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崛起丨从贴牌代工到制定标准,中国家电如何攻守易形?日本电视机中国家电

1958年3月17日,位于天津的国营712厂突然接到北京的一封加急电报。

电报中,要求他们立即携带自行研制的接收机,前往北京参加北京电视台的首次试播。

当晚,天津712厂的6名同志带着样机匆忙抵达北京,在试播现场紧急组装调试后,他们发现场内除了他们的样机,还有2台不同样式的接收机。

后来一问才知道,那2台,一台是苏联的、一台是日本的。

若是试播开始后,苏联、日本的接收机都正常工作,而天津712厂的接收机没有图像或是没有声音,那就说明中国研制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失败了。

晚上7点整,灯光熄灭,试验开始。

电视机上出现了一名报幕员,之后是女声独唱、二重唱、男高音独唱、诗歌朗诵以及一部名叫“小猫钓鱼”的动画片。

动画片《小猫钓鱼》

试验结束,场内人员兴奋不已,因为在整个接收过程中,天津712厂研制的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表现地和苏联、日本的接收机几乎没有差异。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而且表明至少在电视机这个大家电上,中国和日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家电行业的70年风雨,自此开始。

第1章

连年亏损的华夏第一屏

和我们通常以为的不同,中国的家电行业其实起步相当早。

早在1956年,前身是北京医疗器械厂的北京雪花冰箱厂,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台电冰箱。

只不过,当时的冰箱多是用于医疗和科研单位,飞不入寻常百姓家。

“雪花”牌电冰箱

1958年3月17日,天津无线电厂研制成功建国以来的第一台显像管电视机,当时,这台只有14英寸的“北京牌”820型电视机,被誉为“华夏第一屏”。

华夏第一屏

作为对比,日本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由早川电气工业公司在1953年生产的,而早川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夏普。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学院也曾初产中国第一台洗衣机,只不过也没有进入普通家庭,只有一些大宾馆用得起,而且只能洗衣不能脱水。

可见,从建国后不久,中国各地就开始研制大型家用电器了,因为在解决了衣、食后,家用电器是最能直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电子产品。

洗衣机等家电可以直接减少家务劳动量

可为什么中国家电市场后来成了舶来品的天下?

这里面,一是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赖于进口;二是生产出的大家电根本没有市场。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内经济并没有家用电器的空间,中国在1960年的全国发电总量也只有594亿千瓦时。

而当时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日本,发电总量却达到了982亿千瓦时,平摊到人均就是中国老百姓的20倍。

当中国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未通电的年代,冰箱、电视、洗衣机早在1950年代就成了日本城市家庭的三大件,带动了日本的战后经济。

早川电气虽然就比天津无线电厂早了5年生产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而且技术也是从美国引进的。但是在1954年也就是1年后,早川电气就开始了黑白电视机的批量生产,跃居当时电视机市场的全球第一。

日本第一台商用电视机TV3-14T

而天津无线电厂的“北京牌”电视机,进口零部件就占了7成的成本,年产量也只有3000台左右,基本上是生产一台亏损一台,该厂直到1978年才扭亏为盈。

相比于三大件,电风扇才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而同时期的日本,已经开始了空调的普及,约有3成的日本家庭用上了松下生产的空调。

1978年改革开放时,国内曾对家电行业进行过一次全国摸底,发现全国家电行业总产值仅仅只有4.23亿元,电冰箱产量仅有2.8万台、洗衣机产量仅有0.04万台。

至于电视机,连统计的必要都没有。

70年代普及率最高的电器是电风扇

第2章

中国家电起步于引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家电行业真正开始了起步。

但是面对与国际产品至少30年的代差,中国家电行业就好似囚于黑暗多年后,终于推开了一扇门:

既兴奋于眼前的曙光,又被那光,灼地刺眼。

30年的代差,想要奋起直追不止多久才能赶上,先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消化后再谋发展是最可见成效的路。

70年代中日建交后,两国友好交流频繁。1978年,邓小平应日本首相福田纠夫邀请访问日本,在参观松下电器工厂时,邓小平对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

松下幸之助是最早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友人之一,他当即允诺,并随后两次访华,打开了日本技术进去中国市场的大门。

1978年邓小平参观松下电器与松下幸之助握手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中国轻工业代表团便出访日本,期间与日本各大家电企业讨论电冰箱压缩机项目的引进。

同年,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局又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国家正式下场,推动家电行业发展。

1982年,家电工业局更是从五金电器工业局中独立出来,负责全国范围内6种主要家电产品的生产以及管理。

但当时的中国家电行业就是一盘散沙,全国各地分布有很多地方性品牌,只在当地生产、销售,各个厂家之间的技术水平、工艺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很多厂家看到家电行业初兴,刚嗅到商机就盲目投产,最后大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就好比1980年成立的青岛日用电器厂,仅仅4年后就亏空了147万元,发不出工资就只好让工人回家暂休。

濒临破产的青岛日用电器厂

家电工业局在对国内外家电行业发展水平、市场规模、产品分布进行评估后,确定了“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行业发展策略。

“中国家电起步于引进”,是很准确的描述。

1983年,广州万宝电器从新加坡引进了中国第一条电冰箱生产线,才发现即便是收的人家的二手生产线,也比国内这几年闭门造车的先进很多。

1984年,万宝又从日本的松下电器引进了电冰箱压缩机的整套技术、设备,又从日本的日立引入了第二条电冰箱生产线(这里面有1979年中国轻工业代表团出访日本的功劳)。

万宝引进的日立冰箱生产线

当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冰箱的北京雪花电冰箱总厂,也在1983年引进了荷兰菲利浦的技术和设备,更新了一条年产5万台中型单门家用冰箱的产线。

当时国内的电冰箱行业有一句话叫“北有雪花、南有万宝”,引进国外技术的当年,国家把北京雪花、广州万宝这两家电冰箱压缩机厂,列入了“六五”计划重点项目。

而前面提到的亏空147万的青岛日用电器厂,在1984年换了一位叫张瑞敏的新厂长,将工厂改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不仅四处借钱帮厂里度过了危机,还在刚上任的第一年就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Liebherr)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4星级”电冰箱生产线。

青岛电冰箱总厂

冰箱的星级表,可以对比下你家冰箱的铭牌

为了体现中德双方的合作关系,从这个厂生产出的冰箱冠以“琴岛-利勃海尔”的名字,你可能没用过他们的冰箱,但肯定看过他们拍的动画片:《海尔兄弟》。

1998年,青岛电冰箱总厂与东方红叶动画公司共同投资五六千万、耗时八年,制作出当时中国最长的动画片——212集的《海尔兄弟》。这是一部以海尔品牌为卡通形象创作的知识科普型动画面,在央视一经上映就备受儿童欢迎,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海尔的知名度和美誉也随之暴涨。

海尔兄弟的形象就是中国人和德国人

那两个搭着肩膀、只穿裤衩的小男孩,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电进行技术引进最鲜明的象征,而当时那个差点破产的青岛日用电器厂,也逐渐成长为今天的海尔集团。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国家力量的支持,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中国家电行业进行了一次高速、野蛮地生长。家电品种从70年代末的不足30种,通过技术引进快速增加到了100多种。

这种不加把控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国内家电产业发展只有速度却没有质量。

很多厂家只是引进了整机组装的技术,并没有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能力,同时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上大多还是小作坊的形式。

北京白菊洗衣机厂从日本引进了双缸洗衣机技术

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何享健,在1979年还是一个街道小厂的负责人,只是看亲友回国带了点小家电,就从国外买了100套电风扇的零件,组装好后往外卖。

现在的广东科龙集团创始人潘宁,1984年的时候,在一个用钢筋搭起的工棚里,用手工锤组装了两台容声冰箱,然后也往外卖。

即便是列入重点项目的北京雪花也是如此,在引进一条年产10万台的产线后,产品的合格率却骤然下降,最终真如一片雪花消融在了茫茫市场中。

直白的说,要不是当时家电行业还在计划经济的保护下,否则早就让改革开放后,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松下、东芝、日立、索尼,这些日本家电品牌彻底打死了,连复苏的机会都不会有。

日本电器的质量还是非常高的

好在这时候,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一锤把中国家电企业家砸醒了。

张瑞敏清醒地认识到,在掌握核心技术之前,得先跨过质量把控这道门槛,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生存下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将引进的技术消化为己用的机会。

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收到一名用户的反映,声称厂里生产出的电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当即对厂里库存的所有冰箱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有76台之多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不合格产品,有人提出可以将其作为福利,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员工。

对此,张瑞敏不仅坚决反对把这批冰箱以次充好放入市场,而且反对以低价在工厂内部消化,他认为:

“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张瑞敏带头砸冰箱

于是,张瑞敏带头用铁锤砸掉了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员工亲自动手砸掉自己生产出的不合格冰箱,当时一台冰箱的售价是几百元,而工人的平均工资大概是40元,不吃不喝攒两年才能买得起,这一锤子下去有多心疼可想而知。

自那以后对产品质量的零容忍就成了海尔的象征,深深烙印在员工心中。

海尔的这一锤,也为中国家电行业砸出了一条开山路,张瑞敏当年砸冰箱的锤子更是进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号:国博收藏092号。

海尔当年砸冰箱用的铁锤

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国务院出台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至今仍在执行且更加完善的家用电器“三包”政策,明确了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7天之内,家电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15天之内,家电发生性能故障,可选择换货或修理;

上述两条,销售者都应先一次性退清货款或调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与厂家之间的追偿与消费者无关。

家用电器“三包”政策相当于倒逼生产者进行质量管理,让家电行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形成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容声容声,质量保证”一直喊到现在

1988年1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成立,引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促进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整个8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从80年代初的自由、野蛮生长,逐渐步入正规化、现代化、全国化,历经十年,打开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和产业空间。

在1981年,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为0.2台、0.6台、6.3台。

到1989年,这个数字是36.5台、51.5台、76.2台。

第3章

与狼共舞

80年代的中国家电行业,可以说是卖方市场,不仅列入了国家计划产品,而且还享有很多保护性政策,只要是质量不出大问题,不过是大厂吃肉、小厂喝汤,老百姓都乐意买。

1992年,中国结束计划经济体制,同时逐渐取消了对家用电器的行业福利和保护性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吸引了大批海外家电品牌进入中国。

中国本土家电企业不得不进入公平的市场竞争,而他们的对手是:松下、西门子、三星、LG、日立、索尼、三菱、史密斯等等世界名牌。

没一个是好惹的。

“与狼共舞”的结果就是中国本土家电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上世纪90年代农村购买家电

海尔集团发明出“吃休克鱼理论”,在这十年内先后兼并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18家,管理不善但硬件条件好的企业。

随后再使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方法,盘活了15亿元来自倒闭企业的资产,并进入了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海尔集团也因此在1998年成为了年销售收入超过160亿元的中国大型家电集团。

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当年在街道小厂组装电风扇的何享健,不仅带着美的集团与狼共舞,还把狼给干趴了,在1999年控股了日本东芝万家乐,2004年又先后收购了荣事达和华菱。

手工锤出两台容声冰箱的潘宁,在1996年带着科龙集团在香港上市,融资12亿,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在小塑胶厂当厂长的朱江洪,在1991年把塑胶厂和海利空调合并,成立了格力电器,结果在1994年就经历了销售部的“集体兵变”,险些就成了那消失的90%家电品牌中的一个。

后来董明珠力挽狂澜,让格力从一开始只有一年2万台的产量,到2005年突破了1000万台的年销售量,夺下了家用空调的全球第一。

格力在2005年突破了1000万台的年销售量

相对的,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冰箱的北京雪花,没能跨过质量把控的门槛,在2002年由海信集团收购,落得这般下场的所谓“老字号”数不胜数。

这对企业而言是残酷的,但对中国家电行业却是新生。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与狼共舞”中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中国家电企业有了新的机遇:

走出去!

美国海尔大厦

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家电每年都保持着约30%的出口增长率,相比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凭借着“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在全球各国占据了不少的市场。

入世是机遇也是风险。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家电行业亦受波及,很多日本老牌家电企业都是在此时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这一年,为了拯救中国的家电企业,国家下场救市,在2008年12月宣布了著名的“家电下乡”政策,以扩大内需的方式解中国家电的燃眉之急。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期间,农村户口居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按照售价的13%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上限为彩电2000元、冰箱2500元、洗衣机1000元。

家电下乡国家财政给予13%补贴

这个力度,相当于政府自掏腰包,给全国农村居民来了个全场87折的家电大促销,既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家电普及率,又帮助中国家电企业成功度过了金融危机。

然而仅仅3年之后,合肥家电产业突破一千亿,超越顺德、青岛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海尔、美的都在合肥投资建厂。

在日本家电产业低迷期间,中国竟然还冒出了个“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合肥,日本企业无法理解,只是后悔当年把技术引进了中国。

第4章

攻守易形

2010年后,已经做大做强的中国家电企业开始了出海收割,曾经进入中国市场以为自己是狼的跨国家电企业,第一次发现自己成了羔羊。

2002年,海尔集团曾和三洋电机成立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目的在于互换双方的市场资源;

到了2007年,海尔和三洋再次成立合资公司,这一次改叫了“海尔三洋株式会社”,海尔凭借自身实力近一年就扭转了三洋冰箱十年的亏损。

2012年,海尔集团直接收购了日本三洋电机的洗衣机及家用冰箱业务;不久又并购了美国第二大家电企业GEA(通用电气家电公司);

海尔收购三洋电机白电业务

自2012年起至今,中国的家电生产规模一直位居世界首位,而且通过引进技术、收购海外家电企业、与跨国家电企业成立合资工厂,形成了家电行业的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

在引进技术起步,在与狼共舞中成长,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

中国家电协会在2017年进行过一次统计,全行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51万亿元,利润达到了1169亿元。

相比于1978年行业刚起步时,收入增长了3500倍,利润翻了4000番。

在国际上,海尔已经连续14年占据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的榜首,中国出口的空调、冰箱、洗衣机更是分别占去了全球市场的80%、70%、50%,家电大国地位相当稳固。

在国内,海外家电品牌的生存空间近年来也是逐渐被压缩,占比最高的洗衣机大约占了35%左右的市场份额,冰箱占30%、空调占10%,厨电和小家电则在5%左右。

在成为家电行业的全球领跑者后,中国家电行业早就已经没什么技术可以引进了,想要保持领先地位,就得持续推陈出新。

截至2018年,海尔、美的、格力这三家中国主要的大型家电企业,在中国境内申请的专利就超过18万项,这三家企业几乎决定了未来全球大型家电产品的发展方向。

未来,大型家电的发展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为了助力家电行业持续创新,2021年国家再次下场,成立了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简单点说,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要干的事,就是做单一企业没能力做(研发能力不足)、不愿意做(研发投入太大、产出太少),但是对于家电行业发展而言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总经理王晔总结了这么一句话:

做酵母,不做馒头。

现在的中国家电行业,不仅稳站全球家电产业高地,同时还主导着家电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

海尔让世界向中国看齐

1985年,海尔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台“四星级”电冰箱,能够达带零下18度,同时具有速冻功能。

而现在,海尔在全球提出了IEC国际保鲜标准,把冰箱的评价标准从单一的制冷,转向了更高维度的保鲜效果上,目前已在包括欧盟在内的20多个国家通过并执行。

从引进技术到传播技术,从应用标准到制定标准,中国家电历经70年风雨,朝着更高端、更智能,不断迈进......

THE END
1.全国家电补贴怎么申请全国家电补贴的地区包含广东、四川、山西、浙江、湖北等多个地区,均为全国可领,下面已购买当贝投影仪为例,为大家分享国补的领取和使用方法。全国家电补贴怎么申请 https://www.touying.com/t-59883-1.html
2.国家最新家电补贴政策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工作从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产品的范围: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国家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其中电视机补贴上限为400元/https://www.110ask.com/wenda/v-15081277761871738520.html
3.消费参考丨真金白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来了据华创证券统计,完整的上一政策期横跨2007-2013年,其中2007年11月开始“家电下乡”节点,并分别于2008年底、2009年2月向全国推广,随后2009 年中“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政策同步助力,因此上代际以2009-2011年期间为政策密集期。补贴品类覆盖空冰洗、电视等核心品类,期间累计补贴超1500亿元,其中“家电下乡”和“以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133011072868.html
4.家电“国补”资金用完政策暂停?全国首个?当地回应10月26日,有网民在多平台发布关于“全国首个!河南新乡家电以旧换新国补资金用完政策暂停”的文章,声称“国补末班车即将结束”“中央财政9000万补贴资金已经用完”等内容。经查,该信息系谣言。 10月27日,新乡市商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根据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政策,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持续到2024年12月31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66399
5.鉴古知今,上轮家电补贴那些事光大家电团队提到,上一轮家电补贴中,冰箱和彩电获得的补贴额最多,空调受政策退出的影响最小;格力、美的获得的政府补贴可占当期净利润的50%左右;美菱电器还出现过政府补贴超过当期利润的情况。 ◆ 事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1月8日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在整体需求承压的背景下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46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