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区域看发展|成渝双圈中点资阳产业交通齐发力
重庆日报客户端郑宇实习生鲁哲之
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从孔子之师苌弘到开国元帅陈毅;这里号称也有着长寿之乡,气候温和,物华天宝。2月24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四川省资阳市,看看这个如今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点位置的城市,又将绽放出何种新的光芒。
采访团来到轨道交通资阳县临空经济区站—娇子大道站盾构区间起点建设现场,现场正在火热施工。
作为目前四川省首条跨市城际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资阳线于2021年开工建设,预计于2024年底通车。该项目是成资同城化标志性工程之一,项目起于成都地铁18号线福田站,经资阳市临空经济区、雁江区,止于资阳北高铁站,设计时速140公里,预留时速160公里条件,线路全长约38.7公里,全线共设车站7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4座。目前轨道交通资阳线资阳段高架段架梁工作已进入尾声;地下段盾构已完成90%以上;车站全部封顶,正进行附属施工;车辆段完成接近80%;资阳北站和车辆段已启动铺轨工作。
作为轨道交通资阳线的终点,资阳北站也是成渝高铁的站点,从这里乘坐高铁,最快22分钟即抵达成都,57分钟到达重庆。
资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永才表示,“资阳是一座建造在轨道上的城市,我们将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1小时经济圈,提升城市发展能力。”围绕构建这一目标,当地共规划11条轨道交通。
随后,采访团来到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探访中国首列齿轨列车“雪山旅列”。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阳中车)隶属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创于196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唯一的内燃机车研制企业。公司累计生产各型内燃、电力机车7000多台,辐射到国家干线铁路、地方(合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冶金、石化、矿山、港口等行业,在中国工矿调车机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目前已向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的33个国家出口了1000余台内燃机车,超过中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50%,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除了打造立体交通体系,资阳产业发展也跟随着成渝经济圈的迎来了一波新的高峰。
位于资阳市高新区雁南湖片区的中国牙谷便是代表之一。中国牙谷是集产学研销医养于一体的特色口腔产业集聚地。从上空俯瞰,这座牙科产业园区的建筑造型也是按口腔的形状打造的。
自2017年以来,资阳市以“从口腔产业为起点,从制造和服务两大方向进行产业延伸与辐射,大力发展‘口腔+’”的发展路径,打造“产学研销医养”全链口腔基地。
作为首个从成都地区搬到中国牙谷的企业,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涛告诉采访团,“刚入园的时候,政府很快就帮我们办好了销售资质等文件,场地租金等方面也有一些补贴和支持。”
截止目前,已有101户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中国牙谷。35户企业的168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4大类60余个口腔设备,5大类100余种口腔材料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王春涛表示,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对牙谷的口腔企业的物流、销售、技术研发等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