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地方接力?多地相继出台促汽车消费政策汽车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地方接力?多地相继出台促汽车消费政策

2023年,实施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消费者购买大部分新能源车型时将不得不多掏腰包。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从1月开始陆续推出促新能源消费政策,有的拿出真金白银延长购车补贴,有的发放大笔汽车消费券,大有接力国家补贴之势。

花式刺激政策出炉

不过,这三个月内的补贴上限(10000元/台)稍低于此前2022年的国家补贴上限。据此前政策,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标准是:纯电续航里程300-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9100元;纯电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126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4800元。

黑龙江在1月20日发布《关于推动全省经济全面恢复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发放政府消费券6亿元,强调鼓励省内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引导销售的乘用车实行不高于裸车价格10%的优惠;沈阳则在1月9日发布消息,于2023年1月10日至2月28日面向在沈个人消费者,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其中汽车消费券4000万元,占比最高。

山西省商务厅等17部门于1月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全面落实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停车费减免、通行便利、路权保障等支持政策。

云南省人民政府则于1月17日印发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州、市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鼓励出租车(含网约车、巡游车)、旅游客车、景区用车、城市物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国补”退出未减地方增长预期

在积极刺激汽车消费市场的背后,是各地方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寄望。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地方财政中,汽车产业产值占据较高的份额,能够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目标,在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首次被提及,凸显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成为全年车市的亮点。

但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势放缓,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3年1月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为36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43.8%,渗透率26.5%。这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春节休假的因素,二是去年底国补即将退出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今年1月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2023以来年各地相继出台促汽车消费政策,希望持续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基于此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3年全面退出,但各个地方并未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期和目标,反而集体看涨。当前,部分省市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目标。

浙江在上述最新的通知中表示,争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吉林在1月19日发布的文件中表示,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引进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1月12日,湖北印发《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表示力争到2024年,实现湖北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此外,深圳、山东、广州、天津等地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化集群。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后,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或将帮助新能源汽车稳住增势。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出台的补贴和消费券等在力度上与此前的国家补贴相比可能有所下降,刺激效果需重新评估。另外,目前各地出台的补贴刺激政策集中在短期,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在完全市场化运营中持续增长,仍将是一大考验。

对于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实现30%-40%的增长,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跨入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千万辆时代的国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则预计,2023年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850万辆,渗透率36%,同比增速超30%。(记者周菊)

THE END
1.河南2024购车农村户口补贴政策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河南2024购车农村户口补贴政策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4302031
2.河南省2024购车补贴来袭河南午间报道 关注https://www.hntv.tv/rhh-6398872578/article/1/1742065963437068290
3.2024年12月9日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底对在省内新【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底 对在省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按照购车价格的5%给予补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按照购车价格的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省、市级财政各补贴一半,具体补https://news.smm.cn/live/detail/102320665
4.20240913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1.6万元!河南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9月12日,河南省商务厅等8部门印发《河南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通知。 《细则》指出,购车价格6万元(含,购车发票价,下同)至10万元(不含,下同)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1万元、燃油乘用车补贴7000元;购车价格10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gxNjAyMw==&mid=2651615586&idx=7&sn=aac228aa487be28fc43e923a39b68ee4&chksm=bc6318a28bbe62b6243d6f277e1f00be8fe3c1acd410b879a19290c2783f75b05b60fd516fbd&scene=27
5.买车补贴政策2024裴左19356708463》国家购车补助规定排量是多少 - 潘青1781……》 1、购买节能汽车有3000元补贴,入围车平均油耗在6.3L 及以下. 2、目前实行的节能补贴政策是节能惠民补贴,额度是3000元. 节能惠民补贴针对的车型主要是1.6L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型.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1.6L以下的乘用车型都能享受到补贴. 车型要想享有补https://www.da-quan.net/ti/%E4%B9%B0%E8%BD%A6%E8%A1%A5%E8%B4%B4%E6%94%BF%E7%AD%962024.html
6.2024年河南省最新购车置换补贴发布,够新能源车至高1.6万省补2024年河南省最新购车置换补贴发布,够新能源车至高1.6万省补! 2024-09-11 16:42:21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又一台卷王车型上市!小鹏MONA M03掀背纯电 2024-09-01 15:22:44 2024年成都车展比亚迪最新亮相车型!王朝网首款MPV亮相! 2024-08-30 16:03:51 发表https://cheshihao.cheshi.com/video/2514139.html
7.河南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新政策来啦。自2024年7月25日至12月31日下载客户端 发布 登录 河南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新政策来啦。自2024年7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间,每转让一辆旧乘用车并购买一辆新乘用车可享受一次补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购车补贴 #固始 2024-11-08 14:31:03来源:云上固始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评论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00CD6B548BB4571BF6891309C9154
8.河南省购车补贴政策20232023年1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 里面提到,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省、市级财政各补贴一半。 《措施》强调,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公用https://cai.verywind.com/xx/vywimvnrryneecvcvdm.htm
9.2024年车价会比2023年便宜吗2024年买车河南有什么补贴值得注意的是,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为地域、时间、车型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差异。因此,建议有意购车的消费者向当地的汽车经销商或相关政府部门咨询,以便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有关2024年车价会比2023年便宜吗?_2024年买车河南有什么补贴?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1/537996.html
10.河南汽车补贴2022年最新规定: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多少?为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于购买汽车的车主,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那么,河南汽车补贴2022年最新规定是怎样的?下面是农交网小编的介绍。 一、河南汽车补贴2022年最新规定:郑州市 根据2022年6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郑州:2亿元,汽车消费券补贴细则来了》,从6月1日至8月https://www.nongjiao.com/news/read-2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