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系统名词解释一、声学1、最大声压级:扩声系统在厅堂听众席处产生的最高稳态准峰值声压级。
另一解释:在扩声系统中,音箱所能发出的最大稳态声压级,最大声压级越高,说明系统的功率储备就大,声音听起来底气足、动态大、坚实有力。
决定扩声系统最大声压的因素主要是功放、音箱总功率和声场大小等。
音箱等设备所能达到的最大稳态声压,人耳不能承受120BD的音量,舒服的情况下是85DB,从70DB到73DB声音+3DB声音放大一倍。
2、最高可用增益:扩声系统在所属厅堂内产生反馈自激临界增益减去6dB时的增益。
另一解释:扩声系统在反馈自激(啸叫)临界状态的增益减去6分贝时的增益,此时扩声系统应绝对没有声反馈现象存在。
在反馈临界状态下,由于还存在振铃现象,即声音停止发声后音箱中会继续有尾音(余音),还会对音质造成破坏,声反馈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减去6分贝后这种现象消失,定为最高可用增益。
此值越高,说明话筒路声音的放大能力越强,声反馈啸叫抑制得好,话筒路声音可以开得很大。
当啸叫发生时,下降6DB就达到了设备的最大稳态可用增益。
3、传输频率特性: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压的幅频响应。
另一解释:扩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为房间和音响设备共同的频响特性,考察系统是否能够将各频率声音音量比例真实再现,即对各个频率的信号放大量一致,优秀的扩声系统,不应该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某些频率声音不足的现象。
获得良好的传输频率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合理的建声设计、用粉红噪声频谱分析仪法调整均衡器以及采用频率响应特性好的音箱放音等。
在声音处理时频率要平稳,这样表示设备的性能较好,或者说音箱能够较好的还原声音4、传声增益: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时,厅堂内和听众席处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的差值。
另一解释:扩声系统在使用话筒时,对话筒拾取的声音的放大量,是考察扩声系统声反馈啸叫程度的重要指标,传声增益越高,声反馈啸叫越小(少),话筒声音的放大量越大。
计算方法是将话筒音量开到最大(不能有声反馈现象),在话筒前放一个声源,同时测量声场中和话筒前的声压级,用声场中声压级减去话筒前声压级,即得到了该扩声系统的传声增益。
话筒前声音与音箱发出来的声音之间的差值5、动态范围:为声接收用的电声换能器的过载声压级与等效噪声声压级之差。
注:(1)能接收的声压级低限是由媒质的声噪声或电路中的电噪声决定的。
起作用的噪声应加说明(如环境噪声、热噪声、设备噪声等)。
(2)过载性质(如信号崎变、过热、损伤等)和测量方法应加以说明。
另一解释:音响设备的最大声压与可辨最小声压级之差。
设备的最大声压级受信号失真、过热或损坏等因素限制,故为系统所能发出的最大不失真声音。
声压级的下限取决于环境噪声、热噪声、电噪声等背景条件,故为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
动态范围越大,强声音信号就越不会发生过荷失真,就可以保证强声音有足够的震撼力,表现雷电交加等大幅度强烈变化的声音效果时能益发逼真,与此同时,弱信号声音也不会被各种噪声淹没,使纤弱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应该大于90分贝,太小时还原音乐力度效果不良,感染力不足。
在专业音响系统调整过程中,音响师在调音时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调音台的输入增益量不要调的过小,否则微弱的声音会被调音台的设备噪声所淹没。
二是压限器的阈值和压缩比的调整要格外慎重,阈值过小和压缩比过大,都会使声音动态压缩严重,故应该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声音的动态损失。
但通常用dB为单位。
对声压的平方的平均方式应同时指明。
7、声场不均匀度:厅堂内(有扩声时)各听众席处得到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
另一解释:房间听音区域的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压级之差,要求各处音量不能相差太多,声场均匀意味着听音区域音质的一致性好。
8、声压: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
单位为帕[斯卡],Pa。
注:(1)一般使用时,声压是有效声压的简称。
(2)声压的瞬时值、平均值、峰值、最大值或峰到峰值等应分别注明为瞬时声压、平均声压、峰值声压、最大声压或峰到峰值声压。
另一解释:声波通过媒质时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即由声波引起的气压压强变化。
当声波传播时,介质各部分能产生压缩和膨胀的周期性变化,压缩时压强增加,膨胀时压强减少。
10、声压级: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单位为贝[尔],B。
但通常以dB为单位,基准声压必须指明。
另一解释:声级的单位,用分贝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声压级等于声强级。
11、声级:用一定的仪表特性和A、B、C计权特性测量得的计权声压级。
所用的仪表特性和计权特性都必须说明,否则指A声级。
基准声压也必须指明。
注:基准声压为20μPa。
另一解释: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
听阈对应的声级为0分贝,但0分贝并不意味着没有声音,而是可闻声的起点,声强每增加10分贝,其声级就增加10分贝,房间本底噪声的声级大约为40分贝,正常话为70分贝,交响乐高潮时为90分贝,人的痛阈声级120分贝12、声源:发射声能的振动系统,例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声源发出声波的波长如远大于声源的尺寸,则声源可看成一点,声波以球面波形式向四面均匀传播,如声源发声面和新型的狭缝发音的音箱,就会有比较良好的集中一个方向的现象,提高了音箱发出声能的利用率,使声音传播的更远。
13、标准声源:具有稳定的声功率输出,宽带频谱的声源。
有气动源,电动源和机械等形式。
注:可用于比较法测量机械设备辐射噪声的声功率。
14、点声源:声音从一点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声源,此种声源形成球面波,波前面积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声强按距离平方比的规律衰减,即距离每增加一倍,声级衰减6分贝。
15、测试声源:为了测量扩声系统的各项指标专门组成各种形式的发声器。
16、声源指向性因数(Q)声源位于房间的不同位置时,由于界面反射而使声级增加的倍数。
如音箱在空中吊挂时,指向性因(Q)等于1;位于一面墙或地面上时,Q等于2;;位于两墙面交线上时,Q等于4;位于三面墙角时,Q等于8。
17、自由声场:开放空间形成的,如开阔的、周围无任何建筑特的空旷场地和野外等,露天演出即属于此类情况。
界面吸声性能非常好(吸音系统接近1)的房间一般也属于自由声场,如消声室和某些声学实验室等,此类房间一般用于电声器件(如话筒、扬声器和音箱)的测量和声学实验。
18、声场: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另一解释:亦称音场,有声波存在区域或空间,即声源发现的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的分布情况。
由声音所处的环境、音箱(话筒)的摆放与布置方式以及音箱(或话筒)的指向性特性决定19、直达声场:室内稳态声场中声源周围直达声强度大于反射声强度的区域。
20、声学比,声强比:在室内某点的混响声强与直达声强之比,表示该点声场漫射的程度21、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赫兹至20千赫兹间,在空气等媒质中传播,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声速等于340米/秒。
22、声波吸收:声波在各种媒质中传播时,能量会由于不断地被介质吸收而逐渐减少。
在空气中传播时,距离越远、湿度越低、湿度越小、频率越高衰减越大,反之,衰减越小。
23、声道:声音信号占有的专门电路路径或通道。
在单声系统中,一个声道就可以传送全部声音信息,但在立体声系统中,就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道传送声音信号,否则无法实现立体声效果。
24、声短路:振动方向相反的一个或几个声波在空间相遇后相互抵消或损耗的现象,无障板扬声器和音箱反相时都会产生声短路,声短路不仅会使音箱放音音量受到损失,还会造成音质不良和立体声声像失去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25、声环境:声音放送时所处的环境,由房间的内装修、体形和布局等决定,良好的声环境,可以获得优秀的声音再现效果。
26、声线:声音的传播路线,声线图可以表现声音在空间传播情况及其分布情况,是反映空间声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均匀静止的媒质中,声线一般可用自声源射出的直线代表,用这些线来表达声的传播和反射等过程较为直观。
27、声像:又称虚声源或感觉声源。
用两个或两以上的音箱进行立体声放音时,听音者对声音位置的感觉印象,故有时也称这种感觉印象为幻象,声音图像的空间分布由人的双耳效应决定。
立体声放音正是以声像的形式,再现原来声音的空间分布,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幻觉,诱发立体感觉28、声像调节:调音台上调节左右声道音量比例的旋钮,用于调节声像的空间分布,往左旋到尽头,表示声源在左边,往右旋到尽头,表示声源在右边,若放在中间位置则表示声源在中间位置。
这种调节对于真实再现立体声效果有重要意义。
29、声阻抗:媒质对声波所呈现的阻抗作用,用某一面积上的声压与通过该面积的声通量的复数比来量度。
31、声聚焦:凹曲面对声波形成集中反射的现象,它使声能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区域,致使局部音量过强,而其他区域则相对声音较弱,属于音质设计缺陷,有可能导致扩声系统反馈啸叫、声场不均匀的多种问题。
32、声音的软硬度:声音的软硬度也可以称为声音的松紧度,一般是针对低音效果而言,对再现声音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低音的软硬度要保持适中,但在表现某些特殊的音乐风格时,声音的软硬度就要有一定的侧重,以使音乐风格更加鲜明突出,如摇滚乐的声音要硬些,而交响乐则要柔和些。
软的低音一般听起来低音长度长,而硬的低音的强度强,阻尼系数和转换速率等指标可以决定声音的软硬度,而音箱是决定声音软硬的最重要部分。
目前很多音响周边设备都可以调整低音的软硬度,如激励器、压限器和均衡器等,但它们的控制机理和声音效果不尽相同。
33、声桥:在双层或多隔声结构(例如,房屋中双层间壁、楼板等)中传播声音和影响隔声效果的连接物,是造成房间隔声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34、声影区:由于障碍物阻挡或物体折射等原因,使声音辐射不到的区域,或声源的直达声无法到达的区域。
在声影区内,声压级很低、音量很小、使整个声场不均匀。
如果听音区域出现声影,要采取加装补音音箱,除去声音阻挡物等技术措施加以消除,拾音时,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使话筒避开声影区。
35、声柱:由数只同相使用的扬声器,以直线排列安装在柱状外壳内组成的扬声器组,声柱的幅面为平面或曲面,各扬声器的轴线在声柱内可互成一角度或位于同一平面上,利用这种排列所存在的声波干涉现象,使指向性在沿轴线延伸的平面上较尖锐,声音可以送得很远,且远近距离均能得到较均匀的声场,提高了扩声系统效率,并能防止啸叫和减少回声,适用于广场、大厅等场合。
36、声谱:声音频谱的简称,指构成某一声音的分音幅值(或相位)随频率分布的图形37、声学: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部门。
38、室内声学:研究室内音质问题的科学,对大厅堂音质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9、声学测量:研究声学量测量技术的科学,包括建声测量和电声测量两部分,测量内容一般是厅堂声学特指标和音响设备电声特性指标,是音响系统客观评价的基本手段。
40、可听声:耳可以听到的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
根据实验统计,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赫兹至20千赫兹,儿童最低可听到17赫兹,最高可听到接近20千赫兹,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高频听力不断下降,中年人可听到17千赫兹左右,而多数老年人只听到13千赫兹左右。
41、受声场:从声源到话筒之间的区域或空间,即话筒的拾音区域,有近讲声场和远讲声场两种情况,与话筒的拾音质量有密切关系。
42、当扩声:总声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但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厅内各测点处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43、混响声场:室内稳态声场中主要由反射声和散射声起作用的区域。
另一解释:闭合间形成的,由于有地面、墙面和顶面的反射,故声音传播具有辐射和扩散两种作用,声音在空间传播复杂,电影院、剧场和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等就属于混响声场。
44、声压灵敏度(声压响应):接收换能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与换能器接收表面上实有声压的比值。
单位为伏每帕,V/Pa45、声级计:预加校准的,包括传声器、放大器、衰减器、适当计权网络和具有规定动态特性的指示仪表的仪器,用以测量声级。
另一解释:预加校准的包括拾音话筒、放大器、衰减器、适当计权网络和规定动态特性的指示仪表的一种测量声级的仪器。
有A、B、C等计权方式,A计权测量声级范围0至30分贝之间,B计权测量声及范围为30至60分贝之间,C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60至130分贝之间。
46、声分析仪:包括滤波器系统和用以读出通过滤波器系统的相对信号能量的指示仪表的设备,用以求得所加信号的能量对频率的分布。
注:分析速度较一般大为加快的系统称为实时分析仪或快速傅里叶分析仪。
47、声级记录仪:自动记录声级变化的信器。
48、声反馈acousticalfeedb扬声器放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通常是指因此而引起声音明显畸变乃至系统产生自激发生啸叫的情况。
另一解释: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声传播方式传到话筒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反馈类型为正反馈。
除了啸叫情况以外,当声音停止发声后,音箱中如果仍然存在类似振铃声音的衰变声,则说明系统仍存在声反馈。
声反馈使得话筒音量不能得到充分提升,破坏音质,严重的还会烧毁功放、音箱,是扩声系统的一种不良声学现象,要及时和充分地抑制。
抑制声反馈的主要方法有使音箱的声音不容易传到话筒中、利用能抑制声反馈的设备和搞好房间建声设计等多种。
49、语言标准声级:多数人多次试验中,在距讲话人唇部正前方一米处,正常讲话产生的声压级的平均值:一般取为65dB.50、清晰度指数:通过大量语言清晰度测试导出的,具有频带可加性的,用来计算给定的语言传递系统的语言可懂得的一个指数,它取值在0与1之间。
51、音节清晰度:测听人员对规定的音节语声判断准确率的统计平均值。
52、清晰度、可懂度:一个或几个发言人说话,经过音响系统后,被听音者听清楚的语言单位百分数。
习惯上当语言单位间的上下关系对决定听音者的确认不占重要地位时,就用清晰度这个词;当上下文关系占重要地位时,就用可懂度这个词。
室内清晰度指脉冲响应中有益声能(对清晰度有帮助的声能,取直达声能和50毫秒以内的反射声能)占全部声能的比例。
53、八度:在音乐声学中倍频程常称作八度。
54、传声介质:指能够传播声音的媒质,声音必须通过媒质传播,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媒质性质,包括该媒质的状态、温度、压力等与声波传播速度和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如声音在气体中传播以辐射特性为主,在固体中传播以传导特性为主,而在液体中传播时以上两种特性均存在。
55、平均自由[路]程:声音在室内两次反射间经过距离的平均值。
表达式:d=4V/S,V为房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S为房间内总表面面积,即地面、墙面和顶面面积之和,单位为平方米。
56、扩散场距离:在有混响的房间内,各方向的平均均方直达声压与均方混响声压相等的点到声源的声中心距离。
注:扩散场距离又称混响半径。
混响半径:又称临界距离。
以声源为中心,直达声等于反射声的圆半径,在室内,距声源距离小于混响半径时,直达声占主要成分,大于混响半径时,反射声占主要成分。
57、染色[效应]:某些反射声和直达声叠加引起原来声音的某些频率成分被增强而使音质变差的现象。
声染色亦称音染,由于室内(有时也指音响设备)频率响应变化,使原始声音信号被赋予外加频率,原信号频谱有了某种改变,某些频率的声音得到加强的现象58、哈斯效应:当回声的相对声级给定时,听者感觉到回声干扰的百分数随直达声和回声间的时延而变化的现象。
若延时为0至5毫秒,则感觉声音逐步向先到的音箱偏移;若延时为30至50毫秒,则可感觉有一个滞后声源的存在。
此公式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760mmHg,15℃。
65、隐蔽效应在聆听一个声音的同时,由于被另一个声音(称为隐蔽声)所掩盖而听不见的现象,被掩蔽声的频率越接近掩蔽声时,隐蔽量越大;掩蔽声的声压级越高,掩蔽量越大;低频声容易隐蔽高频声,而高频声较难掩蔽低频声。
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人们感觉不到噪声的存在,但当音乐停止或间歇过程中,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箱发出的本底噪声,这种效应就是掩蔽效应。
66、梳状滤波效应:由于声音之间相互干涉而引起的频率响应曲线梳状起伏现象,会导致声音音色还原不良和保真度差等问题。
67、近讲效应:亦称球面波效应,声源距话筒很近时,低音成分逐步增加,距离越近,低音加重越显著。
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此效应来增加声音的温暖感和柔和感,但若演唱或演奏时不断变化与话筒间距离,则会使音色改变较大,故应确定一个使用距离。
在调音时,音响师要根据不同音乐的要求,有控制地应用或利用好话筒的近讲效应。
68、趋肤效应:亦称集肤效应,交流电流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越接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有效电阻增加,频率越高、电阻越大,高频信号损失越大。
解决是增加导线表面面积、减少导线表面电阻和采用多股导线等,现代音频传输线采用的里兹线结构和智能型导线,可以有效减少趋肤效应对声音信号的影响。
69、房间吸声量房间内各表面和物体的总吸声量加上房间内煤质中的损耗。
注:媒质中的损耗等于8aV,a是空气中的衰减系数,Np/m;V是房间体积,立方70、房间常数:房间内总吸声量以1减去平均吸声因数来除所得的商。
注:(1)房间常数公式是:R=aS/(1-a)式中:R-房间常数,平方a-平均吸声因数;S-房间表面积,平方。
(2)在一般情况下,R=Sa,a为Sabine吸声因数。
71、消声室:边界有效地吸收所有人射声音,使其中基本是自由声场的房间。
另一解释:一种界面吸音系数接近于1,容积相当于无穷大的房间,声音打到消声室的地面、墙面和顶面后,根本没有反射现象,声音完全被吸收,为了获得最大吸音系数,房间各界面均采用吸音尖劈结构和强吸声材料。
消声室为双层建筑结构,在室内一定高度上悬空设置金属网,由于金属网的表面面积极小且呈不光滑的细丝,故声音的反射极小,可以忽略不计,一般在金属网上进行声学教学、科研和声学实验。
在消声室中可以准确地测试电声单元(如话筒、扬声器和音箱)的技术参数和声学特性,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描绘出设备的指向特性图和频率响应曲线,得到最大声压级和灵敏度等指标,故它对音响设备的产品性能指标的测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