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很想在自己的聆听空间与录音室当中,听听看这对喇叭的表现如何,可惜4344的体积太大,重量又颇为吓人,只好在杂志社里的大聆听室进行试听。一开始先选定ATCSCA2与SPA2-150前後级组合来搭配,为的是了解这对80年代红极一时的鉴听喇叭,在专业扩大机驱动吓会有何种表现。4344先以「三一七比例」的方式简单作过调整,直接放在地上开声试听。
啊!果然是「鉴听本色」!
照这样看来,这对颇富盛名的鉴听铭器,若是以现代音响美学的标准来衡量,可能样样都过不了关罗?说实话刚开始我一度也确实这麽想,认为这款源自於八○年代的设计,无论JBL原厂为它进行如何大幅度的改款,也很难与当今正红的顶级喇叭相抗衡。可是┅可是我偏偏就是喜爱它的声音走向,一种与ATC、PMC、还有DynaudioAcoustic鉴听喇叭完全不同的类型,还有它隐约透露的鉴听本质,让我不愿意随便就此判定生死。於是乎,开始求救兵啦!
左前辈指点迷津,刘顾问亲临指教
摆位大幅变化,声音也大幅变化
为了让4344Ⅱ的音场表现具现代感,我索性来个不合常理的摆设方式。先将座位移到整个聆听室的三分之一处,让自己变成是在录音室里鉴听的位置,再将喇叭大幅度往前拉,直到另一个三分之一处才就定位,并施以大角度Toe-In,用「近场鉴听」的方式聆听。这一连串的变化,不但使得4344Ⅱ的各项音场表现大幅增进,声音风貌也有了显着的改变。加上大象脚以後,低音的量感瞬时少了许多,但是也相对的乾净了起来。结实的声音带动音像凝聚力,低音乐器的线条开始浮现出来,解析力也到了让人可以接受的程度。最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这时候我和4344Ⅱ之间也不过才二公尺半的距离,声音却不会明显的从左右方喇叭传送而来,反倒会让我把焦点放在喇叭後方的庞大空间里。深度?不错!三度空间感?也不错。层次感呢?还差了一点。不过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种调整方向没错,欠缺的只是细部修正罢了。
在寻找层次感的过程中,我开始考虑改用其他的扩大机来搭配。看到「PrimeAV新视听」同仁摆在一旁的Lexicon312後级,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接上去听听看。比较起ATCSPA2-150後级,这部同时可以输出三个声道的专业扩大机听起来没有那麽刺激,中高频与中低频段的量感少了许多,不过却更加适合4344Ⅱ在这个房间里的声音走向。为什麽会有这种结果?其实我忘了描述一个4344Ⅱ的特质,那就是丰沛的「能量感」。即使它的高频不是清亮型的作风,低频也不会无穷无尽的死命向下钻,但是这些并不会影响4344Ⅱ的整体能量表现。比较起第一代的4344,这款改良型有着更高的效率,所以扩大机推动更加容易,一下子就可以让它「爆棚」到惊天动地的程度。以Lexicon312平稳的频率特性搭配,更能够让4344Ⅱ的声音趋近平衡,乃至於听来有鉴听喇叭惯有的平直响应频率特色。到了这个时候,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再去计较高低两端的火辣表现了。
我终於知道日本人在想什麽了!
在这种「近场鉴听」的聆听模式下,我对4344Ⅱ的音响性表现已经有某种满意程度了,所以一方面藉着微调的过程中,我也开始细细品味这对喇叭所带来的声音美感。或许是上天注定的,让我非得多加了解日本音响迷的玩法。就在一次我独自欣赏音乐的时候,忽然有位同仁探头进来看,脱口说出:「啊!你用这麽近的距离在听啊!」正想解释时,忽然灵光一闪:对啊!日本音响迷不就是用很近的距离在听这对喇叭吗?只不过选用扩大机的方式不太一样,摆放的位置也有些差别而已。一想到这里就再也闲不住,马上搬出杂志社里唯一的300B扩大机组合:SumoTA-250D与300B前後级,换一种不同的听法。
用300B推动的4344Ⅱ,所表现出来的声音走向与我想像的差不多,那是一种柔柔软软,丰润迷人的声音类型。先前我在4344Ⅱ上所得到的能量密集,松松软软的音质变得更加绵密,音色也带着更多的晕黄味道。可是这时候的声音有一点与我想像的不太相同,那就是低频量感竟然减少了!真是不可思议。我一直认为真空管机会为系统带来更为丰沛的低频能量,所以心里甚至还准备好了要将喇叭再往前移,可是低音减少了之後,反倒会让我不断的把喇叭向後墙靠,甚至於到完全贴墙摆的位置。这下我可真的搞迷糊了。难道用上小功率管机之後,4344的用家自然就会认同日本人的文化吗?再换回晶体机,能量马上就回来了,低频量感也即刻多了起来,虽然贴墙摆暂时不会听来突兀,可是总还是觉得怪怪的。经过反覆几次试验後,我才发现问题是出在功率上头。虽然4344Ⅱ的效率超过90dB,理论上用很小的功率就可以推出大音压来,但是请您看看那浩大的15低音纸盆,谁会相信仅仅十多瓦的单端管机就可以将它控制得服服贴贴?功率不足导致控制力变差,低频的量感挤不出来,再加上能量涣散,低音当然会减少。当您在系统上得到这种声音以後,将4344Ⅱ靠墙摆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至於日本人为什麽会一窝蜂采用这种搭配方式,我认为主要还是聆听习惯使然。虽然我并不赞同在小空间里塞进大喇叭,但是想到他们的狭小聆听空间,即使是用小喇叭也不可能会有什麽音场表现,那倒还不如用最舒服的声音来伺候自己,反正这种大面积的鉴听喇叭原本也很难表现出音场、层次感来。另外,我又想起他们也常常拿McIntosh来作搭配,这很可能就是因为偏好这种柔柔顺顺的声音,而又因为300B的功率受限、好管子难求等因素而作的最佳替代选择吧!可惜的是,这次因为正好碰上了音响大展,没能顺利向功学社借到全套的McIntosh进行搭配,否则将更能了解这对喇叭的全貌。
另外二种配推荐PassLab与Luxman
声音的「醇度」增加,代表着鲜明的程度与透明感都好了许多。把喇叭拉回三分之一的位置,不但深度、定位感十足,浮凸有致的音场也呈现在喇叭後方的空间里,残响细节清楚,堂音四处乱窜,这时候的4344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音响性,也让我再度领略到NelsonPass的功力。虽然在刘名振带走LS-2B的同时,代理商也取走了Aleph-5,不过我对当时4344Ⅱ的声音风貌仍然念念不忘。我建议所有的4344用家无论是使用新旧版本,都应该想办法去找一组类似的搭配来听听看。
值得聆听的好喇叭
如果您买了这对喇叭,有几个调整项目特别值得注意。首先,4344Ⅱ的前障板如同第一代,有三个效率调整旋钮,虽然台湾音响迷多半不愿去动这一类的旋钮,不过我建议您不妨在选定喇叭摆位後,试着调整看看。有时候这种方便的设计,会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其次,4344Ⅱ的中高音透镜与先前不同,改用插梢的方式固定,没有第一代所使用的「魔鬼毡」那麽麻烦,所以您可以大大方方的多加尝试,看看取下後会有什麽不一样的声音表现。在我的使用经验里,当聆听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要聆听环境的材质不会导致太多声波反射,取下来往往会有更清晰的中高频。最後,一定要用脚垫,即使您不想花钱买Combak,也千万不要将4344Ⅱ放在地上使用,否则低频的解析力会大受影响。
在这一连串的搭配试听过程中,我领教了这款一代铭器更新版的威力,也再一次领略到器材搭配的重要性。虽然在这个价位带里,4344Ⅱ面临着许多竞争者,不过同样声音类型的产品却相当有限,对於喜爱JBL音色的消费者来说,并不会造成选择上的困扰。不管这种声音类型是否就是您所想要的,我都建议您找机会去听听看,特别是采用McIntosh大功率後级的搭配方式,应该更能够让您重新思考目前的聆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