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空调企业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勇立潮头?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空调市场的奥秘,见证这个行业的起伏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01
国补与双11能否带来空调历史低价?
天猫今年双11发布会带来重大消息,国家大规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可与双11优惠叠加,天猫携手千家品牌,投入60亿元,通过发放品类券、品牌官方让利等方式响应以旧换新增量政策。以一级能耗产品为例,补贴2000元,加上品牌直降15%的优惠和400元家电行业品类券,今年双11家电商品优惠力度可达6折。
这是否意味着空调将迎来历史性低价呢?每年双11本就是价格竞争激烈的节点,厂家和平台都会投入资源抢夺市场。今年以来,空调一直处于价格下行通道,618期间,空调旺季却因终端疲软、出货不畅,导致行业价格竞争激烈。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祭出极低价格,引发其他类似定位品牌跟进,价格集体下滑。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上半年空调线上线下均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然而,今年双十一前,空调行业基本面有所改善。从2024冷年旺季尾期开始,局部地区天气暴热,有效推进库存消化,厂家和商家大推以旧换新,驱动终端销售,出货压力得到极大纾解。产业在线排产数据显示,10月至12月空调行业内销端排产规划规模持续增长,高排产侧面验证了行业库存压力缓解及厂家对市场的积极预判。但存量化大盘下,上扬的排产数据也给双十一及未来几个月带来更大销售压力。有商家预判,双十一期间空调价格可能会更激进,小米可能打到12XX,其他互联网品牌跟进13XX,主流品牌或为15XX。这一幕是否会上演,有待今年双11揭晓。
02
出货增长:国内空调市场走出低谷
出货排产摆脱下滑重拾增长。过去三个月,终端市场高增长,而出货端表现不佳,高库存成为空调行业最大矛盾。终端放量增长消化了库存压力,为出货量攀升腾出空间。空调市场出货端拐点出现在6月,内销出货量超1000万台但同比下滑15.8%,7月、8月延续下滑态势。9月排产数据显示出货量同比下滑幅度可能超10%。
但从10月开始,出货量扭转颓势。产业在线排产数据显示,10月空调行业内销端排产规划规模超过540万套,同比增长7.7%;11月计划生产560万套以上,同比增幅7%以上;12月排产超过680万套,同比增幅达12%。若这些排产规模如期达成,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将连续三个月增长,为国内空调市场后期走势奠定良好基础。当下终端表现良好,内销市场厂商信心提振,排产数据就是有力证明。
03
承压前行:空调市场从规模红利转向产品红利
2024冷年空调市场表现趋于平淡。GfK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国内家用空调市场零售量规模同比微增0.5%,零售额规模同比下滑3.2%,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天气因素、需求不振、库存高企、价格战恶化等。同时,家用空调普及水平已达高位,存量更新成为市场消费需求主体。
氛围趋冷,空调市场承压前行。我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消费弱于服务消费、市场预期偏弱等挑战,空调等家电产品市场增长承压。2024冷年空调大盘下挫源于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国内消费信心波动、天气不热、库存高企等因素。部分地区楼市低迷也导致空调新装需求锐减。但空调作为现代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电器,基本需求依旧强劲稳定,是行业发展基石和动力源泉。以美的为例,面对存量市场挑战,同时布局“向上走、向外走”两条路,向家用中央空调赛道发力,打造全屋智慧空气解决方案。
凝聚共识,遏制无序恶性竞争。今年空调市场出现“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破坏产业链稳定,损害产业发展。外部压力下,空调产业内部竞争白热化,铜价飙升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而空调整机价格却在下跌,加剧行业“内卷”。部分企业表示,价格战伴随恶性舆论战,如数据排名弄虚作假、抨击行业无核心技术等。面对困境,有远见的企业选择向上突破,如海尔空调推动产品向全屋智慧健康空气方案蜕变,海信空调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和服务升级。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中国家电网携手京东家电家居及参会品牌发布《空调行业市场竞争行为八戒》宣言,净化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