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到“享老”健康·生活

民政部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7亿人,占总人口的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如今,从衣食住行到看病就医,再到精神慰藉,银发族越来越追求精细化的康养体验。从“养老”到“享老”,我们该如何为他们的幸福“加码”?

好好吃饭是基础

饮食行为是决定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健康的重要因素。要吃得方便,更要吃得好,这是不少老年人的现实诉求。

江苏省高邮市高邮镇搭建的老年人“中央厨房”,以统一制餐、集中配送等方式,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安心吃上一日三餐。在“中央厨房”的助老餐厅内,一道道软糯易食的菜品整齐摆放,餐盘边“少盐、少油、少糖”的标识格外醒目。据餐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糖尿病、“三高”等老年群体提供的“定制套餐”。

但是,营养物质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一些老年人知道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就盲目食用补充剂和营养品。”在王媛看来,这样做其实得不偿失。

王媛举了个例子:门诊中她遇到一位老年患者,知道自己缺乏叶酸后,为尽快补上竟选择日服5毫克的片剂。“这大大超过了正常剂量!一般来说,老年人每日叶酸摄入量不宜超过1毫克。”

“老年人应养成‘过犹不及’的思维,不要过量摄入某种营养物质。比如,为缓解骨质疏松而长期过量补钙,结果造成钙堆积,形成了结石。”王媛无奈道,“很多营养元素,通过好好吃饭就可以补足。”

“建议老年人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每餐不要过饱。”针对网上“老年人应多加餐”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养生康复教研室副主任张聪表示,脾胃功能虚弱、食欲不佳的老年人,可以考虑少食多餐,避免一日三餐的营养及热量摄入不足等问题。从中医角度讲,老年人的膳食应该温热熟软,这有助于消化,保护脾胃阳气。

“但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必须加餐,盲目加餐容易造成热量超标、肥胖等问题。”张聪提醒。

有“医”靠更省心

在浙江省台州市,为更好地照护“银发一族”,桐屿街道加快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老省心”综合体。该综合体充分考虑老年人精细化需求,融入老年食堂、护理小站、智慧养老、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健康咨询、社工支持等功能区块,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这只是各地建设养老服务圈、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的一个缩影。在我国,居家养老仍是养老的主要方式。采访中,不少专家建议,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探索社区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

上海一康复医院主治医师李升华介绍了他们医院的探索:“作为养老社区的配套医院,我们的制度、科室、设备都是围绕老年人需求打造的。如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体检健康管理三大中心,急诊急救、慢病管理两大体系,为社区居民筑起了‘急救—慢病管理—康复’三重防线。”

无论是浙江的“老省心”综合体,还是上海的养老社区配套医院,都是对当前养老方式的有益探索。在张聪看来,要打造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体、养老机构为辅助平台、医疗或康复机构为依托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助力。

如今的医养结合,更呼唤主动预防、监测和治疗。“如今,电子穿戴设备等辅助器具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老年患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精准适配。”但张聪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老年人并不知道自己适用哪些辅助器具,很多人即使配备上也不太会用,发挥不出其应有功效。

“建议加强对辅助器具基本知识的科普,医生作为老年人比较信任的群体之一,应多为患者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张聪认为,技术升级带来的服务升温,最终必须落在老年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上。

快乐也是必需品

一有空,70多岁的张云根就去镇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筋骨,“文体项目、手工课堂、志愿服务……这么多活动可以参加,咱老了不就图个开心嘛!”

金婚老人婚纱照拍摄、“老龄人谈老龄事”讲座、“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沟通技巧”线下交流会……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镇变着法儿地让镇上老年人舒展眉头。“每天大概有几十个老人过来,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影聊天,热闹得很。”在社工小张眼里,这里就像家中的客厅。

“精神慰藉是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刘均娥说,走入老年人内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板块。

在北京奥运村街道开展的一个服务项目中,刘均娥做了这样的尝试:组织社会参与意愿较高的低龄活力老人建立志愿团队,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以“邻里互助养老”等主动服务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面向老年人群开展精神慰藉志愿服务。

“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考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标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转变等多重挑战,这些变化可能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而一些老年人罹患心理疾病却不自知。

“老年人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限,有人认为自己只是有情绪问题,上升不到心理疾病的层面。”王媛直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匿性,特别需要医生从其不适症状中‘抽丝剥茧’来诊断。”

王媛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位糖尿病患者经常摔倒,磕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其实老人的行动能力没问题,问诊时得知,由于老伴去世,她总是吃不下饭。食欲下降是心理疾病的典型特征,通过心理测评发现她得了抑郁症,吃不下饭还在饭后打原剂量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进而头晕摔倒。后来我们调节胰岛素用量,并添加了抗抑郁药物,老人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老年病学中,心理健康评估是临床诊疗的重要方面。”李升华表示,心理问题会放大身体不适,反之,共病也会增加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风险。“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相互影响这一特征,应多病统筹治疗,避免出现‘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

THE END
1.31省市儿童与老人占比排名广东广西辽宁贵州黑龙江2023年,31省市65岁以上占比前三分别是: 辽宁21.06% 上海19.56% 重庆18.91% 后三分别是: 广东9.96% 新疆8.69% 西藏6.09% 表:31省市人口年龄结构排名(按65岁以上占比排序) 2023年年度数据合集(点击即可查看详情): 人口: 收入: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202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KSUFR0556A0XW.html
2.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了17。9%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了17。9%和11.9%,超过了世界银行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15%和10%。2019年,这一趋势继续加深,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措施 A. 。 鼓励生育二胎 B. 延长https://www.shuashuati.com/ti/ccec62445d77411ab1a2dea7b589ab84.html
3.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了17.9%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了17.9%和11.9%,超过了世界银行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15%和10%。2019年,这一趋势继续加深,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措施 https://m.12tiku.com/newtiku/196123/12173656.html
4.60岁以上人口数及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112018年立即阅读报告 2019-10-21 08:00 立即阅读报告 中国中医器械行业概览 头豹研究院 2019-6-12 08:00 立即阅读报告 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0-1-13 00:00 立即阅读报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间中国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老龄化进程相比过去进一步https://www.leadleo.com/sizepro/details?id=5df9c990ace1c968bff5bd0b
5.低生育率预警!中国10年后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按照未来每年60岁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万的速度,10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 【侨报网综合讯】低生育率导致的危机正在逼近。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郑忠伟近日指出,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5亿人,山东、四川、辽宁三个排名前https://www.jinsanyang.vip/industry_news_detail.html?newsid=804866
6.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约2.5亿人,占总人口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D .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动量大 2. 下图所反映的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A . 老龄化加剧 B . 人口素质偏低 C . 人口基数大 D .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3. 2022年我国出现6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对此党和国家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42186355
7.国家统计局:2023人口减少208万,自然增长率负1.48‰!7大热门问题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数将从2018年的4.8千万对增长至2023年的5千万对。 02育龄妇女人数降低,育龄妇女比例下降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供的数据,2019年到2022年,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 退一步讲,即使相关意愿始终保持高位,恐怕也难以对冲育龄女性人数减少带来https://www.meipian.cn/503k22ii
8.2007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情况随着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我国需要康复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失能、半失能的60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4063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8.5%。我们保守估算,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20%需要康复护理,则当前我国需康复治疗的老年患者数将逾5000万。https://x.qianzhan.com/xcharts/detail/8f9a3788f1ce0737.html
9.2019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银发经济消费市场规模分析(附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比例逐渐扩大、互联网的普及和“空巢老人”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网络建立交流平台,或者通过网络进行娱乐、购物等。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网民占比中,60岁及以上群体达7.1%。过度依赖网络使得老年人“网瘾” 群体逐渐扩大。 https://www.iimedia.cn/c1020/68237.html
10.统计局:2018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首超15岁以下人口中新网客户端2月28日电(李金磊)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24860万人,16-59岁(含不满60周岁)89729万人,60周岁及以上24949万人。记者注意到,这意味着,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岁的人口。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9/02-28/8767408.shtml
11.2018202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报告目录: 第一章养老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 一、养老事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养老产业的起源和发展 三、西方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区分 第二节中国养老产业的特征分析 一、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KH4N.html
12.2018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分析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195426.html
13.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不仅老人的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在留时长也在涨。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8岁,1978年,66岁,2021https://www.tmtpost.com/640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