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伯利纳制作的世界靠前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947年,美国人卡姆拉斯发明三氧化二铁磁带,使输出的信号比原来的德国磁带高了4倍。但早期的卷轴录音机依然既大又贵,并且需要细心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飞利浦公司采用了袖珍磁带盒,其中卷好的磁带装在一个小塑料盒里。由于这一系统大为简化,磁带录音机就成了家庭里的寻常用品。
1968年,美国开始出售以二氧化铬为磁粉的盒式磁带,高频特性比铁系磁带改善了约10分贝,矫顽力一举达到500---540奥斯特。铬带的出现标志着磁带加入了HI-FI阵营,但铬带对磁头磨损厉害,低频失真也大。正当广大发烧友和音响界对铬带的不足而头痛时,1970年3M公司上市了其替代品-----含钴氧化铁带。
同年索尼公司也出品了铁铬双层带----上层涂矫顽力高的二氧化铬,下层涂矫顽力地的伽马三氧化二铁的磁带。
由于二氧化钴带与二氧化铬带有差不多相同的矫顽力,二者的均衡曲线也相似,钴带对器材的损伤也小得多,且没有铬带的缺点,钴又比铬有价格上的优势(铬是重度污染的贵金属),铬带有逐渐被钴带取代的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约定俗成,铬带和钴带的标识和称谓一致。
当时任Sony公司名誉董事长的Sony公司创始人及最高顾问,已故的井深大先生,以及当时任Sony董事长的Sony公司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盛田昭夫,共同创造了Walkman便携式立体声录音机的概念,开创了个人娱乐市场的先河。世界上的第一台Walkman是去掉了当时普通录音机的录音功能和扬声器,并配以立体声电路和立体声耳机后诞生的。
在1979年3月时,井深大先生就认识到要开发出重量极轻的耳机,并决定将它同Walkman相结合。Sony的另一个专门研究小组在TPS-12开发的同时开发更轻便的耳机产品。于是MDR-3L2这款轻量级耳机和TPS-12同时出现在了人们面前,同以前重量约为300到400克的耳机相比,这款耳机重量只有45克。
下面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索尼磁带机的发展历程。
型号:WM-F701C上市价格:35,100日元
型号:WM-FX1上市价格:32,000日元
型号:WM-EJ95上市价格:8,000日元
型号:WM-GX322上市价格:12,000日元&nb对于磁带机来说,这个时期的技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加上其它随身听产品的压力,磁带机似乎已经有了危机感。
但是按当时取得和录制音乐的成本,大约7.5万美元1小时,每生产一张这么大容量的音乐碟片,就要耗去唱片公司100多万美元。工程本身耗资巨大以及商业发展方面的原因,使得唱片业急需创造一种新标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完整的贝多芬
与此同时,荷兰的飞利浦也正在对自己的激光影碟进行改革。1979年春天,飞利浦首席音响工程师奥登司来到日本,向索尼演示这套设备和其他电子产品。7月,飞利浦推出了激光音碟的第一代样品,直径为11.5厘米的唱片录有1小时的音乐。飞利浦公司是激光视频唱片方面的先行者,而索尼则率先开发出数字音频信号技术。两家公司决定共同向国际数字音频光盘协会(DAD)提出规格议案。
1986年10月21日,发售D-100,以44800的价格发售。
是年9月21日发售的D-20是SONY的第一台走平民路线的DISCMAN,价格降低到了27800日圆。D-40是D-30的后继型号,1988年3月1日发售,有白色和黑色两种。
80年代的DISCMAN普遍具备不输给低档CD台式机的音质和强大的耳机输出功率,而在便携性和省电性能上的缺陷则是致命的。目前在各地的二手货市场里仍然有相当少部分这些超级古董出售,他们已经成为收藏者猎取的目标和HIFI耳机玩家里学生一族的至爱。
1989年1月21日以42800日圆的价格发售的D-250是最后一台以D-50为原型设计的DISCMAN。
D-250发售的整整一个月以后,SONY就推出了价格为37800日圆的D-90。这是SONY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实现DISCMAN专用电池和5号电池通用的机型,也是第一个使用了D.B.B音效技术的SONYDISCMAN。
同在9月21日发布的D-22是款普及机,价格还不到20000日圆,声音也属于大路货色。其收音型号是D-T22。
89年深秋的10月2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伴随着低档机D-T22和中档机D-810发布的是SONY当年的优异机,也是SONYDISCMAN中的王者D-Z555。首先这是一款功能异常繁多的机器,它第一次使用了DSP音效技术,也是SONYDISCMAN中唯一使用了电子均衡器的型号。另外,数字音量控制代替了传统的旋钮电位器。D-Z555也是第一个使用了光纤输出端子的SONYDISCMAN。和D-Z555繁多的功能相得益彰的是它的音质。D-Z555的声音异常柔美动人,解析力很高,美中不足是低频有些软绵绵的。可惜天妒英才,D-Z555天生功率不大,跟发烧大耳机无缘啊。
SONY在90年代推出的第一款DISCMAN是D-99,发售的日子正值那年的愚人节。D-99是第一款使用了1比特DAC的DISCMAN,也是第一款线控连耳机的DISCMAN。D-99是从D-90发展而来的,声音上有了一些改进,但距离优异扔有距离。
90年6月1日推出了一款中档机器D-66。这是个相当好声的机器,不输D-99,虽然价格27000日圆比D-99的32800日圆要低一些。同年9月21日,SONY推出了D-11和D-T66。D-11是款不到20000日圆的普及机型,而D-T66则是D-66的收音型号。
1990年11月21日SONY再度发布了一款高档机器,这就是名噪一时的D-303。D-303具有光纤输出,5号电池和专用电池可以在D-303上实现通用,重量350克。在1比特的的DISCMAN里,D303的音质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若跟更早一些的多比特机器相比,论音质D303明显不是对手。D303的声染色太多,而且仅仅5毫瓦的耳机输出功率已经小到了影响耳机发挥水平的地步。
1991年的DISCMAN发展走势开始向轻、薄方向转变。是年3月10日发布的D-202重量降低到了320克。7月15日发布的D-J50是一款超薄的优异DISCMAN,厚度仅仅14.8MM,是历史上最薄的DISCMAN之一,重量也降低到了300克。
同年还发布了两款车载DISCMAND-802K和D-808K,1992年有两款值得一提,D-311和D-515。
1993年SONYDISCMAN的代表作品是D-321和D421。
当然,松下、爱华等厂商也不甘心示弱。凭着低廉的价格、不错的功能也在CD随身听市场上与索尼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个时期,爱华达到顶峰,CD随身听、磁带机、MD的用户非常多,直接威胁到了索尼。今日,爱华已归于索尼门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世事之难料,可见一斑。
21世纪初~至今
如何让DISCMAN时代长生不衰是这个时期的主题。CD随身听开始增加了对MP3音频格式的支持。早期的MP3-CD随身听主要是索尼的NE510/NE610/NE710、松下的MP70/MP80等几个型号,并不出彩。
对于像MD随身听和MP3随身听这样的产品,我们不能再单纯地从音乐本身来分析。单比音质的话,直到现在还有发烧友们怀念着木纹唱片的温和。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是MD和MP3的发明,才让他们搭上了电脑时代的快车,并拥有了方便、廉价、无处不在的音乐下载空间。
199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成为MD随身听历史上的分水岭。1996年12月,索尼和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芯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MD数字内核完成了,接着厂商们开始更多考虑外型、人性化设计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MD机小型化也在1997年终于得到了实现。
世界上第一台MD。砖头般的外形体积,690克的重量(未包含极重的电池),没有线控。但是MZ-1的光纤、音频输入和使用方式确实和今天完全相同。MZ-1的音质和CD相比要干涩很多,只能播放一小时。
夏普自己研发的第一台录放型MD,代表着不再仅仅是索尼有研发的能力。
少有的用类似PDA手写笔和触摸屏输入和编辑曲目的MD。
第一款配备底座充电器、第一款可通过PC-Link套件录制电脑上数字音源、第一款有淡入淡出功能的MD。
先锋公司专为米老鼠20岁生日做的纪念版。只生产了5000部,是难得的收藏品。MK2功能和大小同MK1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图案,可以算是情侣机型MD。
索尼MZ-R900(2000年10月)
第一款支持MDLP的MD。MD发烧友心目中的经典。支持MDLP格式进行录音,使得普通的74分钟的盘片容量变为原来的2倍甚至4倍,在LP4模式下居然达到了110小时。
第一款NETMD,面对MP3的压力,NETMD应运而生。MZ-N1是第一款具备了与电脑相连的接口的MD机,可以从个人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到MD碟片上。
MD十周年纪念机型,第二代高端NETMD。经典漂亮的外观和强大功能至今让FANS们难忘。
之前MDLP规格、NETMD传输标准的推出在已经有过两次小换血,但旧有MD格式及标准并没有更改,充其量只能说是准换代产品。而这次Hi-MD的发布就可谓大换血了,在MD碟容量、格式化、音频格式、传输方式等方面都作出重大的突破。根据SONY官方方面对Hi-MD的一些介绍,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初步认识。
MD格式的重大变革,MZ-NH1是索尼最新的Hi-MD。Hi-MD就是对MD标准的一次大换血,容量达到了1G的水平(是传统MD盘片的6倍)。Hi-MD碟片还使用WINDOWS的FAT格式FORMAT,使MD碟片能像MP3一样直接当U盘使用。
MP3技术可谓音乐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性技术。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切都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位德国青年的博士论文
1997年3月,三星的一位部门总经理Moon在飞机上阅读一份关于文字、影像与MP3综合的简报。阅读完毕摘下耳机,Moon发现他座位旁的旅客听着MD,由此启发了他。回国后,他将开发MP3随身听的想法告诉三星高层。可惜,当时三星正进行组织重整,无暇兼顾Moon的提案。
Moon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离开三星,并把这个想法带到另一家韩企Saehan(世韩,1995年从三星分离出的公司)。后者在1998年推出第一台MP3播放器MPmanF10。F10开发出来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从收费音乐站下载歌曲,比Ipod更早,可惜Saehan没有实力进行大范围推广。当然,在MP3刚开始流行时,即使只是从电脑上下传歌曲,已经让人感到很兴奋。F10的发明吸引韩国多家厂商跳进MP3市场。至今,韩国在MP3硬件方面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先进的产品都来自于韩国。
Rio战败RIAA
在世韩的MPman带给人们无限惊喜之后,美国的帝盟(Diamond)公司挑头,推出了Rio300MP3随身听,这是第一个让国内玩家印象深刻的MP3。Rio最大的优点就是:可在Internet上下载资料,而且不用花一分钱。帝盟很快就被传统的唱片业巨头RIAA(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盯上,并以Rio这类设备侵犯了知识产权理由把帝盟公司告上法庭。
唱片界的回击
看我MP3七十二变!
MPmanF10
虽然现在Saehan已较少推出新机型,但这部F10依然是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的体积很大,约有四个1.44M软盘堆叠起来这么大。F10接近CD的高音质;没有机械部件;可扩展设置等特征已和现代MP3播放器十分类似。依靠2个镍氢电池也能维持8小时播放,也和现在普通MP3差不多。不过F10只支持标准编码,产生的MP3文件非常大,在闪存价格非常昂贵的当年,这是它败给MD的原因之一。
DiamondRioPMP300
帝盟在1998年底推出的Rio300,它的出名更大原因在于MP3引起的法律纠纷。官司缠身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宣传,造成Rio300不可思议的畅销。170美元的零售价。但它的基本内存只有32MB,音乐文件的上下传也受到保护,在其它机器上使用,必须携带数据线和驱动光盘,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远没有今天的直接复制型那么方便。
许多人都愿意付少量的钱到Apple官方站下载,iPod真正让唱片公司获得利润,所以得到了消费者和唱片商的双重支持。如今iPod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它基本造型没有什么变化,却依然能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实在是一个奇迹。
索尼音乐娱乐产品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对MP3索尼却一直有保留意见。NW-MS70D是索尼品牌中少有的MP3播放器。采用索尼最爱的银色,外观呈正方形,左右两边多出音量调节旋钮和音频插口。整个造型看起来更偏向MD播放器。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硬盘MP3,它的容量为1.5G,既控制了成本,也保证了容量。整体外形为正方形,没有任何花哨之处。机身外壳为轻质塑胶材料,减轻了重量。1500元左右的价格在硬盘MP3中大大领先。
国际优异音响大厂B&O公司曾推出一部当时号称全球最贵的Beosound2MP3播放器,售价约500美元。这个记录在去年年底被三星所推出的镀白金怀表式MP3播放器(型号YP-W3)所改写。YP-W3的外表面镀有白金,并镶有8颗0.007克拉的天然钻石和蓝宝石等,售价为7000元。
这款硬盘MP3续航王的现身可以说是硬盘MP3的宣战书,而另一方面,手机这种大众型产品对MP3功能整合力度的加强也是一个趋势,人类的视听世界越来越丰富,科技带给人的永远都是越来越简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