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行业专题研究:工业低碳转型关键期,关注工业节能

工业节能设备主要包括工业动设备以及余热利用设备。其中工业动设备的节能以节能电机和压缩机为主,余热利用设备主要包括余热锅炉以及热泵等。工业节能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能耗较大的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制造业等行业。

“十二五“以来我国加大工业绿色发展,成果显著。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5-2021年中国累计消耗能源约683亿吨标煤,2021年能源消费52.4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煤炭消费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及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长12.5%,“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15年间能源消耗年均增速显著放缓,分别为6.7%、3.8%和2.8%。

“十四五”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节能目标: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3.5%。“十二五”、“十三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8%、16%,2021年下降5.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6吨标准煤,与2010年的1.59吨标准煤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预计2022-2026年国内工业领域年节能量将超过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较2019~2021年平均1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增长25%。

“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用能需求将刚性增长,制造业能耗控制压力仍然较大。2020年制造业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5.6%,电力、采掘业分别占我国能源消耗的10.7%、5.3%。生活能源消费和交通运输业耗能分别占比12.9%和8.3%,其余12%的能源被建筑业、农业、餐饮住宿等行业所消耗。

具体的子行业来说,钢铁、化工、建材、石化、电力、有色、煤炭、纺织等八大重点耗能行业的年耗电量占据了工业行业耗电量的80%以上。

从能源消耗的种类上来看,我国工业耗能主要包括三大类:煤炭、石油以及电力。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其中工业煤炭消费量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超过80%,工业耗电占我国用电总量超过70%,工业石油消耗量也达到了我国石油总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在国家工业节能的战略方针下,工业用电占比由2003年的73%下降到2020的67%,但工业煤炭消耗量仍然居高不下。

根据2022年6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大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主要指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跨产业跨领域耦合提效协同升级;2)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开展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3)统筹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节能提效,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4)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加强用能供需双向互动,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5)积极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6)持续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着力提升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节能服务。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22.06.23)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六大行业的能耗量超过工业总能耗的80%,是工业节能针对的重点行业。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

2)液冷:液冷是指使用液体取代空气作为冷媒,为发热部件进行换热,带走热量的技术。液冷数据中心是指应用液冷技术和液冷服务器等设备的数据中心,与传统风冷服务器相比,液冷服务器的热量导出方式不同。根据OFweek数据,相对于传统风冷技术,液冷技术热量带走更多,同体积液体带走热量是同体积空气的近3000倍,液体导热能力是空气的25倍。节能方面,液冷系统约比风冷系统节省电量30%~50%。目前国内厂家如阿里、华为、中科曙光等均已在数据中心中引入液冷技术。根据2020年9月IDC圈报道,阿里巴巴在杭州的首座超级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是目前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全浸没液冷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每年可节省用电7,000万度。根据赛迪顾问数据,以液冷数据中心对传统市场进行替换作为市场规模测算基础,结合华为、阿里巴巴和中科曙光对液冷数据中心的替换率调查,保守测算出2019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为261亿元,乐观估计为351亿元,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破1200亿元。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220623)指出: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加强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双碳”目标下,国内节能市场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达2860亿元。2021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为1655亿元,预计到2026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为2860.68亿元,年均增长率10.32%。

高效节能电机:强制能效标准提高,中国全面进入IE3高效电机时代

电机及压缩机在总耗电量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是工业动设备节能改造的重点。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电机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50%以上。按2021年全国发电总量83128亿千瓦时计算,则电机和压缩机的年耗电量为41564亿千瓦时以上。目前,我国电机的运行效率却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20%,节能潜力较大。

电机作为工业设备的“心脏”,2020年中小型电机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2011~2020年,我国工业电机产量呈现波动的态势,2018年,全国工业电机产量为26971.1万千瓦,同比下降5.14%,为近年来最低值,2019~2020年行业产量快速回暖,2020年全国工业电机产量为32334.1万千瓦,同比增长10.24%。

2021年6月1日,电机新国标开始实施,中国全面进入IE3高效电机时代。电机新国标实施后,IE3效率将成为中国最低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三级能效)。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测算,如果中小型电机效率全部从IE2提升到IE3,全国年节电量可达900亿千瓦时,仅生产过程即可减少5960万吨碳排放。2021年11月22日工信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

政策助推高效节能电机应用,根据能效提升规划,到2023年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根据ZIONMarketResearch披露的数据,2019年全球工业电机市场规模为1184亿美元。2020年,在全球降低能耗的背景下,欧盟及法国、德国等国家地区推出高效节能的政策,推动全球工业电机行业加速发展,2020年全球工业电机市场为1494亿美元。2012~2021年,我国工业电机行业规模由2099.3亿元增长至3501.3亿元,复合增速5.15%。根据《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规划,到2023年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根据《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

中国工业电机行业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以高效节能电机为代表的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第一梯队为以西门子、ABB为代表的外资工业电机品牌生产商。外资企业工业电机产品应用集中于起重、冶金、建材、机床和食品饮料等中高端项目型市场中,企业拥有成熟的生产线,产品覆盖功率范围广。第二梯队以汇川、台达、英威腾、合康新能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工业电机品牌生产商和部分如日立、东芝等日系品牌。各生产厂商侧重于不同的生产领域,如英威腾专注于起重机械、金属拉丝、煤炭行业,汇川专注于电梯和注塑机市场。第三梯队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本土工业电机生产商,多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该类企业所生产工业电机产品价格低廉,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稳定性差。

国内企业中,卧龙控股在小型和大中型交流电机中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国内小型交流电机供给主要以卧龙控股为主,2021年,卧龙控股小型交流电机产量为5436.4万千瓦,远超其他企业。此外,安徽皖南以及山东华力小型交流电机产量也在1000万千瓦以上水平,两者分列二三位。在大中型交流电机领域,卧龙控股保持领先地位,到2021年,全国仅有卧龙控股一家大中型交流电机产量破千万千瓦的企业,总产量为2311.21万千瓦;上海电机以及佳木斯电机紧随其后,产量分别为866.2万千瓦和806.3万千瓦。

空气压缩机:节能空间广阔,高端市场被国外领先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成长空间较大

据压缩机网,空压机2021年用电量约占社会总发电量的10%左右,通过各种节能方式有望将空压机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5%-25%,以2021年社会总发电量83128亿千瓦时计算,空压机的节流能带来1272~2120亿千瓦时电量的节省,如工业度电成本以0.65元/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826~1378亿元电费。

2016年以来,我国空气压缩机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我国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可以达到605.54亿元。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空气压缩机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19年我国空气压缩机累计产量为3.93亿台,同比增长4.37%;2020年我国空气压缩机累计产量为4.08亿台,同比增长3.82%。2022年1-3月,我国空气压缩机累计产量为1.04亿台。行业节能改造需求将持续提升吗,估计2021年我国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可以达到605.54亿元。

活塞式压缩机逐渐被螺杆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取代。螺杆式压缩机可靠性高、运转平稳、操作简单,在余热余压回收、制冷行业具有优势。离心式压缩机流量大、功率大、无油、排气均匀,但不适合大压力场合,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有广泛应用。活塞式压缩机技术难度和成本更低,但是活塞式压缩机具有惯性大,排气不连续易产生压力脉动等问题,近几年在部分领域逐渐被螺杆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取代。根据Technavio数据,2016年全球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为426亿美元,2021年为530亿美元。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2020)》数据,2019年我国主要空压机厂商共生产一般动力用容积式空压机161.79万台,其中,螺杆空压机50.57万台,微小型活塞式空压机109.13万台,离心式空压机1010台,活塞式空压机和螺杆空压机分别占有67.5%和31.3%。离心压缩机未来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进出口方面,我国空气压缩机净出口规模逐年增大,出口产品附加值逐年增加,仍有进步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8.4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1.67亿美元,进口额为6.8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4.73亿美元。从进出口单价来看,我国空气压缩机出口市场上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而进口中以高端空气压缩机产品为主,出口平均单价均小于进口平均单价,随我国空压机中高端领域进口替代进程以及出口空压机均价的提升,2021年进口均价/出口均价为2.5,工业附加值增加,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相较国外领先企业,国内空压机企业市场规模较小,成长空间较大。2021年瑞典阿特拉斯压缩机业务收入规模为373亿元人民币,爱尔兰英格索兰流体机械类业务(泵类、鼓风机、压缩机)和电动工具等业务合计收入约277亿元人民币;产品布局方面,国外领先公司已经实现了各类压缩机的全面布局。国内空压机领先企业中,2021年开山股份/东亚机械/鲍斯股份压缩机业务收入分别为22.66/7.62/9.49亿元,产品布局上在高端的无油压缩机、离心压缩机上有所缺失,与全球龙头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制冷压缩机:大冷量商用发展提速,磁悬浮/气悬浮新技术带来节能空间

制冷压缩机种类较多,目前基本形成了“家用低功率场景转子式、活塞式为主,轻商场景涡旋式为主,大中型商业领域涡旋式、螺杆式、半封式活塞差异化竞争、特大型商业和工业场景离心式为主”的市场格局。其中大型工商制冷场景主要为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处理及冷库三种应用场景,开启活塞式、开启螺杆式和离心式三种压缩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的格局。螺杆压缩机具有经济性强、易损件少、故障率低、稳定性好、维护简单等优势,应用范围更广。

我国商用制冷压缩机(3HP以上)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8-2021年总销售额CAGR=8.61%。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商用制冷压缩机(3HP以上)总销售额从2018年的189.2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2.4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61%;总销量从2018年的839.98万台增长至2021年的1131.78万台,复合增长率为10.45%。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商用制冷压缩机(3HP以上)销售额将达到263.31亿元,销售总量达到1250.05万台。从压缩机的种类来看,涡旋压缩机占商用制冷压缩机(3HP以上)市场份额最大。2021年,涡旋压缩机、转子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螺旋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市场销售总额分别为100.69亿元、61.04亿元、14.61亿元、30.07亿元和36.03亿元,涡旋压缩机占商用制冷压缩机(3HP以上)市场份额最大,居五大商用制冷压缩机之首。2021年,涡旋压缩机、转子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螺旋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市场销售量分别为455.77万台、650.85万台、15.99万台、7.22万台、1.95万台。

竞争格局:高端节能产品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企业已经切入,节能改造的升级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产品进口替代。涡旋、螺杆、离心压缩机等产业附加值以及技术门槛更高的压缩机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代表性企业包括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爱尔兰英格索兰、美国丹佛斯、美国寿力等,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切入该市场。从财务表现来看,国内企业收入规模仍不大,但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盈利能力优势。国内企业在商用制冷领域螺杆压缩机领域已具备较强研发及制造能力。应用于冷冻冷藏领域的主要为半封螺杆式压缩机,国内企业部分具备较强研发及制造能力,已经有较深入的布局,并对海外企业实现了一定的国产替代其中,包括汉钟精机(002158CH)、比泽尔(未上市)、复盛集团(未上市)、鲍斯股份(300441CH)等均有较强的竞争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主要为开启螺杆式压缩机,大型低温制冷场景竞争较为充分,用户对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

磁悬浮压缩机技术可实现节能50%以上,进入产品推广阶段。磁悬浮高速压缩机将机械轴承替换成电磁轴承,从接触、摩擦转变成不接触、不摩擦,磁悬浮高速电机可谓是电机驱动领域发展的极致,引领电驱动技术向着高速大功率方向发展。压缩机转轴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轴承发生偏心,进而与轴承内表面形成楔形间隙,当转轴在做高速旋转运动时,不断将具有一定黏度的气体带入楔形间隙,而气体的不断进入使得气膜产生一定的压力,当轴系转动达到一定转速时(起飞速度),气膜力足以平衡转轴载荷,具有刚度的气膜将轴系浮起,使轴系在悬浮状态下工作,采用气体轴承的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无油、无摩擦。在磁悬浮的工作状态下,从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效率极高,意味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该技术可以成为节能降耗的“排头兵”。

高效动压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关键技术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2021)》,可用于离心压缩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该技术目前仍为研发阶段,无应用案例。根据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之五——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提效技术,技术提供单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研发类节能技术,尚无应用案例,预计未来3年,推广应用比例可达到4.5%,可形成年节约标准煤5.4万吨,年减排CO214.96万吨。

国内具备磁悬浮压缩机技术的公司包括:1)汉钟精机(002158)磁悬浮制冷离心机,目前客户是传统离心机客户群。2017年小量产,市场验证阶段;2)山科智能(300897)入股江苏讯智捷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磁悬浮ORC余热发电机、磁悬浮制冷压缩机、磁悬浮空气压缩机、基于磁悬浮热泵的污泥低温干化系统,产品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发酵等行业领域;3)金通灵(300091)磁悬浮产品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电厂氧化脱硫、工艺空气增压等领域。4)22年7月,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台磁悬浮制冷压缩机。该磁悬浮制冷压缩机解决了传统冷水机组中的行业难题,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实现节能50%以上,噪音降低至80分贝以下,是引领制冷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迭代升级产品。5)伊利智慧健康产业园项目使用顿汉布什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磁悬浮技术和高速直驱技术,结合数字变频技术,节能环保,达到双一级能效。

泵:节能改造及核心部件国产化促进泵业高端产品进口替代

泵:核心零部件和技术进口依赖性仍较高,节能改造有望促进高端产品进口替代

离心泵占我国泵产量的90%以上。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我国离心泵产量占比90%以上,被广泛应用于流程工业。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泵行业产量由2012年的8502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18251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泵企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达1781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140.38亿元,同比增长0.12%。

行业参与者较多,随着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进行并购扩张,离心泵行业呈现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全球泵行业市场主要份额由丹麦格兰富(TheGrundfosGroup)、赛莱默(Xylem)、意大利佩德罗(PedrolloS.p.a.)、德国凯士比(KSBSE&Co.KGaA)、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EbaraGoup)等行业领先企业占据。国内水泵行业中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民用泵产品,如泰福泵业、大元泵业、凌霄泵业、君禾股份等。国内水泵行业的主要销售企业为国内、外水泵传统企业,如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Ebara)、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集团(Grundfos)、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该等企业在国内主要销售离心泵,销售额均超过30亿元。

真空泵:光伏、半导体下游需求驱动,真空泵高端产品进口替代仍有空间

真空泵是真空技术中最关键的设备种类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真空泵是真空获得设备中的主要种类,用于获得、改善和(或)维持真空环境。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真空泵分为气体传输泵和气体捕集泵两大类。气体传输泵可以被进一步分为变容真空泵和动量真空泵两类。气体捕集泵是使气体分子被吸附或冷凝而保留在泵内表面上的一种真空泵,主要包括吸附泵、吸气剂泵、升华(蒸发)泵、吸气剂离子泵、低温泵等类型。真空泵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仪器制造、科学研究、制药、化工、食品、电子等多个领域。

从产量上来看,近年来我国真空泵产量持续下降。据中国通用机械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真空泵产量为526.64万台,同比下降24.40%。从全球真空泵应用领域来看,2019年半导体领域是规模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比37%,规模约17.3亿欧元。2020年以来真空泵行业结构转型趋势明显,干式螺杆真空泵的出现替代了大部分油螺杆真空泵,在制药、医疗器械、半导体行业均有应用。

2021年我国进出口产品均价之比10.44,高端产品进口替代仍有较大空间。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我国真空泵进口数量为282.8万台,进口金额为10.49亿美元,进口均价为364美元;出口数量为1175.5万台,出口金额为4.22亿美元,出口均价为34.88美元。

光伏电池片的许多制作流程都需要在真空环境下完成,这就要求真空泵来抽取空气创造真空环境。目前真空泵已经广泛应用于拉晶、PEVCD和层压环节。

保守估计下,2021~2025年光伏电池片制造环节、拉晶环节对真空泵的需求将从44.5亿元增长到79.2亿元,年均增速15.5%核心假设:1、每GW光伏组件装机量对应80台真空泵的需求;2、真空泵的平均价格为10万元/台;3、拉晶环节与电池片制造环节所用真空泵数量一致。4、电池片制造环节技术更新每5年一次,对应存量更新率为20%;5、拉晶环节技术迭代每10年一次,对应存量更新率每10%;

真空泵主要参与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单晶硅制造环节(拉晶工艺)、晶圆加工环节、封装测试环节。在晶圆加工环节中除了CMP与金属化环节不需要真空泵,其他环节均需要真空泵。在封装测试工艺中真空泵则主要用于模塑环节。从半导体行业的清洁制程到严苛制程,公司具有相应产品进行覆盖。

我们测算,半导体行业真空泵市场需求约为80-120亿元/年关键假设:1)8寸晶圆厂每一万片/月产能需要200台真空泵,12寸晶圆厂每一万片/月产能对应500台真空泵;2)真空泵存量更换率为20%;3)真空泵平均单价为10-15万元。最终测算结果:在国内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情况下,晶圆厂产能将会持续扩张。

全球真空领域的主要公司有Edwards(英国,被Atlas收购)、PfeifferVacuum(普发,德国)、Ebara(荏原,日本)、Kashiyama(坚山工业,日本)等,其中Atlas、Pfeiffer、Ebara均为上市公司,这几家龙头公司均为成立多年的百年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实力雄厚。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汉钟精机、中科仪、中科科仪等。

从光伏真空泵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厂商汉钟精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据统计,2021年全球光伏真空泵市场竞争格局中,汉钟精机市场占比73.88%,其中拉晶环节市占率较高,电池片环节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20年汉钟精机在拉晶环节市占率70-80%,电池片环节市占率目前30%,电池片未来将会继续进行进口替代,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汉钟的优势在于性价比与稳定性,在拉晶环节汉钟已经批量稳定供货超过10年。

从半导体真空泵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海外厂商占据95%的市场份额,主要由Atlas(2021年半导体真空泵收入约105亿元)和Pfeiffer(2021年半导体真空产品收入约25亿元)占据,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不到5%,目前汉钟精机已在联电、力积电等取得突破,未来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真空泵以外资品牌为主,主导厂商是美国的Edwards(母公司为Atlas,代码ATCOUS),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余参与厂商有Ebara(6361JP)、Kashiyama(未上市),国内厂商是沈科仪(830852CH)、汉钟精机。

变压器:25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大于80%,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特高压项目相继落地,预计2026年我国变压器产量规模有望突破20亿千伏安。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变压器总产量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在经历2017-2018年连续两年产量规模下滑之后,2019年,我国变压器总产量规模有所回升,整体规模达到175600万千安伏,同比增长20.6%。2020年,我国变压器总产量规模略微下降,降至173601万千安伏。随着我国各地特高压项目相继落地,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力变压器市场将呈现出阶段性新的增长趋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6年,我国变压器产量规模将突破20亿千伏安。中国变压器出口金额全球排名第二,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11%。变压器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市场集中度高,排名前五的国家占据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我国变压器产品市场份额第二,为10.99%。排名前五的国家还有墨西哥、土耳其、加拿大和美国,占比分别为18.59%、8.38%、6.86%和6%。

外资跨国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变压器节能改造加速进口替代。中国变压器企业可以分为四大阵营:1)第一梯队:ABB、AREVA、西门子、东芝等几大跨国集团公司在技术和管理优势已经具备优势,同时在变压节能改造上具备先发优势;2)第二梯队:保变、特变、西变等国内大型企业,有望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等级追赶第一梯队,进行变压器节能改造的进口替代;3)第三梯队: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青岛青波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顺特电气有限公司、山东达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钱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4)第四梯队:不少民营企业由于经营机制灵活,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工业锅炉:锅炉系统改造、燃烧系统改造以及优化配套系统

2021年我国工业锅炉产量38.91蒸发量吨。工业锅炉主要应用于工矿业生产、人民生活采暖及热水供应的锅炉设备。工业锅炉按照锅炉用燃料和能源种类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垃圾焚烧锅炉、余热锅炉和电热锅炉等,按工质种类和输出状态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1年我国工业锅炉产量38.91蒸发量吨,同比下降11.39%。2022年1-6月我国工业锅炉累计产量为16.5万蒸发量吨,累计下降1%。2021年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轻纺是大量用热的部门,占比接近19.5%。

国内锅炉行业竞争充分,锅炉节能改造有望促进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中:1)第一梯队:哈尔滨锅炉厂、东方锅炉、上海锅炉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具备批量制造和配套提供600MW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的能力;2)第二梯队:华西能源、武汉锅炉厂、西子洁能、济南锅炉厂在内的大中型锅炉制造企业,主要为企业自备电厂、地方发电企业提供600MW以下成套电站锅炉装备;3)第三梯队:其余锅炉制造企业则填补区域空缺。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的预测,至“十四五”末,行业内锅炉企业数量将缩小至400家,其中持有A级锅炉生产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约为150家左右。未来,行业规模将更加集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将更为集中。

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仅60%~65%,节能潜力较大。根据北极星电力网的数据,目前我国供热系统以燃煤工业锅炉热源厂为主,燃煤工业锅炉供热系统煤耗约占全国总煤耗量的1/5,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仅60%~65%,输配热网热损失达4%~10%。凝结水回收利用率低;锅炉水处理设施不尽科学完善;供热系统自动控制与检测水平低;操作、维护和管理水平低,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仅约35%,现实节能潜力较大。就当前我国实际现状而言,管理节能比技术节能潜力更大,供热系统节能又比能源设备节能潜力大。工业锅炉的节能改造包括可以从锅炉技术改造和洁净燃烧技术两个方面发力。我国的工业锅炉向着容量增大、热电联产、提高自动调节与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锅炉节能改造技术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锅炉系统改造、燃烧系统改造以及优化配套系统,同时,未来将淘汰一些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旧式燃煤锅炉,因地制宜地对现有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在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地区进行煤改气,在煤气资源贫乏地区,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小型燃煤锅炉等措施。同时,还可以采用洁净燃烧技术,用洁净煤替代原煤提高燃煤质量。

应用案例:浙江音诺伟森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北京芳菁苑锅炉改造项目,项目年节约标准煤0.045万吨。根据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之五——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提效技术,项目具体情况:1)用户用能情况:供暖面积216000平方米,采用20台1000千瓦的铸铁锅炉进行供热,年均耗气量1639073立方米;2)实施内容及周期:23台功率为700千瓦的冷凝锅炉替代20台1000千瓦的铸铁锅炉进行供热。实施周期4个月;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年均耗气量为1300119立方米,平均每年节约天然气338954立方米,年节约标准煤0.045万吨,年减排CO20.12万吨。该项目综合年效益合计90万元,总投入320万元,投资回收期3.5年。

民用供热:从清洁到低成本,空气源/水地源热泵进入成长期

2020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99亿平方米,每年供暖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和山东)新增供暖建筑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增量市场规模稳定。

我国的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电热地膜、热泵技术等,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先进高效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我国供热产业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由于区域锅炉房分散供热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大力推行天燃气锅炉/壁挂炉/空气源热泵等清洁高效的技术进行替代。依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2+26”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60%,其他地区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40%。未来的供热趋势,不再是由单纯的传统高污染采暖向清洁采暖转变,而是清洁采暖高成本向低成本方向、单一能源向多能互补方向发展。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使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天然气和电锅炉相比,高温热泵初始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都具备相当优势:1)热泵效率是天然气和电锅炉效率的3倍。2)度总成本来看,高温热泵运行成本比天然气锅炉便宜30%,比电锅炉便宜70%。从初始投资来看,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高温热泵<溴化锂机组。

案例应用: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国电电力大连开发区热电厂1号机机组供热节能改造工程,项目年节约标准煤可达9.2万吨。根据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之八——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项目具体情况:1)用户用能情况说明:两台350兆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采用中排抽汽供热,单机实际抽汽量490吨/小时,电厂最高供热面积1145平方米;2)实施内容及周期:综合考虑电厂供热负荷、发电煤耗率、非供热期负荷率、损失等条件,采用“宽背压低压缸转子”的改造方案,新转子即可适应采暖期高背压供热条件,也可兼顾非采暖期纯凝运行经济性,采暖期将1号机主机乏汽和小机乏汽共同回收、用作热网的基础热源,加热热网循环水,非采暖期将再凝汽器内的冷却水更换为循环冷却水;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后机组热负荷可达490兆瓦,电厂设计供热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机组供热能力增加31.6%,发电出力增加11.4%,发电煤耗相对下降105.9克/千瓦时。按采暖期机组发电8.7亿千瓦时计算,年节约标准煤9.2万吨,年减排CO225.5万吨。该项目综合年效益9210万元,总投入27600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

工业余热利用:多能互补趋势确立,工业用户余热利用市场空间打开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潜在规模超过千亿。前瞻网预计到2026年我国余热资源均量将达到14.55亿吨标准煤,以动力煤价格对余热资源市场进行测算,郑商所过去一年动力煤结算价格均值为794.59元/吨,基准交割品发热量为5500大卡/公斤。我国标煤热量为7000大卡/公斤。由此计算假设我国标煤单价为1011.30元/吨。根据前瞻网预测,考虑余热资源中有50%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容易,预计2021年我国余热资源潜在利用价值超2500亿元,到2026年将达2930亿元。

余热锅炉完成进口替代,细分产品市场集中度高

余热锅炉为余热利用的重要核心设备。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废液中的余热或(和)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的锅炉。余热锅炉可以分为电站余热锅炉以及其他工业余热锅炉。受益于天然气电站对风光发电的补充及调峰作用,以及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电站和工业余热锅炉市场空间均可观。

我国余热锅炉行业已经充分竞争,龙头西子洁能优势显著,细分产品市场集中度高。在余热锅炉领域,只有少数几家具备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竞争者较少,中国传统三大锅炉企业哈尔滨锅炉厂、东方锅炉、上海锅炉在该领域比重不大。因此,我国余热锅炉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西子洁能是余热锅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全面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具备稀缺性和高壁垒。

集中供暖从清洁到低成本:空气源/水地源热泵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空气源热泵市场竞争格局:大型家电企业稳居空气源热泵市场三大阵营之首,节能改造成为行业竞争的着力点。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0年在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销售额排名前四的是海尔智家、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和芬妮科技,大型家电企业占空气源热泵市场前三。企业头部总体格局稳固,TOP5企业的市场占比在2021年出现了提升,同比+4.4pct。2021年在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限产限电等多重因素夹击之下,空气源热泵中小企业面临着退市高潮,市场增量和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空缺,为头部企业带来了进一步的扩张空间,可能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

案例应用: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察哈尔右翼前旗黄家村高速公路服务区CO2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工程,年节约标准煤0.0089万吨。根据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之八——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项目具体情况:1)用户用能情况简单说明:原有一台供暖热源为燃煤热水锅炉供热,热功率远远大于采暖热负荷需求,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燃煤热水锅炉没有脱硫系统,不满足排放标准;锅炉供热为间接供暖系统,存在供暖效果不均匀和能源浪费严重等现象;2)实施内容及周期:运用CO2空气源热泵替代原有燃煤锅炉进行供暖。实施周期2周;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前消耗标准煤188.7吨/年,改造后耗电为32.02万千瓦时/年,年节约标准煤0.0089万吨,年减排CO20.025万吨。该项目综合年效益合计为12.89万元,项目总投入为45万元,投资回收期3.5年。

THE END
1.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2023厦门制冷展 展览日期: 2023年11月13-15日 摊位号码: 国际馆10-90 2023年上海制冷展 展览日期: 2023年4月7至9日 摊位号码: E2D25 企业荣耀+ 了解更多 2023-01 复盛CSR系列螺杆制冷压缩机喜获“上海市节能产品”称号 2022-09 复盛公司获评“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http://www.fusheng-china.com/
2.复盛空压机中文官方网站空压机螺杆式空压机复盛是全球大型企业,台湾复盛空压机是在您身边的空压机应用及节能顾问!主营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压机,螺杆空压机,离心式空压机,柴油移动式空压机,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管道过滤器,储气罐等http://www.sh-fusheng.com/
3.复盛空压机中文官方网站复盛空压机是台湾复盛股份旗下品牌,主要生产空压机,空气压缩机,螺杆空压机,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活塞空压机,螺杆无油,离心无油空压机是一家台资企业,具有60多年历史,充满活力的大型空压机制造厂。秉持在空气压缩机领域多年的专业制造经验,以不断创新为经营理念,始终为http://www.fu-sheng.com.cn/pro.html?product_category=4
4.首页自1953年复盛成立股份公司以来,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沉淀了专业制造经验,拥有尖端的自动化设备。复盛产品条线齐全,以市场需求为己任,拥有节能、环保、高效的品质。产品涉及固定式空气压缩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新能源车用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罗茨风机等领域。 http://fusheng.zhileng.com/
5.复盛空压机中文官方网站复盛是1953年创建于我国台湾的世界著名空压机生产商。在大陆地区建有北京、上海、中山三个大型生产基地。体贴、高效的服务体系遍布全国,是您身边的压缩机及节能专家!您的盈利、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设备的最大可靠性是我们优先考虑的因素。https://fusheng.tw.cn/
6.服务中心官网——复盛空压机复盛螺杆式空压机关于复盛工业复盛集团于1953年在台湾创立,在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美洲、欧洲、中东及非洲设有多个生产、销售及运营据点,是世界著名的空压机生产商之一。自创立以来,复盛始终秉持“追求卓越、丰富人生”的企业精神,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沉淀了专业制造经验,拥有尖端的自动化设备,产品涵盖整个压缩机领域,从有油到无http://www.fsysj.com/
7.复盛空压机复盛空压机中文官方网站复盛TESV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 ¥¥ SW(V)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 ¥¥ SA(V)+55-400T两级压缩(新国标版) ¥¥ SAV+06-75A-M(油冷永磁变频) ¥¥ SA+04-11现场型空压机(新国标版) ¥¥ SA(V)45-200经典系列 ¥¥ CCS集装箱式空压站 http://fushengjs.com/
8.风冷式冷水机风冷螺杆式冷水机欢迎观看南京博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风冷式冷水机 风冷螺杆式冷水机 」介绍,本视频将为您直观展示风冷式冷水机 风冷螺杆式冷水机 详细信息,希望您喜欢!http://hkjum178964.51sole.com/videodetail_62572.htm
9.复盛制冷压缩机销售电话企业排名–中企动力服务范围:海复盛空压机销售公司提供复盛空压机、螺杆空压机、复盛离心机、复盛螺杆式空压机等复盛空压机销售与维修保养,上海复盛空压机价格咨询电话:021-68065411。 网站简介:复盛空压机|螺杆空压机|复盛空气压缩机配件|网络销售与服务网站 服务范围:司主营台湾复盛集团旗下复盛牌空压机及配件的国内销售与服务,tel:137648https://www.300.cn/anliku/zhilengyasuojianli_694014.html
10.深圳市万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压缩机,冷库,中央空调,实验箱,冷水机从成立至今已维修制造的各种制冷电动机、压缩机万逾台。其中维修的制冷压缩机功率:离心机从400至1000HP,螺杆式从30至500HP,活塞式的Zui大360HP。全面覆盖开利、特灵、约克、谷轮、大金、日立、三菱、富士豪、美优乐、泰康、比泽尔、汉钟、复盛等大型制冷设备一线品牌,并积累了丰富的安装维修经验。因此,所维修的制冷http://shenzhen0724128.11467.com/
11.复盛螺杆制冷压缩机排名复盛螺杆制冷压缩机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其具体排名因不同评价标准而有所差异。根据不同的市场研究和用户反馈,复盛螺杆制冷压缩机通常被认为是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之一,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关于具体的排名,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因素、市场数据和地区差异来进行综合评估。建议您参考权威https://m.yiche.com/baike/29495165.htm
12.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复盛螺杆制冷压缩机采用进口转子专用加工机及进口精密转子研磨机加工转子,配合5:6专利最新转子齿形,高效率的欧、美知名电机,高精度欧洲轴承,并通过严格的品质测试,为您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近60年来复盛公司在螺杆压缩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复盛螺杆压缩机制造技术与产品质量在同类竞争者http://www.hvacrex.com/UserInfo.aspx?id=15053
13.FUSHENG复盛CSR510/550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复盛SRF系列制冷压缩机SRF-40、SRF-50、SRF-60、SRF-80、SRF-100、SRF-120、SRF-40H、SRF-50H、SRF-60H、SRF-80HSRF-100H、SRF-120H上海蓝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陆马克400-6850959、制冷一站式采购平台,代理销售莱富康压缩机、科聚亚冷冻油、各种机头维修保养配件,上万种产品仓储式销售,面向全国发货。制冷剂https://www.hvacr.cn/sells/2580829.html
14.复盛冷冻油FS100M,复盛压缩机空调机组专用油复盛制冷压缩机专用冷冻机油: FS 300R型号冷冻机油, 专供水源热泵螺杆机组在R22制冷剂状况下使用。 FS 150R专用冷冻机油,专供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在夏季空调工况下使用,对应的制冷剂R22。 FS 120R专用冷冻机油,专供中央空调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在制热、制冷工况下,对应制冷剂R134a。http://www.crrchina.com/product/fs100m.html
15.复盛压缩机高压报警维修批发厂家北京德源顺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有着独立的压缩机维修厂房、电机制作间,电机烘烤间、二手压缩机存货间、配件库房、各类型压缩机机组生产合作商等。 制冷配件:二手压缩机、冷冻油、巨化、东岳制冷剂比泽尔复盛汉钟莱富康内外置油滤模块接线板O型圈 全套密封垫 活塞连杆 曲轴 电机 阀板等配件。 http://deysl2014.cn.china.cn/supply/4810565560.html
16.压缩机网空压机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压缩机网创建于2001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研究所主办,致力将“中国压缩机网”打造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压缩机(空压机)行业交流、互动平台。压缩机(空压机)网站涵盖螺杆压缩机、空压机、活塞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单螺杆压缩机、滑片压缩机等类型之最新行业资讯、热点http://www.compressor.cn/
17.复盛FS300R压缩机冷冻油制冷机组专用润滑油冷冻油,复盛冷冻油、麦克维尔McQuay冷冻油等。 5、机房空调配件:机房螺口压缩机、德国施乐百风机、风扇调速器、加湿罐等。 6、制冷剂:国产R134a、R404A、R407C、R410A,低温制冷剂: R23、 R508B等。 捷信冷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诚信为本”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 一步扩大经营范围,面向全国。以上为常规制冷https://m.goepe.com/apollo/prodetail-jiexin-16225235.html
18.麦克维尔风冷热泵地源热泵螺杆机离心机中央空调维修保养价格厂家企业服务 我们主要维修比泽尔压缩机维修、开利压缩机维修、麦克维尔压缩机维修、复盛压缩机维修、富士豪压缩机维修、汉钟压缩机维修、莱富康压缩机维修、约克压缩机维修、大金压缩机维修、谷轮压缩机维修等各种品牌压缩机,在此有完善的维修、检测体系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制冷压缩机设备维修安装,冷冻油换热或制冷设备及配件滤https://www.51pla.com/html/sellinfo/420/42061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