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决策层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发展中,频繁提及“两重”、“两新”、“两业”等概念,“两重”“两新”更是成为了今年政策的一个亮点。
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这些概念不仅代表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方向,也是在给咱们“划重点”呢。一起抓紧了解一下吧,万一后面要“考”呢?
一、什么是两重?
2024年两会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这里所说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就是“两重”了。
别看只有两个字,具体可以包含了8个方面、17个具体投向,主要涉及科技研发、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保障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更新、能源原材料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向。
图片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4日
为啥要专门划重点呢?因为决策层对于“两重”的重视可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10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里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到项目,项目开工率是50%;同时,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二、什么是“两新”?
聊完了“两重”,那什么是“两新”呢?
“两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同时,也支持居民通过“换新”增加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从而推动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7月25日,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资金安排、提出将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其中1500亿元安排用于支持设备更新,且取消了“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门槛;剩余1500亿元资金直接给到地方,对于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等领域,补贴比例15%-20%。
以旧换新品类中,汽车、空调改善尤其明显,厨电、冰洗8月以来销售同比亦有修复:
而“设备更新”领域,我们可以分为“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部分来看。
供给端,从几类重点设备的产量表现看,包装专用设备、电工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少数细分品类7月以来呈一定程度复苏迹象。
需求端,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央企主导的设备更新项目进展和规模明显好于民营企业及个人,电网更新投资在两网推动下持续高景气、医疗设备采购意向8月以来出现修复、工程机械内销自3月以来弱改善,此外船舶8-9月新接订单量同比亦有明显复苏。
总的来说,在设备更新方面,政策拉动已有一定成效,但弹性尚有限,未来随经济需求陆续恢复政策有望展现更强拉动效应。
三、“两重”“两新”政策有望再加码
1、“两重”、“两新”未来有望加码
那么,“两重”“两新”政策未来会延续吗?
一方面,9月以来国内稳经济导向明确,政策层多次表态财政/货币均有加码发力空间。所以在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看到决策层明确表示,除一揽子化债安排外,要结合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另一方面,随着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全球贸易环境趋于严苛,外需线索存隐忧,内需政策对冲发力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
既然接下来要继续扩内需,那从哪里下手呢?
从今年的实际落地情况来看,“两重”、“两新”就是比较明显的政策亮点了。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政策资金安排陆续落地,“两重”、“两新”已在部分领域取得明显成效,9月社零同比增速及基建投资增速均有不等程度回暖。
所以,无论是从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来看,还是从落地实际效果来看,“两重”、“两新”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扩内需加码的重要着力点,值得我们战略性重视。
2、哪些具体方向值得重视
总之,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政策对于“两重”的支持,可能意在立足“长远”,而三季度政策优化调整后,增加对“两新”的资金安排则体现了对“当下”的重视。理解这些“划重点”的方向,对于咱们理解市场中长期的投资脉络线条,也会有所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高瑞东: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光大宏观团队,高瑞东宏观笔记,2024年11月19日
4、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研判,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