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家电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明显好于三季度,多项重要指标均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家电行业已经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家电下乡”等多项扶持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家电业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赢得更大发展。
政策效应不断放大
中经家电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09年四季度,中经家电产业景气指数为97.5点,比上季度上升了0.8点,连续2个季度保持上升势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行业的景气指数和预警指数都出现了明显好转,重要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说我国家电行业的总体运行态势正向着好的方向转化。”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告诉记者,“家电行业出现的这种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内需拉动和外需市场的逐步转暖。”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也是家电出口大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出口大幅萎缩,行业形势严峻。为扶持家电产业的发展,国家着力扩大内需,及时出台了“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措施。从2009年的实施情况看,有关政策的积极效应日益显现,受到了广大厂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仅以TCL为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年初TCL的“家电下乡”销售范围迅速从原来的两三个省份扩展到各省区市,进一步打开了农村市场。TCL“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占到总销售的30%左右,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同样取得了喜人的成效。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9个试点省市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360.2万台,销售额140.9亿元,消费者享受补贴超过14亿元。刘福中表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增强了居民即期消费信心,激发了家电市场的消费潜力,掀起了家电销售的热潮,加快了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平板电视、三开门冰箱、节能空调等中高档家电的普及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出口情况出现好转
中经家电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09年四季度,家电行业产品出口合成指数为95.1点,较上季度提升0.4点,呈现止跌回升、降幅收窄的迹象。
据悉,2009年上半年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平均月出口下降幅度都在20%至30%之间;三季度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出口下降幅度维持在10%至20%范围;进入四季度家电出口又有明显改观,10月份出口增幅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的增长幅度双双在10%左右。
广交会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颇能反映家电出口的冷暖变化。在2009年10月份结束的106届广交会上,家电出口成交情况令人鼓舞,很多家电企业在展会上接到了大单,家用电器产品成交总计5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7%。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高级商务专员于治璞表示,“目前,很多家电出口企业出口状况出现转好的迹象,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有了改善。这源于几方面原因,首先,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欧美等外需市场对家电产品的刚性需求有了较大幅度的释放;一些国家的家电厂商、零售商信心有所增强,调高了对家电市场的预期,进行了相应的补仓;我国提高部分家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助于家电出口企业稳住阵脚,提升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快转型升级
中经家电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09年四季度,家电行业生产合成指数为99.2点,比上季度提升0.9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了回升势头;销售收入为293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
“家电行业的产量、销量都处于上升阶段。产销量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关系,相互关联彼此促进。当前,家电市场上的一些主导型企业,都在向着‘以销定产’的模式过渡。产销趋于平衡可使企业的产品库存量尽可能减少,从而缩短企业资金的运转周期,使企业的资金可以尽快地回流,以便投入到下一个生产周期之中。”刘福中表示。
报告显示,2009年四季度家电行业利润总额为1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0%,较上季度提高43.0个百分点。“在盈利状况好转的情况下,家电企业应该合理地分配利润,加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的力度,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努力开发质量好、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产品。”刘福中如是说。
展望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弱化和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家电行业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家电企业要抓住机遇,把握国际、国内市场的动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拥有20个以上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比重达30%;培育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2020年耗损臭氧的氢氯氟烃类物质(HCFC)在家电行业中的使用量减少35%。
两位专家都认为,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促进家电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摆在广大家电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家电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使家电行业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产品污染控制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行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文/本报记者常理
企业看点之一
海尔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一路领跑
近日,世界知名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5.1%,居全球第一。其中,海尔在冰箱品牌、冰箱制造商排名中均居全球第一。海尔牌冰箱全球市场份额为10.4%,超出第二名4.3个百分点;海尔冰箱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是12.4%。
海尔在国际市场取得销售佳绩的背后,是企业具备了在全球市场发现用户需求、整合研发资源、开拓渠道的竞争能力。
据了解,海尔的目标是“创造用户价值”。海尔在世界主要市场都有自己的设计中心,负责发现不断变化的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在对欧美高端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时,始终围绕如何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何让用户满意展开。经过不断的积累,企业逐步具备了较强的发现用户潜在需求的能力。
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只是第一步,对企业来说,如何有能力满足需求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关键要看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从1990年开始出口,到1999年开始建立海外基地,海尔已先后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建立了29个三位一体的基地,海尔在此过程中逐步具备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的能力,从而可以迅速开发全新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比如,海尔在发现现有对开门冰箱存在容积大空间小的问题后,确立了要研发具有超级空间的对开门冰箱的课题。然而,这款冰箱的研发需要克服空间增大后的内胆承重能力、工业设计是否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功能是否超出用户的期望等诸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尔依托在世界各地的29个基地,组织了150多名国内外研发专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攻关。美国设计师负责功能设计、德国设计师负责工业设计与品质保障、中国的设计师负责产品的可靠性……正是依靠对全球研发资源的有效整合,海尔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获得重大进展。目前,海尔已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2009年5月份,海尔冰箱四项技术标准写入IEC国际标准。
经过不懈的努力,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海尔已经进入多个国家的主流渠道,在数千家销售终端都能看到海尔的产品。海尔已与法国最大的家电超市集团达尔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承诺至少在法国80%以上的家电超市销售海尔家电。
文/本报记者刘成
企业看点之二
美的电器
在“家电下乡”中拓展市场空间
2009年底,国家大幅提高了下乡家电产品的最高限价,其中冰箱、洗衣机的最高限价分别从2500元、2000元提高至4000元、3500元。
“这对美的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大的机遇,‘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美的进行了持续性的战略投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都专为农村市场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性能设计,以满足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高限价大幅提高,使下乡产品可选范围空前扩大,将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美的制冷集团中国营销部品牌市场部副总监章斌告诉记者,“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将使积极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更好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会充分调动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最高限价的提升,使变频空调、大容量冰箱、滚筒洗衣机等高端产品有望加入“家电下乡”产品行列。这将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农村市场对产品质量、性能、能耗及配套服务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电企业的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只有在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找准抓手,凭借产品优势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据悉,为配合“家电下乡”工作,美的在生产、物流、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强化“家电下乡”保障能力,并针对农村市场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市场调研活动,根据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个性需求,专门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市场的定制产品。此外,美的斥巨资专为“家电下乡”量身定制的5000辆家电下乡专用工作车投入三四级市场,这些车辆能够固定扩音器在车顶的车架、发电机安装架,并在车厢内配备电器维修工具箱,可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下乡提供灵活配送和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