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周岁以下,博士、硕士(全日制)学历毕业生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2、60周岁以下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技能或职称证书、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3、60周岁以下,985或211高校毕业的本科学历
4、50周岁以下普通全日制本科或大专学历
5、50周岁以下,有中级职称或中级以上专业技能证书
2024年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什么材料?
(一)什么是海南普通落户
是指在海南生活超过6个月,但是没有符合人才引进学历的朋友。
租赁证+居住证+社保(一般账户)
房产证+居住证+社保(一般账户)
年龄要求:女-40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
需要的资料: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流动人口信息卡
(二)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三样材料:
居住证,在海南居住半年就可以办理;
租房合同,或者是房产证,也就是说房子是你租的,或者是你买的都可以落户;
社保,这个社保是指一般账户,不是临时账户。社保一般账户是指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海南开了社保账户。
(三)海南普通落户居住证办理准备材料:
本人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尚未取得房产证的带上购房合同及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注明:购房合同是亲戚的主要提供关系证明(如户口本、结婚证);户口不在同一户上的,由户籍当地派出所出具关系证明;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
本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办理流程:
到物业或者社区居委会办理居住证明;
到辖区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填写暂住登记/居住证申请表);
六个月后带上准备材料到辖区派出所办理领取居住证凭证(一般半个月后就可以领取)。
海南人才购房及购房补贴政策热点问题解答来了!
问:已落户的刚性引进人才,享受怎样的购房待遇?
答:已落户的各类引进人才,自在海南落户之日起购买商品住宅,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可购买2套商品住宅。
问:柔性引进人才是否有购房资格?
答:柔性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聘期在3年以上且已在海南服务1年以上的,经认定,在购房方面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柔性引进人才:海南的用人单位在不改变人事、档案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省外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援或者其他适宜方式,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问:未落户的人才是否享有购房资格?
答:实际引进并在海南工作但尚未落户的人才:
急需紧缺人才:其家庭成员均在海南无房的,本人可申请购买1套住房。
其他人才:其家庭成员(含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中至少1人在海南累计缴纳12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且家庭成员均在海南无房的,本人可申请购买1套住房。
海口政策:未落户的人才,须提供累计24个月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记录方可在海口购买1套住房。
问:享受未就业即落户政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可以在海南购房?
答:可以。自在海南落户之日起购买商品住宅,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问:购房补贴发放对象是哪些?
答:2018年5月13日后引进的下列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
◆50岁以下D类(拔尖)和E类(其他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40岁以下全日制硕士毕业生;
◆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及以后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海南落户随迁条件:
1:父母只有一人是海南户口,孩子为内地户口,在孩子未满18周岁时可以随父母落户在海南;
2:孩子是海南户口,父母如果符合“父亲年满60周岁,母亲年满55周岁”可以随孩子落户;
3:并且根据海南户口迁移政策,就读海南高校学生可以转户口到所在学校落户;
4:夫妻一人是海南户口,另一人是内地户口,同时是农业户口,就可以随在海南户口一方落户在海南,(另内地户口那一方的原有未满18周岁的子女也可以随落户)
5:在海南的国企工作多年可办理“工人调动申请落户”;
海南户口对小孩高考有优势吗
当然有啦,有5大优势哦,具体如下:
第一,海南近5年的每一年高考人数都不到6万人,这跟河南、河北、山东、广东这些地方相比,海南考生的内卷程度就没有那么激烈。
第二,海南使用全国高考二套卷,这相比较简单一些。所以,那些采用一套试卷省份的家长都在想办法入户海南,比如像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等等。
第三,海南已经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政策,采用3+3的模式,除了必考的语数外之外,另外3科呢,不用按照文综和理综来进行选择,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这对于偏科的孩子来讲,那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第五,海南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海南近几年,在不断地引进教育资源,来打造留学海南这个自贸港名片。海南的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人均教育资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想让孩子在海南参加高考,那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落户海南。
为什么很多人把户口迁到海南?之所以那么多人选择落户到海南,小黄认为,2025封关后,海南户口的身份会逐渐也变成为离岸身份,并且会迎来5大利好:第一,海南身份可以享受高考福利海南目前已经是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的第四个高考优惠省。第二,海南身份将可以优先申请国内外知名大学在海南分校的就读机会。第三,在海南你的钱将会成为离岸资产,可以自由进入全球,用海南身份设立资金的离岸账户,可以自由投资海外的金融资产,这点和香港、澳门一样,以前很多人都去香港设立离岸账户,以后直接来海南办理就行啦。第四,是在海南拥有的资产,包括房地产全部都成离岸资产,自由度更高。海南房产未来的潜力巨大,也将会体现出三个开放,对全球开放,限构开放和价格开放。第五,海南身份将可以享受99%的商品关税,而游客身份却不能大量购买,而未来出入境也很方便,海南户口和身份逐渐变成离岸身份,可以更加方便出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如何演绎?和往年一样,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低碳”等字眼频频出现。
这一年,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首笔GEP贷、首单蓝碳交易落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实施,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超70%……这些成绩,都是我省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的成果。
海南日报记者化身主持人,邀请海口市市长丁晖,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世杰,财政部海南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民等代表委员,围绕探索贯通生态保护、增值、变现全过程的有效机制,建设美丽海南,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等话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报告提出,要“更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包括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实施标志性工程、推进“双碳”工作3个方面。请问丁晖代表,针对这3个方面,过去一年海口有什么收获?今年有哪些打算?
丁晖:此刻我们的会场就位于海口江东新区,就从江东新区说起。映入眼帘的装配式建筑、光伏屋顶、花园式办公楼,都是江东新区低碳园区打造的体现。江东新区自设立以来,紧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和“低碳新城”建设目标,将绿色低碳植根于园区建设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刷新生态建设成就。园区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柏埔河碧道顺利纳入碳普惠示范公园试点,海南能源交易大厦、海口金融中心、省中医院江东新院区等一批绿色建筑、低碳设施顺利建成,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和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一直以来,海口始终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比如,海口国家高新区通过发挥生物医药、降解塑料等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优势,完善园区减污、降碳、节能等领域制度安排,加快打造“无废药谷”以及全生物降解塑料绿色产业聚集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威特电气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金盘科技成为全省首家获认证的“零碳工厂”。
作为全国第一个将红树林引入市区绿化的城市,海口主要采取“湿地+红树林保护模式”“湿地+退塘还林(湿)模式”“湿地入城+生态修复模式”等三种模式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共新种红树林2201.35亩,修复现有红树林3992.15亩,清退养殖塘4150亩。随着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生态平衡健康稳定,每到冬季红树林中万鸟起舞,近千株红树林中的“大熊猫”——红榄李蓬勃生长,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断向好发展。
蓝天、碧水、净土,要怎么样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海口在思考也在实践。一直以来,海口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立足长效、标本兼治,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综合指数为2.22,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海口湾、五源河分别入选全国美丽海湾、全国美丽河湖,2023年市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优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一。
海口的绿色发展也在加速推进,公务、公交、出租新增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100%,去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超6.7万辆、增长41%,保有量占有率高出全国8.7%,被纳入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而海口利用城市内的边角、零星闲置地块打造成“口袋公园”,也为市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优美生活环境。2023年全市建成开放20个“口袋公园”,累计已建成162个“口袋公园”。
接下来,海口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口样板”。
主持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公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态产品。王下乡靠着端好“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杨荣辉代表,你对此有何感受?
杨荣辉: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近年来,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腹地的昌江王下乡,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通过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如今,王下乡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了“聚宝盆”,“黎花里”文旅小镇已累计接待访客50万余人次,居民人均年收入相比3年前增长了近3倍。
看到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王下乡的居民们也意识到守护好绿水青山的重要性,纷纷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2023年以来,王下乡黎山麓驿站、十里画廊森林防火瞭望台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更是成为重要的旅游卖点。我们将继续守护好生态资源这个“金饭碗”,将热带雨林养护、产业多元发展、生态环境效益变现有机结合,厚植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舒心的“旅游饭”。
李世杰: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直以来,海南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23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度GEP核算结果出炉——由2019年度的2045.13亿元提升至2068.39亿元,单位面积GEP由2019年度的0.46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0.48亿元/平方公里,较2019年度增长1.14%,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成效,让绿水青山的“身价”不断提升。
2023年8月份,我省首笔“GEP贷”落地白沙黎族自治县,共50万元的贷款顺利到达企业账户。白沙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生态资源比较丰裕,GEP贷有助于激活白沙这样缺乏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市县地区的经济动能,赋能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助力全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海南要争当“双碳”优等生,确立了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总目标。对于没有经历工业化过程且未来又需要适度发展高新制造业的海南而言,需要从底层制度层面搭建有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绿色生产体系。由此可见,在全省建立面向重点行业产品的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标准,是推动全省双碳工作和绿色转型向纵深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今年我的建议是,在既往良好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力推动全省GEP核算体系运行,持续优化完善海南GEP监测和评估体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制定海南主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着力推动各市县建立GEP成果动态发布机制。
2023年8月出炉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封禁保护、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重点生态区人工林改造等措施,提升热带雨林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其中包括到2030年,退出商品性经营的人工林不低于500平方公里,破解热带雨林碎片化问题,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这对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体的保护和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处置一期项目”,这也是个好消息,将极大有利于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使国家公园的建设更全面、更系统、更完整。
我也建议可以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加以科学合理利用。比如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在科学论证、有效管控的基础上,有限度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游玩体验、度假休憩、科研科普、主题宣教等一体化、多样性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惠泽园区百姓生活,促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听完4位嘉宾的讲述,其中的很多细节,让我对海南更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海南一直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持续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