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确定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措施”。可以看出,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措施已成为今年促销费、稳增长的一个重点。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我国将开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同时,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将于近期发布。
目前,消费已成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部分,促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其消费频次不高但消费金额较高,在一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各类政策短期内推动家电大规模消费,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对于特殊时期快速拉动国内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作用非常明显。2007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我国陆续推出了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家电以旧换新方面,2009年6月多部门颁布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开始了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省市试点开展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随后,2010年6月,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23个省,2011年4月推广至全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多亿元,中央财政累计向各地预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约300亿元。
从上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情况来看,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几年,就实现了近4亿台新家电进入了老百姓的家庭,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投入千亿资金补贴,带动了超过万亿的直接消费,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有力地支持了消费增长,从而为整体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可以看出,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伴随着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活动,全国农村居民家用电器保有量大幅上升,实现了家电在农村普及率明显提升,置换出近亿台老旧电器,推动家庭消费升级。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家电销量虽然较补贴期间有所下滑,但全国家庭用户对于家电的消费趋势已形成。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
家电厂商是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一大主力。近年来,主流家电企业均将物联网放在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家电智能化进程。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海信、格兰仕等厂商均搭建了自有的物联网平台,在大量家电产品中已引入WiFi、蓝牙等通信技术,实现了产品智能化和远程交互,统一品牌产品还可以通过统一APP实现交互。在主流家电厂商的产品中,智能网联化产品的比例已非常高。
可以看出,家电行业已经将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未来必备条件。随着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家电行业不再仅限于少量的几个“大件”,各类新品也层出不穷,例如智能投影仪、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也在不同角度满足了人们居家的需求,体现新的生活方式变化。
一方面,工信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对一些城市的5G和千兆网继续实施覆盖;同时,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到目前,北京、上海等29个城市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工信部将在2022年,对千兆城市建设进行评估,要树立一批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双千兆”协同发展的做得好的典型城市。另一方面,工信部将持续在家电家居等领域挖掘一批典型的应用场景,释放“双千兆”网络的潜力。
本轮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政策中,要求建立家电销售、配送、维修、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废旧家电回收工作。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测算,仅2020年度我国有约1.8亿台家电产品达到安全使用年限,其中洗衣机超过3700万台,空调超过5200万台,冰箱超过5800万台,电热水器超过1800万台,吸油烟机1400万台。这么大规模的家电需求更新换代,对回收工作提出了挑战。
另外,针对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本身,主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强对产品的认证工作,防止非绿色、非智能产品进行政策套利。例如,在开展智能家电认证工作中,支持指导认证机构研发智能家电认证新项目,对应用智能化技术、具备智能化功能的家电产品,从安全、可靠、性能、易用、节能等多个维度开展智能化水平评价,实施分级认证。下一步,监管机构将推进家电物联网认证,促进智能家电产品互联互通和个人信息保护,打造智能家居。
目前,虽然本轮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和下乡活动能够给予多少资金支持尚未明确,但整体政策支持力度依然很大,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在目前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启动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和下乡活动,对于驱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同时,也对于消费物联网融入居民生活中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