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是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撑。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三年多来,广东省扎实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职业培训、技能提升、职称晋升、权益保障、文化服务、政治待遇等方面,提升我省产业工人整体水平,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新时代工匠的培育引领之地、成长向往之地、技能创新之地,为建设制造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报自本期起推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第二阶段系列报道,将多方面、多棱角地去呈现我省产业工人“逆袭”的故事,欢迎垂注。
“这几年,我参加了工会组织的各种免费培训和技能大赛,让我的技能不断得到提升,收入也直接翻倍,成了月薪过万的‘高薪一族’。”1月18日晚,刚忙完一天工作的汪红妹跟记者讲述自己从一名“住家保姆”华丽转身为“金牌月嫂”的故事。
汪红妹是梅州人,十多年前,失业在家的她经亲戚介绍,来到佛山照顾老乡坐月子,成了一名“住家保姆”。2016年,她离开老乡家进入佛山市幸福家园家庭服务公司后,积极参加广东省总工会、佛山市总工会、佛山市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等各级工会组织的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并成功考取了高级育婴师、高级养老护理师、高级催乳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专业职称,成为佛山市技术能手、十佳金牌月嫂。
汪红妹的“逆袭”故事,正在我省越来越多产业工人的身上上演。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体系,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职工培训,“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劳模工匠本科班”大型骨干企业兴办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向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
没技能难找工作?免费培训+考核发证+推荐就业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这些年,我省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把“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列为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项目,创新拓展培训内容,拓宽补贴覆盖范围,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9.1万人次、“南粤家政”培训48.5万人次。
类似的技能培训,我省各地都有,为众多的产业工人打开了技能提升之路。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总工会也鼓励各级工会学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发动一批劳模授课、设计一批“三大工程”课程、发动一批爱心企业提供岗位,实现培训一批有就业需求的职工就业、培养一批新时代产业工人等目的。
2020年11月,佛山市总工会举行了三项工程职工技能培训班,培训由低压电工、育婴师、中式烹调师三个工种组成,采用“理论+实操”“线下+线上”的培训形式,通过10-12天完成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理论实操考核的培训程序。探索形成“思想引领+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就业”的高效培训模式,发挥工会职校面向全市职工的职业培训基地作用,不断为佛山发展培养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学历低成晋升障碍?提升学历圆“大学梦”
技能上去了,但学历低又困扰着不少能工巧匠。为此,我省开展了“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和“劳模工匠本科班”,助力产业工人“圆梦”。从2013年起,广东省总工会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开展产业工人“大培训”行动,发动全省各地市、县区总工会配套补贴政策,大力资助一线职工,尤其是农民工提升学历技能,累计资助6万多名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或学历。
吴钦德跟“求学圆梦行动”结缘已六年。6年间,他先后拿到了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名校的毕业证书,并获得了“广汽传祺工匠”等荣誉称号。
“劳模工匠本科班,是我们这些产业工人提升学历的一个好机会。”全国劳动模范、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今年53岁了,被誉为“中国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第一人”。然而为了工作,陆建新曾放弃了许多外出脱产进修的机会,至今依旧是中专学历。2019年,在省总工会的推荐下,他报名参加了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学习。陆建新把从业38年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无私传授给团队,把责任心和工匠精神一并传承给年轻人。在他的培养下,团队里有40多位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步走上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等岗位,为行业培养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
2018年,广东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开办了全国首家省级工会劳模工匠本科班,资助符合条件的广东省内市级(含)以上劳模、工匠接受本科学历继续教育。目前,已先后招收了252名学员。如今,劳模工匠本科班已成了引领产业工人提升学历技能的示范基地。
工作培训难协调?企业自创实训基地
产业工人身处生产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省将883家企业纳入到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成立66家职教集团,79%高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建立工匠大学、培训中心等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
中建科工华南大区就在惠州厂里设立了焊培中心,全国优秀农民工、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新涛就是该焊培中心的负责人。多年来,白新涛一直肩负公司焊接人才培养、焊工考试定级、焊工劳动竞赛评审等工作。他研究总结了一套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即采取一段入门——栓钉、埋弧焊、二段上手——补焊(手把焊、二保焊)、三段提升——焊角焊缝、四段胜任——全熔透焊缝的四段式培养教学模式,并辅以技术工人定级考试及焊工比武大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焊接工段技能工人水平,更能加快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的速度。”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白新涛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团队协作能力强的电焊工队伍。
■郑志豪在广州供电局清河培训基地训练林婷玉/摄
2019年5月21日,中央企业第一家“工匠大学”——南网工匠大学在广州供电局清河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成为南方电网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工匠大学选取现有的大国工匠、劳模为示范,开发“一个工匠、一篇自传、一本秘籍、一套课程、一部(微)电影”的“5个1”标准化的工匠课程,建立“选学菜单”“送课上门”的机制,将标准化的课程传送到全网各个需求单位,为南方电网培养造就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