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合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2023·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在无锡举行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绪祥在致辞时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中国华电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电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华电和国电南自将坚定不移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集资源、聚力创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经海林表示,公司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牢牢扛起国有高科技上市企业使命责任,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坚持把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沙戈荒”大基地、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努力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全力打造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能源电力安全贡献南自力量。

“奋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能源电力人的共同目标。”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颖表示,国电南自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加大基础前沿科技投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支撑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国电南自致力于把举办“太湖论坛”作为推动产学研创深度合作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行业交流提升的有效载体,切实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最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经验,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

开幕式上,《电力自动化设备》发布了“创刊50周年纪念特刊”。国电南自还开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衍君分别与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西安交通大学代表、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郝治国,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进一步构建人才交流桥梁,助力互通共赢。

据悉,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等单位共同主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浙江电力》、SmartPower&EnergySecurity等单位协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为论坛提供指导。

THE END
1.江苏能源监管办召开2024年上半年厂网联席会议会议充分肯定全省电力行业上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当前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做改革的积极参与http://www.nea.gov.cn/2024-09/06/c_1310785876.htm
2.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批)申报推荐和复核工作的通知 韩立明率省智能电网产业链工作专班开展专题调研 行业引领:四方股份构网型技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 “2024 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盛大开幕 聚焦风电创新,共话绿色发展!2024中国(江苏)国际风电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如东成功举办 http://njxxdl.cn/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28期(总期127期)在线培训课程《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森林覆盖率达到19.5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0.html
4.仪表网推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落地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安全治理意见,力保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重点布局生命科学、量子科技等领域!《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北京鼓励筹建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正式https://www.ybzhan.cn/
5.《电力自动化设备》【全景报道】“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成功举办! 8月8日至9日,“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自),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天津https://www.epae.cn/dlzdhsb/ch/index.aspx
6.日常生活与公共生活12篇(全文)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在她的《日常生活》一书中则系统地阐述了她对日常生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日常交往提供场所的‘日常空间’”。[3] 尽管关注的视角各有不同,但学者们都意识到了复杂、无序的社会和城市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积极的社会意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7c722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