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经济”、“宅家经济”能够造就多大的市场,从清洁电器行业的发展就能窥见一二。
2012-2022年,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从29亿元增长至3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2%,远超同期中国家电市场整体2.3%的年均增长率。
但从2023年开始,清洁家电市场增速开始乏力,市场零售额为344亿元,同比增长6.8%。
今年以来,家居行业迎来了新一波换新补贴、企业让利等促销手段,但据GFK估算,2024年中国清洁电器的市场规模约为380亿元,增速依然未有大幅提升。
随着清洁家电市场陷入新一轮价格战,厂商们“卷生卷死”却“卷”不出利润,清洁家电的下半场到底路在何方,出海、转型、换赛道……能否帮助清洁家电重拾活力?
2020年,国产扫地机器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0年智能扫地机器人销售654万台,销售规模增长18%,达到94亿元。
首先,彼时适逢消费升级风口,加上疫情催生了“懒人经济”“宅家经济”的活力,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家电需求开始爆发。
其次,由于激光雷达成本的持续下探,扫地机器人的零售价得以持续降低,也打破了外资品牌扫地机器人售价过高的门槛,让更多消费者得以尝鲜。
最后,得益于众多家电企业的入局,行业开始致力于普及大众对智能家电的认知,逐步转变人们对于传统家居清洁方式的习惯。
从数据上来看,2018年-2020年是扫地机器人的高速增长期,年销量均超过600万台。
但在这之后,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家电市场却逐渐“哑火”,2022年销量滑落至441.4万台,2023年更只有227万台。
与此同时,拖地机、洗地机等新的清洁家电品类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20-2023年间,洗地机的全年销售额从13亿元增长至122亿元;销量从42万台增长至505万台。
作为参考,2023年扫地机器人的销售额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0%,虽然与洗地机销售额相差不大,但洗地机的市场增速却达到了22%。
洗地机之所以能够快速取代扫地机器人,一方面,是因为洗地机更符合中国家庭的煎炒煮炸的饮食习惯,这种烹饪习惯更容易带来油污,单靠扫地机器人很难彻底清洁家居。
另一方面,当前清洁家电在国内的渗透率均不高,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扫地机渗透率仅有约6%,洗地机的渗透率更是不足4%,无论是新增需求还是替代需求,洗地机都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最后,则是因为当前清洁家电行业内的产品实力已逐渐趋于平衡,市面上超过90%的扫地机都已经能够解放用户双手。
在这一背景下,扫地机器人要寻求跨越式创新将变得越来越难,而“微创新”则成为了主流,比如融合拖地、扫地功能的拖地机;同样重视基站、避障和智能化的洗地机等。
整体来看,洗地机品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扫地机器人的延续,有业内人士预测,2024年洗地机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扫地机器人,成为清洁家电赛道的第一大细分品类。
目前,洗地机线上市场的平均售价已降至2122元,同比下降了19%;而线下市场方面,平均价格也下滑至3118元,同比下降9%,呈现以价换量趋势。
当前,2000-3000元的价格区间成为了洗地机的主流价格带,市场竞争加剧对洗地机定价策略的影响,越来越多中小品牌涌入市场,倒逼头部品牌通过降价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
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03.88万,同比下滑69.21%,假如剔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利润表则是亏损状态。
从扫地机器人的“失速”,到洗地机的“激烈内卷”,清洁家电企业为什么只能“以价换量”。
首先,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清洁家电“祛魅”。
不少消费者之所以购入扫地机到洗地机,是想要以更省心省力的方式清洁家居。
但越来越多消费者发现,清洁家电的体验不尽如人意,比如早期的避障功能不敏感,到近期自清洁不省心等。
以扫地机为例,不少消费者认为其功能被厂商刻意夸大,用同一块抹布清洁地板,往往要往返清洁数次才能彻底清理污迹;洗地机自清洁后抹布需要手动清洁,否则容易出现发霉、异味的问题。
其次,在越来越多使用吐槽后,消费者寄希望于清洁家电厂商能进一步完善产品,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厂商被迫进一步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以“微创新”取代“技术突围”。
清洁家电产品同质化情况加剧,厂商只能从“技术战”转入“价格战”。
研发费用分别为5.49亿元、7.44亿元、8.25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20%、4.85%、5.32%,清洁家电企业已经走入了重营销、轻研发的“怪圈”。
最后,从宏观来看,当前整体消费市场较为疲软,消费者更渴望高性价比的产品,可一旦洗地机的产品力不足以承托高端价位,降价趋势将难以避免。
因此,近年一些头部的清洁家电企业开始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出海成为了一众厂商的首选之路。
比如海外扫地机器人巨头iRobot便在“黑五”前夕宣布裁员,其表示公司业绩不佳的原因,是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持续抢占海外份额,直接压缩了iRobot的市场份额。
因此,清洁家电企业出海要考虑的除了产品和技术问题之外,如何推动品牌本土化运营也是一大难点,要推动线下渠道建设、提升本地服务质量,都需要企业们增加投入力度。
整体来看,目前大部分清洁家电企业依然遵循原有技术路线,比如擦窗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其核心都是通过AI算法和激光技术准确识别机器运行路径,以实现割草、擦窗、擦地等不同动作。
石头、追觅等入局洗护赛道,则希望挖掘家电领域的新细分市场。
无论是推出全新品类,还是挖掘细分赛道,清洁家电企业“跨界”均是以销量为目标,希望借助新品加深原有产品的认知和销量。
清洁家电企业勇闯“新赛道”并非始于当下,而是近年逐步推动的品牌战略,最终胜算几何,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传统洗护赛道而言,清洁家电企业在擦窗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创新赛道上,有着更多的先发优势,虽然同为“跨界”,两者的难度也不尽相同。
但无论如何,清洁家电企业想要顺利闯入新赛道,品牌、技术、渠道都会是决胜关键。
既要扭转消费者对传统家电品类的固有认知,还要打造独有的技术优势和渠道布局,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护城河。
整体来看,当下家电市场正面临着智能化升级和转型的契机,清洁家电企业跨界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打造新品还是寻求跨界合作,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企业,才有在红海市场中寻得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