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是家电销售旺季,人们纷纷涌进家电卖场选购冰箱、空调,急于搬进新家的准业主们也加快了置家的脚步。在购买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件家电商品时,你最怕的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一是买贵了,二是被忽悠上当受骗,三就是售后服务不好。毕竟,现在大件家电价格都不便宜,如果买回来没享受到舒适,还为此遭罪,岂不让人郁闷万分?
1、买前:多逛、多看、多提问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买家电产品,虽然无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但道理是相同的。要想以最合适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产品,事先的准备工作肯定必不可少。这准备工作总结出来,就是七个字:多逛、多看、多提问。
多逛:卖场、网上商城都要逛
多逛,其实就是多逛卖场。当然,在网络购物风生水起的今天,仅仅是逛卖场已经不够了,还要多逛网上卖场。
而对于视逛街为苦差事的男士而言,也完全可以选择在下班之余,或是饭后散步时,顺道去卖场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以增强印象———产品印象及价格走势印象。
逛网上卖场就更方便了。上班时,大家都可以用电脑上网,工作之余,去那些知名网上购物商城看看,不过是举手之劳。
另外,现在有些家电品牌,除了在国美、苏宁等大卖场销售,也会自己开设专卖店,如创维、格力、美的等,大家在逛的时候,可别忽略了专卖店。
多看:多看价格和优惠活动
为什么要多看产品型号呢?这是因为家电厂商为了防止各大卖场竞争导致杀价行为,往往会推出一些专供型号。这些专供型号,性能可能不同,但功能可能一模一样哦!
多问:多问产品功能和服务
2、买中:多谈、多砍、多用、防忽悠
经过买前的逛、看、问阶段后,相信各位差不多已经锁定准备购买的产品品牌和型号,开始进入实际购买阶段了。在实际购买家电产品时,则要注意“多谈、多砍、多用、防忽悠”。
多谈:多和周围的消费者交谈
这多谈,并不是说要和销售人员多交谈,毕竟在考察阶段,相信各位也已经和销售人员谈得够多了。现在我们要交谈的对象,则是萍水相逢的其他消费者。和这些未曾谋面、但怀着同一目的来的消费者交谈,不仅可进一步了解产品信息,说不定还会遇上真正“知音”——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感兴趣的人。如果是那样,大可结成联盟,共同向商家索要更优惠的价格和活动。
多砍:砍价不要怕“心狠手辣”
多用:多试用摆放的样品
多用,就是多试用摆放的样品。如果选择的是网上购物,其实也是可以跑到家电卖场,去试用一下样品的。特别是在购买平板电视时,对样品的试用更加不能忽视。
对于平板电视,卖场里摆放的样品,普遍都是以最佳的状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比如播放的视频和图片,都是效果最好的高清片。可实际上,我们购买了平板电视,更多的还是看普通数字电视。很多平板电视,在高清播放时效果很出色,但一显示数字电视,就原形毕露了。所以,在试用样品时应该多方面试用和考察,将日后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尽量考虑在内。
防忽悠:透过现象看内在
为了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厂商和销售人员们自然是奇招百出,剑走偏锋的也不在少数。虽然随着市场不断规范,明目张胆的忽悠目前很少出现,但暗地里的忽悠确实越来越多。因此,在购买家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防忽悠。一般来说,下面这些忽悠方法,是厂商和销售人员常用的:
故作高深给产品冠以高深莫测的名字,或是取一些稀奇古怪的称谓,让产品蒙上高科技的色彩。更有甚者干脆用外文名字,让人不明就里。什么“纳米”“负离子”“卡萨帝”“凡帝罗”“蓝光电视”……普通消费者又怎能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对此,我们的对策就是将那些故作高深的概念统统抛到一边——无视。
华而不实现在,厂商们早已不满足单品特价、促销了,而是开始热衷于套餐销售,将旗下各种产品捆绑在一起卖,如空调将柜机和挂机捆绑,将电视机和DVD家庭影院等捆绑,将冰箱和厨房电器捆绑等。这些套餐看似优惠,但其中也不乏华而不实的。更重要的是,套餐中的产品是否都是我们需要的呢?这在购买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
3、买后:检查、检查、再检查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要将心爱的家电产品买回家了。但在付钱之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些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收货时注意检查家电送货上门后,检查工作可是很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检查外包装是否有损坏,如果有损坏,一定要当面说清楚责任问题。因为现在家电产品送货上门,普遍是不能打开包装的,里面到底怎样,只有安装人员来了才知道。因此大家应该在检查无误后再将收货单给送货人员。
安装时仔细检查外观安装人员来了后,就可以拆开包装了。在安装人员动手安装前,则一定要检查外观,看是否有划伤之类的损坏,如果有就一定要退换货。因为外观损坏对售后影响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