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80后、90后乃至00后的童年,总是离不开CD机、磁带机这些经典的播放设备。时过境迁,我们手上的设备在逐步变化升级,但那份美好的记忆却始终留存心底。
飞傲的复古产品系列,就是对往日时光的一次缅怀和追溯,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重拾对于经典设备的回忆。
DM13CD播放器配备专业HiFi音频架构,采用两颗旗舰DAC芯片CS43198,平衡输出功率高达600mW+600mW;配备3.5+4.4的双模拟输出,以及光纤、同轴数字输出;采用定制LCD显示屏;电池供电续航长达9小时,开启台机模式可直接由USB供电;支持aptX的高清蓝牙发射,还具备USB抓轨和转录,ESP稳定等功能。
CP13便携磁带播放器配置定制超大纯铜飞轮、4.2V供电的高压驱动马达,采用平衡采集磁头信号的差分电路设计,支持I~IV类带的播放。为了真实还原模拟信号,CP13从磁头采集信号到信号放大均采用模拟器件,复现全模拟电路,再现纯正的模拟音质。
FT1是飞傲首款封闭式头戴耳机,采用北美FAS级黑胡桃实木耳机壳,搭载优选木质纤维振膜以及全新开发的U形声阻尼管,采用32Ω低阻抗设计,让烧友可以轻松获得好声音。
你可以选择试听FT1+CP13(巡回含磁带),或者FT1+DM13的组合长达一周。
1、与这套组合适配的歌曲;
2、试听这套搭配的感受和体验;
即日-2024年11月20日
活动奖品:
一等奖*2:DM13/CP13/FT1三选一
二等奖*5:DM13/CP13/FT1半价购买资格+飞傲FF1平头耳塞(价值119元)
CP13+FT1篇
@閑雲散人:
算起来,我也属于见证磁带“落日余晖”的一代人。在我小时候,亲戚折腾的音响系统里,磁带机上面总放着小几十盘带子,这两年,亲戚还会把他闲暇时自己动手修复的老磁带机拿出来,插上一盘老磁带,几十年间音乐的味道似乎就没变过;一直到我初中上完,九年间所有英语课本配的听力材料也都是录在磁带里,我当年也常常用家长买来给我听英语的复读机播放流行乐。去年飞傲公布磁带播放器CP13的时候,我其实对这种复古操作颇为惊讶,但少年时的回忆又让我对其很感兴趣。最近,我终于有机会仔细体验这款磁带机。
如果论外观设计、做工精细度,CP13比当年我摸过的那些塑料疙瘩肯定是新潮、精致得多,但实体按键的手感、音量滚轮的阻尼感都和老器材非常相似。CP13自身的重量并不算太沉,体积也不大,完全可以放在包里带出门。
CP13的耳机口只配备了3.5mm单端,但它的推力并不算很差。它的声音能量主要集中在中下盘,声音体态宽松,结像也较为饱满。虽然磁带这种音乐载体对比当下的数字音源来说信息量肯定有差距,不过CP13还是能把乐曲中主次信息还原出一定的层次感。另外,它的动态范围也还不错,演绎流行乐已经绰绰有余。
要说给CP13搭什么耳机比较合适,我第一反应也是从飞傲庞大的耳塞家族中去找“官配”。出乎意料的是,新近面世的FT1头戴耳机倒是个不错选择——这款千元级头戴耳机驱动门槛相当低,CP13足以把它推出不错的水平。这套搭配用来听港台经典流行乐,把“味道”二字演绎到非常高的程度。其声音结像有一定的柔化效果,但人声和伴奏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分离度。另外,适当的音染也给音乐增加了一点感染力。这样的风格一下子把人拉回港台乐大流行的年代,温暖、舒缓、流畅的音乐让人听得非常惬意。
前阵子回老家,我翻出了一小批老磁带,其中两盘人声的带子用CP13+FT1的组合播放,我和家人轮番听了很久。一盘是张学友的选集,像《每天爱你多一些》《一路上有你》《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等等,歌神唱腔厚实,嗓音里的磁性被这套组合展现得相当对味。另一盘是龙飘飘的作品集,在《异乡人》《成长的岁月》等曲目里,“旋风歌后”歌喉富有穿透性,再配合整体明度偏暗的染色点缀,歌曲中的感情色彩显得尤为浓郁。
虽说现在欧美乐坛一些新专辑还是会做磁带的形式,但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关于磁带的记忆也许早已被尘封在某一片角落。CP13就像一把回忆的钥匙,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旧时光的斜阳就照进了意识里。
@朝露沾我衣:
当我把磁带装入飞傲CP13,按下播放键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不是洪波涌起的记忆,而是微微恍惚。磁带在半透明的仓盖里旋转,音乐却迟迟未有响起——没有播放进度条、没有能够拖曳的滑块、没有曲目播放的数字化显示,一切音乐生活中熟悉的东西统统消失,只余下沙沙声中的等待。
初次拿起CP13的感受相当自然:与旧日趋近的简约设计语言、停止、快进快退和播放四大金刚按键,这些都是记忆中操作磁带机的逻辑。而手感致密的音量调节旋钮与Type-C充电口的存在,让我能够以最新播放器的常规方式去快速接纳它。充电,打开仓盖,放入磁带,这些步骤是否能够快速操作也曾是年少时的攀比谈资,而当我搞不清楚磁带要从那一端插入机仓时,又确实感到逝者如斯。
作为一台磁带机,CP13的功能十分简约。没有磁带竖置的设计、没有快速选曲的功能,也没有旧日磁带机那些新奇各异的音效。刚开始使用它时,我几乎是从安装磁带到进退卷带将基础操作重新练习了一遍,直到按下播放键后听到沙沙声,直到音乐在耳畔响起。
如何描述CP13的声音呢?我觉得它仍旧带着那些磁带象征性的特点,比如温暖且显得不那么素净的声底,比如厚实且存在感昭彰的人声形体,比如虽然分得不怎么开但叠在一起却独具风味的器乐旋律。但是另一方面,它的声音却比我记忆中的磁带清晰了许多。我用CP13接上老耳机,拿去给母亲听并问她想法,“清楚多了。”是第一个确凿的回答。解析力提升之外,它的推力也比记忆中的老机器大了不少,大到可以轻松将大耳机推出不错的声压——以上两个特点或许是CP13诞生时代的加成与印记。
我很难用简单几句话说清楚使用CP13的感受。哪怕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便利,从功能性而言它仍旧显得不合时宜。我确实知道它不会成为我出门时拿起的那台播放器,但它小巧的身躯里埋藏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可能——让我回到一个最熟悉却很少回去的地方,打开一个尘封的箱子,尔后小憩在回忆里。
@桃子爱音乐啦:
虽然无论HiFi烧友还是品牌都对过去一些经典设备有着特殊的情怀,但是在2024年有HiFi品牌推出了一款磁带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飞傲真的很敢。
到手的时候我对它声音是非常期待的,虽然这么多年过去磁带机的声音我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CP13开声的时候我能感觉出来,是这个味道没错。听惯了现在播放器的声音,回过头听磁带机居然想不到什么特别好的形容词,我觉得可能说“年代感”比较贴切,在这盘试音磁带的曲目中无论器乐还是人声歌曲整体氛围都极其复古,在听到《冬天里的一把火》时,脑子里代入的画面居然是《你好,李焕英》贾玲穿越回去的一幕,还蛮有感染力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磁带机推力蛮大,可以轻轻松松驱动飞傲自家大耳FT1,并且声音我认为还是挺好听的,以中低频为主,空间塑造比较立体,有着非常不错的包围感,弦乐韵味十足。
如今有不少烧友听歌都在追求“模拟味”“复古风”,对黑胶、磁带也很有好感,尤其对于磁带收藏比较多的烧友,我相信CP13还是挺值得去体验一下的。
@单端遗老:
已经记不得上次听磁带具体是什么时候了,不过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张学友的《吻别》时,似乎就伴随着磁带机传出的细细的底噪声,有点类似现在用飞傲CP13听音乐的体验,与“静谧漆黑的背景”算是八竿子打不着,你可以说这是磁带的弊端,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磁带的魅力。
和主流的数字播放器相比,CP13的高频听感不够顺滑,不过它的中低频是非常宽松饱满的,这让它在搭配飞傲自家底子较为中正的封闭式头戴耳机FT1时,能够呈现出温暖的声底,人声厚实、口型较大且声线中有明显的颗粒感,尤其适合听抒情类的男声曲目。只听试音带那必然是不够过瘾的,于是我又把家中尘封已久的张学友《黄金经典》磁带专辑翻了出来用CP13重温一下。比起使用现代数播聆听,在CP13+FT1这套搭配下,歌神嗓音中的磁性似乎又被放大了许多,《吻别》中蕴含的情绪爆发力更加充沛了,这样的声音或许未必正确,但确实有一种非常浪漫的复古美感,不知不觉间我就把专辑内两张磁带的AB面全听完了。
虽然从外观到声音,CP13都主打一个复古风,但它的推力可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音量滚轮只需拨动一点点,即可让FT1这种全尺寸头戴获得足够大的声压,还能够发挥出不错的动态表现,这对于大多数真正的老磁带随身听来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DM13+FT1篇
@盖梁支座:
多年以来,我在听音乐这件事情上,大约是胡乱听听,总结下来可能是“乐趣多而收获少”,但如果一定让我给年轻发烧友传授一条经验的话,那么一定是“听音乐一定要完整地、有顺序地听完整张专辑”,切不要进入“一人一首成名曲”或者索性“单曲循环”的模式。
这样的习惯自然归结于早年间听磁带、CD以及各种硬盘播放器的经历,完整地听取一整张专辑,从中感受原汁原味的音乐内容,远比今天各种音乐平台上的“今日推荐”或“精品歌单”要好得多了。
所以我也时常想起以前书包里装满了磁带或者CD的日子,近些年来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再去听一听那些CD,但也每每都忘记掉,直到飞傲把DM13和FT1摆在了我的面前。
作为一台便携CD机,DM13的体积是近些年来发布的新款CD机中比较小的一个,虽然不能揣在衣兜里,但放在背包里作为随身听还是没有问题的。经过实际测试,DM13的抗震能力也满足随身、便携的使用需求。
当然,毕竟是新时代的产物,DM13并没有我们印象中传统CD机的一些功能和设计,比如它用内置锂电池代替了传统的口香糖电池,同时也没有了线控以及各种音效调节这些如今看来并不常用的功能。但DM13配备了单端和平衡双输出、双线性输出,光纤、同轴数字输出,可见设计者对它的定位是多元化的,无论是作为随身还是转盘,其功能是齐备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DM13的声音。
DM13在整体声音框架上还是延续了飞傲一贯的均衡、稳重的声音体系,在声音风格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和倾向,基本上可以涵盖绝大多数音乐风格,同时也能够对大多数耳机起到良好的兼容效果。但我们这里说的均衡并不是枯燥和乏味,事实上,DM13声音是温和的、有厚度的,甚至我们可以说DM13是属于一个稍微偏暖声的音色状态,同时其声音的质感也比较扎实,凝练。无论是用来听古典、流行,还是民乐、摇滚,DM13都有非常不错的演绎和发挥。
当然,DM13相比同价位或更高一些价位的数码播放器而言,它在驱动能力、声音的纯净度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备是驱动能力,DM13不但可以搭配耳塞,推一些全尺寸的大耳机也推得有模有样,比如搭配自家的FT1,就把FT1的声音空间、整体框架基本完全打开,我们听到的是一个比较完整、健康的封闭式大耳机的声音框架,而这一点在同价位的便携播放器上是很难做到的;同时DM13的声音纯净、通透的程度,也堪比中高端数码播放器。我用DM13听民乐《东游记》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觉到那种真实的音色状态和恰到好处的空间处理,已经初具台式播放器的风范了。
顺便聊一聊FT1这款耳机。这款木碗耳机在外形上相当吸引发烧友,毕竟每个发烧友的心里都有一个“木碗梦”嘛。相对于“洋木碗”的昂贵,FT1显然更加亲民,让更多发烧友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木碗耳机。当然,FT1在声音上也绝不含糊,如果说DM13的音色是温暖,FT1的音色就是热情了,这款耳机用扎实的力道和绵密的质感,营造出了浓烈的氛围感和冲击力,这几天我用它来听崔健真的是太好了。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只有珍惜读书的机会才能更好地督促我们学习,如果放在音乐上,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让音乐不再是冷冰冰的二进制数字,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唱片,我们也才能更加珍惜听到的每一个旋律,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原汁原味的音乐”。
@等待逆袭的坏坏:
我上初中那会,以练听力为理由,让母上大人给我买了一个复读机,装模作样地听了几天英语。然后就可想而知了,各种流行乐听起来。虽然当时我购买的都是盗版磁带,但是完全不影响我听歌的心情,那种沉浸在属于自己世界里的感觉,是多少金钱都不能衡量的。
DM13是一台便携CD机,但在功能上是很全面的,能听歌、能抓轨、还有蓝牙版本可以听听流媒体,从使用体验上来讲,真的蛮适合现在烧友的听歌习惯。我使用FT1+DM13的日子里,这套组合除了在声音上让我重拾往日快乐,更能让我带着耳机随意走动,这种快乐是很多DAP无法比拟的。我在等DM13的透明版,能看见CD在转动,会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
@梦竹楼:
作为一名80后,我从小学时候父亲送了一台WALKMAN开始就成了音乐爱好者,可以说这台随身听陪我度过了整个学海生涯,等后来自己上了班,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台松下CD随身听,在那段懵懂时光里,它的声音陪着我哭,陪着我笑,陪着我经历了那个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可惜的是这台CD机终究还是太老了,终于在不久前寿终正寝了。
后来我也有想过再买一台CD随身听,毕竟自己这么多年也收藏了不少张CD光碟,虽然现在使用流媒体来听音乐会更加便捷,但是,当你拿出自己喜欢的歌手或音乐人的CD碟,看着它精美的封面,和歌词本上的各种图片,歌词和专辑制作人的信息,还有那设计感满满的光盘面,就很有质感,当把碟片放入碟仓,合上机盖,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随着光盘缓缓转动,动听的音乐缓缓在耳边响起,这是在电脑上、数字播放器上点点屏幕、点点鼠标的那种操作带不来的体验感。
某天我看到飞傲要发布一款专业级便携CD机的信息。对于飞傲这个品牌我是有一定了解的,我自己也拥有几件飞傲的音频设备。过了没多久我又看到飞傲和国砖吧组织的免费试听活动,就马上报名申请参加了。
CD机的操作方式相当的简单,按键布局也比较合理。金属外壳拿在手里质感很棒,而且体积并不大,比一张CD碟盒差不了多少,随意就能塞进小包里出门或者带到单位使用,便携性确实做的不错。
既然是试听,我就从柜子里挑出几张不同风格的CD碟片来听听它演绎不同声音带来的感受。
接下来找出一张小娟的专辑,选择了其中的一首《矜持》,当音乐响起时,小娟特有的清新,质朴,动人的声音在FT1的演绎下,声线仿佛略带了一丝柔美的光晕,声音饱满,醇美,像秋日里不凉不暖的风,轻易地就抚过毛孔,渗入到了心里。
总结就是这款CD机得益于新的解码芯片,音乐细节丰富,解析好,风格清亮,通透,基本无染色,保证了中正、自然均衡的调音风格。素质早已经超越了那些二三十年前的日系老款CD机一大截。至于调音风格就见仁见智了。其实飞傲在前端保持中正调音风格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喜欢什么样的音色完全交给后端的耳机或音箱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推力的话,3.5和4.4接口推大多数耳塞自然不在话下,推我手里几个低阻大耳也表现得非常优秀,但是推高阻耳机就不太理想了,细节出不来,当然这也是便携机的正常表现。它本来也不是拿来怼高阻大耳的。不过DM13支持模拟输出,外接耳放,这样推什么耳机都不在话下了,前提是只要你的耳放够强大。
经过几天使用,总结下来这是一款功能非常丰富、价位合理、一机多用、音质有保障,值得众多CD爱好者购买的便携CD机。当然所谓人无完人,机无完机,优点说了一堆。缺点也得提一提,例如屏幕上不能直接看到电量显示,要按一下开关机键能够看到,连接蓝牙不能控制音量,不过听说厂家后期会在固件里纠正。
@Frisbee:
近三年我买了不少飞傲家的产品,中正的听感和一流的做工是一贯印象,而近半年来“清冷”的飞傲调音似乎“暖”了一些,入门的优秀产品也越来越多。
我因为耳朵眼儿小,入耳一直不友好,故平头塞居多。前阵子突然想买个入门头戴直推CD随身听,首选封闭式,去年也买过飞傲家的JT1,性价比真心拉满。正在纠结的时候,突然发现飞傲FT1即将上市的消息,木碗的颜值、不足千元的价格、超大单元,同价位无出其右。加上对DM13也一直抱有期待,所以我就参加了这次活动。
DM13做工简约大气,飞傲家族式设计,合金外壳,重量很轻,做工扎实,手感很好,飞傲这方面一如既往的国产第一档。按键段落清晰,反应灵敏,整体扁平式设计,可能是我用老式CD太久,感觉按键线程较短,心里总有些不踏实的感觉,需要适应。另外,台机模式没什么用,只是供电方式不同,声音变化不大。减震设计好评,妥妥的“真便携”。
FT1的3.5线搭配DM13的单端接口,听流行摇滚,带一点节奏的老歌最佳,男声稍微好一些。例如Beyond的《真的爱你》等,任贤齐、周华健等。宽厚的女声不太适合,尤其不适合用4.4平衡听梁静茹、孙燕姿类型的女声。女声中测试坂井泉水的一些主打歌,听感还不错,稍显明亮。总的来说,DM13的解析远强于老CD机,声音清晰,层次分明,乐器细节丰富。3.5单端听感上稍微有了一些CD味儿,但还是数码味较多。4.4平衡完全没了CD的感觉,更像手机直插KA5。
再单独聊聊FT1。我的头围较大,戴JT1有些拘谨。FT1头梁调到中间位置,则尺寸有富余,整体较为宽松不夹头,海绵非常柔软,戴眼镜完全没压力。我甚至有些担心太松会不会掉,但其实戴得很稳。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木碗+金属件整体稍重,“老年人”颈椎似乎不太行(久坐人群要多锻炼身体)。封闭性非常好,戴上耳机半米左右距离听不到别人说的任何声音。
FT1大单元带来大声场,人声距离适中,对比自家JT1解析高两个档次,重要的是低频更分明,3.5更好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反倒觉得4.4分离度不如3.5。整体调音均衡,高音稳、中音清澈、低频量感适中。
@加芬克尔: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听音乐,曾经伴着收音机里的节目写作业,遇到喜欢的歌,就用磁带录下来,反复去听,直到听清每一个字,抄在本子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很多首歌。那时候最火的随身听是索尼松下,大几百块一个,CD机会更贵一些,差不多是我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尽管很羡慕同学们的随身听,但是我觉得太贵,没有找父母要过。上中学以后,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国产随身听学英语,我也用它听过音乐,但是效果比起进口随身听差很远。后来出现了MD,流行几年以后就被MP3取代,再后来连MP3也没什么人用了,大家都用手机。
但是我始终记得,在同学的进口随身听上听到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和贝多芬莫扎特时的那种震撼。这导致我对耳机和播放器产生了兴趣,也买了一些设备。但是,学生时代积攒的一些正版和盗版碟,就闲置在角落里,积满灰尘。看到飞傲推出磁带机和CD机的时候,我的心动了一下,于是申请了DM13和FT1的试听。
让我稍稍有些意外的是,DM13并不是索尼松下后期那种超薄设计,而是类似于迷你台机。放入碟片,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无论是解析还是声场,它都可以与记忆中的那种震撼相比,无论是正版还是翻录碟,它都读得很流畅。得益于厚厚的耳罩,FT1的隔音效果很好,低音也很足,非常适合钢琴和交响,演绎流行音乐更是信手拈来。
活动参与方式:
1.报名途径:
文末扫码或直接添加“耳边小公举”(绿软erbian0220),进行报名。
我们会通过“耳边小公举”联系你,并将器材邮寄给你进行为期7天的体验。
2.参与活动,可以选择押金试听,也可以选择登记身份证信息后免押金试听。
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你把玩器材时的感受,便可获得价值119元的FF1平头耳塞,更有机会赢得千元大奖,心动的话赶快报名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