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指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投资和评估企业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分析和投资的决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也要重视ESG非财务信息。考虑ESG因素的投资也叫负责任投资,具有受托人责任,旨在推动公司把社会环境等要求融入到企业业务中去,降低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产生长期回报。
02
海外ESG热点政策及事件回顾
欧盟立法者批准建立碳移除认证体系的法规
欧洲理事会宣布已最终批准建立首个欧盟级的永久碳移除、碳农业和产品碳储存认证框架,旨在建立一个量化、监测和验证碳移除的认证体系,并打击“洗绿”行为。
碳移除解决方案包括从工业技术(如直接空气捕集项目)到自然碳汇等多种方式。碳移除项目的融资可以来自碳信用或政府激励等多种渠道,这就需要一个系统来验证和量化项目的影响和质量。该法规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20天后生效。理事会表示,届时它将直接适用于所有欧盟成员国。
这些碳移除活动需要满足四项标准,组织才能获得认证:它们必须带来量化的净碳移除效益或净土壤减排效益;它们必须是额外的,这意味着它们超出了单个经营者层面的法定要求,并且它们需要认证的激励效应才能在经济上可行;它们必须确保碳的长期储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碳释放的风险;它们不应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并且能够为一个或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协同效益。此外,符合认证条件的活动需要经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独立验证,才能获得理事会认证。第三方认证机构必须遵守严格透明的监督、验证和报告规则,这将提高对该系统的信任,并确保环境的完整性。
该法规生效四年后,欧盟委员会将建立一个全欧盟范围的电子登记系统,以确保各组织的透明度和完整追溯性,该系统将根据认证的碳移除和土壤排放减少活动所产生的碳净效益发放证书。
欧盟通过立法监管ESG评级提供商
11月19日,欧洲理事会的欧盟成员国宣布已通过了监管ESG评级提供商的新规则,来提高ESG评级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增强投资者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信心。该法规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20天后生效,并在生效18个月后适用。
新法规是在欧洲市场监管机构(ESMA)于2021年初致函欧盟委员会后制定的,该信函指出ESG评级行业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透明度问题对投资者构成了潜在风险。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新的可持续金融战略,其中包括承诺采取行动提高ESG评级的可靠性、可比性和透明度,并随后要求ESMA开始审查市场参与者。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提案,要求ESG评级提供商接受ESMA监督,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包括使用严格客观的方法、防止利益冲突以及提高方法、模型和关键评级假设的透明度。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指南,帮助企业识别和披露可持续性风险与机遇
英国公布监管ESG评级提供商的立法草案
英国政府公布旨在监管ESG评级提供商的立法草案,并计划于2025年初向议会提交最终确定的法律。新的立法草案提出将把ESG评级提供商置于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之下。
COP29闭幕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近200个缔约方打破了多年多边谈判僵局,终于在23日晚的会议上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这标志着《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已经明确,《巴黎协定》中最后一个未决项目最终确定。大会还就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等做出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30周年,30年的气候公约虽非一帆风顺,但始终在向前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气候危机,我们唯有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坚持多边主义,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及新加坡结成东盟碳市场框架联盟
11月19日,马来西亚碳市场协会(MCMA)、印度尼西亚碳贸易协会(IDCTA)、泰国碳市场俱乐部和新加坡可持续金融协会在COP29上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以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内部的区域合作。东盟碳市场联盟(ACM)下的合作备忘录为期两年,旨在加强高完整性碳信用的供需,提高市场流动性,并为日后增加联盟成员做好准备。该联盟还在探索建立东盟共同碳框架的可能性。
这些国家碳市场协会的成员已经在通过能力建设和提高认识的举措为共同碳框架奠定基础。成员们一致认为,这样一个联盟将分阶段运作,第一阶段是产生足够的供应,然后就是讨论市场需求,第三阶段将涉及走向履约市场,最后的第四阶段将是该框架尝试让这些碳信用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易的阶段。
03
国内ESG热点政策及事件回顾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年度ESG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业报告(2024年)》由中上协编写发布,委员会委员单位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报告在2023年行业报告基础上,总结分析电力、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银行、非银金融等七个行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和实践情况,从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宏观政策的影响、产业链的市场影响、ESG信息披露现状、重点议题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全面呈现行业ESG披露要素和践行能力,以期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稳步提升ESG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中国上市公司ESG价值核算报告(2024年)》由中上协编写发布,委员单位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该报告对一年来国内外在环境与社会影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梳理,对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价值表现进行分析,并探索了ESG价值核算在可持续投资、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在“双碳”战略和可持续金融政策的引领下,为公司估值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基础和分析工具,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2024中国ESG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2024中国ESG发展白皮书》于11月9日在第十五届财新峰会ESG专场暨中国ESG30人论坛2024年会现场正式发布。这是连续的第五年发布该白皮书,聚焦2024年度中国ESG发展、政策动态、全球市场趋势,以及出海、碳市场、生物多样性等热点议题。白皮书还引入联想、蚂蚁集团、远景、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东方证券等多家机构实践案例,追踪展示ESG2.0这一理念,在企业、金融机构的战略构建、业务布局以及出海、业务创新、金融服务等具体场景中的践行路径,丰富ESG的概念内涵和路径探索。
工信部规范光伏制造行业新规出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碳普惠两项团体标准在COP29上正式发布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行:充电桩》与《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住:智能垃圾分类》两项碳普惠团体标准于11月14日在COP29消费端碳减排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旨在精准测算和评估公民绿色行为的碳减排量,持续为消费领域的公众碳减排量提供衡量标准,激励公众践行绿色行为,并推动碳普惠行业的蓬勃发展。该系列团体标准以《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为基础,针对“充电桩充电”和“智能垃圾分类”两大低碳减排场景,详细阐述了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量化原则、方法、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要求,以及减排量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导。这两项标准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全文公布。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行:充电桩》的实施,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应用碳减排量化评估方面的空白,还为公民个人或充电桩运营单位提供了量化评估新能源汽车出行产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科学依据。《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指南住:智能垃圾分类》的制定,则通过量化评估智能垃圾分类行为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公民个人和智能垃圾分类实施单位提供了科学的减排依据,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和碳减排的积极性。
中国可持续发展蓝皮书在巴库气候大会中国角发布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于11月19日下午在COP29中国角“迈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该蓝皮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编,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价结果。经综合评估,珠海、青岛、杭州、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无锡、长沙和合肥等城市表现出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报告指出,自开展评估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连续7年稳步提高,累计增幅达46.8%。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单项指数均保持上升态势。中国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未来,中国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风险提示
说明:本订阅号资料基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制作。
证券研究报告:《欧洲推进对ESG评级机构的监管——东方证券ESG双周报第六十期》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日
分析师:薛俊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100002
分析师:赵越峰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306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PU173
分析师:段怡芊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401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VI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