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床位1100张,科室65个,在职员工2200余人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肩负着守护周边百姓生命健康的重任。医院的飞速发展和平稳运行离不开医院后勤基础保障和支撑。然而,医院后勤往往面临人员紧张、设备老化、外包服务缺乏有效监管等诸多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和5G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等诸多信息技术被引入进医院后勤管理。近年来,大兴区人民医院将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上发展日程,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确定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医院高效后勤”的后勤发展模式,通过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以最少的投入、最高效的运行全面普及推广后勤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基于云平台应用的“后勤一站式”服务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医院引进“国天云”服务系统,系统支持维修、清洁、运送、保安、会议服务、综合服务、投诉处理、医疗废物、设备监控、安全隐患、信息统计、设备台账、巡检巡更等16大管理模块服务。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维修订单总数、调度派单情况、设备巡检和维保完成情况、安全隐患处理情况等管理信息。时时掌握物业工作状况,监控医院设备运行和能量消耗,实现对后勤服务信息化管理。
(一)综合维修服务
医院职工、物业员工均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报送各类后勤维修事件,由服务中心调度统一将工单下发到具体工作人员,并对维修进度进行追踪,确保后勤维修任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维修任务完成后由派发科室进行服务满意度评价,结合工作人员接单量,实现后勤维修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
(二)设备巡查保养
(三)电子巡更检查
“智慧点”是国天云系统的匹配硬件,通过蓝牙与国天云手机终端连接。通过国天智慧点的设置,精准完成巡检、巡更任务,确保医院安全点位有人及时巡视,设备状态有人巡检。
图一:“国天云”电子巡更示意图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医院安全隐患管理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3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因此,安全隐患的治理尤为重要,医院需要将“事后补救管理型”模式转变为事先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将安全隐含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基于以上原因,医院引入“安全隐患巡查系统”用于改善和加强医院安全管理行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医院搭建安全管理云平台,统一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实现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共享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安全管理行为。
医院根据科室设置,先后设立72个安全网格化管理单元,每个网格单元分别由科室主任(负责人)、护士长、安全员为主体落实科室安全管理责任。在“安全隐患巡查系统”将院级领导、医院中层和安全管理人员赋予不同的职能和安全管理任务,变以往安全管理科室单打独斗为各科室齐抓共管,实现“医院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管理目标。
图2安全隐患整体管理流程图
图3安全隐患管理系统逻辑架构图
(一)安全检查
检查功能实现对医院安全隐患日常检查工作的移动化、数字化、无纸化。检查项可分为日检查、周检查、月检查。检查内容包含消防、用电、安防、危化品等五大方面。
(二)问题管理
(三)安全台账
建立医院安全管理台账,同步实施电子化,各医院可以根据管理特点将增减安全管理台账信息,对医院的危化品、设备安全、消防安全、重点人群、涉医事件、医疗纠纷、彩钢板房、房屋安全、医院人车密集程度、特种设备管理、重大安全隐患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及车辆管理、用电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重点部位及社区站安全管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等进行登记。
(四)安全教育和通知发布
对本院进行安全教育,可发布学习信息,教育信息,专家讲座等知识提供所属医院进行安全学习,形成本院独有的知识库。安全通知:可对医院发布安全通知,教育通知,或紧急通知,同时能够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通知、公告等内容。
(五)统计分析和考核
系统实现对问题责任部门为本部门的记录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对问题的多种方式统计,主要有本部门提交问题统计,本部门处理问题统计,全院问题统计等内容。对医院隐患的整改记录进行问题汇总,并对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查看问题,针对全院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类,并针对问题可以对安全台账进行管理与修改。
三、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消防安全管理
图4物联网安全平台
(一)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监测
该模块功能为楼宇建筑的消防安防在接警、消防、安防处理警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
(二)消防水监测
消防水监测主要是监测消防管道的水压、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水位是否正常,水压水位的变化,实时监测水压水位状态,在压力或水位不满足消防水压时,触发警报,并推送给楼宇消防人员。探测器传输装置根据TCP采集消防管道的水压信息,完成采集之后就信息传输的云数据中心,web端、移动端应用通过读取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实时件测楼宇的水情信息。
(三)用电安全监测
(四)消防设施智能化巡检
对医院消防设施通过加装信息卡,建立电子档案,通过系统下发巡检任务、巡检人员通过使用移动端小程序完成消防设施的检查,按照不同设施的检查标准完成消防设施的检查,发现设施有损坏等通过移动端实时拍照上传,巡检信息、隐患信息形成电子档案,整改情况、整改进度实时跟踪记录。实现设施巡检的无纸化,工作的移动化,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
(五)燃气泄漏监测
四、数字化、全高清监控安防体系
医院全面推进数字高清监控改造,目前已经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改造高清摄像及比例达到100%;重要部位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形成全院一体、全部整合、全面覆盖安防管理体系。
在进行设备硬件更新的同时,同步推进“安消防一体化”建设。“安消防一体化”是以数字化高清监控改造为契机,搭建医院综合安技防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医院综合安全管理能力。将监控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巡更系统、对讲系统、停车系统进行有效综合,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管理将安全等级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警,提升医院整体安防管理等级。
(一)基于3D地图的可视化管理
结合医院实际地形、空间,可进行2D/3D地图展示,当可疑人物进入区域范围之内或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通过地图进行查询和人员定位,实时监控,并可有序指挥现场环境。一台机器能将医院所有区域全覆盖,3DGIS地图显示直观明了。所有区域一键查看,能够将地图和视频连接到屏幕、一个软件能将所有系统全部接通。让医院在智能监控下不存在安全死角,并根据预案时时进行演练。
(二)报警联动
(三)网格化管理
(四)应急资源和预案
(五)安全设备管理
平台能够对安全设备进行多维度管理,分作用、分类型、分区域、进行管理,对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做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对监控、门禁、防盗、求助、消防等设备进行管理并建立设备台账。
(六)平台通过数据整合
(七)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医院安保工作流程
通过以上数据积累,以及总结突发事件的经验结果,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的安保工作预防和处置的工作流程。
(八)提升安防系统安全等级以及灾难的预见性
采用最新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安全检测监控管理技术。实现对医院各类安全环境的感知,并集检测、联动、应急指挥于一体。做到快速报警、响应、科学决策等功能,提高前瞻性,保障医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应用效果
以2019年运行数据为例: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服务46849件/次、医院后勤完成各类维修14170件/次、完成各级各类安全检查19589件/次、由医院和物业职工发现的安全隐患3526件次,并得到有效整改,实现了后勤服务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管理目标。
医院整体安全得到加强。医院可通过系统内历史隐患大数据分析,识别医院高风险安全隐患,制订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目标,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规避高风险因素的目标。系统上线后,安全检查数量和自觉性逐步提升,隐患整改力度显著加强,通过有效管理,确保医院大型设备设施的完好率。通过物联网运行监测平台,能实时监控各类安全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有效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提升医院后勤综合管理能力。医院管理者可通过手机APP端远程监控医院的安全管理现状,查看医院安全隐患内容以及整改进度,及时跟踪,促进一线员工更加高效快捷的处理各项事务,从而提升后勤服务的满意度。
医院安全绩效考核更科学。医院通过部门间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历史同比、环比和综合测评打分,使考核多维度,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的质量、及时性、完成度等完成个人绩效考核,做到有据可依,从而提升一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医院后勤是医院运行的基础保障,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高效后勤,不仅可以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对重要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使医院的医院后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供稿案例编号:1030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