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城市图谱:184个产业总值超40万亿,他们撑起中国制造脊梁!

千亿产业的背后,是一张张生动的经济民生面孔,也隐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密码。

“济南市推出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长沙制造业形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宿迁出台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在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及发展规划中,“千亿产业”已成高频热词。千亿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现代化工业的“脊梁”。过去20余年,全国各地千亿产业遍地开花,支撑起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称号。

各地都在追逐千亿产业,那么,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着多少个千亿产业?这些千亿产业是如何形成的?为了培育千亿产业,各地政府制定了哪些规划、做出过哪些努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探寻千亿产业背后的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查阅了覆盖GDP前100强城市(不含港澳台城市,下同)的逾500份统计年鉴,逐一梳理出各个城市的制造业千亿产业,勾勒出“中国千亿产业城市图谱”——62个城市涌现了184个千亿产业,分布于26个行业,千亿产业的总值逾40万亿元。

这份“图谱”之下,排头兵、逆袭者、方法论、路径图皆逐一呈现。

全景图:62个城市184个千亿产业

早在2000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总产值就达到1136亿元,是全国城市的第一个千亿产业。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制造业迎来了长达20年的红利期,各地千亿产业也随之井喷式增长。

对地方而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千亿,不仅是经济体量上的升级,也是发展质量向好的象征,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着多少个千亿产业?步入6月,各大城市2022年统计年鉴发布接近尾声,各地工业数据迎来更新。证券时报记者汇总了2022年全国GDP排名前100的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结果显示,按照2021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口径,全国共有62个城市拥有184个千亿产业,千亿产业总值合计40.87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营收的31%(详见文末所附“千亿产业城市一览”)。

在这62个城市中,排名前20的城市共计拥有118个千亿产业,千亿产业总值为30.45万亿元,占62个城市总值的75%(表1)。可以说,前20个城市的千亿产业分布,展现出了全国千亿产业格局的主要轮廓。

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苏州、深圳、上海,拥有的千亿产业数量分别为11个、6个、12个,千亿产业总值分别为3.45万亿元、3.38万亿元、3.19万亿元,均超过3万亿大关。

排名第四至十位的城市分别为东莞、重庆、佛山、北京、无锡、宁波、天津,各自拥有的千亿产业4至9个不等,千亿产业总值皆在2万亿元以下。其中,第四、五、六位的东莞、重庆、佛山的千亿产业总值旗鼓相当,分别为1.88万亿元、1.85万亿元、1.84万亿元,第十位的天津为1.38万亿元。

从地理分布来看,这62城的184个千亿产业分属于21个省级行政区(表2)。

其中,广东和江苏处于第一梯队,拥有的千亿产业最多,同为33个,分属于8个城市及6个城市。广东拥有佛山、东莞、深圳、广州等制造业强市,江苏则有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产业名城。不过,虽然二省的千亿产业数量相当,在千亿产业总值上,广东则是以9.43万亿元大幅领先于江苏的7.11万亿元。

处于第二梯队的是上海和浙江。二者的千亿产业总值十分接近,分别为3.19万亿元及3.11万亿元,但在千亿产业个数上,浙江有18个(其中宁波占8个),上海为12个。

北方省份中,山东以拥有15个千亿产业、总值2.32万亿元居前,千亿产业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烟台、潍坊、青岛等7个城市。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枢纽门户,重庆和四川分别拥有9个、5个千亿产业,总值分别为1.85万亿元、1.06万亿元。

中部崛起势头最强劲的湖北省,拥有7个千亿产业,河南和安徽分别拥有3个千亿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虽然以2个千亿产业排在末位,但作为省会的长沙市,除了烟草制品业规模过千亿之外,还有4个准千亿产业。根据2021年长沙市的规上工业企业收入,其通用设备制造业为997亿元、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为974亿元、汽车制造业为90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为883亿元。在长沙市的表述中,该市拥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若将这几个产业包含在内,将大幅提升湖南省的千亿产业数量。

大蛋糕:五大产业促中国制造强势崛起

哪些产业支撑起了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中国制造的优势出现在哪些领域?从城市千亿产业的行业分布上,可以找到答案。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41个工业大类分类标准,62城的184个千亿产业可以归入26个行业(表3)。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简称“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简称“电气装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简称“钢铁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简称“化学制造业”)。

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出现在了26个城市的千亿产业名单上,产业总值达11.2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高达76%,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态势。

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繁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恰逢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腾飞;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诞生,中国企业抓住时代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分工,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中国企业从代工生产收音机、焊接电路板,到生产智能手机、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产业生态极大丰富。苹果产业链在深圳扎根、富士康在郑州建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都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背书。

2021年,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在深圳、苏州、东莞均形成了超万亿规模的产业,其中深圳更是以2.44万亿元的产值占了全国16.6%的份额。2000年至今,三地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6.76%、14.95%和18.37%。

汽车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促进了全球性的技术进步和制造业升级,是老牌制造业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十城千辆”工程,推广示范新能源车。2018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并借助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进击全球化。如今,中国已经在汽车制造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2021年,全国有20个城市的汽车制造业规模超千亿,产业总值超过5.5万亿元,在全国的占比达到63%。20个城市中,汽车制造产值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上海、长春、广州,上海以超过7400亿元产值居首。2022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出口839.9亿元,增长1.3倍,成为去年上海出口的主要拉动力。

过去多年,中国制造能够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支持。电气装备制造业的发达,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旨在提高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将高端装备作为战略重点进行支持。

2021年,有25个城市的电气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千亿,产业总值为5.0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59%。其中,佛山为该产业的龙头城市,产值超6500亿元。

钢铁行业是工业体系的后盾。自1996年以后,我国钢铁产能便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数量问题后,进入减量、低碳阶段。2021年,钢铁行业的千亿产业分布在13个城市,产业总值超过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31%。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苏州、邯郸等老工业城市,其中唐山以超过8400亿元居首。

前述排名前五位的行业里,聚集了101个城市千亿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这五大行业2021年的全国总收入达到了50.16万亿元,占全国41个工业行业规上企业总收入的38%,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缩影。

城市的千亿产业培育需要“借势”,在TOP5行业分得蛋糕越多,则越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苏州和上海在这5个行业中皆有千亿产业,重庆在其中4个行业拥有千亿产业,佛山在其中3个行业拥有千亿产业。

排头兵:制造业优秀的典型城市

千亿产业城市排名靠前的苏州、深圳、上海、东莞、佛山,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排头兵。相较而言,苏州和佛山的千亿产业分布更加全面而突出。

排名第一的苏州值得重点着墨。苏州拥有11个千亿产业,其中9个产业位居全国前三,3个产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位于全国第一(表4)。此外,苏州还有2个准千亿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98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13亿元)。无论传统工业还是新兴制造业,苏州皆有不俗表现,可谓全面优秀。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深圳千亿产业总值虽然接近苏州,但仅有6个千亿产业;排名第三的上海虽有12个千亿产业,但是千亿产业总值与苏州相差了约2600亿元。此外,作为通向上海的门户城市,苏州一方面坐拥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承接了上海外溢的人才和技术,在与上海的融合发展中显得从容不迫。

2000-2021年间,苏州规上工业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3.91%。苏州的千亿产业最早出现在2003年,2006-2011年快速增加至7个,2018年后稳定在11个,并逐步形成集群化态势。苏州的工业体系发达,产业门类齐全,是其一大特色。在苏州,既能生产汽车、机床这类大块头,又能制造笔记本电脑、电子仪器这类精密电子产品,还能生产纺织丝绸这类生活消费品。

苏州成为千亿产业城市的排头兵,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苏州高度重视数字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部署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针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一集群一方案”。2023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型显示领域,苏州集聚规上企业超过200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面板、模组,再到整机、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佛山是排头兵里的另一个典型。

佛山,2022年GDP在全国排第17位,但在千亿产业城市中排在第6位,是一个大幅的跃升。佛山拥有9个千亿产业,其中4个产业排进全国前三,2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表5)。值得一提的是,在千亿产业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佛山是唯一不依赖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制造业强市。

佛山是广东省千亿产业最多的城市。佛山与东莞的千亿产业总值虽然接近,但是佛山的千亿产业数量比东莞多2个,且发展更均衡。佛山与广州、东莞、深圳虽位置接近,但是产业格局却明显不同。深圳、东莞的第一大产业皆为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广州的第一大产业是汽车制造业,而佛山第一大产业是电气装备制造业。

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产值超6500亿元,与第二名深圳的3600亿元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最初是为陶瓷、家具、制鞋等产业提供配套支持,后逐渐发展为产值超过万亿的产业集群,为整个佛山制造赋能,推动佛山成为家电制造名城。自2000年至今,佛山电气装备制造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

佛山制造业在全国闻名,涌现了美的、格兰仕、志高、万和、海天等一批领先企业。在领先企业带动下,佛山企业重视技术改造和产线升级,敢于大笔投入,中小企业善于抱团,也成为地方特色之一。

根据佛山市政府确定的2022—2026年产业升级目标,未来5年,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将是佛山产业升级的重头戏。

逆袭者:谁在后来居上?

这份千亿产业名单里,相较于排头兵的常青树特征,逆袭者的成长轨迹或许更加令人惊叹。比如,城市制造业整体逆袭的重庆,异军突起的郑州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以及宁波汽车制造业的崛起。

重庆市凭借千亿产业的崛起,推动城市经济上台阶,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统计显示,2001年,重庆尚无千亿产业;2006年,重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唯一的千亿产业,在千亿产业城市排名第11位;2011年,重庆依旧仅有这一个千亿产业,排名第14位;但到2016年,重庆诞生了6个千亿产业,排名跃升至第5位;2021年,重庆共有9个千亿产业,在千亿产业城市中保持了第5名的位置(表6)。

重庆的千亿产业增长曲线较为陡峭。2000-2021年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6%,增速在前20个城市中位列第三。

重庆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在2010-2021年发展尤其迅猛。该产业产值在2001年时在重庆所有产业中排名第17位,2006年时排名第19位,2010年时排名第11位,而在2011年时上升至第3位,并于2018年登顶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也是重庆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产业,增长率高达31.02%。2021年,重庆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业产值超过6300亿元,仅次于超过万亿规模的深圳、苏州、东莞。

2011年是重庆千亿产业增长的起点。

当年的重庆“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推动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千亿级园区和企业集团;打造新一代信息支柱产业,包括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该产业规划中,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产业链也着墨颇多。

此外,重庆在规划中还非常强调产业链集群,提出“构建1小时之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的战略产业集群”,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入轨提速”,形成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内燃机4个产值超过500亿元、本地配套率50%以上的“整机+配套”产业集群。

10年之后,硕果累累。2021年重庆市计算机通信电子业、汽车制造业、电气装备制造业、通用设备、钢铁行业、铁路船舶航空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等9大产业突破千亿。伴随着千亿产业的井喷,重庆GDP先后超越了苏州、广州,位居全国第四。

一个龙头企业的出现,可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异军突起,进而改变一个城市的经济面貌。

以郑州为例,郑州在千亿产业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但其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业规模为5966亿元,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位。该千亿产业的壮大,主要是富士康入驻郑州的结果。2022年,郑州手机产量1.54亿部,总产值4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依托富士康这个龙头企业,近年郑州聚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郑州还初步形成了“整机+配套+核心零组件”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链。河南长城、浪潮计算机、紫光计算机、超聚变等企业先后落户郑州,形成了计算终端产业集聚效应。

宁波汽车制造业的逆袭,也是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聚集的经典案例。2011年,汽车制造业在宁波的前十大产业中排第7位,但到了2016年已跃居第一大产业。

重要转折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年产2万台的吉利帝豪EC7车型生产线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建成投产,掀开了宁波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十年,吉利汽车不仅带动了大批本地零部件企业加速崛起,还吸引了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韩国万都、德国博世、日本矢琦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入驻杭州湾新区。

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明显。2022年,宁波汽车制造业811家规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344.5亿元,同比增长15.8%。

依赖症:第一大产业占比高的城市隐忧

靓丽的成绩之下,也有隐忧。其中之一便是,城市的发展如果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过高,其长期的发展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有12个城市的第一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值的比例超过40%(表7)。这些第一大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超多强型”,以深圳、东莞为代表;另一类是“单一产业支柱型”,以长春、唐山、鄂尔多斯为代表。

深圳和东莞作为“一超多强型”产业结构,虽然计算机通信电子业的占比都超过40%,但都还另有若干个千亿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好。2022年,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继续领跑全国,规模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

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企业梯次结构,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4100家,年产值千亿级企业5家,过百亿企业27家,五亿以上企业近400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1家,形成领军企业头雁领飞,众多细分龙头企业深耕细作的产业格局。

不过,深圳基于第一大产业占比过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电子陷入低迷之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长春、唐山作为“单一产业支柱型”城市,长期依赖于传统的优势产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升级。

长春拥有唯一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业,2020年的产业总值为6336亿元,占当地工业总值的73%。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出现挤压态势下,这一状态的可持续性值得观察。被称为“近代工业第一城”的唐山,自2004年起,该市钢铁行业产值便已经突破千亿,2021年,钢铁产业占工业总产值58%。2021年,唐山出现了第二个千亿产业——金属制品业。

鄂尔多斯和榆林则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各自的支柱产业都是煤炭开采,在产业升级方向上仍需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索。

2000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千亿产业的成长轨迹并非线性上行,而是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一批千亿产业崛起的同时,另一批产业退出或被取代。随着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产业竞争的新秩序正在重塑,我国千亿产业在做大之后如何做强,如响应新的时代需求,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

THE END
1.2024年1—9月家电行业生产情况家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绿色智能健康家电新产品加速引领消费升级。各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活动有效开展,促使家电产品产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24年1—9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7742.1万台,同比增长7.5%;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1028.6万台,同比增长8.0%;家用洗衣机https://www.cnii.com.cn/ssgx/202412/t20241209_621742.html
2.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分析问答集锦多元化、全球化、智能化、消费分化为 发展趋势。一、全球化: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家电品牌加速出海 1.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3713203475260
3.中国小家电企业区域分布热力图小家电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家电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梯队。第一梯队是美的集团,美的集团的业务尽管主要仍以白色家电为主,但在小家电领域公司产品覆盖范围广,且在各细分产品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是行业内独一档的企业;第二梯队则主要以九阳股份、苏泊尔、格力电器和小熊电https://x.qianzhan.com/xcharts/detail/dd1fde52585587d9.html
4.中国“空调大省”:山东第6,安徽排第3,第一名半年产了5276万台广东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家电制造中心,其空调产业规模庞大,品牌众多,不仅拥有格力、美的等国内龙头企业,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此设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浙江则以宁波、杭州等地为代表,依托其强大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调产业集群。而湖北,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方支持,近年来在空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543295055335078&wfr=spider&for=pc
5.2024年小家电行业前景分析20242024-2030年中国小家电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小家电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品涵盖厨房电器、个人护理、家居环境改善等多个领域。智能化、便携化、个性化设计成为主流趋势,如智能咖啡机、无线吸尘器、空气清新器等。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品的多功能集成https://www.cir.cn/R_JiaDianJiaJu/68/XiaoJiaDianHangYeQianJingFenXi.html
6.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白色家电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用户研究:通过对白色家电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https://www.cevsn.com/research/report/1/32880.html
7.中国I中国产业分布T产业人才分布地图(图).PDF中国I中国产业分布 T产业人才分布地图(图) 51dinghuo 中国I中国产业分布 T产业人才分布地图(图) 颈椎治疗仪、颈椎腰椎牵引器、理疗仪器、睡眠仪、按摩仪、功能床椅、支撑器、医用充气气 垫;制氧机、煎药器、助听器、按摩器械、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常用护理、辅助设备及器材等。 共同构建覆盖大健康大旅游跨行业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5/126050963.shtm
8.中国不同产业主要分布地区在哪?一文带你了解国内产业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福建和中西部的内蒙古、河北、河南、两湖地区都有集群出现。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食品行业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重要的农业粮食产区或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 13、文教体育用品及工艺品制造业 我国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传统手工艺较发达的浙江、福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2044.html
9.家电行业网点分布地图制作在线地图制作十分到家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是 TCL 服务产业子品牌及第三方家电服务品牌公司,全国统筹 3000+全品类服务商,30000+服务工程师,300 名专业客服,构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其中甘青藏覆盖率 98%,其他区域覆盖率 100%。公司定位全屋家电管家,精耕家电行业售后服务业务,为 TCL、三星、华为、小米、东芝、乐融等https://www.dituhui.com/?case_51/366.html
10.?主办方官宣!2025广州设计周展馆分布图智能影音智能家电2025广州设计周【展馆分布图】智能影音、智能家电展览会 广州设计周主办方赵经理 159 0192 6719 2025广州设计周定档于2025年12月5-8日,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三馆盛大举行。年度主题为“亲爱”,展览规模达18个展馆,有来自全球20+国家的1000余家参展品牌和机构,以及40+超级http://fastoutiao.com/exercise/19108.cshtml
11.2024年度中国品牌实力指数排行榜报告企业家日报网图3 入选品牌数量最多的国家榜单 (四)入选世界品牌排名的行业分布 今年《世界品牌 500 强》共覆盖了47 个行业。其中,食品与饮料共有 35 个品牌上榜,排名第一;汽车与零件共有 32 个品牌上榜,位居第二;零售行业 继续复苏,今年有 28 个品牌上榜,和能源行业并列第三。 https://www.zgceo.cn/?m=home&c=View&a=index&aid=51204
12.彭壮:全国产业带分布图——27大产业带集合(2024最新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面是全国各地区产业带分布图: (本文是作者的全网爆款,因为很多做电商的卖家喜欢这篇文章,我决定每年进行数据和内容的更新升级。) 01 女装、男装产业带 女装主要是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虎门、广东深圳、江苏常熟等地。 https://www.jianshu.com/p/bd1472b77b36
13.美的智慧家居加盟店(全国各省)分布图所属行业:家居用品>智能家居 企业名称: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加盟人群:自主创业者 、毕业生创业、白领 门店总数:265 品牌关注:2815 项目收藏:2815 3777人:觉得有用 经营范围: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技术、网络安全产品开发服务和销售;软件技术信息咨询;智能家居电器产品及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电子按摩仪和健身器材、智能https://www.anxjm.com/mendian/130108.html
14.工业互联网的现状发展与未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报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行业分布和占比 详细来说,电力、家电、电子行业赶上了中国制造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它们的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基础较好,因此能够快速接纳工业互联网平台。而机械、石化、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它们对于效率的提升有较强烈的需求,因此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投入意愿也较高。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37669
15.洗衣机分析范文8篇(全文)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的高速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停滞不前——90年代末到现在的缓慢发展”几个阶段后, 目前洗衣机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为成熟的产业之一。[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2005年1-11月, 我国洗衣机产量已经达到2590.05万台。中国洗衣机市场已从极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26p4hk2.html
16.顺德产业带顺德产业带分布图企业详情,顺德产业带研究观察顺德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家电企业84家。在顺德,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万家乐、东菱、万和等传统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屹立在全国家电企业龙头;小熊、云米、德尔玛等新锐企业表现耀眼,成立数年保持超高速增长;美芝、华声、顺威以细分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https://www.ebrun.com/cyd/30.shtml
17.特钢行业分析报告:千轧万炼铸特性,适逢东风见真章目前特钢品种繁多,参考《我国特殊钢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谢元林,2016)中的分类,按照低端、中端、高端 和尖端进行划分,其中尖端包括高温合金钢,高端包括工具钢、模具钢、电工硅钢和不锈钢,中端包括轴承钢、齿轮 钢、弹簧钢和合金结构钢,低端包括碳素结构钢。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17619964164696774.html
18.钢铁行业深度研究——供需结构调整,迈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图9:全球铁矿石品位分布 资料来源:USGS,招商银行研究院 澳大利亚和巴西主导全球铁矿供给。2020年,全球铁矿石产量24亿吨,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产量分别为9亿吨和4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4%。从出口量来看,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的主导力更强。2020年,全球铁矿石出口量16.6亿吨,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8.7亿吨,巴西出口3.4亿吨,占https://www.esmchina.com/marketnews/41402.html
19.铜峰会直播铜市供需和价格预测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金属市场新据SMM调研,中国铜管企业设备产能达264.49万吨,供需集中于华东、华南地区,主要分布省份有江苏、山东、广东、浙江。 主要消费地区亦集中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中国铜管行业集中度高 中国铜管行业集中度高,海亮与金龙两大集团产能合计接近全国产能50%。进入2023年,常州润来科技凭借30万吨产能,位居全国铜管行业第三。https://m.smm.cn/news/detail/102187575
20.欧普照明:欧普照明首次公开发行A股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在照明行业的投入,一些大型家电和电子企业、LED 产业上游中游的芯片制造 与封装企业逐步延伸业务至照明应用产品。同时,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亦对 传统营销渠道构成了冲击。未来,照明行业的市场竞争方式、手段及激烈程度均 会发生变化,如公司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形势,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损失的风险。 (四)房地产行业波动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72900001552_56.shtml
21.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杨亦春? 在一切噪声环境监测、设备噪治理、室内声学测量等,都可以使用声相仪测量声音的分布; ? 在声学实验室里、开放的环境、以及在日常的恶劣条件下使用都可以发挥声相仪独特的成像测量的可视化优势。 ? 家电行业的噪声控制:通过声相仪检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给出的家电产品发声的部位,帮助设计者改进结构,消除噪声源或者https://yz.kaoyan.com/cas/daoshi/5b4374f12b4e7.html
22.电器商场地图北京电器商场大全,北京电器商场分布图图吧地图汇集北京电器商场信息,帮助您轻松找到北京所有电器商场,并可查看门票价格、景点介绍、景点图片。https://poi.mapbar.com/beijing/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