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指示精神,按照王莉霞主席出席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开幕式及在锡林郭勒盟调研期间提出的工作要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从各自实际出发,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和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对外联通蒙俄、对内衔接国内市场的通道前沿优势,以联通蒙俄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一体化、差异化确定三地落地经济发展方向;着眼将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落地布局优势,推动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完善通道网络环境,科学选择产业领域和环节,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落地经济产业体系;提高贸易、加工等产业落地发展的承载能力,推进供需双侧融合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提升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乌兰察布、二连浩特打造成为落地经济发展新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重要前沿。
二、基本原则
(一)一体发展,合作共赢。三地从区域整体发展大局出发,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产业布局,加强三地联动,发挥合力优势,以“一体化”思维强化协同合作,推动政策衔接与联动,加快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凸显特色,发掘优势。突出北向国际通道条件和蒙俄资源优势,面向京津冀等关键内需市场和全国大市场,依托各自既有木材、粮油、矿石等产业基础,充分挖掘集成性、规模性贸易和加工产业本地布局发展的成本效率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蒙俄进口资源落地产业。兼顾蒙俄等外部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本地坚果、果蔬、电器、装备制造等出口加工产业。
(三)构建体系,补链强链。以嵌入并提高各类目标产业从资源端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组织水平为导向,科学选择在乌兰察布和二连浩特布局的优势产业环节,聚焦实现本地产业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形成“资源通道化集中进口、前沿规模贸易和加工、国内下游市场分拨送达”的落地经济发展系统。强化通道网络组织与产业组织的适配发展,培育落地产业与物流协同融合的发展生态。深化三地分工协作,突出整体发展优势,统筹构建“前沿+次前沿”的产业系统。
(四)凝聚合力,统筹调度。以做大三地整体落地经济规模为总目标,打造一体化产业体系,统筹产业发展要素整合与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争取政策支持,共同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落地经济发展载体基本完善,枢纽通道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增强,商贸流通平台要素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关联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物流+商贸+落地加工”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落地经济体系化、规模化效应日渐显现。利用国际资源、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布局比较优势得到彰显,木材、能源、矿产、粮油、肉类等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商贸流通企业加快集聚,各类贸易平台初步形成,蒙俄进口、本地结算的贸易体量增长至120亿元/年。面向蒙俄市场的电器、锂电池、装备制造、坚果、果蔬等出口商品的本地贸易、加工比例大幅提升。
——产业发展平台功能逐步健全。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兴和县博源庙梁铁路专用线改造工程、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冷链仓储配送基地、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加工基地、二连浩特中欧班列基地项目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中蒙经济合作区获批运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载能力增强,互市贸易带动落地加工、兴边富民作用明显。打造智慧园区,依托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建设乌兰察布中欧班列综合服务平台。
——通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国际通道服务能力和品质加快提升,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初步建成,“一主三辅”国际班列通道体系基本成型,运营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班列到发列数超过500列/年,到发箱量超过5万TEU/年;“三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实现常态化开行,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乌兰乌德、乌兰巴托等地海外仓网络基本建成。国内通道网络加快铺设,集二线(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双幅电气化改造有序推进,对接国内市场的铁路通道班列和公路专线逐步成网运行。
到2030年,进口贸易突破300亿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效应凸显,落地加工产业集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落地经济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落地经济产业发展生态趋于完善,成为我国向北开放具有产业要素吸纳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战略支点。
四、重点工作
围绕蒙俄和国内市场贸易往来的资源和产品要素,创新落地经济发展路径,以获批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为契机,做强枢纽、做优通道、做大贸易、做精产业,构建“物流+商贸+落地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系统。
(一)构建落地经济产业体系,促进三地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梳理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进口的俄罗斯、蒙古货物结构和资源条件,分析全产业链上在口岸前沿地区开展集成化产业组织具备成本效率优势的产业领域和产业环节,选择具有布局条件、具备产业规模扩张潜力的产业,打造木材、粮油、肉类、矿产等关联的落地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坚果、果蔬、电器、装备制造、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新材料等出口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落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1.构建木材产业体系
打造中通道国际进口木材交易集散中心。发挥已开通的中欧班列5条境外木材线路通道优势,利用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已形成的木材产业集聚条件,重点培育和引进俄罗斯进口原木、板材和木制品贸易企业50-100家,三地联手打造中通道进口木材交易集散中心,积极拓展进口流通渠道,强化商贸交易平台功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做强木材市场品牌,共同做大木材流通规模,全面对接京津冀及西北地区市场,扩大市场需求,为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集聚环境。
培育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梳理京津冀、西北地区的木材产业链,科学选择在通道前沿和次前沿地区集中性、规模化加工具有成本效率优势的产业环节,有序培育加工产业集群。二连浩特在做大现有龙骨条、防腐木等家装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发展中高端木材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乌兰察布全力支持二连浩特木材产业壮大,与二连浩特一同扩大木材进口量,重点形成木材加工业集聚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向着不同方向延伸落地加工产业,围绕俄罗斯进口桦木、杨木、松木,吸引木制餐具、板材初加工、建筑用木制品等初加工产业布局;中后期积极延伸中深加工产业链条,并配套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关联的油漆、胶粘剂、五金件等辅助加工业。
2.构建粮油产业体系
精准培育食用植物油和杂粮加工产业集群。针对俄罗斯的油菜籽、亚麻籽、荞麦、燕麦,蒙古国的油菜籽、麸皮,以及哈萨克斯坦的亚麻籽、麦麸颗粒等特色资源条件的有效利用,精准发展粮油落地加工产业。前期加快引进以亚麻籽油和油菜籽油为主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以及以荞麦米、燕麦米、豌豆面为主的杂粮加工企业,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后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吸引饮料、饲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落地,突出在亚麻乳、亚麻籽胶、亚麻饮料、亚麻蛋白粉、燕麦谷物饮、饲料等粮油副产品生产领域发力,推动进口粮油落地加工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转变。二连浩特重点布局有离岸加工限制的粮油加工产业,同步拓展其他品类粮油作物加工产业,通过配套完善的物流分拨体系,推动进口粮油落地加工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转变。乌兰察布积极配合二连浩特市粮油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利用要素条件承载其他加工产业落地,力争培育落地加工企业30家以上。
3.构建肉类产业体系
打造国内国际牛羊肉贸易集散中心。加快发掘蒙俄进口牛羊肉和内蒙牛羊肉的整合性产能优势,内外联动打造牛羊肉交易集散中心。在既有肉类进口贸易企业初步集聚基础上,广泛吸引国内国际肉类贸易企业布局,强化交易市场形态和功能创新建设,拓展进口渠道,增强对内蒙古分散牛羊肉的集中流通组织能力,提高与京津冀、川渝等重点国内消费市场的联系水平,同步构建适应牛羊肉进口的国际冷链通道、集中内蒙古分散产能的集散网、面向主要市场的物流分拨配送网,优化全链条物流成本效率,引导加工业同步集聚,打造集采购、交易、加工、物流于一体的肉类综合性贸易集散中心。
加快建设牛羊肉加工基地。统筹蒙古国进口熟制牛肉、羊肉、马肉和白俄罗斯进口四分体牛肉、内蒙特色牛羊肉资源,针对性培育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二连浩特依托中蒙经济合作区,发挥口岸优势,推进牛羊肉国际流通、保税型加工产业发展。乌兰察布与二连浩特合力引导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集聚,按照市场配置原则优先推动口岸肉类加工,乌兰察布配套肉类精深加工其他环节,三地共同打造牛羊肉加工基地。结合本地特色冷凉蔬菜等资源条件,共同培育引进一批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构建预制菜研发及中央厨房生产配套,以预制菜、罐头等产品为主,形成完善的食品深加工预制输出产业链条,重点销往呼包鄂及京津冀地区。
4.构建矿石类产业体系
扩大萤石加工产业能力。近期用好三地萤石加工产业条件,针对生产物流和工业品流向,进一步发掘物流服务成本效率优势,二连浩特继续做大萤石原矿洗选初加工产业,乌兰察布继续做大做深氟化工产业。中远期深度对接内陆腹地先进制造业需求,吸引氟化工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工、装配等环节本地布局,纳入全产业链组织,延伸本地落地产业类型。
5.培育出口产业体系
开拓坚果类制品出口终端市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紧邻蒙俄市场优势,利用乌兰察布周边葵花籽、南瓜子及二连浩特通过互市贸易进口松子等资源条件,加快规模化发展本地坚果加工产业,完善班列通道和境外分拨网络,拓展俄罗斯等欧洲境外市场,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丰富果蔬类产品出口贸易品类和形式。充分发挥二连浩特已有对蒙出口果蔬通道和“三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优势,以及乌兰察布特色冷凉蔬菜优势,共同打造中通道上的重要果蔬出口基地。三地共同对接北京新发地、河北高碑店等果蔬供应基地,同步扩大本地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甘蓝、西兰花、西芹、菠菜、鲜食玉米、南瓜等特色蔬菜出口规模。在做大出口量的基础上发展出口加工产业,拓展多品类果蔬加工企业落地,形成中通道上广泛集成国内货源、整体对接蒙俄市场、集中生产加工的重要果蔬出口基地。
打造智能电器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借鉴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等城市中欧班列带动出口型制造业落地经验,用好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两地在优价用电、中蒙经济合作区等方面的工业发展特殊条件,以及大数据中心在智能制造领域重要支撑环境,对接俄罗斯电子电器产品需求,逐步推进家电全品类生产线建设,吸引智能电器及锂电池等产业布局,共同积极打造智能电器(家电)出口贸易和加工基地。
打造新材料产业加工集群。依托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和邻近蒙古国非金属矿富集的优势,打造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能,形成“合理开采、精深加工,产业集聚、支撑有力”的新材料产业隆起带。
(二)优化落地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推进中蒙经济合作战略平台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入开展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三个国家级政策平台建设,以跨区域枢纽合作带动产业深度合作,为口岸经济与腹地经济间联动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1.加快中蒙经济合作区申建封关运行
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统领,加快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进程,同步细化产业方向、开展招商引资、建立项目储备库、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商务部加快向国务院报请进程,争取综合保税、购物免税等核心政策,推动合作区带政策获批。乌兰察布优先参与产业合作、享受配套政策,通过共建园区、异地产业孵化等方式承接产业转移。
2.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
3.高质量建设七苏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围绕示范区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的作用,全力推进示范区“六园、一中心、一仓、一平台”建设,促进进口贸易与产业深度融合。双方重点打造进口货物落地加工产业园、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产业园、边民互市贸易产业园,引进国际物流、金融结算配套服务,推动进口资源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进口木材、粮油、食品、肉类等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产业。通过三地合作,共同扩大示范区招商引资,探索建立进口贸易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进口企业,加强稳链固链能力,推动示范区高水平建设。
4.建设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以“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作为集群式产业承接主区域,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为空间布局衔接区域,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与进出口商贸物流关联产业承接区域,重点承接电子材料、储能电池、非金属材料、肉类加工等加工贸易产业。
5.推进海外仓布局建设
共同引导和支持三地企业依据实际布局建设面向蒙古、俄罗斯、欧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仓,强化北向国际物流通道上节点辐射和集散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双方重点推进俄罗斯阿勒泰边疆区、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莫斯科等地布局海外仓建设,有序推进蒙古国扎门乌德、乌兰巴托海外仓布局建设。
(三)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提升通道运输支撑能力
在现有二连浩特敞车、棚车、特种车型以及乌兰察布中欧班列、中蒙班列等运输方式基础上,重塑与落地加工产业高度适配的专业化、精细化物流服务体系,提升通道网络对落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和引导作用。
1.提升进出口资源中欧(中亚)班列国际通道组织能力
2.优化大宗物资进口资源中蒙班列物流组织效能
针对蒙古进口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和出口水泥、隔热棉、钢材、石材等建材产品以及硫化钠、聚苯乙烯等危化品,重点研究将发往蒙古国班列纳入图定线路,提高宽轨车辆使用效率,促进班列运营降本增效,优化中蒙班列物流组织效能,吸引大宗货物集聚,打造由乌兰察布(七苏木)始发经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由二连口岸出境的中蒙班列。依托与呼和浩特铁路局、乌兰巴托铁路局达成的“宽进宽出”新货运组织模式优势,利用35吨敞顶集装箱,提升“塔温陶勒盖煤矿区—赛音山达—二连浩特—乌兰察布”煤炭、矿石班列货运周转率。加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等港口物流枢纽等联动,发展海铁联运,扩大港口腹地辐射范围,实现进口煤炭在三地“落地清关交易、销售分拨、下海出口”,打通“口岸+腹地+港口”煤炭海铁联运大通道。
3.加强国际公路运输通道网络建设
立足蔬菜、肉类、粮油等中近距离的产品需求,打通三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构建国际公路运输体系,提供便捷、快速、灵活、高效的公路物流服务。着力常态化开行联通俄蒙欧固定卡班,实现便捷化跨境物流运输。共同推动在二连浩特新建公路海关监管区,完善进口蒙俄商品的货物查验、中转仓库、关检综合服务,配齐服务设施和信息化网络平台,为三地在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提供新的支点,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便捷化程度,带动国际贸易增长。强化在乌兰察布市与二连浩特市之间开行双挂汽车模式创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构建精准对接周边市场的分拨配送网络
围绕肉类、粮油、木材等产成品和中间制品的周边产能和市场联系方向,突出对接京津冀、呼包鄂等两市产业主要联系的消费市场,加快建设区域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冷链集配中心等,培育稳定可靠、便捷高效、成本合理的分拨配送网络服务,为落地产业提供对接市场的高质量网络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区域协调机制
推动建立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两市政府参与的落地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布局三地“一张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商贸一体、通关保障、产业互联、合作招商等专项工作组,建立专班、专人、专事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具体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由领导小组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区域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定期会商,有力有序推进落地经济各项工作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完善与落地经济高度关联的基础设施、行业服务能力等公共服务环境,促进产业布局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根据发展需求扩建标准化厂房,新增冷链设备设施、博源庙梁铁路专用线改造工程等,满足进口粮油、肉类、木材及矿石等产品落地加工需求,并完善水、电、暖、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铁路运力保障,积极协调国铁集团增加始发乌兰察布中欧班列计划,支持二连浩特中欧班列基地、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建设,提升二连铁路口岸通关保障能力,推进乌兰察布中欧班列扩容提质,将乌兰察布至蒙古班列纳入图定线路;建立中蒙俄铁路双多边定期协商机制,积极呼吁蒙古国、俄罗斯增加二连口岸方向铁路回程货物计划支持;协调俄蒙双方海关,支持粮油、木材在二连口岸增加过货量,提高通关效率。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四)探索一体化招商新模式
(五)一体化争取政策支持
三地明确发展的目标、重点和路径,一体化去争取国家政策和自治区政策。各方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深入研究政策、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做好项目储备和实施准备以及持续跟进与反馈等措施,及时交流进展、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附:乌兰察布市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合作事项清单
一、需自治区支持事项清单
1.推动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将发往蒙古国班列纳入图定线路。提高宽轨车辆使用效率,促进班列运营降本增效,优化中蒙班列物流组织效能,打造由乌兰察布(七苏木)始发经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的中蒙班列。(牵头单位:自治区发改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商务厅、交通运输局,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二连浩特市政府)
2.推动集二线(集宁—二连浩特铁路)双幅电气化改造。提高集二线进出口列车对数和货运量,实现口岸集疏运能力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后方通道运能,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班列开行。(牵头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改委、呼和浩特海关,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二连浩特市政府)
3.推动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和二连浩特中欧班列基地建设。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土地使用、项目建设、运力安排等方面对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给予支持,在扩能提效方面对中欧班列二连浩特基地建设给予支持。(牵头单位:自治区发改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商务厅、交通运输局,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二连浩特市政府)
4.推动乌兰察布市航空口岸开通和二连浩特市航空口岸验收。推动乌兰察布航空口岸临时开通申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推动二连浩特航空口岸验收工作。形成两地机场齐头并进、航空口岸常年和临时多层次开放格局。(牵头单位:自治区口岸办;配合单位:呼和浩特海关,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二连浩特市政府)
5.推动中蒙经济合作区申建封关运行。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统领,共同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同步研究产业孵化合作、开展一体化招商引资、建立项目储备库、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商务部加快向国务院报请进程,争取综合保税、购物免税等核心政策,推动合作区带政策获批。(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口岸办、自治区发改委、呼和浩特海关,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二连浩特市政府)
6.支持两地企业申请AEO高级认证。为企业提供“培育—帮扶—规范—认证”全链条服务,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和助推两地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AEO高级认证。通过组织培训报清关人员、规范管理进出口贸易等方式指导并协助以上企业在认证过程中补齐短板,为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提升货物通关便利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牵头单位:呼和浩特海关;配合单位:自治区商务厅,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二连浩特市政府)
二、乌兰察布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共同合作事项清单
(一)推动开放大通道建设
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共同位于“一带一路”中通道枢纽节点,两地致力于加快向北开放中通道建设,不断完善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网络,促进通道运输支撑能力持续提升,运输量持续增长。
1.推进内蒙古开行中欧班列扩容提质。共同推进乌兰察布中欧班列综合服务平台、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加工基地及冷链仓储配送基地项目、二连站扩能提效及中欧班列能力提升改造工程、中蒙经济合作区公路铁路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锡林郭勒盟和二连浩特市积极推进二连站扩能改造,提升进出境中欧班列能效,为口岸集装箱货物规模增量提供载体支撑。乌兰察布市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发运规模及体量,提升集散能力,加快推动中通道通行的货物集结。(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商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市机铁中心、发改委、外经贸公司;锡林郭勒盟,盟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商务局、发改委)
2.加强国际、国内公路运输通道网络建设。常态化开行“三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共同优化国省干线公路网,完善旅游通道、出区通道及二连浩特市口岸通道建设,推进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物流体系。共同推动在二连浩特新建公路海关监管区,完善进口俄蒙商品的货物查验、中转仓库、关检综合服务,配齐服务设施和信息化网络平台,为三地在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提供新的支点,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便捷化程度,带动国际贸易增长。(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乌二园区管委会、市交通局、商务局、发改委、外经贸公司;锡林郭勒盟,盟交通局、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交通局、商务局、发改委)
(二)推动创新管理模式
3.开展联合招商工作。推动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与乌兰察布市共同成立商协会,实现三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制定招商引资计划、政策,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精准度。共同举办招商会,向国内外企业宣传当地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开展联合招商活动,共同走访重点企业,了解企业投资需求和意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招商引资最新动态。针对木材、粮油、肉类、矿产品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三地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区域合作局、商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锡林郭勒盟,盟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商务局、发改委)
(三)推动产业协作互动
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从各自实际出发,以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打造“4+4+4+N”产业合作模式。
4.在农牧业方面打造“4个中心”。
①进口粮油加工贸易中心。共同引进和培育粮油进口贸易企业,打造进口粮油商贸流通平台。引进一批粮油进口贸易和落地加工企业。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重点布局有离岸加工限制的粮油加工产业,同步拓展其他品类粮油作物加工产业,通过配套完善的物流分拨体系,推动进口粮油落地加工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转变。乌兰察布市积极配合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粮油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利用七苏木园区标准化厂房及仓库项目承载其他加工产业落地。
②中通道果蔬出口中心。对接北京新发地、河北高碑店等果蔬供应基地,招引多品类果蔬加工企业落地,加大果蔬出口量,共同打造中通道上的重要果蔬出口中心。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充分发挥已有对蒙出口果蔬通道以及“三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优势,形成中通道上广泛集成国内货源、面向蒙俄市场、集中生产加工的重要果蔬出口基地。乌兰察布市依托特色冷凉蔬菜基地,扩大本地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鲜食玉米等特色蔬菜出口规模,发展出口加工产业。
③牛羊肉贸易集散加工中心。加强对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产品的进口,壮大加工能力,建成肉类等进出口货物专业市场,带动京津冀等周边地区加工、流通和贸易企业向两地集聚,共同打造成内陆地区进口肉类产品集散地。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依托中蒙经济合作区,发挥口岸优势,推进牛羊肉保税型加工产业发展。乌兰察布市积极配合二连浩特口岸肉类进口做大做强,引导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向两地集聚。
④预制菜产业中心。依托三地农牧业产业优势,共同培育引进一批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建设以预制菜加工为主的中央厨房专业市场。通过前期预加工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预制菜,积极对接餐饮、商超、便利店等各类市场主体,打造“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上游农牧畜禽水产蔬菜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传统线下餐饮品牌企业+线上电商平台+冷链物流供应”的预制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发改委、农牧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商务局、集宁海关;锡林郭勒盟,盟发改委、农牧局、商务局;二连浩特市,市发改委、农牧局、商务局)
5.在制造业方面打造“4个基地”。
①能源化工专业物流基地。依托七苏木铁路物流中心出口蒙古国硫化钠、聚苯乙烯等产品,共同向呼铁局争取国内铁路运价下浮政策,吸引周边企业将内贸货物向七苏木集结发运,共同打造内贸运输通道及能源化工产品出口基地。
③萤石加工产业基地。重点挖掘蒙古国和乌兰察布本地的萤石资源优势,扩大萤石加工产业能力。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继续做大萤石进口量,同步发展原矿洗选初加工产业。乌兰察布市继续做大做深氟化工产业,重点引进氟化工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中远期深度对接内陆腹地先进制造业需求,吸引氟化工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工、装配等环节本地布局,纳入全产业链组织,延伸本地落地产业类型。
④中通道进口木材加工贸易基地。共同培育和引进俄罗斯和内地原木、板材和木制品贸易企业,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俄罗斯进口原木、板材和木制品贸易企业,做大木材贸易量,以贸易带动产业发展。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在做大现有龙骨条、防腐木等家装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发展中高端木材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乌兰察布市全力支持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木材产业壮大,扩大木材进口量,重点形成木材加工业集聚环境,并配套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关联的油漆、五金件等辅助加工业。
(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工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察哈尔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发改委、集宁海关;锡林郭勒盟,盟财政局、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财政局、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海关)
6.在服务业方面深化“4项合作”。
②体育产业发展合作。定期开展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体育邀请赛和三地群体性体育交流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三地全民健身体系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共同加强与俄罗斯、蒙古体育交流活动。
③深化经贸合作。深入落实孙绍骋书记访蒙成果,共同推动与蒙古经贸交流。主动承接二连浩特边民互贸落地加工产业园商品展销,在乌兰察布布置15国商品店,为来自各个国家的特色商品提供展示和销售的场所,丰富群众购物选择,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往来。
④促进区域商业交流。支持三地大型批发市场、超市、品牌商品生产厂家(基地)之间的对接与合作,支持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在对方市场布点,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跨区域经营网络;开展多层次、多通道、多形式的商业交流活动,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文旅体局、发改委、商务局、区域合作局;锡林郭勒盟,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商务局;二连浩特市,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商务局)
7.规模化发展坚果产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紧邻蒙俄市场优势,利用乌兰察布周边葵花籽、南瓜子及二连浩特互市贸易进口坚果落地加工等资源条件,规模化发展坚果加工产业,共同拓展俄罗斯、白俄罗斯、欧洲等境外市场。(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农牧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发改委、外经贸公司;锡林郭勒盟,盟农牧局、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农牧局、商务局、发改委)
8.打造智能电器(家电)出口贸易和加工基地。共同挖掘俄罗斯、欧洲等国的电子电器产品需求,借鉴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等城市中欧班列带动出口型制造业落地经验,逐步推进家电全品类生产线建设,吸引智能电器及锂电池等产业布局,共同推动智能电器加工产业发展。(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工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商务局、发改委、外经贸公司;锡林郭勒盟,盟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二连浩特市,市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
9.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和邻近蒙古国非金属矿富集的优势,打造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能,形成“合理开采、精深加工,产业集聚、支撑有力”的新材料产业隆起带。(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工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锡林郭勒盟,盟工信局;二连浩特市,市工信局)
10.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借助风光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努力把乌兰察布市、苏尼特右旗和二连浩特市建设成为重要的边境地区综合能源示范基地。(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发改委、工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锡林郭勒盟,盟发改委、工信局;二连浩特市,市发改委、工信局)
(四)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12.高质量建设七苏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围绕示范区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的作用,全力推进示范区“六园、一中心、一仓、一平台”建设,促进进口贸易与产业深度融合。双方重点打造进口货物落地加工产业园、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产业园、边民互市贸易产业园,引进国际物流、金融结算配套服务,推动进口资源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进口木材、粮油、食品、肉类等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产业。通过两地合作,共同扩大示范区招商引资,探索建立进口贸易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进口企业,加强稳链固链能力,推动示范区高水平建设。(责任单位:乌兰察布市,市商务局、乌二园区管委会、市发改委、集宁海关、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外经贸公司;二连浩特市,市商务局、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