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柳州,不仅有与生俱来的碧山秀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有许许多多文物遗产,它们承载历史,见证城市发展,记录时代变迁。让我们一同翻开古老的地书,探索远古文明的曙光,“点亮”文物宝藏,感受历史温度,让更多人发现柳州,了解柳州。
柳州文物知多少系列推文
记忆中的柳州“老品牌”丨第三期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老品牌”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里,但再次看到这些“老品牌”旧影,仍会倍感温暖。
80年代柳产家用电器销售一度红遍全国,甚至在北京街头都能看见老百姓排长龙抢购展销的柳产家电。都乐冰箱、双马电扇都是其中之一。
都乐牌冰箱
1975年5月,S-1型雪条机由柳州市鱼峰微型电机厂试制成功,填补了广西这一产品生产的空白。1977年,市鱼峰机械制造厂与市鱼峰微型电机厂合并成立柳州市冷冻机厂,开始小批量试产冷藏柜。1978年10月,市冷冻机厂试制成功“都乐牌”110型单门单温电冰箱,结束了广西没有代表性轻工产品的历史。
1983年4月,国家轻工部批准柳州市冷冻机厂为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1984年该厂生产电冰箱685台。经过技改后,1985年产量比上年翻10番,达6025台。产品除原来的110型单门单温电冰箱外,新开发的BCD-150双门双温直冷式电冰箱获自治区新产品百花奖,BC-150型双门单温电冰箱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与此同时,该厂的另一拳头产品冷柜也占领了市场并获得很好的效益。1987年柳州市冷冻机厂改名为柳州市冷柜厂。到1995年,该厂共开发出各种冷柜7个系列27种型号。
从1990年起,“都乐牌”冷柜成为市冷柜厂的主导产品,并批量投入生产,到1994年冷柜产量达20余万台。
双马牌电扇
“双马牌”电风扇曾经是柳州轻工业中一匹驰名中外的“骏马”,最鼎盛时期曾经把厂开到了国外。收藏在展馆里的“双马牌”电扇分别是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手动和带有遥控功能的台扇、落地扇。
1971年4月,街道小厂柳州市红阳五金厂试制成功罩极式400毫米单速台式电风扇,成为广西最早生产电风扇的厂家。1973年该厂改称柳州红阳电扇厂。1974年试制成功无级调速吊扇。1979年,市街道工业局将市红阳电扇厂与市东风电器厂合并为柳州市电扇厂。此后,柳州市电扇厂的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有台扇、落地扇和吊扇等,商标注册为“双马”。
1981年,该厂电风扇产量为3.98万台,1982年为11.2万台,1983年达到24.4万台,产销量仅次于上海华生电扇厂,居全国同行第二位,获得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电扇产量达到了51.6万台,成为全国十大电扇厂之一。
至此,柳州市电扇厂迎来了辉煌时期,生产的电风扇大量出口国外。1989年2月出口2000套双马电器散件到泰国进行组装生产,1992年生产各类电风扇229.54万台,出口豪华吊扇10.2万台,到1995年年产电风扇能力达120万台。
桂花牌电子琴
电子琴大家都见过,钢琴也很普遍,但是把两者结合成一种新颖别致的乐器,就少见了。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历史馆二楼的展厅里,就陈列着一台1990年前后柳州地区无线电厂生产的这样的电子琴。
这台电子琴的立座部分是个一米见方的大音箱,可以通过脚踏板控制调节音量。正面是一米多长的大键盘,上面一个个黑白两色的琴键散发着炫目的光泽。琴键前方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小按钮,它里面储存了各种音色、节奏、和弦和自动演奏曲目。当时,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子琴,曾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产品,成就了无数柳州孩子的音乐梦。这台琴原来的主人关荔,向我们讲述了它的故事……
难忘1990年12月10日那个傍晚,12岁的我吃过饭刚想出去玩,一出门就看见爸爸和同事梁叔叔开了一辆小货车回来。爸爸笑呵呵地对我说:“蕾蕾啊,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只见他们从车上搬下了一个大家伙。搬到屋里一看,我惊呼:“电子琴!”爸爸好像比我还激动,说:“这是立式电子琴,咱们柳州自己生产的,不比钢琴差哦,快试一试!”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电子琴,它外表看起来跟我们音乐老师的脚踏风琴差不多,弹起来声音悦耳,用脚轻轻一踩踏板,琴声就会放大或变小,太奇妙了。后来我才知道,柳州生产的这种样式新颖的电子琴,市面上很抢手,要凭票供应。那台电子琴就是爸爸攒了五个多月工资,又托了许多人帮忙才买到的。
从那以后,音乐陪伴我一路成长,功课再忙,也要抽空弹上几曲,直到当上柳州名校——景行小学的老师。后来有了钢琴,这台电子琴慢慢地被我冷落了。一天,妈妈说,你有钢琴了,把它捐赠给工业博物馆吧。说真的,要把它送出去,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但想到它是我们柳州电子工业的历史见证,让它回归历史的长河会更有意义。
东升牌彩色电视机
当时,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刚刚风行购买电视机,由于商品数量少,哪怕是最小、最简单的黑白电视机都很抢手。柳州市经委审时度势,决定以无线电二厂的一个车间为基础,抽调全市的技术力量,成立无线电八厂,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抢占市场。市政府当机立断,决定拨出一笔宝贵的外汇(64万美元),引进一条彩电生产线,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
1985年6月,广西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在柳州投入使用,试生产的第一批彩色电视机获得成功,市领导亲临现场祝贺,并与大家共同商讨给彩电命名。开始,大家认为,彩电是柳州电子工业的顶尖产品,打算取名“皇冠”牌。后经分析,觉得我们的产品还要继续成长、壮大,就像太阳刚刚升起那样,而且我们引进的这条生产线,虽然是韩国生产的,实际上是日本东芝的技术,于是,就正式定名为“东升”牌。
“东升”牌彩电一面世,就因为质量稳定可靠而声誉鹊起,供不应求。市五金站站长兴奋不已,提出全部包销每月生产的100多台彩电。后来,月产量提高到500多台。广东的江门、佛山,甚至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派人来求购。南宁和桂林的五金站,更是派人住到厂里争指标。那时,真正体会到能开发出一个市场紧俏的产品,对一个企业、一座城市来说,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