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正文长度约10700字,阅读需要约40分钟。
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台式耳机系统,就像很多Hi-Fi玩家玩到某个阶段就总会开始想做一套私模定制耳机一样,哪怕预算可能只有1k左右都会想办法搞一套出来。这些仿佛都是玩Hi-Fi过程中的某种神秘仪式,没做过这些事好像自己玩Hi-Fi的生涯就不完整。当然就我这种懒狗性子,*虹六号的更新频率跟我比起来那都算勤勉的,加上本来就穷(好像这才是根本原因吧喂)所以一直没能把这个愿望付诸实际。
我:彳亍。
简单来说,我这次需要解决的是音频文件存储、音乐数据库建立以及对应格式的正确播放问题。
关于文件存储,除了直接通过播放器有线输出以外,我偶尔还需要兼顾无线UPnP的播放,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通过NAS。
而对于NAS,能不能直接通过NAS本身的USB接口输出音频流,成为了采用NAS数播合一还是NAS数播分开的决定要素之一。另外,播放部分的设备将会放在床头柜——毕竟其实我每天也就睡前还有点心思听听歌了,耳机又还是开放式大耳,这也就意味着放在床头的那一部分几乎不能有任何运行噪音,如果我打算把NAS和数播集成到一台机器,那噪音也是必须要纳入考量的因素。
音乐数据库方面,我对这方面的需求反而最低,音频信息刮削能力反而不是刚需,只能算是添头;只要能正确显示音频本身的信息就算胜利——截至写稿时,我有大约350G各类格式不同的音频文件,包括标准CD等级无损、24-32bit/44.1-768kHz的高解析度音频(我就是不说Hi-Res)、MQA、DSD64-1024等,包括古典、爵士、流行等多种流派,且基本都是自购CD的抓轨或正版音乐商店购买,也就是说编码正常、歌曲及专辑信息完善,不会出现所谓「论坛资源」中各种CUE乱飞、信息缺失、Unicode编码错乱等问题。
至于正确播放格式,由于涉及的音频格式、曲目流派众多,在播放方案上必须能保证这些音频文件都能按照预想的方式正确回放,播放方面就绝不能只是「能解码得动」,而是要在音频数据管理、播放方式优化方面都要有所支持。
比如除了需要能正确解码诸如DSF/DIFF、MQA这些特殊编码格式以外,还有一个很多人不太容易想到的问题: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绝大多数古典曲目都是全曲好几个乐章在录制阶段属于一整个文件,压盘发布后虽然会切片,但这种切片带有无缝播放的编码,可以在支持无缝播放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间隔地播放。由于我库里的古典资源也不少,所以无缝播放也是我的刚需。
汇总一下需求,我需要这个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属性:
从上述需求出发,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它们也各有优劣:
这种方案的优势是不用鼓捣两台机器,硬件成本能省下来;同时因为音乐文件就存放在设备内部存储,即便是机械硬盘延迟也要远远低于内网响应;另外还能能和NAS内的其它应用直接联动,不用纠结多设备同步的问题。
它的劣势在于,绝大多数成品NAS不会对USB输出音频做多少支持,更别提能源码率直接输出音频格式了。至少除了威联通外,我暂时没看到官方宣传中支持USB输出音频的主流NAS品牌;同时作为床头机,即便CPU能做全被动散热,硬盘的「原声大碟」也足够让人在晚上「如痴如醉」。
如果是自组NAS,那么很不幸:你就是你自己的售后。如果碰到任何兼容性和权限问题,那只能祝你早日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那篇wiki了;最后NAS虽然能作为音乐服务器,但不可能只负责这一项功能,如果因为其它原因设备炸了,那就是一波带走,在修好之前两项功能都用不了。
因为鸡蛋不会炸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种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中一台机器出问题至少不会带着另一项功能也用不了;同时因为NAS可以直接放在其他房间,也不需要考虑噪音问题,所以就可以直接购买有完整售后支持的成品NAS了——而绝大多数成品数播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静音问题,基本都是低功耗SoC+无风扇设计,因此只需要把数播放在床头就行。
另外,成品数播大多来自具有经验的音频设备厂商,基本不存在音频文件回放出现错误和不支持的情况;对于音频周边设备的支持也非常完整。
它的劣势也有,比如两台机器本身要付出更多经济成本,需要处理数播和NAS之间的曲库同步,部分数播可以通过Samba挂载网络目录作为曲库,但可能存在处理卡顿和延迟。
更惨烈的是,影视服务器已经有了各类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包括通用的Jellyfin、Emby、Plex还有Mac平台的Infuse……各大NAS厂商甚至会把自带的影视墙作为卖点之一,会投入更大的优化力度;而音频管理方案相比起影视服务器的热闹而言,那可是冷清得多了,虽然还不至于冷清到没人支持,但想要把这些需求整明白,也绝对不是啥上手就能用的轻松活计……
彳亍口巴,我先看看我手头有啥设备。
我在本文中选取的服务器都是相对易于安装、且已有众多清晰明了的安装教程,相信在搜索引擎内只需稍作查询,就能找到众多非常详实的安装教程。
如果你在Google上直接搜索自建服务器,那么你大概率会被推荐这玩意的各国语言帖子塞满,属于是「十处敲锣九处有它」的那种存在感。安装方式在这里也不赘言了,我会放上当时所参照安装教程的原帖传送门。
以下优缺点都是按照我个人的需求排列的,如果你的需求与我不同,还请自行决定:
优势:
劣势:
说来大概会让相当一部分音乐服务器惭愧,虽然Jellyfin毫无疑问更偏向影视服务器,但人家的音乐服务部分恐怕比不少所谓的「音乐服务器」都要好用。
Jellyfin的劣势主要集中在官方客户端没有音频无缝播放,第三方纯音频客户端倒是支持,但没法遥控……
对的,没有古典音乐的无缝播放是我对Jellyfin官方客户端唯一的不满,除此之外,Jellyfin的功能性堪称完美。如果你的古典资源并不多,不看重无缝播放功能,那我强烈建议你一套Jellyfin搞定所有影音资源。
和Jellyfin同样是影音共管服务器,但在属性上有些小区别:Jellyfin的服务器属性更强,默认你不会拿服务器本身作为播放器,Kodi则倾向于播放器捎带着客串一下服务器。
事实上,我认为Kodi的最佳食用方式……是安装了Jellyfin插件以后作为纯播放器使用,毕竟服务器功能看起来更像送的。
严格来说,Audirvana是个纯粹的播放器,但由于可以通过AudirvanaRemote将音频投放到UPnP设备上,所以也拉进来讲讲。
我干脆把定价方案都放出来,各位可以自行对比。
曾被大名鼎鼎的「削腚恶」恶总拉出来一顿猛吹的方案,用完之后发现……还真***的有点道理。
说了这么多NAS、数播二合一方案,我们再聊聊另一种思路,即NAS和数播分开。
NAS部分,数播分开以后NAS就不太需要过多音乐服务的功能,只要有基础的DLNA和Samba就行,也就是说基本是个正经品牌的成品NAS都能做到,也不需要考虑NAS夜间的硬盘噪音放在床头的影响。
数播部分,我使用的是Eversolo艾索洛的DMP-A6,基础参数已经在前文介绍过了,我这里会提点一些如果你想选其它数播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总体而言,如果只是想看看NAS+数播能够建立一个怎样的音乐播放方案,那么这部分内容到上面就基本结束了,这些经验或许会对你选择自己的音乐播放方案有所帮助,如果有事实性错误也欢迎指正。
虽然艾索洛DMP-A6采用了开放的Android11系统,但并不会像很多开放式Android的便携播放器一样直接把AOSP桌面赤裸裸地展示给你看,而是自己重写了一套UI,主界面不会把所有应用一股脑扔给你,而是做了一个写着「全部应用」的二级子界面,其实就是类似应用抽屉的概念,自己装的App都会放在这里;而且里面的图标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适应重绘,所以比起一般的开放Android播放器界面要美观不少;
A6的网络播放支持非常全面,除了ROONReady、SpotifyConnect、TidalConnect、WebDAV、DLNA、Samba和NFS这些以外,本身还内置了一些精简版的流媒体应用,包括Qobuz、Tidal和HighResAudio,其实可以理解为艾索洛把这些服务都以小程序的方式,作为自己这个UX的附加组件,同时也可以使用手机端的EversoloController用上这些服务,设计统一性更好的同时性能开销也比直接装一个完整版的程序低。
虽说有为了4核A53孱弱性能让步的局限性,但换个角度看,就现在Android生态这个对横屏场景的优化(或者说毫无优化)用这样的精简组件至少能够保证良好的基础体验,也未尝不是好事。
同时,艾索洛DMP-A6几乎也是我见过UI最美观、逻辑最明晰、流畅度最佳的数播自家遥控App。单论这三点,我认为EversoloController几乎可以达到仅次于ROON的等级,如果没人告诉我,我甚至会以为EversoloController是某个手机厂商做的App,如果有些设置在Controller上没有,那你甚至可以通过同屏互动功能,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数播本体的屏幕。
尽管目前版本依然有比较明显的bug,比如App端的数据库会有识别混乱的情况,明明已经到了字母N开头的专辑,但接下来并不显示O,而是反倒跳回了D开头的专辑——但此时数播上显示是正常OPQRST延续下去了,说明这就是Controller本身数据库同步的bug……此外,数播本身也存在各种不录视频都解释不清楚的bug,包括文件识别、曲目循环等等,也希望艾索洛能尽快解决这样的问题。
支持直接插一条NVMeM.2SSD(仅支持2280,没有更短的如2230和2242孔位)。发烧友说需要用NAS存音乐,是因为在最近几年间,很多数播压根就不自带存储(没错,再早一点以前数播是会自带存储的,这两年反倒不内置存储了,直接扔给NAS,这种倒退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就算是以前内置存储的数播,一般也是买的时候有多少就用多少,很少有升级一说,但A6直接允许你插自己的NVMeM.2盘,不仅直接消灭了容量焦虑,而且就算硬盘出现任何问题,也不需要找厂家返修,换块新盘补上就好。毕竟就算过去厂商能给你内置512G或者1T的空间,你也不知道他们用的硬盘质量怎么样对吧?
A6更换SSD的过程也十分简单,把机器底朝天翻过来(建议自己垫点啥东西在下面,你不会希望桌子上的灰尘刮坏它的漆面的)用赠送的螺丝刀扭开盖板中间的十字螺丝,打开就能看到一条2280M.2插槽,提起拉环,把SSD放进去,最后把拉环按回去,再把盖板盖好螺丝拧上即可,SSD的安装方式甚至是很多PC主板都没用上的免工具安装,只是可惜表面盖板也能免工具安装就好了。
反正我自己一次性换上长江232层2TSSD了,虽然机器本身不支持PCIe4.0,但如果联芸1602在4.0模式下都能稳如老狗,那速度更慢功耗更低的3.0模式就更不用说了——要的就是一个稳得有点过头。
歌是一直要听的,新歌也是一直要买的,就算能用数播内置存储存下所有歌曲,新购入的歌要怎么传进数播里?过往的解决方式里,比较拟人的会开一个端口,在浏览器里允许你把歌一首一首地无线上传,如果你要传一整张专辑,除非你选择的厂商能拟人到允许你多文件批量传,否则你的传歌体验会多少沾点朋克——你得一首首传完然后在机器内整理;比较不拟人的——对不起,U盘慢慢传,您走好不送!
A6的解决方案则是直接Samba连接到Windows/Mac/NAS。谁还给你一个个传?当场映射网络驱动器就完事了。你甚至可以通过微力同步或者NAS厂商自带的同步方案,指定一个你会把新歌传上去的目录进行同步,都不用手动复制,整个传歌过程完全自动化一气呵成;机器本身还可以安装BubbleUPnP这样的App,这下真成一站式SMB+UPnP音乐服务器了。
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有Web端控制:随便搞个公网IP或者内网穿透,至少在音乐这一项连NAS都不用了(被艾索洛和NAS厂商混合双打打晕,要求太多了你也)。
最后,A6还支持CD抓轨。
考虑到我大概80%的新歌购买自CD,A6能实现的自动化基本达到了令我震惊的程度。虽然机器本身没有CD光驱,单独作为CD播放器的话,效果肯定也不如整套方案电路都进行整体优化的CD转盘好,但如果只是把CD-DA的数据抓取保存出来,A6加上一个不错的USBCD光驱足够了。
由于我之前是AK播放器用户,所以手里有一台AKCDRIPPERMKII,实测可以免驱兼容A6的CD功能,抓轨和播放都能正常使用;而对于一般用户,小黄鱼上收一个品相好的TEAC松下浦科特USB光驱之类也完全够用了。
目前比较可惜的是,CD抓轨还没法完全实现CD信息的获取,包括歌手、专辑封面这样的信息目前也没法直接嵌入,这就让我多少有点如鲠在喉了,希望他们能早日把获取CD信息的功能加上。
老实说,如果不是现阶段初版发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bug,A6功能的完善和全面完全配得上我一句「梦中情播」的称号,放眼整个数播市场,很多售价比它多个0的数播都很难做到它这样的功能全面性,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能用」都无法做到,要么App卡死打不开,要么搜索不到机器——所以真不能说艾索洛家有高达,只是很多Hi-Fi厂商真就连赛博石器时代都没达到。
所以我对于艾索洛以及A6这样的产品抱有很大的期待,据我所知,艾索洛的野心远不止一台售价5890的数播,事实上就在刚过去的成都国际耳机展上,定位高于A6的A6Master已经有了样机,升级了数字时钟和运放阵列,价位也提升到了8K上下,可以看得出来,艾索洛是有通过不同场景定位、丰富产品线、认真经营品牌的打算。
也因此,产品的基础体验显然是艾索洛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美观、好用的设计理念显然是一台优秀数播的根基。而在我看来,不管是大力支持Samba、NFS以及各类流媒体平台的网络串流,还是可更换SSD、可抓轨CD的本地功能设置,都看得出来艾索洛把A6乃至自己的数播平台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家庭音乐服务中心,在功能性和可维护性上尽可能照顾更多用户需求。即便目前仍有一些bug,但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至少在我看来,他们在功能维护上的努力几乎超越了目前市场上99%的数播厂商。
而我甚至还没说到A6的另一项功能——这玩意可还自带一个解码呢!
当然,比起A6全面到无懈可击的数播部分,它的解码相对来说就比较中庸了。搭配香榭丽舍的SuperFET耳放和歌德GS1000e大耳,A6解码部分的音色还算中性,三频没有严重的偏颇,只有高频会略微有些暗,整体比例还算健康,但对比SP1000LO输出可以感受到,耳机的整体音色基本都来自于耳放的加持,A6解码部分的实力并不算突出,相比起SP1000的LO,A6的声音相对粗糙,声场规模和瞬态表现都比较紧缩,即便GS1000e的声场规模在歌德的产品线里都算不上庞大的,但依然能感受到A6解码部分有所欠缺的规模表现。
虽然能超出我「这解码搞不好是送的」这个初始预期,毕竟用于对比的SP1000虽然因为推力问题饱受诟病,但通过LO绕开的解码部分却不是吃素的,所以如果我没有升级更高级别耳机系统的打算,那我倒也能接受拿A6的解码将就听听;但如果你有升级打算,我的建议是,拿A6当数播,能用到坏都不换,但解码就没必要用自带的了,自己挑个别的解码,在模拟信号部分避免瓶颈是更理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