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医疗设备的需求量日趋高涨,医院中医疗器械的使用经常长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导致了医疗设备故障频发,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要跟上。
医疗设备维修资质办理流程
选择第三方维修服务提供商时,首先要考察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认证。这些资质和认证应包括医疗器械维修资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那么医疗设备维修资质怎么办理?
1、了解申请资格。首先,需要了解申请人员的资格要求。根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4、参加培训考试通过审核后,申请人需要参加由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安装人员培训和考试。通过考试后,即可领取证书。
5、证书有效期及续期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安装人员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如需续期则需要重新参加考试。
医疗设备维修安全注意事项
1、维修前的信息收集、准备
很多维修的新手会法的错误:有时到了维修现场,发现拿的工具不合适,再回来拿;有时和厂家工程师联系时,他们问到故障现象和提示时,又回到科室去查,费时费力。在日常维修时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注意:在拆卸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后顺序。
2、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蛮力强行拆卸,要理清仪器的结构,按顺序来拆。拆下来的紧固螺丝、小件等不可随手乱放,要分类放好,以免丢失。设备维修完成后,安装时,再按相反的顺序一步一步恢复原样,不可有多余的紧固螺丝。更换损坏的零配件、特别是机械部件时,拆卸时一定要作好标记,更换后恢复原样,不可出差错。刚参加工作的维修人员易犯类似的错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这些错误会越来越少,直到不犯这类错误。
注意:维修工作完成后,要清洁仪器表面,上润滑油,开机通风。
3、维修后的善后工作
看能否正常工作,校正仪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然后交使用人员试用一下,看仪器是否恢复原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留下隐患。最后清理现场,检查有无遗漏的螺丝、零配件、工具等,并填写维修日志,以备查看。
注意:这个问题很少被提起,但对维修工程师来说,又是至关重。
4、交叉感染的问题
例如:体液检验设备因不规范操作溅出的体液对仪器表面的污染、试剂对仪器表面的污染、激光治疗类设备治疗时残留的外皮细胞对仪器表面的污染、放化疗设备放射性粉尘的污染、环境的污染、维修工具的污染等,在维修此类设备时,要注意,最好戴一次性手套,防止溅出的尿液、血液、激光治疗后残留的外皮细胞、放射性粉尘等对皮肤的接触。维修工作完成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暴露的皮肤,同时,对所使用的工具要进行清洗、消毒。
注意:工程师在维修仪器时,要时刻注意做好防护工作。
5、维修中的防护
电维修时,穿绝缘鞋、注意人与大地的隔离、防潮湿等,防止电击;在维修有放射性的仪器时,要注意对敏感器官的保护,如穿上铅背心、戴上铅眼镜等;在维修紫外线灯时,要穿上长袖衣服、戴上墨镜等;在维修血压计时,要穿上隔离衣,带上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通风;在维修激光类设备时,不可直视激光孔等。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他人负责,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和放射线、紫外线、水银等只是短暂接触,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损害,须知这些东西对人体的伤害是累加性的,长期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医院有哪些电器设备维修
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维修,主要有原厂维修、第三方服务维修、自行维修等三种方式。
设备质保期内,基本由原厂负责提供维护和维修技术保障(也有些是由厂家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提供服务)。设备质保期外,主要是采取购买原厂维修服务、第三方服务维修方式或者自行维修的方式解决。
购买原厂维修服务,多是大型医疗设备(如:CT,MRI,DSA,PET-CT,直加等)或者某些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特殊专科类设备(如:腔镜类品牌设备,超声类品牌设备),原厂有充足的配件库、完整的售后保障服务流程、专业的工程师技术团队。大设备,运维保障要求高,肯定是原厂专业服务最好用。但质优价廉,是不可能的。优质优价,比较属实和靠谱。
购买第三方维修服务方式,多是中小型设备、使用频次高、故障多发、需驻点技术响应服务,医疗机构购置全院维保或某类/某专科设备(如:手术室净化维护,空气消毒机设备,消毒灭菌设备,血透类设备,检验类设备,中心供氧和高压氧设备)维护服务,尤其是医工技术人员配置不足的医疗机构多采用,主要是管理比较灵活,可根据具体管理需求选择单次技术保,或年度技术保,或者年度全保。性价比较优,要求有相应技术服务资质和工程师队伍,以及备件库。这种方式是否好用?性价比如何?具体要看提供服务的第三方资质,技术团队和管理能力,也要看医院的项目跟进管理能力。
自行维修,主要由医疗机构配置医工技术人员负责,主要是常规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技术保障,如:输注泵、神灯、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故障维修,以及设备的日常与运行维护(一级、二级保养)及质控管理(三级保养的跟进与督查)等。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方法策略
制定系统有序的维修与保养计划
将故障后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仍处于故障后维修,这不仅降低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应将故障后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对于不同科室的医疗设备选出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登记备案,并协助设备科对医疗设备进行妥善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
建立完善的维修档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维修档案管理体系,能够直接反映医疗设备的保养情况和故障维修情况,并且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可以通过查询医疗设备档案的方式了解故障原因,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医疗设备维修资质办理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资料汇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各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其能够为医疗设备效益的提升奠定稳定的基础。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能够为设备的良好运转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医院设备的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