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黑胶、CD,这些曾经哺育了无数中国音乐人及热爱音乐的普罗大众的时代之物,却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如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谈到国外二手CD(俗称打口碟)、黑胶,我们永远都绕不过广州,这个曾经的重镇。
因为7月底的日本FujiRock音乐节,应即将同行的露营同伴Lisa和洋介之邀,意外地促成了我这一次周末广州两日一夜之旅。作为一个忠实的淘碟爱好者,我也借此机会走了几处坐落于广州这座城市的某一隅、与如今数字音乐格格不如的地方,也认识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
打口碟,即国外当做废品处理的正版CD
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进口洋垃圾,深受摇滚人士喜爱
海珠区昌岗中街新安购物广场
“不好意思啊,真的让你白跑一趟了。”
这是我下了高铁,在老广美周边瞎晃了快一个小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仿佛应该存在于上一个10年的半废弃商场找到了这家小摊,摊主老黄在知道我的来意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承认我进去前还是有点在意路人的眼光的
老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我在他的摊前停留时,他正在跟隔壁卖户外用品的店家闲谈,聊着过去的朝鲜战争往事,估计这是他每天最大的消遣活动。
虽然他这么说,但总可以试试吧,说不定真的有尖货呢。
-“有PinkFloyd吗?”
(作为入门装逼者必听大团,先拿他们来探探路好了)
-“以前月暗跟迷墙,一个月能卖几十套,但现在我这没有。”
-“噢…那你们这里有Japan乐队吗?”
-“就封面是老毛的头像,还有一堆红卫兵的那几张吧?以前有几张,现在没啦。”
之后我又陆续问了几支喜爱的艺术摇滚乐队,老黄基本都一提就来,看得出是个亲历打口盛况的老江湖。只是每一个对话最后都变成“以前卖过很多,但现在没货”,我决定打消在他这里买碟的想法,转而跟他吹吹水,吸收点打口知识。
小店面前面贴着各种电影封面
后面箱子里零零散散装着几十张打口CD
“打口这个行业早就消亡啦。”
“零几年的时候,我每个月都要两次前往汕头那边进碟。说起打口之都,04年以前是峡山镇,而广为人知的和平镇反而是后起之秀。因为放在地上的几百箱的打口碟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进碟的时候,就像赌玉一般。高手一般在箱子里抽个几张,就能确定这箱要不要收。”
“08年的那次冲击之后,卖打口碟的基本就做鸟兽散了,打口碟商人,说到底其实也还是商人,不赚钱的东西,自然就没人再做了。”
我提出能否拍几张照片,店主就有点不太乐意了。“如果你是想宣传什么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了。我们这群人都是过去式了,就让我们在历史的角落里慢慢消失吧。”
只是最后当我要走的时候,店主还跟我说,“我里面的仓库还有一堆‘黄标’,你要的话可以进来看看。”
黄标碟是早期的一种盗版碟
以其封套上的一个黄色标记而为人熟知
经由不专业的盗版商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
天河区体育西横街188之102(近体育东路邮局)
按着店员Lisa给的大概定位,穿过天河城与正佳广场,在附近的几片小区里晃悠了快半个小时,终于发现了臻音堂的所在。
隐藏在小区深处的小店,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到
一张张黑胶有序且分类地摆在在不同的盒子里
若有感兴趣的唱片,便可以拿到黑胶机旁试听
据了解,店主Mong是一个民航客机机师,因为喜欢收藏黑胶,就在一个幽静的小区里开了这么一家黑胶咖啡店,放满了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黑胶唱片。他本人不用飞的时候就会在店里听歌,向店里的客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唱片(因为他的口味偏迷幻跟爵士,店里有许多迷幻、爵士的黑胶尖货)。
而在广州工作的洋介,也是这样的客人之一。在霓虹国发达的唱片工业下成长起来的洋介,是个不折不扣的黑胶收藏迷,也是广州地下圈较有知名度的一个野生DJ。他本人还是一个乐队吉他手,另一个乐队成员是他不到10岁的女儿。
洋介跟他女儿在店里玩起了日本玩具
这一次洋介这次带了不少黑胶碟
都是这次FujiRock会上场乐队的专辑
店里的吉祥物“汉堡”
大概是整个广州听过歌最多的老炮猫了
给自己挑了一张ThisMortalCoil的
荔湾区龙源新街6号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在各地跑,在Locals路客这个新兴的国内民宿平台住过几次,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房源的设计都十分精心,尤其每套房子都打扫得特别干净,让人印象深刻。
更有意思的是,住过的几个房东都是某个领域里的大拿,知名设计师、职业旅行者、古物收藏家,后来都成了我的朋友。有时候我觉得,住民宿反而变成了一种认识高手的新方式。
出发前,这一家带有音乐元素的老西关民宿吸引了我。
跟房东简短聊了一下,发现房东Summer还是披头士迷,瞬间亲切了不少!
一进房子,就能看到黑板墙上涂鸦着Summer留下的各种贴心小Tips。
▼Locals路客精品民宿实拍
客厅一角,有黑胶唱机和不少房东的黑胶碟,墙上放着披头士的画框,啊,我也想在家里有这么一个角落!
客厅的单人沙发很舒服,感觉可以躺着看一天电影。旁边还有一把吉他,要不是等会还要下楼吃晚饭,作为一个吉他手的本能,估计会在客厅里弹上一小时。
可以看出房东Summer是个很注重装饰细节的人。房子里到处都有着跟音乐有关的小惊喜,处处体现着他的音乐品味。如果有机会见面聊聊,相信我们一定会有好多共同话题。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张超级舒服的床!
简单地放了行李,便接到Lisa的来电,说要带我品尝真正的广州街头美食,欣然应允,最开心的是这家美食刚好就在民宿楼下附近。Lisa真棒!
简陋到几乎不能算装修的店内环境,服务员全是一看就知道头上写着“老广”的阿姨,食客们塞满了不大的店面,正各自大快朵颐着各种海鲜大餐。
啊,这正是我一直想吃的店!
“以前的贞姨是开在一条小巷子里的,大家都坐在路边的小桌子吃。但前阵子整改,贞姨们就只能搬进了铺面,现在吃总感觉少了点什么。”Lisa说。
“一定要吃盐水濑尿虾,这样才能吃出它的鲜甜!”
炭烧蒜蓉生蚝
白灼八爪鱼
总体来说,除了偶尔从身旁不远处爬过的几只小强(可见环境有多恶劣),贞姨这家店的出品要给十个赞。濑尿虾、八爪鱼都保持着十足的新鲜,尤其盐水濑尿虾,肉质饱满有膏,带有药材味道的汤汁更是完全提出了濑尿虾的甜美。其余的炒花甲、炒时蔬等小炒也保持上乘的水准。
两人挺着个塞满海鲜的大肚子从贞姨里出来,因为Lisa家在附近,顺便买了啤酒邀请Lisa上来坐一下。
吉他可以派上用场了!弹着我们俩最爱的Oasis的歌(没错英摇一生推!),喝着小酒,顺便还重温了一遍<大圣娶亲>,没想到在广州这个城市,也能渡过这么一个惬意的音乐之夜。
越秀区绿荫路4盛贤大沙头旧货广场3楼
一夜无梦,醒来已是上午10点。Summer家的床真舒服!
Summer家还有咖啡机和他特地从印尼带来的咖啡豆,起床给自己泡了杯咖啡,呼吸着广州早晨的空气,一边听歌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陈家祠。
下午就要离开广州了,收拾了一下行李,跟Summer打声招呼退了房,便出发前往这趟淘碟之旅的最后一站——大沙头。
大沙头,这个广州最大的二手电子市场,坐落在珠江边,这里充斥着各色发展中国家前来中国淘金的外国人,同时也是广州打口碟仅存的最后一方乐土。
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3楼,是此行最后目的地
在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3楼走了一圈,马上就欣喜地发现在狭小的过道两旁,稀稀疏疏地分布着不少卖碟的商家。一箱箱的CD、黑胶甚至摆到了过道上,颇有一番最后的狂欢即视感。
每个店家基本都有自己的CD播放机跟音响(器材大概也是在大沙头淘的吧),路过摊位能听到他们正在播放的音乐,基本都是古典交响曲,店家们也不招呼客人,就这么静静地坐在店里,等着该来的客人。
CD、黑胶、盗版蓝光碟,这里都有
但实际走了一圈,发现大体情况还是不让人满意。如果你是抱着淘尖货的心态,在这里可能满足不了你,大部分的店甚至只有老烧们爱听的那种音响发烧碟,然而那种音乐我连听都不想听。
一家门口放着几张TheStoneRoses、Gun&Rose的小店吸引到了我(这才是打口碟该有的样子嘛),后来才知道店主叫坤哥,也是现在广州打口圈比较有名的摊主了。
“确实,我们这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尖货了。想要好东西,还得上淘宝。”坤哥说。
然而还是能找到几张Radiohead的日版带侧标碟,我想要的Santana这里也有两三张,甚至还发现了我最喜爱的英伦摇滚乐队之一Mansun。
看到我有点不放心地在看碟面的ifpi码,闻着歌词本有没有异味,坤哥笑了:“放心吧,我这里不卖盗版碟的。”
坤哥在帮我从纸箱中找碟
最后在坤哥这里买了3张碟,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就这栋楼!3楼!广州只剩下这块地还能买到打口碟啦。”临走前坤哥笑着对我说,招呼我下次有空再来逛逛。
在另一家店买的森田童子<最后的失败>,店家一开始开口50,我才走不出几步,她跑过来拉住我,在计算器上按了个数字,“30”,我说“20”,“成交”。
50块到20块,让我领略了一番水深的景色
拿着淘来的碟走出大楼,看着路上熙熙攘攘、为生计奔波的中外各肤色人士,颇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后记
此次广州一行,收获颇丰。
如今音乐早已进入数码时代,实体唱片业已被冲击地七零八落,然而,我还是看到了有像臻音堂里,像Lisa、洋介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儿,在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并努力地将黑胶唱片的魅力传达给每一个来往的客人;也有像老黄、坤哥这样的,在狭小的店面里坚持着把便宜的优质外国音乐卖给碟友们的打口商人;还有路客的房东Summer,尽管没见过面,但我知道他对实体音乐的热爱,不亚于我身边的任何人。
就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坚持,我们还能继续从唱机上,听到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慢节奏音乐,这样的乐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