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SCI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掌握:某位著者的论文曾被何人引用,该著者有多少篇论文被引用过,某篇论文被引用多少次。以此了解该著者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掌握国际上的同行或者竞争对手的现状。通过SCI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有多少人共同研究相同或相近的科研课题,充分掌握这一领域的科研动态;通过团体索引可以掌握某一国家、地区、某一学术机构或科研单位的研究进展;了解科学研究的现状。
1.4SCI的选刊原则
1.5SCI对入选刊的要求
1.5.1基本的期刊出版标准要求期刊做到及时出版,遵循国际编辑惯例提供足够的英文信息(包括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作者的全部联系信息,期刊编辑、审稿人的同行审阅制度等。
1.5.2期刊内容被收录期刊论文的内容能充实ISI的数据库,强调在内容上要能反映新进展,研究的是热点问题、领域或有特殊意义的领域。严格审稿,确保内容的科学性。
1.5.3国际化程度被选刊能正确反映科学研究的全球性,表现为多国界的作者群,引用刊物的多国性等。
1.5.4引文分析引文数据包括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时指数、引用半衰期等各项指标,利用这些指标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其中影响因子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就是重点期刊。SCI对入选的刊物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评出有前景的新刊,淘汰利用率不高的旧刊。
1.6SCI刊源分布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SCI印刷版收录期刊近3600种。其中,收录美国期刊1439种,占40.6%,英国期刊724种,占20.65%,只有极少数非英文刊物被收录。截止2001年SCI印刷收录我国期刊(不含台湾期刊)14种,扩大版收录63种,而医学类期刊仅收录3种〔3〕。我国自1987年起引入SCI等三种国外著名的检索工具作为期刊科技工作评价的依据。每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年度统计。每年的岁末的统计结果公布成为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医疗单位等关心的大事,其学术论文被SCI引用情况已成为评价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
2如何科学地、全面地看待SCI
SCI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大量的引文进行统计,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4〕。E.Garfield教授曾利用SCI1968年的数据进行过大规模的引文统计,成功地预测了196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选便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自从我国引入SCI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之后,我国的科研评估的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由科学家同行评价(主观方法)转向与国际接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文献计量法(客观方法)〔1〕。利用文献计量指标和引文分析,客观评估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学术水平、科研绩效。SCI已成为我国科研绩效评价中必须提到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巨大。
关于SCI是否是评价尺度的问题,许多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认为仅以SCI进行论文评价有失偏颇,如文献〔4,5〕提到的,多数科学家认为还是要用由有真正研究能力的科学家同行进行同行评议作为评价指标,他们的根据是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工作只有同行最清楚,才能进行评价,而不应由外行来评价。
文献〔4,6〕认为,SCI适合于宏观评价,如对某一科研单位、某一地区的综合科研实力的评价,科研领域里的战略性研究的制定等。同行评议则适合于微观评价,也即对每位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实力的评价。
3如何向SCI源刊投稿
3.1科研论文的主要特点
独创性或创新性。科研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或他人)所没有的。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研论文。SCI强调"首次提出"、"首次发现",表示研究成果的价值重大,其结果具有显著性。在某一问题上有新意,对某一点有发展,视为创新。学术性。是指论文具有的学术价值。包括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总结,形成科学的见解;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说明,也就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3.2写作要求
撰写科研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贮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必须按照规模的格式写作,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在文字表达上,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通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参考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格式按照拟投刊的要求,根据投稿须知的具体要求撰写。科研论文的组成部分及排列次序为: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尤其要重视题目、图表、结论和参考文献。
3.3投稿的基本步骤
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工作,获取最新的参考资源,然后确定论文主题,拟定题目,再选定拟投期刊,并查找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再查找拟投刊物的投稿须知,最后根据投稿须知要求撰写学术论文。投稿时,要尽量向影响因子高的刊物投稿,这样,被SCI收录的几率就会大些。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向科研人员宣传介绍SCI、让他们了解SCI信息,支持、鼓励并引导科研人员直接向SCI源刊投稿,使其学术成果尽快得到世界科技领域的认同,提高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
参考文献
1张荔子.科研需要客观评价.健康报,2001,12,062胡惠芳,万跃华.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4:62~643张玉华等.200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2)1351~13554吴彤.对SCI不能简单地说"YES"或"NO".科技日报,2001,08,175王丹红.对SCI在科学评价体系中作用的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4):292~2946武夷山,梁立明.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科研绩效量化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2):110~1117侯建国,林树,江海涛.关于合理看待"三大检索"的统计结果的思考与建议.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1):31~828张廷翔,杨晓秋,陈世浩.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医学院校科技论文状况的统计分析.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2(2):100~101,879武光明,杨秋实.SCI、EI收录情况比较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1,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