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是双立人、WMF等世界顶级厨具品牌的生产商,非常熟悉大牌的定价模式。正因为如此,金辉能够通过成熟的成本控制体系,生产出与国际大牌同等质量,价格却仅为其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高性价比产品。
但因为缺乏自主品牌,鲜少有国内消费者认识金辉。早在2008年,身处广东阳江刀剪产业带的刀具制造龙头企业金辉在上海建立团队,入驻线下商超,最终却只能自掏腰包完成每月30万的销售额。
“生产是我们的强项,但做市场是另外一回事。这几年来来回回失败了很多次,都没取得很好成果。交了不少学费之后才明白品牌的重要性。”钟嘉良告诉南都记者,只做代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较大限制。疫情让公司更加看重内销市场,金辉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将内销占比由20%提升至50%,五到十年提升至80%。
尝试建设自主品牌失败后,金辉收购了剪刀行业著名IP“王麻子”。虽然“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钟嘉良很快发现,仅有认知度还不够。“作为第一批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企业,我们想通过电商平台把新一代‘王麻子’品牌推向市场。”
“现在中国制造正朝着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正在向中国品牌转变,我们是品牌新手,希望借助平台扶持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能够深入合作。”钟嘉良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希望生产更多实惠且优质的产品,让国货老字号重获生机。
电饼铛养活一条生产线
广东凯琴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琴”)是拼多多平台快速崛起的国货小家电品牌。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入驻一年以来,凯琴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爆款单品单月销售量超18万件。今年前三季度,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一倍。
凯琴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工。
早已注意到国内小家电市场变化的凯琴不想错过风口。凯琴总经理刘穗告诉南都记者,市场竞争激烈,对于后来者而言,如果无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很难在众多同类产品中突围而出。“我们位于有着珠三角家电王国之称的顺德,产业链完整,产品线丰富。外销市场方面,部分品类出口额占到国内同类出口额的15-35%。咖啡机的出口占全国的40%以上。但是,国内消费者并不熟悉我们。”
凯琴现有的各类产品,多是刚需型小家电,包括绞肉机、电饼铛、磨粉机等。
同金辉一样,制造力强大的凯琴也曾尝试转入国内市场。其很快发现,自主品牌建设之路并不容易。刘穗向南都记者表示,过去数年,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品质方面,用料虽好,但品牌认知度低;此外,与小工厂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始终无法放大销量。
“品牌的成长需要电商平台助力。线下渠道建设成本高,我们一开始就想着跟平台合作。加入新品牌计划后,产品进入了百亿补贴产品池,还获得了免费流量支持,这本身就是一大竞争优势。”刘穗认为,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既为企业提供了互联网销售渠道,也能帮助企业孵化品牌;根据产品特性、精准化地降低品牌成本,提高自主品牌孵化概率。
凯琴加入新品牌计划后,研究平台用户、细分类目数据,产品定位刚需类小家电,主打高性价比,瞄准下沉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推出电饼铛、咖啡机、煮蛋器、磨粉机、烤箱等。其中,89元电饼铛、49元绞肉机、35元搅拌器等高性价比产品已是平台爆款。
网红产品电饼铛
新品牌计划升级
聚焦制造企业品牌塑造需求
在拼多多副总裁陈秋看来,本土品牌批量崛起的拐点已经到来。尤其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下,一批新品牌将脱颖而出。“拼多多希望进一步发挥平台全域优势、技术、数据优势,扩大新品牌计划的效益,更大范围内通过培育更多样性的企业,助力企业拥抱双循环。”
升级后的“新品牌计划”有意拓展生态圈。陈秋告诉南都记者,与企业深度合作中发现,外贸工厂之外,不少头部,以及潜力巨大的腰部企业同样有品牌建设需求。拼多多将合作伙伴由外贸企业拓展至头部、腰部制造业企业,数量由1000家增加至5000家。而在企业的选择方面,拼多多考量的标准之一即企业的产品是否适合定制化生产。“复购率高的日用品、小家电等易于进行定制化生产。利润高的服装企业并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