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德国蓝光版封套
《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典西部片,好莱坞十大西部片之一。电影汇集了“最完美的好莱坞男星”贾利·库柏GaryCooper(1901-1961)、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1929-1982)、伊恩·麦克唐纳IanMacDonald(1914-1978)等主演,导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Zinnemann(1907-1997)执导。
美国电影的“国粹”——西部片在二战前后已经发展得高度纯熟,一套固定的模式与风格早早得以确立,没有太大的变化。要想保持这一类型片的活力与吸引力,只能在各方面加以破旧革新。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中,贾利·库柏GaryCooper和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正准备离开这个小镇
1952年,由新一代实力派导演弗雷德·金尼曼拍摄的《正午》就是西部片创新下结出的硕果。
几乎历任美国总统都对该片爱不释手,比尔·克林顿BillClinton8年内在白宫甚至放映这部电影约20次,乔治·W·布什GeorgeW.Bush还把电影海报当作外交礼物进行赠送。
《正午》改编自一部流行的杂志小说。导演弗雷德·金尼曼完美地叙述了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外景地,从左至右:贾利·库柏GaryCooper、导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Zinnemann和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
警长威尔·凯恩(贾利·古柏饰演)的勇气来自于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的妻子艾米(格蕾丝·凯利饰演)的勇气来自于对真正的男子汉的爱情。在大半个世纪之后再看这部美国西部片,依然精彩,充满张力,让人回味。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中,孤立无援的贾利·库柏GaryCooper
《正午》捕捉到了一切经典西部片的要素:独掌危局的英雄,紧张的结局,富于社会意义的主题,简单,直率,且具有毁灭性。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中,李·范·克里夫LeeVanCleef
该片编剧卡尔·福尔曼CarlForeman(1914-1984)在麦卡锡主义时期曾名列好莱坞黑名单并被捕,他将自身的紧张感深深溶入戏中。
许多人都认为该片是对麦卡锡主义消极容忍的讽喻式反映,是好莱坞受迫害的艺术家们“独撑危局”的现代寓言。强烈的政治意味使其作为第一部“成人”西部片而载入史册。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外景地,贾利·库柏GaryCooper和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等演员在看电视新闻
在之前的电影史上,这种拍摄手法是没有过的,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以这种手法拍摄的影片,它和电影从黑白时代过渡到彩色时代一样,是电影史上的飞跃。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中,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
主人公威尔·凯恩必须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16个时钟的特写镜头,每一次都意味着正午临近的倒数计时,而且越到后面这一特写的频率越来越密集,这一高明的技巧使得观众的心理感受与剧中人物高度一致,好像完全与片中人物处于一个世界,能够最直观地感觉到危险与急迫感。
到影片快要结束时,威尔·凯恩之前所指望的每位当事人逐一表态,他所期望的援助也全部落空。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剧照
死亡的阴影一分一秒逼近,直到最后时针指向正午时,3个罪犯乘坐的火车到达小镇,火车鸣响三声汽笛,这一紧张的气氛被渲染到最高潮。
在一个极典型环境下的极典型人物,威尔·凯恩这个人物始终处在紧迫中。然而本片有许多的破格,它既是西部片,又可以称得上悬疑片,甚至于是政治影射片。虽然是线性的叙事,但在导演弗雷德·金尼曼营造的气氛中达到了一个繁复的高度,众声喧哗,高扬的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简单。
导演弗雷德·金尼曼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长达73分钟)始终在制造悬念,威尔·凯恩警长的对手弗兰克·米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面对同僚与朋友的抛弃与背叛,威尔·凯恩警长的处境愈加艰难,弗兰克·米勒到底会给威尔·凯恩带来什么样的伤害,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炸弹。
影片中共出现14处小镇居民凝神等待的镜头,正是这种激烈的心理冲突和贯穿影片始终的时钟特写,给观众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美国蓝光原版海报版封套
我们对美国西部电影的一般印象就是打打杀杀。的确,大部分西部片符合这个模式,可是《正午》这个电影与其说是一部打斗片,不如说是一部心理片。它表现的不是单纯的善恶之争,也不纯粹是歌颂一个孤胆英雄,而是无情地鞭挞小镇居民的狭窄,自私,懦弱。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剧照,贾利·库柏GaryCooper和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
警长威尔·凯恩曾经将一个歹徒绳之于法。现在这个歹徒出狱了,带着三个狐朋狗友要来小镇找警长算账。他们的火车中午到达。警长虽然已经到了退职的一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未了的工作,所以决定迎战。
但是当他寻求小镇公民的协助时,他们却说他应该离开,并且怪罪他招来歹徒,给小镇带来麻烦。威尔·凯恩完全没有想到他服务了多年的小镇居然会在他面临危险(实际上他们自己也面临危险,因为歹徒会把昔日无法无天的西部生活重新带给小镇)的时候不肯尽公民的责任施以援手。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宣传照,贾利·库柏GaryCooper
他到教堂去对镇上的人说他需要人手。教堂里的人持有不同的意见。通过一场辩论,显示出妇女反倒比较有正义感,普通老百姓也不是没有帮助威尔·凯恩的可能。
但是一些有头有脸的男人们出于自私的利益,都反对让警长在镇上与歹徒决一雌雄,使威尔·凯恩求助失败。威尔·凯恩无奈,只好自己对付歹徒。他写好了遗嘱,与歹徒展开了一场枪战,终于得胜。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剧照,三个匪徒
电影对整个过程的表现是极其写实的,有点像《秋菊打官司》(1992)那种手法。这里没有多少艺术化的,浪漫化的镜头。后面的枪战也没有戏剧般的情节起伏和神枪手的精彩枪术。一切都好像在告诉观众,这就是你身边每天可能发生的事情。
电影的结局也非常平淡,但是却有巨大的冲击力。威尔·凯恩击杀歹徒弗兰克·米勒以后,空旷的街上,人们开始从紧闭的门后出来,渐渐围成一圈,整个一个看客群体的形象。这里没有感谢,没有欢呼,只有沉默。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贾利·库柏GaryCooper把警徽扔在地上
然而这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威尔·凯恩则带着新婚妻子坐上车,头也不回地离去。离开之前,他取下警长的警徽,扔在地上,表现了他对这个小镇的鄙视。
在电影85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70分钟是在表现:邪恶将至大敌当前民众是什么心理做出什么行动……你觉得剩下15分钟就是英雄出世?很现实,所有人都以各种的理由屈服了。
群体沉默是个很恐怖的氛围。当集体选择沉默的时候,一旦有人坚持原则不但不会得到支持反而可能是被排挤出局。原本的敌人被暂时忽略转而你变成俨然最大的敌人,如果没有你这个顽固派似乎就不会让大家进入如此窘境。这一点都不可笑,这类情况就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当年贾利·库柏凭借在该片中的上佳表演荣获1953年第25届奥斯卡影帝;这是格蕾丝·凯利的第2部影片,发挥出色,继而有机会在她的下一部影片《红尘Mogambo》(1953)里和好莱坞“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ClarkGable(1901-1960)合作,并且被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1899-1980)看中。
《正午》同时还获得最佳剪辑、最佳歌曲、最佳音乐的奖项。
《正午》中的主题曲”Donotforsakememydarling”是第一首专门为电影写的主题曲。其曲调来自迪米特里·迪奥姆金DimitriTiomkin(1894-1979)的原创民谣,贯穿全片的配乐就是对剧情最好的诠释。缓急涨落之间,首尾呼应,给观看者的情绪带来了质的飞升。
连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Eisenhower(1890-1969)都难以忘怀,哼唱了好几个月。在这些生动的艺术中,没有任何令人震惊或紧张的元素,也没有引起混乱。那是孕育的阶段,是喘息的机会,是放松和重新调整的时刻。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外景地,导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Zinnemann(左)和贾利·库柏GaryCooper正在交流如何走位
直至20世纪的60、70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
20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5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
【格蕾丝·凯利:外表冷若冰霜的“女色情狂”】
在好莱坞,格蕾丝·凯利是“一路睡到顶峰”这点众人皆知。曾经是好莱坞最权威的专栏女作家赫达·霍珀HeddaHopper(1885-1966)称格蕾丝·凯利“女色情狂”,不过格蕾丝·凯利居然还能在外表上保留一定的纯洁形象,迷惑了不少大众的视线。
毕竟像她这样的女生,又有一定的教养,出身还不错,在银幕上扮出一幅高贵的样子真是举手之劳。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
在纽约,格蕾丝·凯利和很多男人交往。好莱坞明星亚历山大·达西AlexanderD'Arcy(1908-1996)后来说,“她不像是那种想和你上床的女孩,但是当我把手放到她膝盖上,她就扑到我怀里了,总之,她和她的外表看起来截然相反”,于是他们去公寓共度良宵。达西还说她非常性感,很热情。
格蕾丝·凯利课外当模特赚钱,晚上和情人约会,她的戏剧学院老师理查森后来写了一本关于和她在一起的回忆录。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为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试镜时留下的影像
因为他们在一起的缘故,格蕾丝·凯利当年被挑选在毕业作品《费城故事》中做主角,多年以后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音乐剧《上流社会HighSociety》(1956)也是格蕾丝·凯利电影生涯中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格蕾丝·凯利把理查森带回家,家人觉得他们不合适,因为理查森是犹太人,而且已婚。家人把理查森羞辱了一番,赶走了他。格蕾丝·凯利对此很伤心。理查森后来发现格蕾丝·凯利和其他男人约会,为了前(钱)途勾引男人后离开了她。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宣传照,贾利·库柏GaryCooper和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
格蕾丝·凯利用性爱来推进她的事业,没有人责怪她。她认识了演员吉恩·莱昂斯GeneLyons(1921-1974),并且得到了后来让她一夜成名的《正午》的拍摄机会。
当时格蕾丝·凯利在试镜的时候,导演弗雷德·金尼曼还请贾利·库柏到现场,看看是否符合片中他妻子的形象。首先贾利·库柏的身高有1米9,而格蕾丝·凯利身高有1米7,在外形上就已经很合适,另外格蕾丝·凯利在镜头里的形象非常靓丽夺目,结果贾利·库柏当即向导演弗雷德·金尼曼表示同意格蕾丝·凯利演她的妻子。
贾利·库柏GaryCooper年轻时就已经是好莱坞收入最高的影星
这贾利·库柏在好莱坞20世纪30、40年代可是大名鼎鼎的花花公子,只要他想泡的就没有不得逞的。关键他有一个对他非常放任的妻子维若妮卡·巴尔夫VeronicaBalfe,维若妮卡·巴尔夫有时候还和贾利·库柏的女友们一起出去喝茶逛街,让人不得不服这个女人。
贾利·库柏在出演《正午》的时候已经51岁,虽然在格蕾丝·凯利在试镜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会得到她,《正午》刚拍摄期间,就传出贾利·库柏和格蕾丝·凯利的婚外情的新闻,贾利·库柏还妄图掩盖他们之间的关系。
电影《红尘Mogambo》(1953)宣传期间,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和克拉克·盖博ClarkGable
尽管他已经迷上了格蕾丝·凯利,但他觉得不应该深陷其中,万万没想到的是,格蕾丝·凯利在和他约会的同时还和别的男人一起玩耍。
在《正午》拍完以后,贾利·库柏用了很长的时候才让自己不去想格蕾丝·凯利。而格蕾丝·凯利对他们之间分手没有表现出任何伤心。
接着格蕾丝·凯利通过关系接拍到《红尘Mogambo》(1953),和好莱坞“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ClarkGable(1901-1960)艾娃·嘉德纳AvaGardner(1922-1990)一起合作。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在拍摄电影《红尘Mogambo》(1953)时,和艾娃·嘉德纳AvaGardner成为闺蜜
在拍摄期间,格蕾丝·凯利开始向克拉克·盖博献媚,克拉克·盖博自然顶不住这攻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被四处传播。
另外克拉克·盖博和格蕾丝·凯利在被探班的记者多次问到关于他们之间绯闻的时候,他们都微笑着岔开话题。
可是在《红尘》拍摄接近尾声的时候,克拉克·盖博却对媒体否认了他和格蕾丝·凯利之间的绯闻,并且在拍完《红尘》后立马飞去巴黎见旧情人。
这让格蕾丝·凯利很伤心,她不知道自己在克拉克·盖博心里不过是个调剂品。但在《红尘》后,格蕾丝·凯利和艾娃·嘉德纳却成了一辈子的闺蜜,倒是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
电影《红尘》1953年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第一天上映就获得了5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格蕾丝·凯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和金球奖最佳女配角。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和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合影
背靠大树好乘凉,想在人才济济的好莱坞出人头地,没有靠山怎能行。从《正午》到《红尘》,除了一次奥斯卡提名,与贾利·库柏、克拉克·盖博的绯闻满天飞,格蕾丝·凯利还完成了更重要的事情:吸引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目光。这是一场双赢的游戏。
格蕾丝·凯利GraceKelly凭电影《乡下姑娘/蓬门淑女TheCountryGirl》(1954)拿下奥斯卡影后
电影《正午/龙城歼霸战HighNoon》(1952)英国尤里卡Eureka蓝光版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