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与戒治帮教综合服务平台
【案例背景】
诊断评估工作是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治期间全过程的客观综合评价,是戒毒人员是否提前、按期或延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直接依据,诊断评估工作是贯穿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全过程和各期区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每个期区量化评估为戒治效果提供依据。
【案例基本情况】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50岁,已婚,初中文化,患有肾病综合征、丙肝、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该员2013年开始吸毒,因吸毒被行政拘留、社区戒毒1次,强制隔离戒毒3次,因长期吸食毒品,与家人关系较差。
(二)现实表现
王某在戒毒期间,认为自己是多次强戒且身体患有疾病,“熟门熟路”,凡事都不在乎,不积极主动参加大队组织的康复训练活动,习艺生产能够完成基本任务,但从不追求超额完成。因身体存在疾病、多次强制隔离戒毒、家庭关系不好等原因,导致该员戒毒信心不足,戒毒信念不坚定,对未来较为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该员在生理脱毒区转区评估时,不配合诊断评估中心民警工作,没有充分认识诊断评估的重要性。
(三)制定方案
1.诊断评估中心按照最新的诊断评估实施细则,组织教育矫正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心理矫治中心、戒毒医疗中心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综合教育矫正方案,使其认识到诊断评估工作在教育矫治过程中的重要性,用规范化的诊断评估推动戒毒人员王某在教育矫治、康复训练、生产劳动等方面不断提高。
2.认真分析,制定教育矫治方案。针对戒毒人员王某的现实表现、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制定针对性教育矫治方案,由教育矫正中心指导,戒毒大、中队对其开展个别谈话教育,积极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课堂化教育,使其加强法律法规、毒品危害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帮助戒毒人员王某树立戒毒信心。
3.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心理矫治中心根据戒毒人员王某的情况,不定期的到队上对其开展心理辅导,通过了解该员吸食毒品的原因,化解家庭矛盾。
4.根据戒毒人员王某的身体情况,结合体能测试数据,按照4+X康复训练模式,为该员出具康复训练运动处方,量身定制康复训练方案。
5.戒毒医疗中心定期对戒毒人员王某开展医疗救治,针对该员的身体情况,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必要时送省戒毒康复医院诊治,让其不必过于担心自身身体疾病。
(四)实施情况
1.教育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诊断评估工作要求,中队民警根据教育矫正中心的教育方案,针对戒毒人员王某在入所教育、法律常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课堂化教育,让其撰写学习心得,进行诊断评估中教育矫治方面的模拟考试,并多次与戒毒人员王某进行个别教育谈话,开展教育引导,使其丰富各类知识,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大中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行为表现上表现良好,在各个阶段的行为表现评估中评估合格。
2.心理辅导,打开心扉。心理矫治中心工作人员以SCL90量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沙盘治疗等方式对戒毒人员王某开展心理治疗,帮助王某打开心扉,化解心结。通过心理个体咨询,王某对心理咨询师诉说了近些年的经历,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家人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任,与妻子的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也曾下定决心戒除毒品,可回归社会后,找工作困难,加上与家人关系不好,整天不务正业,和之前的朋友借酒浇愁,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复吸的道路。心理矫治中心及大队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辅导方式,积极引导,让其与家人缓和矛盾,逐步恢复戒毒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后该员在各阶段的诊断评估中,心理测试均为合格。
3.康复训练,强身健体。康复训练中心民警及大队康复训练师,针对戒毒人员王某的情况,除完成我所4+X常规康复训练外,按照综合性诊断评估中身心康复的评估内容,结合该员的年龄、身体情况,选取3项作为考核内容,每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训练之前,对该员进行了一次测试,具体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该员在上述3个项目中,测评成绩均未到达合格标准。
大队康复训练师结合实际情况,为戒毒人员王某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具体如下:
按照此训练计划,训练一个月后,对戒毒人员王某再次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如下:
从上述结果看出,戒毒人员王某经过训练后,3项成绩均达到合格标准,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按此训练计划,在中队民警的组织下,戒毒人员王某在1年后及期满前诊断评估时,体能康复评估在46岁以上戒毒人员中成绩优良,评估合格。
4.加强学习,发挥制度作用。诊断评估中心、大队领导、中队管教民警,组织戒毒人员深入学习《贵州省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多次与戒毒人员王某单独交流,通过交流,发现戒毒人员王某认为自己出所后也不知道干什么,对未来没有期待,抱着“破罐子破摔”,“啥都不想干,安心坐两年”的心态。通过学习,使戒毒人员王某充分认识到诊断评估的重要性,明白了诊断评估是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行为表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只有通过在所期间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各项戒治活动,才能取得最终的诊断评估达标、合格,为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奠定基础。
【案例思考】
当前,由于病残戒毒人员的增多,很多戒毒人员在患有疾病的情况下,对教育戒治抱着不在乎的心态,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有抵触,特别是因多次强制隔离戒毒、违反社区康复等原因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愿意、不配合民警管理,逃避康复训练,习艺劳动等日常活动。通过规范化诊断评估工作的开展,戒毒人员通过平时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文化学习,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均得到改善,生产劳动效率提高,同时,通过各期区诊断评估量化考核,戒治效果明显,积极性增强。
规范化诊断评估工作开展后,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用诊断评估推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得以实现,在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