江农村出身的陈相贵渴望改变命运本无可厚非,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对金钱的贪婪不断侵蚀着陈相贵,最后他的欲望模糊了法律的底线,也将自己送上了审判台。
从开始就耍着小聪明来赚钱的陈相贵在享受完荣华富贵之后只能在监狱中追忆自己的过往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勤劳踏实的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牢靠的回报。
参考资料:
1、《万里大造林案公开审判:董事长总经理等10人获刑》.中国新闻网.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