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幼儿园大班防触电安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了解常用的家用电器的名称和用途。
2、通过迁移生活经验,共同讨论,获得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3、活动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倾听他人讲述。
活动准备:
家用电器的图片: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取暖器、电脑等等。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它们怎样才能工作它们都需要什么
2、许多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这些东西,它们都需要“电”才能工作,所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家用电器。”
二、迁移生活经验,共同讨论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1、使用家用电器首先要做什么通电源是要注意什么呢
2、将插头插在插座里使电器同上电源,但是在插插头时要注意手不能碰到小铜片,更不能把手伸进差空中,这样容易触电。
3、想一想,使用家用电器时,还要注意什么
(1)雷电时最好不要使用家用电器,避免雷击损坏家用电器。
(2)家用电器的周围不宜潮湿,否则易发生漏电现象。
(4)电器通电时不能用湿抹布擦。
(5)使用电热水器时,水烧开后最好将插头拔掉。
(6)进行维修时一定能够要确定电源断开才可拆卸。
(7)使用洗衣机时,一定要等到洗衣机的转筒停止,才能打开将手放入。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电的重要性
(2)懂得不正确用电的危害,学会正确用电并懂得保护自己防止触电
多功能电线插座、安全用电视频、多媒体设备
(1)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威力很大的东西,用得好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不正确使用则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刚刚我们做早操时是什么让我们听得那么清楚感觉那么大声呢?(音响)那音响是不是直接就能发生很大的声音来呢?(不能)那又是什么推动音响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呢?(电)原来是电推动音响发出那么大声音的,你们再想想看我们生活中哪里还需要用电呢?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需要用电,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电作用真不小,是我们生活的小帮手呢。
(2)电的作用那么大并且无时不刻的存在,那我们是不是任何条件下任何时候都可以随便玩电呢?(将问题抛给幼儿,如果幼儿回答是就举反例,说不是就引导幼儿一起来看视频)
(3)播放安全视频1。请幼儿说一说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有哪些行为是不允许很危险的;教师总结幼儿的'话。
(4)出示多功能电线插座。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插座有没有通电(没有)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使用(鼓励幼儿大胆说),哦,小朋友说(不能用湿手开开关,不能拿笔插插孔等)。那我们就需要用插座的时候再接上电源,不用的时候就像这样把插座收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插座(投影、风扇、接送卡处等)——为了我们的安全和节约用电,老师请小朋友们监督,有不用的插座还在接通电源就请告诉老师,我们及时拔下来。
(5)那是不是没有接通电源的电线就安全就可以玩呢?掉下来的电线安全吗?我们一起来看安全用电动画视频《为什么不能摸断了的电线》
(6)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便利性,也知道了正确使用电的方法,不用手摸断了的电线,不用的插头要拔下来等。请小朋友回家告诉家里的大人我们今天在幼儿园学到的安全用电知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安全用电和防触电的小能手吧!
一、班会目标:
1、通过学习防电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触电引起原因,以及那情况会引起后果。
2、怎样让学生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逃生自救保护自己。
3、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二、班会难点:
树立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三、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庭用电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
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提醒爸爸妈妈,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各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二)用课件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师生共同总结种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学生要弯着腰用衣袖堵住口鼻。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四、班会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地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的成
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水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树立用电、防火、防水等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资料准备:
《安全教育读本》
教学过程: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二、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三、防溺水
回忆学校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当前天气炎热的情况,要求学生游泳要有大人陪同,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游泳,即使是在游泳池也必须严守规则。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安全的事,写下来,并说说如何注意。
1、教育幼儿了解简单的用电常识,不摸电闸,不到变电所、高压线附近玩耍。
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幼儿知道雷雨时不在高压线、大树下避雨。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一、教师讲述案例《变电所玩耍遭电击身亡》
1、结合故事进行提问:“你家附近有变电所、高压线吗你家里有没有电闸、开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安全”(结合周围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教育幼儿不乱摸电闸、开关,不在变电所、高压线附近玩耍)
2、欣赏儿歌《防触电》
居家玩耍,谨防触电;身是导体,水不绝缘;插座接头,容易漏电;切勿乱摸,闸刀开关。
二、讲述案例二《树下避雨遭雷击》
三、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判断图片上的做法对不对。
图一:小孩高压线下放风筝(某)
图二:小孩用剪刀剪电线(某)
图三:在变电所门口玩耍(某)
反思:
幼儿的想象力比以前有所进步,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这真是可喜可贺,我发觉孩子们在玩中、在动态中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他们自己潜在的能力,思维都变得活跃而富有前进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触电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触电预防与急救要点,提高学生的预防意识
3、使每个学生做个触电预防与救护知识的小宣传员
4、谈谈自己对用电安全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触电的预防知识、救护知识
【教学方法】
提问、归纳、讲授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讲解触电的预防与救护之前,先来调查一下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
1、人体内的百分之多少以上是水份?A、30%B、60%
2、人体是良导体么?A、是B、不是
3、当人体接触设备并形成什么时,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触电?A、断路B、通路
4、致人于死命是取决于电流的高低还是电压的高低呢?A、电流B、电压
5、据一般的经验,人体通过多少毫安的交流电可能危机生命?A、大于10毫安B、大于50毫安
6、据一般的经验,人体通过多少毫安的直流电可能危机生命?A、大于10毫安B、大于50毫安
7、触电的形式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对吗?A、对B、不对
8、若电机、电器的绝缘损坏(击穿)或绝缘性能不好(漏电)时,其外壳边会带电,如果人体与带电外壳接触,这就相当于什么触电?A、单线B、双线
9、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哪个危险?A、单线B、双线
(让学生把答案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随机抽查几个同学的答案)
[小结]通过上面的小测试,发现不少同学对触电知识还是不怎么了解,那么触电能不能预防呢?当发生触电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
二、讲授
触电预防的基本常识
1、为了更好地使用电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A、各种电气设备龙其是移动式电气设备建立经常与定期的检查制度如发现故障或与有关的规定不符合时应及时加以处理
B、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将三脚插头擅自改为二脚插头也不得直接将线头插入插座内用电
C、尽量不要带电工作特别是在危险场所(如工作地很狭窄工作地周围有对电压在250V以上的导体等)禁止带电工作如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站在橡胶毡上或穿绝缘橡胶靴附近的其它导电体或接地处都应用橡胶布遮盖并需要有专人监护等等)
D、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的外接电源插头一般都用三脚插头其中有一根为接地线
E、静电可能引起危害重则可引起爆炸与火灾轻则可使人受到电击引起严衙后果消除静电首先应尽量限制静电电荷的产生或积聚方法:①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静电电荷的积累②提高设备周围的空气湿度至相对湿度70%以上加静电荷逸散
F、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
G、严禁利用大地作中性线即严禁采用三线一地二线一地或一线一地制
2、雷电的预防措施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雷云对地面物体或人畜直接放电的现象叫直接雷击;架空电缆或室外天线被空中带电云放电形成的强电场的感生电动势冲击家用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现象叫感应雷击。
A、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般民宅和小型建筑物可安装避雷针。一方面将地面感生电荷通过尖端放人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人地,可避免雷击。
B、家用电器防雷措施
从供电系统看,民用建筑的用电电压为:380/220v低压系统,所采用的输电线路为架空线路引入配电变压器,再从变压器低压侧,经低压线路进入各民用建筑内。当变压器高压侧的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时,雷电波通过变压器高压侧侵入到低压侧以至到用户、家用电器因此遭受雷击而损坏。
C、人体防雷措施
雷雨时,非工作必须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必须牢记两条:
一是人体位置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
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下蹲,以减少暴露面积和触地电位差,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愈大,危险愈大,这样,便可安然无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电,需切实做好“十不要”:
(1)、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高处和躺在地上;
(2)、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草垛旁躲雨;
(3)、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行走;
(4)、不要穿湿衣服赶路;
(5)、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应尽快离开水面或稻田;
(6)、不要靠近金属物体;
(7)、不要把锄头,铁铲等工具扛得高高的;
(8)、不要骑牛、马。不要在空野里骑车;
(10)、不要站在避雷针附近。
<二>发生触电时,现场急救具体方法如下:
1、迅速解脱电源: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马上切断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
2、简单诊断:解脱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情况不明,故应尽快对心跳和呼吸的情况作一判断,看看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其具体方法如下:将脱离电源后的病人迅速移至比较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仰卧,将上衣与裤带放松。
3、处理方法:经过简单诊断后的病人,一般可按下述情况分别处理:
A、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此类病人应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小心送往医疗部门,请医护人员检查治疗。
B、病人呼吸、心跳尚在,但神志昏迷。此时应将病人仰卧,周围的空气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严密地观察外,还要作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准备工作,并立即通知医疗部门或用担架将病人送往医院。
C、如经检查后,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心跳停止的,则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
4、体外心脏挤压法:体外心脏挤压是指有节律地以手对心脏挤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血液循环的目的,此法简单易学,效果好,不需设备,易于普及推广。操作方法:
A、使病人仰卧于硬板上或地上,以保证挤压效果。B、抢救者跪跨在病人的腰部。
C、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于病人胸下二分之一处,即中指指尖对准其颈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用力,向脊柱方向压迫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与其相连的肋骨下陷3-4公分,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搏出。
D、挤压后突然放松(要注意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E、按照上述步骤,连续操作每分钟需进行60次,即每秒一次。
【总结】
2、用电的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和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虽然在预防的措施中,有些东西晦涩难懂,但是希望我们加强这方面理解,并熟记雷电安全预防的“十不要”,理解触电方面的急救措施和方法。
【课后思考】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那些知识?谈谈自己对用电安全的想法。
1、让幼儿知道电可以级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有危险,使用中当心触电。
2、了解安全用电的初步知识。
1、幼儿读物。
2、开关,插座,电线,灯头,收音机等。
1、鼓励幼儿讲讲生活中电的作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问:
(1)你家有哪些电器用品?
(2)这些电器用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如果没有电会怎样?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电。家用电器需要电;电灯可以照明,我们晚上能看书写字;电扇能帮助降温散热;有了电视,我们就能看到世界各地风景了解世界各国发生的事,学到很多知识。
还有抽水机、打谷机能帮助农民减轻劳动强度,真是好帮手。如果汇聚没有电,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困难和不便,所以,我们不仅要认识电,还要注意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2、组织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讲述电的.危险性。
(1)能用手去触摸插座和灯头吗?
(2)能乱摸变压器和电线吗?
(3)能独自去拔闸刀吗?
小结:不能。
因为电是通过电线输入电器的,电线的外部用塑料或橡胶包裹着,以防传电,我们才可以用手拿。可电器内却是带电的,不小防碰上了就会触电,结果是轻者触电部位麻木,重者触电部位烧伤,严重触电者会死亡,所以说,电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
3、教师讲述简单的用电方法和触电防范措施。
(1)出示插座和录音机等。
①鼓励幼儿介绍开关电器的经验。
②教师主要讲解使用方法。如开关的拿法、插法和连结的程序,并操作说明。
(2)让幼儿进一步学习触电防范措施,确保平安。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因此,我们要安全用电,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用铁丝、铁钉或手指伸进电源插座内,因为电源插座是有电的。
②不要到安装输电变压器和高压线的地方去玩。
③发现断在地面上的电线,千万不要用手去拉,用脚去踩线头,应立即告诉大人妥善处理。
不要自行操作电器开关,应在大人正确指导下进行操作。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电的用途,知道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明白电是危险的,不能随意触碰插座、插头等带电物品。
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有电危险标志,掌握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如插拔插头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电的敬畏之心,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因好奇而引发触电事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幼儿清楚认识到电的危险性,了解常见的触电原因和预防触电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幼儿牢记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防触电的安全规则,因为幼儿可能会因为好奇或忘记而出现危险行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相结合。通过讲解让幼儿获得知识,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行为让幼儿有直观感受,组织讨论加深理解,游戏则可以强化记忆。
四、教学准备
有关电的.用途和危险的图片、视频资料。
有电危险标志图、模拟插座和插头、各种电器模型(如吹风机、台灯等)。
奖励小贴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通过提问“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需要用到电呀?”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然后请几位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展示相应的电器图片,如电视、冰箱、电灯等,从而引出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电的危险性讲解(7分钟)
播放一段因不当使用电器或接触电源而导致触电事故的视频(视频内容要选择相对温和但能体现危险的,避免过于恐怖的画面吓到幼儿),观看后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样危险吗?”引导幼儿说出触电是危险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接着展示一些触电受伤的图片,向幼儿强调电的危险性,如电会让我们受伤、疼痛,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了解触电原因(10分钟)
拿出模拟插座和插头,向幼儿演示错误的插拔方式,如用湿手插拔插头、把金属物品插入插座等,并讲解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触电。同时,也向幼儿展示一些幼儿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场景图片,如用手指抠插座孔、在电线杆附近玩耍等,告诉幼儿这些行为都很容易触电。
组织幼儿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可能会触电的情况。对于积极参与讨论的幼儿,给予小贴纸奖励。
预防触电方法(10分钟)
展示有电危险标志图,教幼儿认识这个标志,告诉他们在看到这个标志的地方要远离,因为那里有危险的电。然后,拿出各种电器模型,向幼儿演示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插拔插头时要用干燥的手,不能随意拆卸电器,不玩电线和插座,远离掉落的电线等。让幼儿模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对于操作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教幼儿一首简单的防触电儿歌:“插座插头不乱摸,电线不能随意拉。电器使用要正确,远离危险保平安。”让幼儿跟着学唱几遍,通过儿歌加深记忆。
游戏巩固(10分钟)
进行“安全小卫士”游戏。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张贴有电危险标志和一些正确、错误使用电器的图片。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扮演安全小卫士,找出有危险标志的地方和图片中错误的行为,并说出正确的做法。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小贴纸奖励。
总结(5分钟)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再次强调电的危险性和预防触电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聪明的孩子,保护好自己。同时,对幼儿在本次课程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给每个幼儿都发放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安全角张贴更多的防触电图片和标志,供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查看和复习。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电器使用情况,看看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并向家长宣传防触电知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说出至少三种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触电的情况,掌握两种预防触电的基本技能,如正确使用插座和远离电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判断安全和危险的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激发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重点
让幼儿了解电的工作原理简单知识(如电通过电线传输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触电的危险。
重点学习预防触电的关键措施,如不靠近高压电设施、不触摸破损电线等。
难点
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时刻注意防触电的习惯,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可能会忘记安全规则。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操作实践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学习,创设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实验材料:电池、电线、小灯泡、自制简单电路模型;若干个带有电线的旧电器(如旧电扇、旧台灯等,确保安全)。
安全道具:绝缘手套、绝缘垫、有电危险警示标志若干。
趣味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电池、电线、小灯泡,现场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在操作过程中,询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灯泡亮起来了,神奇吧?这就是电的力量。你们知道电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吗?”引导幼儿积极回答,然后播放一段展示电在生活中各种用途的动画视频(如电车行驶、电梯运行、微波炉加热食物等),激发幼儿对电的兴趣。
认识电的危险(10分钟)
播放PPT,展示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和案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触电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如烧伤、心跳停止等。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的危险场景图片,如电线杆漏电、插座漏电等,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地方危险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拿出带有电线的旧电器,向幼儿展示电线破损、老化的情况,告诉幼儿这些电器是有危险的,不能使用,因为可能会漏电。同时,向幼儿强调,不能随意触摸电线,即使是看起来没有通电的电线也可能是危险的。
学习预防触电(15分钟)
教师戴上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演示正确处理电线问题(如用绝缘胶布包裹破损处)和插拔插座的方法(手捏插头,不能拉电线),并向幼儿讲解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请几位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戴上绝缘手套插拔模拟插座,体验正确的操作方法。
播放PPT,介绍预防触电的其他方法,如不靠近高压电设施(展示高压电塔的图片,告诉幼儿要远离)、不在电线上晾晒衣物、不把金属物品插入插座等。在教室周围张贴有电危险警示标志,告诉幼儿看到这个标志就要注意安全。同时,向幼儿发放防触电安全知识手册,让他们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情境模拟(10分钟)
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如在客厅发现插座冒烟、在路边看到掉落的电线等,让幼儿分组讨论并表演在这些情境下应该怎么做。教师在旁观察和指导,对幼儿正确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并再次强调正确的做法。
游戏强化(10分钟)
玩“触电大冒险”游戏。在教室地面上用彩色胶带划分出安全区和危险区(危险区贴上有电危险标志和触电场景图片),幼儿扮演小探险家。教师说出一些行为,如“用湿手摸插座”“远离电线杆”等,如果是危险行为,幼儿要跳到危险区;如果是安全行为,幼儿要留在安全区。对于一直能正确判断的幼儿,给予奖励。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如电的危险、预防触电的方法等。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并将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
知识目标
让幼儿了解电的用途,知道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辨别哪些行为容易触电。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如开关电器、插拔插头等基本操作。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电产生敬畏之心,养成不随意摆弄电器的好习惯。
让幼儿清楚认识电的危险,掌握防触电的基本方法。
了解日常电器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使幼儿深刻理解电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也存在危险,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则。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相结合。
有关电的用途和危险的图片、视频资料。
电插座、插头、电线模型,各种安全和不安全用电行为的图片。
模拟电器操作的小道具,如小台灯、小风扇等。
(一)导入部分(3分钟)
播放一段停电后生活不便的视频,如电梯不能运行、电灯不亮等,引导幼儿讨论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提问:“电这么有用,那它有没有危险呢?”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认识电(5分钟)
展示电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如电灯照明、电视播放、冰箱制冷等,简单介绍电是一种能量,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拿出电插座、插头、电线模型,向幼儿讲解这些物品的名称和作用,让幼儿知道电是通过电线传输,插座和插头是连接电器和电源的重要部分。
电的危险(8分钟)
播放一段因触电导致危险的视频(注意画面不能过于恐怖),让幼儿直观感受触电的可怕后果。
展示一些幼儿容易接触到的危险用电场景图片,如用湿手触摸插座、在插座附近玩水、用金属物品插入插座等,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行为危险,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电会伤害身体,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安全用电知识(7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告诉幼儿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手要保持干燥,不能湿手触摸电器或插座。
插拔插头时要握住插头,不能拉电线。
不随意拆卸电器。
远离掉落的电线等。
展示一些安全用电行为的图片,和幼儿一起辨别对错。
(三)游戏部分(12分钟)
“我是安全小卫士”游戏(8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安全和不安全用电行为的图片,让幼儿讨论并分类,将安全行为的图片放在“安全区”,不安全行为的图片放在“危险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说出分类的理由。
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再次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模拟电器操作(4分钟)
让幼儿用模拟小道具,如小台灯、小风扇等,练习正确的.开关电器和插拔插头的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四)总结部分(5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内容,重点强调电的危险性和安全用电方法。
让幼儿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电器使用是否安全。
在班级的科学区投放一些简单的电路小实验材料,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进一步了解电的知识,但要特别注意安全。
在班级墙上设置“安全用电小贴士”专栏,张贴幼儿画的安全用电宣传画和一些安全用电知识。
七、教学反思
幼儿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用电设备,并知道它们需要用电才能工作。
理解电的危险性,包括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学会正确的用电行为,如安全插拔插头、使用带开关的插座等。
掌握触电后的基本急救方法(简单了解)。
培养幼儿对电的敬畏之情,增强安全意识。
鼓励幼儿向家人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做家庭安全小使者。
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和技能,如不触摸插座、电线等。
让幼儿明白电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危险。
让幼儿理解触电的概念和触电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自觉避免危险用电行为。
使幼儿记住触电急救方法中的关键步骤。
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内容包括电的用途、电的危险、安全用电方法、触电急救等。
准备各种电器模型、电插座、插头、电线道具,以及一些模拟触电场景的道具(如带有电流声的小装置)。
安全用电知识卡片若干。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一个家庭场景:小朋友在家中玩耍,突然停电了,小朋友到处找原因,发现原来是插座冒烟了。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插座会冒烟吗?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电的用途(3分钟)
播放PPT,展示电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常见电器的图片,向幼儿提问这些电器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电器都需要电才能工作,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电的危险(6分钟)
播放一段有人触电的动画视频(画面温和但能体现危险),让幼儿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拿出电线道具,讲解电在电线中流动,如果人不小心接触到了有电的电线或者插座,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这就是触电,触电会让我们受伤,甚至会失去生命。同时,教师展示一些因触电而受伤的图片(图片经过处理,不太恐怖),加深幼儿对触电危险的印象。
安全用电方法(6分钟)
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演示,向幼儿介绍以下安全用电方法:
不靠近高压电设施,如电线杆上的变压器等。
不能用手或金属物体去捅插座孔。
不玩电线,不把电线缠在身上。
电器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拔掉插头。
遇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要找大人帮忙等。
(三)互动游戏(15分钟)
安全用电对对碰(8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安全用电知识卡片和不安全用电行为卡片。
教师说出一种用电行为,如“用湿手插插头”,幼儿要从卡片中找出对应的'不安全用电行为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这种行为不安全。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
模拟触电急救(7分钟)
教师设置一个模拟触电场景,邀请一名幼儿扮演触电者,其他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急救演练。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包括电的用途、危险、安全用电方法和触电急救等。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学到的安全用电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并和他们一起检查家里的电器是否安全。
给幼儿发放安全用电知识小手册,让他们可以随时复习。
在美工区开展“安全用电宣传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优秀作品可以在幼儿园内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