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产品型号增长翻倍更需警惕"骗补"
关键字:节能补贴扩容
当我们还在抱怨节能家电产品型号少时,这下福音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再次联合下发了第二批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企业目录,以及第六批空调推广企业目录。
据悉,随着节能产品目录的发布,节能家电产品型号将从首批公布的近12000个品种型号增加到约21000个,增长近一倍,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和种类也大大增加。我们在入围企业的名单里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入围,这无疑让我们确定了,以行业领跑者为导向的节能家电推广政策正在悄然放宽企业入围范围。
新一批入围企业名单公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节能补贴的阵营。另外,前几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决定将高效节能台式计算机、高效节能单元式空调等6类节能产品,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这均意味着获得补贴的节能家电产品品类、数量扩大。
●噱头大于实用细数延保服务的六宗罪
关键字:家电延保服务
一年一度的十一大促即将拉开帷幕,伴随着促销,各卖场也在大力宣传家电延保服务,只要交一部分钱购买了该项服务,保修期过了之后,维修家电也不需要花钱,听起来的确很美,那么这个钱到底值不值得花呢?家电延保服务真有传言中的那么好吗?实际调查中,笔者也发现了家电延保服务的六宗罪。
一、《家电延保服务规范》成一纸空文
去年12月1日开始,由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发布的《家电延保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行。看上去,这份《规范》似乎很周详,但其可操作性和具体性却乏善可陈。原来,《规范》虽然出台,但却不具备强制性,一份不具备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只是规范了一份文字协议,至于消费者能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还要靠消费者自己去鉴别。
二、延保服务成促销噱头
如今家电销售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价格战"之外,众多厂家把重点转移到服务上,家电"延保"服务成了促销热点。
三、延保期内维修常见"踢皮球"
消费者徐女士的电水壶在保修期外坏了属于延保范围,可是卖场表示此事与他们无关。然后徐女士又找到该品牌热水壶的售后维修部门,其工作人员不仅推卸责任,而且态度极其恶劣,让徐女士一时不知道找谁好。
四、悄然捆绑销售暗藏欺骗
笔者在卖场调查发现,一些推出延保服务的家电卖场为了完成延保销售任务,竟然采用捆绑销售的方式,强迫消费者购买,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从而引发了诸多消费纠纷。
五、霸王条款很坑人
北京的一位消费者蒋先生,几年前购买的电视,在延保期内维修了三次没修好,然后经销商表示,三次修不好就不享受延保服务了,如果再次需要维修的话,需要另收费。原来有些商家,在延保规定时会加一个霸王条款,规定多次维修不好的产品不再享受延保服务,且不能退还延保费用。
六、延保期内也有费用?
●家电下乡该不该延续?多企业表示担忧
关键字:家电下乡
为了解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意见、建议,工信部于本月13日召开了由骨干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在"家电下乡"政策明年1月到期之后是否继续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家生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对政策延续表示担忧。
编辑点评:以旧换新的推出,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可是政策过去后,我们发现,市场冷的可怕,似乎整个市场已经"透支",如今家电下乡也接近尾声,实施的这几年已经很大程度的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可实施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骗补"的现象。笔者建议,与其商量是否延续,还不如找出问题所在,如果政策养肥的是"钻空子"的人,那么这个政策即使延续,意义何在呢?
●首个小家电补贴接近尾声市场反响一般
关键字:小家电补贴
9月20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牵头从8月10日开始启动的40天小家电和厨类电器惠民补贴试点销售活动已接近尾声。据介绍,这是家电行业首次发起的针对小家电、厨卫类生活家电的专项补贴活动。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是首个小家电补贴活动,但不少消费者并不"感冒",与此同时,也有商家向记者坦言"收效确实比较一般"。
●家电赠品大多不靠谱劣质插线板引火灾
关键字:家电赠品
买家电附送赠品是不少家电卖场常用的促销手段,由于赠品没有发票,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享受到"三包",因此,由赠品产生纠纷常有发生。前不久,浙江一消费者在使用赠品时居然把家给烧了,那么该责任归谁呢?眼下十一就在眼前,各种促销手段也层出不穷,如今,赠品质量问题令人担忧,遇到这样的情况,赠品要还是不要呢?
浙江一消费者家中突然着火,消防官兵经过近30分钟的努力,大火被扑灭,据了解,该大火是由一个插线板引起的,该插线板是买家电时的赠品,没有国家认证商标,属于劣质违规产品,当时插线板还接着3个插头。
类似的事近期也有很多,广州的朱先生近日参加某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活动,获赠了一个电饭锅,结果朱先生用这个电饭锅煮饭时,锅灶突然炸开,米和水洒得到处都是,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朱先生查看了电饭锅的包装,才发现这个电饭锅既没有产品合格证、保修卡,也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
眼下,很多厂商喜欢用一些低价的小家电作为大家电的赠品,消费者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据了解,很多低价小家电都在各方面偷工减料,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赠品无"三包"是否违规呢?笔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家电赠品有权获得质量保障和"三包"服务,但是消费者在获得赠品时,一定要记得让销售商在家电发票上注明附送赠品的名称、品牌等,这样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证明赠品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