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莱西的海尔智家首座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一座融合“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功能的现代化工厂。这座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吨。
以废旧冰箱为例,在拆解车间前端,工作人员将压缩机拆解沥油后,冰箱被传送至立体破碎房,经自动化工序分选出多种材料,金属材料售往冶炼厂,剩余塑料进入再生车间进行破碎清洗、再生造粒。一台废旧冰箱就此开启新旅程,以再生塑料材料的形式获得“新生”。
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总经理李世亮表示,为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海尔致力于打造“绿色名片”,在环保处理和再生技术上不断创新。例如,针对废旧冰箱中的泡棉,工厂首创泡棉闭环体系,通过减容、压缩、改性等处理,产物可应用于塑胶跑道或建筑板材,减少了传统处置方式对环境的污染。
工厂还配备了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将拆解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净化为二氧化碳后排入大气。数据显示,一台废旧冰箱的碳足迹总值为-54.6kg,工厂拥有多条拆解线,每年能拆解200万台废旧家电,生产3万吨循环新材料,年碳减排能力约1.7万吨。
此外,海尔的再循环版图在不断扩大。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项目已启动,规划布局智能拆解线和循环新材料造粒线,预计未来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废旧家电拆解和循环新材料再生。
1、家电拆解行业的盈利与技术难题
长期以来,家电回收拆解企业面临盈利困境,收一台废旧家电的成本加上人工、能源等费用高于拆解产物价值,导致“拆得越多、亏得越多”。近年来虽有政府补贴,但并非长久之计。
在再生车间,设有“循环新材料汽车高端生产线”。然而,塑料回收利用仍面临诸多难题。我国塑料回收前端分类不到位,部分塑料不具备物理回收条件。2022年我国废弃塑料6300万吨,回收处置率仅30%,填埋焚烧量较大,任务艰巨。
尽管如此,一些企业在塑料回收技术上不断探索。海尔智家凭借其再循环互联工厂,构建了家电循环利用一体化生产智造能力,通过清洗、分选、造粒和改性等工序,将塑料变废为宝。同时,随着技术提升和政策支持,全球废塑料回收率有望提高。
2、其他企业在塑料回收技术方面的创新实践
威立雅华菲:威立雅华菲与其子公司每年回收170,000吨塑料,专注于生产值得信赖的高品质产品。该公司已获得多种认证,其高质量的循环再生粒子可广泛用于多个行业。同时,威立雅还推出了新品牌PlastiLoop,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再生粒子,支持工业客户优化其环境足迹。2023年,由浙江蓝景科技首创实施,威立雅华菲联合发起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项目,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2023年地球卫士奖-商业卓识奖。
DePoly:DePoly开发的颠覆性技术为回收受污染的塑料废弃物提供了通用解决方案。其开发的增强型解聚回收工艺,可以分解传统工艺难以回收的塑料,并将其重新分解为生产新塑料制品所必须的化学原材料,实现塑料的重复利用和制造。该技术无需预洗、预分选、预熔化或分离其他材料,且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此外,DePoly还在不断提升回收聚氨酯(PU)、聚乳酸(PLA)和类似聚合物(如PBT)的技术水平。
霍尼韦尔:霍尼韦尔开发了一项全新的工艺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帮助解决塑料废物的全球挑战。UpCycle工艺技术大幅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包括原本无法回收的废塑料,结合其他化学及机械回收工艺并改进废品收集和分类,霍尼韦尔的UpCycle工艺技术有望回收处理高达90%的塑料废品,从而将大多数塑料废品转化为聚合物原料。
英科再生:英科再生是一家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高科技制造商,从事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生、利用业务。该企业打通了塑料循环再利用的全产业链,其自主研发的泡沫减容设备已投放于上海市二十多个站点,每月回收100-200吨白色泡沫塑料。企业生产的再生PS产品,款式新颖多样,且防水、防潮、防虫蛀、不含甲醛,经济环保。此外,企业生产的高品质再生PET粒子,使用100%消费后塑料,已经取得了GRS、FDA、EFSA等认证。
3、家电回收塑料的用途
家电回收塑料具有广泛且多样的用途。首先,经过精心处理和适当改性之后的回收塑料,能够被应用于生产新家电的一些非关键结构部件。比如说,常见的外壳部分,它能为家电提供基本的防护和美观;还有内部的支撑件,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
在汽车领域,家电回收塑料也大有用武之地。它们可以被转化为汽车内饰件,像是仪表盘这种需要具备一定耐用性和美观性的部件;车门内饰板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触感和视觉感受;还有座椅部件,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在电子产品方面,回收塑料可以成为手机壳、电脑配件外壳等的原材料。这些部件通常不需要极高的性能要求,但对于成本控制和环保理念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居用品的制造中,家电回收塑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椅子、桌子,它们的制作可能就有回收塑料的参与;还有储物箱,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和存放物品。
此外,部分回收塑料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可以变成建筑材料,比如建筑用的板材、管材等,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材料选择。
在运动器材的生产中,家电回收塑料也有其身影。像塑料哑铃、健身器材的部分组件,既能满足器材的基本功能需求,又能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办公用品的制造中,也能看到家电回收塑料的贡献。比如文件夹可以用来整理文件,笔筒能够方便地存放笔类文具。
最后,在玩具制造领域,各类塑料玩具的生产可能会使用到家电回收塑料,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传递了环保的理念。
4、ESG框架下的家电塑料回收与发展
ESG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在消费理念上,多数消费者基于可持续性改变购买偏好;在从业理念上,许多员工倾向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工作;在市场制度上,监管机构出台措施规范ESG报告透明度。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国际上也有“碳关税”和再生材料要求等政策,这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海尔智家作为ESG道路上的先锋,通过布局再循环产业取得显著成果。
一方面,建设行业首个再循环互联工厂,打造产学研融合的研发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的优势能力,引进先进产线提升回收率和材料品质。
在拆解环节,拥有大容量冰箱环保破碎系统;在清洗环节,创新高效清洗工艺组合;在分选环节,采用多种先进分选工艺。此外,海尔智家还不断完善科创生态圈,满足不同领域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需考虑能否减少资源投入、避免废物产生以及循环成本能否被覆盖等问题。海尔智家通过创新“五网融合”回收模式,整合资源搭建回收网络,为循环产业提供稳定原材料供应。其MSCIESG评级连续提升,证明了努力的回报。
综上所述,家电领域塑料回收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企业在ESG框架下持续创新和探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