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服务”“大费用”家电维修套路有多深?
在生活中遇到空调、冰箱等家电需要维修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会通过一些小程序和App查找维修服务。但维修的过程和结果往往体验欠佳,有不少消费者钱花了,东西却没修好。维修中的“小服务”“大费用”,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天津的孟女士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家里的电视机遥控器坏了,通过网络平台联系了上门维修,结果品牌售价300元的遥控器,最终被维修师傅收了1776元。修个遥控器怎么这么贵?家电维修的套路有多深?一起来看→
一个电视遥控器修了三天,最终收费1776元。孟女士下班回家,觉察到了这次维修的异常。
孟女士:我是在维修工临走的时候回来的,然后听见他跟老人说你们家有没有电器上面标有能效标识,需要拍一下,他解释是和遥控器的售后有关系,我以为这种操作属于平台维修的惯例,老人就带他去拍了冰箱上的能效标识。我问了一下老人,说一共付了1700多元,包括平台上面的订单也显示是1700多元,服务的内容是电视维修。我问了一下遥控器价格应该是300元,这时候发现不对了。一开始找平台,平台就是说转到天津负责人,最后也没有天津负责人联系我们,还是上门的人员联系我。然后他就开始说谎,说是插U盘给我们修的电视,但我们电视根本都没有U盘的插口,就很可笑。
△遥控器维修费用截图(孟女士提供)
孟女士表示,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一直没有告诉她天津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办公地址也不提供。事件曝光后,才分两次拿回了1626元,剩下的150元,平台反馈是上门费和检测费。钱花了,遥控器还是没有完全修好。
客服:师傅给您报的什么故障,我们这边系统上都会有显示,故障应收多少实收多少,我们这边都是有记录的,师傅的收费就是平台的统一定价。
记者:但故障的排查这块你们管不了,只能核查最后的项目金额,是这意思吧?
客服:对的。如果您发现师傅有谎报故障,小病大修这些行为的话,您随时给我们来电,然后我们这边给您登记,然后我们的专员给您处理就可以了。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的梁先生家里的燃气热水器坏了,打不着火,由于热水器已经过了保修期,为了尽快恢复使用,他就在网上预约了上门维修服务。
吴先生:维修人员上门首先是检查了空调的内机,后面又检查了外机,他说原因是空调的外机坏了,得换,直接换一个外机需要1500元,再加上上门检修的费用100元,总共1600元。我当时对此费用表示质疑,因为我的空调也就2000元出头,换掉外机就需要1500元,后面我又咨询了官方线下的门店维修人员,检查之后发现由于内机里的一根线被切断了,才导致故障,换了一根新线接上后就显示一切正常,也只收了我70元的上门维修费。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今年4月,南京市民张女士在网上下单了上门维修服务,安装两颗螺丝钉被要价388元。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徐悦表示,“维修刺客”刺伤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消费者对维修服务行业的信心。
徐悦:一些维修服务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对实际情况添油加醋,表示需要使用更好的工具、更多的材料,随意加价、坐地起价。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修旧上大量支出,花费接近甚至超过买新。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投诉分析显示,家电维修行业一直是投诉热点之一。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今年暑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今年7月1日至8月31日,长三角地区家电维修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1809条。
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宾分析认为,家电维修行业能“套路”多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家电维修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旦发生,消费者维权艰难。
陈音江:消费者在维权的时候往往很难举证,很难证明维修机构确实是存在问题,比如修没修,真的有没有问题,费用该不该收。投诉了之后,监管部门同样也面临着举证难的问题,而且相对来说很分散,也很难纳入有效的日常监管。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傅铮建议,家电企业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合理规划保修期,在保修期内的,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超过保修期的,提供付费终身维修服务,并明确费用项目(上门费、材料费、工时费等)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