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在龙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统筹部署下,龙华区2024年违法建筑集中拆除行动收官战正式打响。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声令下,组织辖区六街道同时启动违法建筑拆除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清障行动”就此展开。全天拆除违法建筑约2.9万平方米。
据悉,面对2024年市政府下达的257.84万平方米违建“减存量”任务,龙华区铆足干劲,全区上下明确责任目标,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战队,全盘部署谋划,先后启动20轮周计划拆除、7轮大型集中专项拆除,通过执法拆除、土地整备、完善手续等多种手段,一路攻坚克难。累计全年拆除消化违建总面积达264.78万平方米,总任务完成率达102.63%,提前一个月完成2024年违建“减存量”任务,打出了查违控违高压态势,强力震慑违法建设行为。
铁腕斩病除根剔除城市建设管理“绊脚石”
本次拆违收官战主场设在观湖街道新田社区新田公坑廊251地块内,现场分别有9栋高1层的铁皮棚临时建筑,以及2栋高1层的砖混永久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5914.62平方米。
拆除现场,执法人员早已忙碌开来。他们身着整齐的制服,神情严肃而认真,对每一栋违法建筑进行仔细的核查,确保拆除工作准确无误。随着一声响亮的指令下达,拆除行动正式开始了。大型拆除设备缓缓启动,巨大的机械臂高高扬起,如同一个力大无穷的巨人举起了手臂,朝着铁皮棚临时建筑挥去。伴随着一阵刺耳的金属撕裂声,铁皮棚的一角瞬间被扯下,扬起一片尘土。
拆除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执法人员的指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别样的城市“整治乐章”。眼看着违章建筑逐渐被夷为平地,城市的规范发展和市民的居住安全得到了保障。
而在同一天,其他街道也坚持靶向攻坚,将目标对准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超期临时建筑。民治街道拆除龙塘社区华东师范学校1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超期临时工棚、龙华街道拆除玉翠社区龙华分院内4处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超期临时建筑、大浪街道拆除同胜社区1处建筑面积416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福城街道拆除大水坑社区1处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临时建筑、观澜街道拆除黎光社区1栋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永久性建筑,为辖区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助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纵深控违治违
唤醒城市发展“沉睡”国土资源
至此,龙华区2024年拆除消化违建任务已圆满完成。回首即将结束的2024年,龙华区综合执法队伍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不断锚定和夯实违建“零增量”目标,依法持续消化存量、严控增量,不断强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要素保障。
在拆除违建的过程中,一个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行动。首先通过执法拆除违建约244.47万平方米,拆除了一批典型违建,有效帮助城市面貌和发展质量优化提升;其次,灵活运用土地整备、没收等政策工具箱,拆除消化影响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的违建约20.32万平方米;另外,借助“两规”“三规”等机制,推进了42栋处理意愿强烈、体量大和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历史违建项目处理,总建筑面积达22.27万平方米,处理完成量位列全市第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对规划土地执法工作的指示要求,龙华区综合执法队伍抓实抓牢违法建设治理、控停违法建筑综合处置等重点工作,完善健全违建常态长效巡查、拆除风险控制和全过程监管等工作机制。
在日常巡查时,执法人员的身影穿梭在龙华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而且,还充分拓展人工智能、无人机低空巡检场景在规划土地执法领域的运用,形成了“无人机+AI”低空巡检监管模式,实现“智能航飞—AI自动发现—线索推送—执法处置”数字化闭环管理,确保违建巡查“零缝隙”、违建滋生“零空间”,有效防止违建监管“真空区”。与此同时,龙华区始终坚持营造攻坚氛围,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公开曝光反面案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违建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