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从设备更新来看,规模方面,《方案》要求到2027年,工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估算显示,增长25%意味着2023年至2027年上述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量约1.3万亿,年均3000亿元左右。领域方面,涉及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等。支持措施方面,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运用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等。
事件: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以下简称“《方案》”)。
点评:
一、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
1.1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了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量化目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2023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5.2万亿,增长25%意味着2023年至2027年上述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量约1.3万亿,年均3000亿元左右。由于2018年起统计局对于设备购置投资额仅公布增速,不公布规模,因此需要对上述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进行估算。201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领域的设备购置规模占全部设备购置规模的比例约81.4%,若暂按该比例初步估算,则上述领域2023年设备购置规模约5.2万亿,增长25%对应的增量约1.3万亿元。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规模与我们估算的结果非常接近。
1.2重点更新领域部署
除投资规模的量化目标外,《方案》围绕重点领域,对设备更新行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部署。
一是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一方面,鼓励更新。《方案》要求:“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严格淘汰。《方案》要求:“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三是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以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主要方向。公路方面包括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水路方面包括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支持等;航空方面包括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农业方面,《方案》提出:“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
四是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教育方面,“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旅游方面,“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医疗方面,“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
1.3支持措施
《方案》提出:“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可见,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市场化力量为主,政策更多的是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
四是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2024年1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停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起停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具体办法将另行明确。根据中国家电网披露,2022年,基金覆盖的“四机一脑”年规范拆解量已达到8400万台,较基金制度实施前增长了525%。而截至2022年底,基金累计收入278.26亿元,累计发放补贴276.94亿元,累计拖欠拆解处理企业199.79亿元,赤字率达到41.9%。[1]因此,有必要优化调整该处理基金制度,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来持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
五是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方案》提出:“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
金融支持方面,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2.1汽车以旧换新
《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在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在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超过1600万辆(约占民用汽车保有量的4.8%),其中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2]。按照新的国三报废规定,对于9座(含)以下的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和越野型车辆,使用年限为15年[3]。这意味着2024年至少有700万辆乘用车达到使用年限,约占2023年全年乘用车销量的26.9%;按2023年乘用车零售均价18.7万元/辆估算,由此产生的以旧换新需求约相当于2023年社零口径下汽车零售额的26.9%,约相当于2023年全年社零的2.8%。
不过,达到使用年限后,如果车辆状况良好且符合检验标准,可以申请延长使用年限。因此,各地或逐步出台配套的补贴方案,以鼓励车辆换新。如3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公布新一轮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让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车,购买国六B燃油新车,可申请一次性2800元购车补贴;购买纯电动新车,可申请一次性10000元购车补贴[4]。
2.2家电、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
2.3支持措施
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银行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金融支持;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的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修订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汽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5年,其中,二手车贷款的贷款期限(含展期)不得超过3年,经销商汽车贷款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可见,汽车贷款的期限明显低于汽车的使用寿命,有进一步延长的空间。
配套支持方面,《方案》要求“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2024年各地汽车限购限贷政策或进一步放宽。此外,《方案》要求“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并提出“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亦或受此提振。
注:
[3]注:达到报废标准后,如果车辆状况良好且符合检验标准,可以申请延长使用年限。在这种情况下,车辆需要每年进行2次定期检验。若车辆使用超过20年,从第21年开始,每年需要进行4次定期检验。
★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