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喜欢吴彤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强大的演唱功底,高深的音乐素养,大师级别的演奏技艺。他的作品量少而精,可婉约小巧,也可大气磅礴。他如此得天独厚,却从无说教与恃才傲物,近年还越发的仙风道骨,大概也是天性使然。
吴彤的声音,轻柔低缓,一开口就让人安静。
他每天黎明即起,作息规律。在书房打坐,一天中最多能打八个小时。他读经,《道德经》《阴符经》《易经》;也读老舍,以北京人的幽默,读得令人畅怀。他饮茶,会喝也会谈,从茶马古道讲到丝路万里。
一切都像他的《檐头雨》,“檐头水滴,分明沥沥;打破乾坤,当下心息。”
千里江山,气不弱,神不散
只看谱子,笙的曲子简单得不得了,但他做的准备工作一点也不少。首先是乐器,演出之前他要让乐器保持温度。“古诗词里有暖簧笙清的描述,用炉子点上炭,热气让笙变得干燥起来,吹的时候就很灵敏。”还要将每一个簧舌调整到最平衡的状态,这样在用极弱的力度演奏时,呼吸之间才能使音乐听起来顺畅自然,连绵不绝。
演奏中还要兼顾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但他非常享受这次演出。“古代用‘云和’形容笙,与万物相连和谐。笙的声音可以很弱,你察觉的时候它已经出现了,然后慢慢地它又没了,在你毫不留意的时候。它无始无终,以至于音乐消逝了,人们都不记得鼓掌,这样就挺好的。”
人间美好,大梦一场
二十年来,总是有歌迷向他提起。一部电视剧,一首歌,已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吴彤也在思索作为歌手的意义,2018年他决定重录《好春光》,中间加入了笙的演奏。时隔多年再唱,确实有不一样的感觉。“它能带来快乐的情绪。”当年在一片春光灿烂中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们,如今已到中年,这代人也开始在音乐中觉出世事无常,嗟叹一句:“一次人间也匆忙”。
做吴彤的歌迷,要有掘地三尺的能力,许多歌他在公益演出上唱过,在电视节目上唱过,但没有留下音源,大家只能去找高糊画质的视频。但凡能挖掘出来的,全靠“自力更生”。他另一首被高频呼叫的歌是《春秋配》,十几年来有录音版本,但又从未听过Live,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
疫情发生的第三年,吴彤也像所有人一样,在自然和万物寻求宁和。“自然有疗愈的作用,你呼吸的空气那么新鲜,你站在阳光下,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会得到被照射的温暖。城市里多多少少有噪音包围着你,一旦来到乡村郊野,没有那么多噪音的时候,你会睡得很沉,第二天精神很好。”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
今年年底前,吴彤的音乐专辑《饮啜集》将要发行。可以说是这几年他在国风创作的珍贵集合。都是以中国诗词编创的现代歌曲,配以丰富的民乐和吴彤的演唱。新专辑有A、B面之分。A面是饮歌集,粗犷阳刚,收录了《定风波》《满江红》等;B面是啜歌集,婉约诗意,以一年四季为主题。
一个饮酒,一个啜茶,豪放与内敛,一张一弛。啜歌集的想法源自一年前的冲动。“为什么不把在四季时空,最有禅意和君子品格的诗文做个小集?比如这春花、夏荷、秋菊、冬雪。光阴瞬间,四季时景,朴素里的惊艳,让想象抟然如一股扶摇正气,引领我们回归本性的天然。”
他有意选择大家熟悉的诗词,年少诵读的经典,唯有时过境迁,才能读出真意。“就像我自己的笙乐器,从五岁开始,我的人生就和它连在一起。父辈做的每一件器物,我都熟悉,但真正认识笙在先秦时代的精神,并开发它新的声音,也不过最近十年的事,到现在我还在学习中。”
就如第一首《春晓》,夜来风雨,花落遍地,是关于春天的葬送。少年人只知为赋新词强说愁,待读懂了伤春,有了对自然的怜惜,自己的人生也早已下过满地花雨。关于夏日他选了《爱莲说》,是社科院的哲学家周齐老师给的建议。“她跟我说,你把这篇歌颂君子品格的文字唱出来吧,今时今日,更需要出泥而不染的君子风骨。”
“古人是浪漫的,同时也是深沉的。我们都有文学的偶像,很多人的是苏东坡,但苏东坡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陶渊明。”秋便毫无疑问地留给了《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田园诗歌的的顶峰,塔尖的塔尖,没有人可以达到陶渊明的状态,生活已经入不敷出了,但拒不出仕,只有悠然南山的清心寡欲。”吴彤欣赏有理想、又能洁身自好,可以耐得住清苦的人生状态。“当知识分子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依然可以孤傲地不向现实妥协。”
整张专辑也用了很多现代手法,有摇滚的元素,电子音乐的元素,但是非常含蓄内敛。他希望能以现在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受古人的精神气韵。最后一曲是《江雪》,千山鸟飞绝之际,一人一钩,江面垂钓,吴彤觉得那是一种在艰难环境里的坚持。“悠然见南山也好,独钓寒江雪也好,是渺远而孤绝的气魄。一旦我们领会到此中真意,或许会感到那种旷大和疏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