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新闻联播】青岛:新改造超19万户清洁取暖再“升温”
青岛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之一,今年是三年试点期的最后一年,改造进度完成了多少,改造后的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一起跟随记者去看看。
记者来到青岛市即墨区河东杨头村时,发现这里不少房屋都穿上了新的保暖衣。村民孙玉芹家里就刚刚装上了保温层,原来的木质窗,也换成了密封性更好的塑钢窗。
孙玉琴:“以前窗不严实,就跟透风一样,现在家里得高三四度、四五度,自己没花钱都是政府补贴的。”
传统的农村房屋,大都结构简单,密封性差,哪怕经过了取暖改造,屋里也不够暖和。为此青岛市开展农房节能改造,按实际费用进行补贴,每户最高7000元。
青岛市即墨区政和园林环卫服务中心主任高玉忠:“由国家、青岛市及区三级配套,满足农户的基本需求,基本可以实现成本覆盖。”
今年河东杨头村还实现了电代煤全面覆盖,村民们用遥控器就能够设定温度,大半夜起床添煤掏炉灰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河东杨头村村民孙士云:“烧炉子最高能十四五度,换上空气源热泵就是二十二三度。设备我自己一分钱没花。”
青岛市被纳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中央财政拿出三年共21亿元的资金支持。以电代煤为例,每户能享受最高5000元的设备补贴,每年冬天还有600块钱的电费补贴。
青岛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处长徐明林:“市与区(市)同步配套财政资金约40亿元,‘真金白银’把实实在在的政策送到村民家里。”
电代煤改造的集中进行,也考验着电力设施的承受能力。除了对农村电网进行设备更新,采暖期的维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在即墨区供电指挥中心每天都有一千三百多万条数据流入煤改电数据监测平台。
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邵龙刚:“我们设定了一个预警模型,会对低电压、过载等异常情况进行提示。现在是提前发现、提前介入,让用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今年的故障发生率比去年降低了30%多。”
今年,青岛市又有19.13万农户用上了清洁取暖,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52.29万户。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崔娜:“圆满完成了试点城市三年攻坚任务,农户通过清洁取暖改造,过上了更加安全、干净、舒适、方便的生活。全市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改善。”
11/3008:41/青岛晚报
11/1507:48/青岛早报
11月14日,记者在栈桥景区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海鸥“大部队”陆续抵达青岛,几百只红嘴鸥在栈桥周围上下翻飞,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已经成为“青岛一景”。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鸥抵达青岛。
12/1209:13/青岛早报
此次市北区历史文化街区第三批核心区内建筑修缮更新项目主要分布在黄台路及贮水山路两侧。黄台路原名小鲍岛街,全长724米,依贮水山而建,70多年前,黄台路45号曾是中共青岛情报联络的“秘密站点”,为解放青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2/0608:07/青岛日报
青岛历史城区已引入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商户300余家,运营面积达19.3万平方米,构建起多元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