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5年过渡期的第4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积极成效。
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了动态监测,及时给予帮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贵州省晴隆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徐文学: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发现及民政、医保、公安等12个行业部门推送线索信息和线下定期摸排相结合,查看农户返贫致贫风险、自主应对能力及纳入参考范围的人均纯收入进行研判和甄别。
目前,贵州的这套防返贫检测系统已累计汇聚预警线索超过225万条,帮助超过62万人摆脱返贫风险。
此外,各地也在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清洁行动,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大洼村饮品店主曹海丽: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每天我们店都是爆满,尤其到了晚上人会更多,工作日每天也会有不少游客过来,乡村美带动产业兴,这些都是我们真切体会到的。
打造“升级版”乡村产业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各地也在推动各类资源更多聚焦在乡村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眼下正值陕北小米的收获季节,在陕西省米脂县,农户们晾晒好的小米正在产业园里进行深加工。为了推动小米产业升级,全县15家小米加工企业一头与206个专业合作社、1.6万户谷农建立订单合作,另一头则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研发推出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三年来,当地加工企业年产值已从7.2亿元增加到8.72亿元。
在山西吉县,苹果专业村占到了当地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为了让苹果产业做强,当地以科技赋能苹果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同时运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实现了苹果产量和产值的提升,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在全县5000亩苹果地。
湖南省石门县位于武陵山区,眼下这里的柑橘迎来丰收。脱贫摘帽之后,当地先后投入2700万元对柑橘园进行了大面积品种改良,同时,构建了从鲜果销售、落果加工,到罐头、果汁深加工的全产业体系,让不同规格的果子实现了100%利用。仅柑橘落果综合利用一项就让当地农民增收1.16亿元。
湖南省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生平:计划每年品改1万亩以上,并且我们每年还将实施植保飞防、水肥一体化、轨道运输机等基础设施建设5万亩以上。
四川省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村民方绍富:今年我养了170多只羊,现在卖了30多只,大约卖了5万多块钱,年底还要卖四五十只,效益还是不错的。
农业农村部: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近3300万人
各地持续实施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推动各类资源更多聚焦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接近3300万人。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00亿元建设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40亿元建设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打造了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在乡村产业的带动下,脱贫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脱贫人口和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缩小。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司长侯永健: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接近3300万人,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4051元增加到2023年的16396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农业农村部: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脱贫成果更稳固
在守底线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预测预警作用,拓宽“一键报贫”等线上申报渠道,全面提升监测效能,减轻基层反复排查负担。针对监测对象不同的返贫致贫风险,精准落实开发式、兜底性等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稳定消除风险。
在增动力方面,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奖补机制,鼓励勤劳致富。用好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此外,还将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师傅上门很及时,热水器不出热水弄得很完美,价格嘛是提前说的,很满意,合格,满分,修好了
下单响应速度很快,服务态度好技术一流,非常正规,下次有需要再联系
质量:服务质量很好,维修服务师傅很快上门,找了别的师傅都没搞好,还是至胜家电师傅一上门就搞好了,收费合理还有保修期
热水器水烧不热,顺便也清洗了下,太脏了,师傅上门也很及时,很细心也很专业。
维修师傅仔细排查,马上找到故障点维修,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精湛,爱岗敬业者。不怕苦累,放弃节日乐意浓浓与家人团聚的亲情氛围,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甘愿辛苦自己换来亮起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