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以“风雨同舟二十载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在天津经开区举行。活动积极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围绕汽车产业变革新趋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讨论和对话,为产业发展注入支撑力与引领力。
以会兴业平台搭建桥梁
“论坛期间,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到国家部委最新的政策方向、专家智库研发的前沿技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最新动态。这些资讯可以为企业在战略制定、方案实施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引作用。”活动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通过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江淮汽车与天津本地的汽车产业链资源进行了深度对接。2016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合资创办了天津特瑞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跟踪前沿技术趋势、加强先进动力和能源的前瞻技术研究,已逐步成为引领内燃机领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据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多年来,论坛通过发挥高端智库引领作用,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产业集聚泰达优势凸显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的举办地,天津经开区去年汽车产业产值达1682亿元,整车产量达到80.35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90%。一条覆盖汽车整车、专用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装备、材料、汽车服务业等多个核心领域的汽车产业链正在渤海之滨快速成长。
据悉,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持续推动汽车产业焕新,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升级,打造智能车生态园、智能座舱生产基地,并以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为抓手,促进京津冀地区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中国工程院孙逢春
协同合作盘活汽车数据生态
8月30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生态专场二:加速云计算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新质型产业发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致辞。
孙逢春表示,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在本届论坛期间主办生态专场“加速云计算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新质型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数据产量保持高速增长,数据要素资源禀赋位列全球前列。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2022年全国要素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达27%。2017年以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25%,数据流通交易需求旺盛。
当前,高性能算力叠加海量数据应用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全链条技术创新及深度转型升级。AI算法技术及海量数据应用不断创新,汽车产业科学研究范式已由传统的驾驶驱动向基于智能算法的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大幅度延伸,产业链条及价值结构也随之改变。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不断加快,与能源、交通、城市融合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推动车能路云等多维数据交叉汇集,创造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升产业价值。
孙逢春建议,行业各方应协同合作,在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盘活汽车数据生态。
其次要有效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监管,有序推动汽车数据流通应用。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汽车数据安全对护航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第三要鼓励和支持汽车领域数据场景的创新探索与应用,繁荣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智慧能源、交通物流、汽车金融等众多场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从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邹广才
布局系列化汽车芯片产品
8月30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生态专场三:汽车生态科技投融资新机遇”上,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邹广才发表了题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概述与分析”的演讲。
论坛上,邹广才还谈到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首先,要明确未来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愿景。邹广才认为,在未来5年到15年,国产芯片产品一定会形成系列化,面向高中低端有不同的应用和布局。高端产品一定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低端要融入国际大循环,争取好的发展生态。我国的汽车芯片产业一定要加紧融入国际产业链融通合作环节,形成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最后,要建立完整产业生态。国产芯片上车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产业问题。我们从设计、制造、封测到测试认证、电子控制器开发、整车认证等方面都需要上下游共同协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冯景华
自主算力赋能产业发展
冯景华表示,国家对于算力发展的定位非常明确,算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作用,即助推产业升级、赋能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实现高效社会治理。算力会产生价值,算力的投入一定会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从算力中心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兼顾这四个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与重点产业结合起来,助推产业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而不是单纯地建一个算力中心给用户。
冯景华介绍,从2010年至今,天河一号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且全部使用的是国产芯片,同时也实现了云、超算、智算的融合。
基于国产算力在汽车领域众多场景中的应用,冯景华认为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底层库。像人工智能的基本算子、科学计算的ILP库等基础库,是没有办法通过优化甚至底层汇编就能发挥极致性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库来提升应用,即使无法发挥100%的效能,也达成了质的提升。
三是平台整合。实际上,用户其实不关心底层逻辑,要把应用移植好以后放在平台上,通过平台调度打好底层接口,让用户用起来更简单。
冯景华认为,无论是工业软件还是智能网联车,基本都要面临以上三个层次的问题。
“比如,汽车性能大规模仿真分析、超低风阻数字化开发、复杂环境性能仿真,以及多工况、多方案的安全性能开发和寻优,还有批量计算作业的提交,都可以针对一个项目批量提交计算任务,得到结果后尽快反馈项目基本完成情况。”冯景华表示,目前,我国仿真一体化平台,从算力资源到应用,乃至人工智能开发,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安铁成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面
8月31日,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致辞。
安铁成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多技术集中应用、跨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国科技竞争与战略博弈的焦点领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国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产业制高点,锚定低碳化、智能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面,进而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
安铁成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持续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要紧抓“双碳”发展机遇,强化技术合作,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领域乘势而上,聚焦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加强零碳内燃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车网互动、汽车大模型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攻关。要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以技术发展驱动产品品质提升,凸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作用,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网联感知、云端计算能力,支持跨产业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试点协同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的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商业化应用。
四是聚焦全球市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竞争优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行业各大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支撑企业前瞻性研判海外重点市场发展环境。企业要针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平衡好两个市场的关系,力争打造高质量的全球化产业链和服务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泰达政务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