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技术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云计算技术内涵
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是借助网络,将庞大处理程序拆分为几个小的子程序,之后借助多个服务器以构建出高效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借助数据收集及计算分析,最终将结果回传给用户[1]。借助云计算技术处理庞大信息仅仅需要数秒,这样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根据用户需求差异,云计算技术包含如下类型:1)公共云。该技术类型在于为公众提供云服务,这在多数互联网公司中应用广泛。2)私有云。主要面向的是单个机构,面向个体用户,借助内部往来获取云服务,一般无盈利需求。3)混合云。该类型主要将公有云及私有云进行有机结合,包含混合类型的优缺点。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3利用云计算技术辅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
3.1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虚拟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云计算技术充分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高效数据处理服务以及安全的信息资源存储服务[4]。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借助云计算技术在互联网中建立起自己的虚拟资源库,将互联网搜集到的信息或者他人传输的信息均存储到资源库中,同时也可将自己存储的优秀资源同其他教师进行共享,拓展信息的应用范围。同传统的借助课本教材讲解方式相比较,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的虚拟资源库可摆脱知识禁锢,为学生带去大量的丰富知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网络资源同课本资源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3.2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协作平台,充分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兴趣
3.3利用云计算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显著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3.4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云计算,云存储
0引言:
云计算[1]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云存储,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云存储[2]不是存储,而是服务,就如同云状的广域网和互联网一样,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云存储,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
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
1云计算体系结构
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云”网络,连接了大量并发的网络计算和服务,可利用虚拟化技术扩展每一个服务器的能力,将各自的资源通过云计算平台结合起来,提供超级计算和存储能力。一个通用的云计算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怎么写论文。
图1
云端用户:提供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可以注册、登陆及定制服务、配置和管理用户。
服务目录:用户在取得相应权限后可以选择或定制的服务列表。
监控: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便作出迅速反应,完成节点同步配置、负载均衡配置和资源监控,确保资源能顺利分配合适的用户。
服务器集群:虚拟的或物理的服务器,由管理系统管理,负责高并发量的用户请求处理、大运算量的计算处理、用户Web应用服务,云数据存储时采用相应数据切割算法,采用并行方式上传和下载大容量数据。
用户可通过云用户端从列表选择所需服务,其请求通过管理系统调度相应的资源,并通过部署工具分发请求、配置Web应用。
2云存储系统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4层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一、存储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SCSI或SAS等DAS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二、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云存储,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三、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等。
四、访问层
3云存储服务器配置
在云存储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删除技术是十分重要。在存储的数据中,有很多文件经过反复修改,造成了大量重复的资料,这时,重复数据的删除实现后,网络优化的效果就变得比较明显。根据云存储的特点,可将其过程描述为:将数据分块后云存储,保存在不同的数据存储节点并写入数据文件存储信息表。需要删除时,在数据文件信息表中查找文件ID,找到后
删除该文件的数据信息怎么写论文。其核心程序代码如下:
1)将一个数据块保存在三个不同节点,成功返回1
intWriteStorInfo(fStorInfofInfo)
{
fStorInfotemp;
memset(&temp,0,sizeof(fStorInfo));
intid=1;
intnum=0;
FILE*fd;
if((fd=open(fileinfo,"rb+"))==NULL)
fd=fopen(fileinfo,"wb+");
while(fread(&temp,sizeof(fStorInfo),1,fd)==1)
if(temp.flag==0)
break;
++num;
}
fInfo.flag=1;
fseek(fd,num*sizeof(fStorInfo),0);
fwrite(&fInfo,sizeof(fStorInfo),1,fd);
fclose(fd);
return1;
2)获得文件保存信息的顺序表intGetStorInfo(intfID,StorInfOList*L)
if((fd=fopen(fileinfo,"rb"))==NULL)
while(fread(&temp,sizeof(fStorInfo),1,fd)==1){
if(temp.flag==1&&temp.fID==fID)
AddStorInfoList(L,temp);
3)获得文件ID信息,若存在返回文件ID,不存在返回-1intGetfID
(Char*user,char*load,char*name)
structfnodedir,src;
memset(&dir,0,SIZE);
memset(&src,0,SIZE);
strcpy(dir.user,user);
strcpy(dir.load,load);
strcpy(dir.name,name);
FILE*fp;
if((fp=fopen(filebase,"rb"))==NULL)
fp=fopen(filebase,"wb+");
intid=-1;
while(fread(&src,SIZE,1,fp)==1)
if(src.flag==1&&strcmp(src.user,dir.user)==0&&strcmp(src.Load,dir.load)==0&&strcmp(src.name,dir.name)==0)
id=src.ID;
fclose(fp);
returnid;
4)根据文件ID删除该文件所有信息,成功返回1intDeletStorInfo(IntfID)
while(!feof(fd)){
fread(&temp,sizeof(fStorInfo),1,fd);
temp.flag=0;
fseek(fd,ftell(fd)-sizeof(fStorInfo),0);
fwrite(&temp,sizeof(fStorInfo),1,fd);
fseek(fd,ftell(fd),0);
4云存储的优点
1)硬件冗余自动故障切换。
2)存储设备升级不会导致服务中断。云存储不是单独依赖一台存储服务器。当服务器硬件更新和升级时,系统会将旧的存储服务器上的文件迁移到别的存储服务器,等新的存储服务器上线后,文件会再迁移回来。
3)容量分配不受物理硬盘限制。
4)海量并行扩容。云存储采取的架构是并行扩容,容量不够时只要添加新的存储服务器即可。
5)负载均衡。云存储将工作量均匀分配到不同的存储服务器上云存储,避免个别存储服务器因工作负荷过大造成瓶颈,使存储系统能够发挥最大效能。
5结论
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存储需求的共同影响下,为了实现更好的利用现有设备,快速访问数据资源并降低存储成本,云存储的概念和模型逐渐形成。经过了从模型到规模化实验的过程,现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存储产品,形成了具有一定性能优势的成套产品。云存储作为云计算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从架构上彻底改变了传统存储系统的模式,增强了数据应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
[2]石利平,浅析基于Web的云存储技术[J].现代计算机,2010,3:67-69
[3]HayesB.CloudComput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8,51(7):9-11
[4]王庆波,金,何乐,等.虚拟化与云计算[M].
关键词:云计算;云存储;企业应用
EnterpriseApplicationsAnalysisofCloudComputingandCloudStorageTechnology
CaiHan
(ChinaShipping,Xiamen361006,China)
Abstract:CloudcomputingusetheInternetascomputingplatforms,
willbemorewidelyinvolvingmassdataprocessingtasks.Massdataprocessingreferstothelarge-scaledataanalysedandcalculated.IntheInternetage,theInternetdatastatisticsandanalysisofmanyismassdatalevelforcorporatedatastorage,providesanimportantservice.Thispaperanalyzestheapplicationofcloudcomputing,introducesthetypesofcloudcomputinginfrastructure,in-depthanalysisofthecloudcomputing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nterpriseapplications.
Keywords:Cloudcomputing;Cloudstorage;Enterpriseapplication
云计算技术带来了IT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IT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大大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云计算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催生了IT商业模式的革命,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购买和维护软硬件,而是从亚马逊等公司租用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以及IT服务,使得企业实现信息化变得像获取自来水一样方便、廉价。
一、云计算的应用类型
目前流行的几种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类型。这些应用分为三层或三类,分别是平台或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业务应用和业务服务。基于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为用户提供存储服务(云存储)、计算能力(计算云)、数据库服务(云数据库)。云存储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数据存储模式,数据被存储在多种虚拟服务器上,通常由第三方的组织来管理,而不是用专门的服务器来管理。数据托管公司运营大型的数据中心,用户通过从公司购买或租用存储空间来存储自己需要托管的数据。数据中心的运营商在后台根据用户的需要虚拟化资源,对用户来说就像在使用虚拟服务器,这样用户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数据。而实际上,这些资源或许横跨了很多不同的物理服务器。
二、云计算中的基础设施
三、云计算对企业的影响
云计算模式能极大地降低企业或者学校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对于他们来讲,通过投资建立计算中心成本较大,并且难以与他们的信息系统的快速成长和服务多元化要求相匹配。具体来讲,云计算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利用云计算的商业服务平台提供用户和提供商之问交互的平台,用户不用花精力去开发相应的软件或提供相应平台,只需要付少量的费用就能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企业的实质管理和服务客户,增强了企业的自动化度,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及相应的服务水平。
(三)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企业只需定制相应的服务,由云服务商或云端提供需要的基础架构、服务、软硬件资源等,可以节约成本,不用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负担频繁的维护与升级,企业不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大型机房、服务器中心等并相应减少硬软件的运行维护费用。
(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云计算模式中多企业共用相应的基础架构,由云计算提供更强的管理机制、自动化部和高层次的虚拟化,将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企业可以自己组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也可以按需或按时租赁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计算任务、存储、平台服务等,多个企业共享云计算基础设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云计算是集成了大量资源的高效运行模式,在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因而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应用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能够改变企业运营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现代企业的信息操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中必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量身定制分层部署.云计算硬件架构解析[J].科技浪潮,2010,4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概念引入中国后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利用“云计算”技术弹、资源池化、按需服务、实时性强等特点,构建全国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服务平台既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各级团组织形成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网络体系。可见,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的平台,为各级团组织凝聚和引领青年提供新的思路。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服务模式。它将数据存储于云上、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构筑于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得。云计算所具有的海量数据存储、强大计算能力、高可用性、资源共享等优势,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选择。
二、云计算应用于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的优势
1.增强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2.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共建
目前,全国校级以上的各级团组织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器,用于组织建设、新闻、日常工作等。但各地建设的资源库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缺乏相互协作。云计算使用的是集中存储方式,将所有数据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形成资源池,由专业的团队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安全工作,能满足资源库规模逐步地扩大和数据安全的要求。此外,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学校团组织将现有的信息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将原来仅仅为本校、本地服务的优质信息资源拓展成为更多组织和师生提供服务的“云”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为网络共青团组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实现按需服务,构建云服务“生态系统”
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适合用户需求的应用服务,如资料共享、文化展示、互动交流等。这些服务需要各类软件环境的支持,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以为服务供给者和服务需求者提供一个服务交换的市场,服务供给者在平台上部署并提供服务,服务需求者在平台上购买并使用服务,形成一个云服务“生态系统”。
三、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结构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云计算数据交换及共享平台要依据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概念,以SOA架构设计为理念,采用传统的数据同步方式进行业务系统集成。根据云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模型与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特点,将该平台分为物理资源层、虚拟服务器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程序层和服务层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
■
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模式
1.建立政府参与下的公司管理模式
建立全国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云服务平台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能够采用多种筹资渠道,注入资金以保障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核心服务器的建立、运行与维护。可以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统筹规划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选择专业技术团队搭建云计算平台,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云服务。
2.成立教育部门协调下的分层管理模式
建设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除了赢得政府的支持外,还要成立一个在国家教育部门协调下的“云计算服务组织”,采用“政府核心服务器――省市级信息资源模块共享――校级特色资源组件共建”的三级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若干个云计算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承担一个区域的云计算服务,可以在高校共青团现有IT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协同构建,逐步将当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移植到地区云计算平台。成立地区云计算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组织中心进行总体规划、制订标准规范、协调地区管理机构、与云计算技术厂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建立协作关系。
3.倡导高校混合云建设模式,形成高校间公用云平台
2011年初,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天津空港为契机,中启创集团凭借在IT及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综合实力,与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签署了IDC云计算数据中心合作协议,建设并运营全国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天津启云科技有限公司是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的法定经营主体,专注基于IDC的IaaS基础服务和SaaS软件运营服务,并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2011年6月,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推出了SmartCloud(智慧云)商用云计算服务平台。用户通过基于Web界面的自服务平台,只需几分钟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IT基础设施服务,并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更重要的是,SmartCloud实现了按需付费,计费周期精确到小时。SmartCloud可为电子政务、数字出版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
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云平台,它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信息化业务支撑云平台,从而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云计算给数字出版业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云计算应用有利于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是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数字出版业要想做到规模化经营,就必须具备对数字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云系统拥有的存储能力和虚拟化技术可以满足数字出版业的上述需求。
2.云计算应用能增强数字出版企业的按需出版服务能力
云计算的另一个优势是易伸缩性,即云系统可根据消费者需求自由地调整规模,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消费者的需求。这对于以按需出版为重要特征的数字出版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数字出版企业采用具有伸缩性的云计算技术,可有效解决规模经济效益和按需出版服务之间的矛盾。
3.云计算能有效降低数字出版的成本
云计算能有效降低数字出版的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云计算技术有特殊的容错措施,构成的云节点成本廉价,而且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方式使得企业不必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第二,云计算可以通过实现数字资源格式和设备的标准化来降低经营成本;第三,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业的应用可以减少出版企业在软件上的投资,减少数字动漫制作在操作系统、内容数据库维护、软件版本升级等方面的成本。
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并逐步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当然,医疗业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复杂,医院的特殊性带来资源互通的困难、对IT系统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隐私问题、等等,使得云计算在这个领域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与东软合作的盛京医院为其63家联盟医院已经搭建了统一的系统平台,病人的电子病历在可以在这些联盟医院之间调用。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来建立一个区域为单位的公共卫生平台,以行业云的形式来实现用户的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共享。
原因很简单,原来医院都是国家拨款的,后来医院进入市场,都是自己挣钱,那么病人就是医院的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放开的话,这些资源就很可能流失,医院怎么办?马靖翔认为,这对于资源共享是个壁垒,要打破几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而且具体的配套政策得下来,否则这事就会比较乱。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说,资源共享是趋势。首先要打破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打通成了难题。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所有的“孤岛”都可以和平台建立接口,每个孤岛里的信息都可以连接到平台上,到统一的数据库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如果真的是实现医院之间互联互通的话,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医院的统一的平台,很多老牌三甲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就不能和外界互联互通。而且这个平台越新医院信息化就越容易建立,越是老医院牵涉的流程就越多,也就越复杂。
医疗云应用兴起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体系统由上百个业务子系统组建而成,而这些系统间又有频繁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医院数据、信息中心系统的建设和部署是整个数字化医院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其架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医疗机构也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很多国内外IT企业都已经针对医疗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如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富士通HOPEDrABLE解决方案等。
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包括IBMHIS(医院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IBM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医院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医院集中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等,该方案力求在保护医院已有IT系统投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SOA设计理念的,可扩展的IT基础架构。最终为医院集团内部、多机构、多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底层支撑,建立面向临床面向科研面向集团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促进医院内部信息流的通畅。
在整体设计中,整个医院IT平台分为三个平台系统进行建设,包括生产平台、集成平台、协作医院。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跨平台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规范临床信息模型及信息共享接口标准,规范系统集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及其相应的接口规范标准,以适应未来的集成要求。通过创建企业级的信息架构,确保信息随时访问,实现安全的访问和共享,并遵从各种法规监管,通过优化的服务管理提升医护服务质量。在智慧、灵活的动态架构的基础上,发挥IBMPower架构系统优势,以及SystemStorage完整的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磁带库和SAN、NAS的稳定存储和数据分级管理的优势,通过医疗系统信息化支持就诊服务的高可持续、病历共享和影像存储。
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是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深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方案。方案包含了区域医疗和医院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其中社区医疗业务基于区域四大平台,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医院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方案提供临床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影像系统和实验室系统四个部分,多种应用子系统。
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则立足于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居民健康等及服务和管理需求,通过安全、便捷和丰富的云服务,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运营与管控,服务政府主管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
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是趋势
实际上,一个云计算搭建起的智慧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激励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智慧体系的一大特征是,将让更多人注重个人健康的日常管理,通过多种渠道自动获取和交换信息,从而主动地管理并提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加大对我国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系列措施。2012年8月,我国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依靠科技发展健康产业,揭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等发展目标。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是政府的责任。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发展目标。
因而,除了预防疾病,未来医疗业能够做得更多的促进健康,这不是说到了用户快生病的时候才提醒,而是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提前掌握身体状况的趋势,并且提供运动的改善计划、提供食物改善计划。这尤其适合对用户慢性病的管理,去医院一次看不好,打针吃药也不行,慢性病本身需要有一个中长期改进计划。
在健康管理方面,东软集团是国内投入较早和投资较大的IT企业。其开发的“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是一个覆盖城乡居民、实时动态、互动优化的医疗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居民和健康顾问可以通过健康服务网站随时查询健康信息。同时,运用IT和网络技术,为用户构建基于IT的“医疗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可以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挂号和转诊,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东软和唐山市合作,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市居民全覆盖,医疗机构全覆盖,卫生行部门全覆盖,行区划全覆盖,总之,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全覆盖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络。
东软集团子公司东软熙康与盛京医院合作成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则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等先进的技术打造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无处不在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康复、膳食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以及绿色就医等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专属医疗保障服务。即消费者在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后,其个人健康数据将上传至熙康云平台进行健康数据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健康干预促进服务,并实时进行远程健康监护,形成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和宝马等一些企业的合作形式,则是根据员工在盛京医院的体检信息和日常的健康数据,结合餐饮和当地的疾病趋势,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更多的提醒、改善。
针对个人,东软推出了腕表这款自主健康管理工具平台,腕表首先是运动设备信息采集器,收集积累用户长期的个人运动和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后,经过处理分析后为用户提供运动指导、营养管理,把医疗、饮食、运动和IT设备、移动设备整合起来。
【关键词】云计算;云基础架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系统;并行编程模型
1.引言
2.云计算简介
由上述定义可得到云计算体系结构如图1。
由图可知,云计算基础架构位于云计算系统的底层,它为云计算系统的出色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云计算基础架构
3.1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定义
3.2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分类
3.3云基础架构的结构体系
由此本文将云基础架构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物理层是指搭建、部署云基础架构所需的物理设备和配套环境。起作用时为云基础架构提供基本的物力资源,并保持物理设备的可靠性。
2)虚拟层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解除实现方式、地理位置或底层物理配置对计算机资源的限制,打破上层与物力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形成统一的虚拟资源。虚拟层的作用是为上层提供可靠且能够灵活按需分配的虚拟资源。虚拟层由虚拟计算资源、虚拟存储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组成。
3)数据层是指对云基础架构内运行的客户数据进行基本操作和管理的层次。数据层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既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4)管理层是整个云基础架构中的一个抽象层次。它对云基础架构的各类资源进行监控,根据实际负载状况对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并且根据上层需求对资源进行快速部署,以保证云基础架构高效运行。云基础架构管理层主要由资源监控、负载管理、资源部署和安全管理四个部分组成。
5)服务层是指为上层云计算应用调用云基础架构计算、存储资源预留的接口和对用户使用云基础架构计算、存储资源提供的交互界面。服务层对云基础架构效能的影响体现在服务层各类接口的通用性上。因为服务层接口与上层的松耦合性能够减小底层云基础架构对上层应用的限制,从而提高云基础架构自身的可用性。
3.4云基础架构实现的主要技术
3.4.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表示计算机资源的一种抽象方法。通过虚拟化,可以简化基础设施、系统和软件等计算机资源的表示、访问和管理,并为这些资源提供标准的接口来接受输入和提供输出[2]。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从而提供服务器的效率。由于绝大部分PC产品均属于X86架构,所以本文论述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指X86架构的虚拟化技术。当前X86虚拟化技术的主流产品是VMware的VMwarevSphere。
vSphere主要用于服务器的虚拟化,即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台虚拟机,以次达到服务器整合和优化的目的。vSphere的核心是ESX架构,它可分为两部分:ServiceConsole和VMKernel。其中前者提供管理服务,后者提供虚拟化能力。
随着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也成为热点。对虚拟资源的管理便是热点之一,[13]提出将VM模型集成到资源管理框架里,利用两极调度将VM的管理集成至批调度器里,以次为用户提供调度服务。
当前如AmazonEC2等云计算产品大多是以虚拟机的形式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但对于虚拟机的具体配置,需要用户手动完成,因此虚拟化技术在自适应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4.2分布式存储系统
随着IT业的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检索等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利用最低的资源成本创造最高的运行效率成为各大运营商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研发人员开发完成了一系列分布式存储系统,为云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分布式存储系统研发目的是为云基础架构提供高效、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各大运营商在搭建自己的云基础架构前都会开发自己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如Google的GFS分布式文件系统。Google的GFS(GoogleFileSystem)[14]是Google研发完成的作用于底层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的作用是为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服务。GFS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将系统故障当作一种常态来处理,实现这一思路的技术主要是提供多个副本进行操作。在接口方面GFS除提供基本的Creat、Delete、Open、Close、Read、Write外还提供Snapshot和记录追加两项操作。Snapshot以最低的开销创建一个文件或目录副本,记录追加则保证多客户同时对文件进行数据追加时的原子性和正确性。
GFS含有一个主控服务器(Master)和多个块服务器(ChunkServer)。一份文件由设备经接口,会被分为有限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64MB)。此外,每个数据块都会产生一个元数据(
当前分布式存储系统已成为云基础架构重要组成之一。在学术界,对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11]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对等结构分布式存储系统NDSS,该系统取消了类似GFS中主控服务器的中心节点,而是利用分布式共享内存(DSM,DistributedSharedMemory)实现了数据一致性模块,利用分布式共享位图(DSB,DistributedSharedBitmap)限制了多个节点对信息的同时访问,解决了同步访问控制问题。以此在对等节点中完成了中心节点的主要功能。从测试结果看,NDSS系统的整体性能优于有中心节点的YNS系统[10]。
目前,云基础架构中著名的分布式存储系统还有Google的Bigtable分布式存储系统和Amazon的Dynamo分布式数据存储中心[11]等。它们虽然为云基础架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仍有改进之处。
3.4.3并行编程模型
并行编程模型是云计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系统为高效并行处理海量数据而设定的一组数据处理规则。研发人员为了解决输入数据的并行计算、分发数据等问题提出了并行编程模型的概念。
当前对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大多以在MapReduce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为主。在文献[15]中。Zaharia等人根据MapReduce建立在系统同构的假设基础上,提出了LATE(LongestApproximateTimetoEnd)调度算法。通过新型调度算法的改进使得MapReduce在异构环境下运行。
虽然现行并行编程模型为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某些具体情况的适用性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4.结论与展望
1)更加高效的数据交互体验。云计算基础架构为上层应用提供存储与计算能力,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基于请求的数据交互过程。而数据交互的速度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云计算应用的操作体验。所以对高效的数据交互地研究会成为未来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研究重点。
2)更稳定的系统运行过程。云计算基础架构位于云计算系统的底层,其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云计算系统的运作。尽管当前已有多种技术手段(资源监控技术、同步复制技术,心跳检测技术等)来确保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稳定性。但是这些技术手段任然存在自身消耗资源过大、检测周期与负载变化不适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会在今后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研究中得到解决。所以系统的稳定性也将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研究的重点之一。
3)更灵活的系统扩展。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云计算基础架构不得不面临系统扩展的问题。而实时变化的数据交互量,使得云计算基础架构在扩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展的灵活性。系统的扩展意味着资源的扩充,而系统扩展后的资源合理分配是体现灵活系统扩展的重要部分。当前尽管各类云基础架构都在努力统一和规范各自系统扩展接口并改进资源分配方式,但资源分配是否能够与负载变化同步依然是问题的实质和仍未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所以,灵活的系统扩展能力是云计算基础架构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云计算基础架构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并充满挑战的新兴领域,它的发展将对云计算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云计算基础架构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陆嘉恒等.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2]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
[3]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4]TimMather,SubraKumaraswamy,ShahedLatif著.云计算安全与隐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5]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6]VMwareandCloudComputing:AnEvolutionaryApproachtoanITRevolution.
[8]房晶,吴昊,白松林.云计算安全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11,27(4):37—42.
[9]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A].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2):99—102.
[10]张建勋,古志民,邓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A].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2):429—433.
[11]吴英,谢广军,刘景.对等结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与研究[A].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4):135—139.
[12]王刚,刘晓光,刘景.网络软RAID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增刊):81—83.
[13]FREEMANTT,KEAHEYK.Flyinglow:simpleleasewithworkspacepilot[C].//Procofthe1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rallelProcessing.
[14]GHEMAWATS,GOBIOFFH,LEUNGS.TheGooglefilesystem[C].//TheProceedingsofthe19thSymposiumonOperatingSystemsPrinciples,LakeGeorage,NewYork,2003.
【关键词】非学校化社会;云计算;构想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0―04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于云计算的非学校化学习社会的初步构想
传统的学校教育,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正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需要说明:在非学校化思想中要废除的学校并非所有的学校,而是伊里奇理论中提到的:“与教师有关的、要求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全日制地学习必修课程的过程的学校”[3]。
非学校化思想倡导学习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平等、人际关系;倡导去除传统化式的学校,反对学校和社会对于知识的垄断性;倡导学习者脱离学校和社会的束缚、自由地选择知识,自由安排和设计学习,以人性的最终发展为教育的目标。首先,伊里奇主张在全社会普遍建立自由学校,避免采用分年级入学管理,让合格的学生在合格教师指导下学习隐蔽课程的管理方式。这里的隐蔽课程指学校的社会基础,由监护、社会角色选择、价值与信仰的灌输、知识和技能教育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构成的有机结构。隐蔽课程的目的是传播社会的社会性神话,如机会均等、自由、进步和效率等,隐蔽课程是一种仪式,学校和社会通过这种仪式筛选学生,筛选过程看似平等,实际上仪式本身却在为某种特定阶级意识和价值作辩护。其次,更重要的是伊里奇主张全社会必须提供某种机构,在这种机构中,所有参与者---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免受学校化社会的隐蔽基础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云计算的非学校化社会显得更为需要。
伊里奇还倡导学习网络取代学校教育,他设计了四种学习网络:(1)为教育对象提供参考资料的服务,包括图书、文学资料、磁带标本等凡是能收集到的实物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料;(2)技艺交流,这种网络可以由各种技能中心组成,包括免费技能中心和技艺交流银行;(3)同伴切磋,场所可以由切磋双方协定;(4)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服务,包括创造和操作学习网络的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使用这些网络的工作以及教育的激发和教导工作。
三基于云计算的非学校化社会和现行的学习社会的比较
1学习目标
现行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学习的社会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多是为了满足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规定,具体规定和控制某一类、某一层次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又或者按照具体的教育目标,例如《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教育目标”分层次地进行人才的培养。
笔者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社会更加注重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人性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学生自我学习动机的指引下,教师和管理人员引导、组织、配置,设计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完全遵循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习资源
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资源的共享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完全共享,由于老师、区域、教育成本差异等原因,教育资源达到共享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新型的学习社会资源是无限共享的,只要学生拥有一个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任何形式的浏览器载体,都可以无限制地从“云”获取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不能完全共享的难题。而且学生一旦使用了这个云,那么相应地学生的资源也会进入中心“云”,也可以被其他人共享。这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新型非学校化的社会,资源可以完全共享,成本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和教育不公平。
3学习过程
许多教育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使学校成为更庄重、更文明、更解放、更个性化教育的场所。教师在学校中是主导的地位,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教学大纲,课程的设计要面向整个班级,并不能完全实现因材施教,学校中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却受到了众多因素的控制和干扰,学习过程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于其他同学可能并不合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擅长的智力也不同。如果让学生进行同样的过程学习,那学校的教育就相当于“填鸭式”。
新型的学习社会与现行的学习社会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过程。学生完全发挥了主动性,老师和组织人员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到中心“云”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型,学习媒体,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随意的终止或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4学习评价
新型的学习社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相对强烈,每当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会自主地选择测试评价方法。面对庞大的云资源,存在无数的共同学习者,可以进行小组间的互评,也可以提交资历较深的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评价反馈的方式呈现多元化。
四结语
新型的非学校社会核心在于资源的配置和调控,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资源的配置整理者和各个环节的协调者。新型的学习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拥有云计算技术和一些云计算设备为建立非学校化学习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管理者(包括教师)对于整个数据资源库进行合理调控、整理与维护,管理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9.
[2]刘光强.云计算应用元年能否到来[J].中国计算机报,2008:(1).
[3]伊凡.伊里奇,吴康宁译.非学校化社会[M].台北: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38.
[4]Ivan.Iillch.DeschoolingSociety[M].NewYork:HarrowBooks,1997:56.
[5]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632.
[6]陈雨青.电子学习的教学设计要素[N].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王健.美国激进主义教育思想述评[N].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
在设计网页时加入适当的图像,是网页设计者经常地操作步骤。Dreamwaver是网站设计三剑客之一,是制作网站较为常用的工具软件,在Dreamwa-ver文档窗口中添加图像的方法是:
(1)考虑好在什么位置插入图像;
(2)在菜单栏通过点击“插入”菜单栏中的“图像”按钮加入图像。
(3)在打开的对话框页面上点击“选择文件”对话框,在设置对话框相应位置设置参数项。
通过HTML的语言代码可以实现上述步骤同样的插入图像功能:熟练的设计者对代码特熟悉,使用代码插入更方便快捷。IMG标签是图像标签,写法是:
2网页设计中的2种特殊应用
(1)由鼠标移动触发图像变换处理:移动鼠标时,把鼠标焦点放到网页上的一个图片上,此刻显示了另一幅图片,当鼠标焦点离开这幅图片时,图片恢复为最先显示的图片,这2幅图片的切换通过加入到鼠标移动功能函数时就可以实现,前提是准备好要切换的2幅图片,而且图片大小一致,通常设计者使用Photoshop技术处理图像。
(2)在互联网上制作相册:博客通常使用好多的相册,这就是多幅图片在按照一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有序切换,浏览者使用鼠标点击其中一幅图片时,通过点击小图,能马上将对应的大图调出,这里的实现原理就是事先将要显示的图片存放在指定文件夹中,在程序代码中设定定时或按其他方式来触发图片的切换。通常设计者使用Fireworks技术处理图像。
3图像处理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3.1网页设计中使用图像的意义
(1)做设计网站的标志(LOGO)。任何网站的诞生都有其目的性,网页的LOGO是网站的点睛之笔,非常关键。我们一说到LOGO,马上就能想到一些在人们心中有认可度的品牌形象,这就是品牌的意义,LOGO有同样的功效。像SINA的LOGO,不用看到字就可以认出是新浪网。LOGO一般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制作,艺术性和功能性并存的网站品牌形象,好的LOGO可以让人们喜闻乐见,如今优秀的LO-GO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理念、独特创新的艺术特色给浏览者以美的冲击,带给人们高度的享受和信赖。
(2)网页背景图。网页基本形式是背景烘托主题,背景都是有象征和内涵的图像,背景图像与网页文字互相映衬,烘托主题并从另一层面突出主题,如今没有图像的网页是不成功的网页设计,缺乏感染力。
(3)关键图。有些网页用醒目的图像来宣传该网站的主题,这些图像的目的是让浏览者看到图片就知道该网站的宣传内容,这种关键图像是整个页面最突出的内容,不用文字信息而是通过大图来把文字要阐述的内容映射到图像上,这种传达信息的方式更原始,更有感官冲击力,而且直观。
3.2网页图像处理的技巧
3.2.1图像的尺寸
3.2.2图像的外形
图像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类型的图像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看到圆形的图像时就觉得不呆板、亲切可人;而不规则的图像动态十足,有活力;方型图像则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网页设计目的不同,对各种类型的网站需要多种形状的图像烘托。
(1)方形图像。方型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形状。在一些严肃的网站比如政务网等官方,适宜利用方型的图像或主图像来传递给浏览者正规、严肃的信息内容。方型的稳重带给浏览者可信度高、理性的思考,能把整体网页的风格衬托出来。
(2)菱形图像。菱形是方型的灵动,没有方型的凝重、严肃,使网页的美感增加。
(3)圆形图像。圆形图像有柔和曲线,让浏览者产生充实的感觉,圆满的外型把自由和随意传递给浏览者。
(4)三角形图像。三角形图像在网页中能够把动感有个性的内涵阐释给浏览者,网页变得生命力十足。
(5)个性化图像。此类图像不是自然界的常规图型,经过创造者技术加工和个性化处理,把图像加工成自由灵活的创意图像,图像没有规则的形状,没有统一的配色,自然而又随性。图像与文字自然规整的结合在网页页面上,将主题效果突出的显示出来。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广播电视业在我国也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发现,目前的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技术正是基于一种新模块支撑系统而实现运转的,得益于这种新模块支撑系统的支持,广播电视系统得以正常运营。本文正是基于对计算机网络论坛管理及运营所依赖的运营支撑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关于广电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运营系统的设想。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交互式新模块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间也在加速融合进程,融合后的广播电视业也不断取得骄人成绩。互联网与广播电视及其接入设备之间的不同特点,正是广播电视与计算机在网络技术结合时的出发点。新技术下的广播电视及计算机正是通过相互间的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对接,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加速图像、视频、音频及其他数据信息的高校融合,实现双方共赢。因此,新一代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的构建从设想到实施都极具价值。
1媒体间的融合: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2媒体间的应用:网络电视运营系统
3结束语
近几年来,广播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热点。其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模型建立来提高效率,进而能完善信息模型的表达,再通过多通道交互手段的完善,最终达到提升用户参与感与真实感方面的目的。而新型的多媒体理解和分析技术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完善多媒体技术的检索系统而产生的,通过新一代多媒体分析可以把更透明、更智能的技术提供给多媒体技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进步的世纪,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也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出现。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广播电视网络与传统的电信网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的融合技术的结果将对用户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极大大影响。广播电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二者融合后,产生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交互式应用平台。从更本上解决了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实现了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二者的融合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同时也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1]徐扬.计算机信息管理在有线电视合的运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5(16):4-5.
[2]马明,刘峰.国家广电网网管建设探讨.国际广播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1999(01):21-24.
[3]刘峰,周华春.宽带内容配送网络管理[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2(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