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龙通信是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深圳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亚太区500强高科技企业、中国高科技企业50强、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圳百强企业、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
在本次研究中,手机行业品牌竞争力排名前五位的品牌分别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波导和TCL。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品牌凭借多年形成的强大的品牌领导力和品牌忠诚力仍居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手机换机需求中,品牌忠诚度是驱动消费者选择手机品牌的关键因素。在经受了三年的磨练后,波导、TCL、厦新、联想移动等本土品牌逐步成熟,提升品牌忠诚度将是这些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根本。
《赛迪顾问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本次品牌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品牌竞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品牌竞争力=r1*品牌领导力+r2*品牌市场力+r3*品牌忠诚力+r4*品牌创新力+r5*品牌生命力,其中r1,r2,r3,r4,r5为权重。在06-07年度的手机品牌竞争力比较中,主要贡献来自品牌忠诚力。赛迪顾问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市场手机销售量为1.2亿部,其中前四位厂商市场份额已突破60%。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市场前三位厂商一直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
在赛迪顾问近10万样本的抽样调查中,无品牌忠诚者仅占18%,82%的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忠诚,其中以习惯购买者和满意购买者居多,情感依赖和绝对忠诚的占22%。其中:
无品牌忠诚者
消费者对品牌基本没有认同,只追求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对价格非常敏感,哪个价格低就选哪个品牌,主要集中在低收入消费者,主要倾向于低价手机、小灵通等。
习惯购买者
消费者认同某几种品牌,在追求基本通话和短信等功能外,追求符合自身消费习惯和偏好的功能,如彩铃、拍照、上网等,价位也很清晰,主要集中在中间收入的消费者,对市场前五位的品牌具有倾向性。对这一类消费者,如果竞争者有明显的诱因,如价格优惠、独特造型,促销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试用,容易进行品牌转换购买其他品牌。如一位消费者在使用了诺基亚7210手机2年后换成了韩国的天音手机,原因是商场促销,另外手机很薄,适合女性,价位也合适。这一类消费者是换机需求要大力争取的用户。
满意购买者
消费者对现使用品牌相当满意,而且已经产生了对品牌转换成本的忧虑,满意来自产品品质高,服务好,知名度高等。如诺基亚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质量的满意,摩托罗拉消费者对摩托罗拉时尚感的满意。这一类消费者界限分明,品牌转换的壁垒提高。比如一些对摩托罗拉满意的消费者可能觉得诺基亚有些古板,而一些对诺基亚满意的消费者可能觉得摩托罗拉的软件质量令人担忧。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巨大创新能够形成品牌转换的推动力。如智能手机的推出带动了部分消费者的换机,移动话费换手机也促使了一些满意购买者的换机风潮。
情感购买者
消费者对品牌已经有一种爱和情感,品牌是他们情感与心灵的依托,如诺基亚俱乐部的消费者,一直使用诺基亚手机,围绕品牌形成了志趣相投的圈子,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不易被取代。
忠诚购买者
消费者不仅对品牌产生情感,甚至引以为骄傲。如部分高端诺基亚、摩托罗拉、多普达手机的持有者就有这种心态。
在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手机品牌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中指出,决定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决策惯性、满意程度与转换成本。决策惯性是指消费者对于以往决策的延续习惯,它受消费文化及消费者个性的影响较大,企业产品的差异化与决策惯性有关。满意程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显著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情况(即非常满意)能对建立和提升忠诚度有很大帮助,显著低于预期的情况(即非常不满意)则起到杀伤和动摇忠诚度的作用。转换成本是指消费者从原来的选择转向新的选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转换成本如果太高,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失去自由度而无法接受其他选择,只能重复以前的决策。因此,赛迪顾问建议,手机行业提高品牌忠诚度的基本策略是:
曾几何时,伏明霞代言首信、梁咏琪代言科健、郑秀文代言迪比特、李玟代言波导、赵薇代言夏新、章子怡代言南方高科、周迅代言易美以及金喜善代言TCL,但如今,科健、迪比特、南方高科、易美已不复存在,TCL半死不活。事实证明,美女代言对手机品牌的塑造没有多大帮助。
综观中国的手机产业投资商,不得不让人觉得纳闷,似乎中国企业只要手头有大量闲余资金,什么行业都敢投,砸几千万、几个亿似乎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比如,我国的一些家电企业,在手机产业的投资中都很活跃,最后到自己在手机行业的投资行为无法抽身甚至败下阵来,要被无情淘汰之时,才开始反思企业当初的投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经过了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是否有人对错误的战略决策负责?笔者认为,中国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其很多投资决策行为仍然是拍脑门的行为。记得GE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GE只做行业的数一数二,绝不做不三不四”,GE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一些非强势产业(或项目)进行了处置剥离,把更过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了主导行业或项目上。笔者非常赞同GE的这种投资观点,每个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学会选择,同时也要学会放弃,国内企业那些认为只要有资本实力就什么行业都敢去投资的行为无疑是鲁莽的,也是危险的!
殷切希望,五年之后,中国国人手中使用的不都是外国品牌,还能看到中国的品牌手机!
关键词:品牌;经营战略;手机市场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L4论文的创新之处
2.1品牌经营战略理论
2.1.1品牌的起源、定义
2.1.2品牌经营的一般战略
2.1.3品牌的功能特征
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
2.2.1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定位
2.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设计
2.2.3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创新
2.2.4消费者心理与品牌文化
2.3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3.1强势品牌的标准
2.3.2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4本章小结
第3章国产手机市场品牌经营现状
3.1国产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
3.2国产手机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现状
3.2.1国产手机市场品牌格局
3.2.2国产手机市场结构分析
3.2.3手机品牌消费理念已成形、消费行为趋于成熟
3.2.4手机行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相对成熟
3.2.5手机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品牌资产价值
3.3手机企业在品牌运作上的努力与尝试
3.4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摩托罗拉、诺基亚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1产品策略分析
4.1.3品牌策略变迁分析
4.2TCL、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1TCL品牌战略分析
4.2.2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3TCL、波导品牌中的优缺点分析
4.3从国内外手机品牌的比较研究透视品牌文化的背后
4.4本章小结
第5章展望国产手机品牌经营发展之路
5.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
5.1.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三个品牌误区
5.1.2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5.2对国产手机品牌竞争策略的一些建议
5.2.1品牌变迁影响要素
5.2.2品牌策略思考
5.3国内手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5
个人简历
总之,由于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上的硬伤,产品质量方面的缺陷加之宏观环境的变动,以及营销优势的丧失,品牌战略经营管理研究对国产手机在今后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显得犹为重要。基于中国手机市场复杂的现状,本文试图以两个国产品牌波导、TCL和两个国外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品牌运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四个品牌的个案研究以及对比分析,找出国产手机在品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研究国产手机品牌与世界性品牌的差距,以期为国产手机的品牌经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手机市场是运营商占有主要主导位置的市场,运营商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控制来提高竞争力,吸引用户入网。在运营商的参与下,一款手机甚至是赠送,或者以极低廉的价格售给消费者。这个现象在欧洲国家非常普遍。在我们的临国一韩国也是如此。世界杯期间,许多国人亲身体验了韩国CDMA手机市的火爆,这中间,运营商补贴的手机市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随着运营商竞争的加剧,他们渗透进手机市场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据业内人事的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手机用户突破了20亿,而1990年和200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别只有1100万和7.5亿,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总人数将达32亿。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布排名情况将会有很大变化,届时,一些人口大国将会把欧洲这些小国家挤出排名榜前列。不过,欧洲国家的平均国民手机用户数量还将占据领先地位。
2.2国内研究现状
.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部分确定研究对象与方法,并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第五部分是对本论文主要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对国产手机的经营管理运作提出建议。本文以对比分析法为主,对中国市场上主要的国内外手机品牌的品牌经营战略进行单个分析和对比分析。4论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