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必须与我们的国情、国内企业资源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实际财力、品牌营销能力与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结合起来。一流的品牌战略本身就是要先兼顾企业的短期利益。为国内企业作品牌战略规划,就要学会螺丝壳里作道场,要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并不宽裕的财力和品牌管理能力较弱的现实,品牌战略不仅要立足于长远目标和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建设,兼顾当前的利益也十分重要。
只要深刻地领悟品牌战略的基本规律,就会发现一流的品牌战略规划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一、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能低成本提升销量与品牌资产
三、实施品牌战略后能确保每一分营销传播费都为品牌作加法,这自然节省了品牌建设成本
四、卓越品牌战略意味着对品牌资产的深度发掘与利用
首先,卓越品牌战略在规划、提炼核心价值时,要求核心价值有较大的包容性,并非常注重品牌的威望感建立,使品牌做大后有较强的延伸能力与扩展能力。这就意味着品牌能带动较多产品的畅销,从而减少了开发新品牌的成本。其次,大部分企业的品牌战略要根据品牌延伸的规律与企业资源能力规划好品牌在未来几年、几十年要进入的新产业,如进入延伸未出现行业巨头或大品牌的产业、能共享通路资源的产业等。这种预埋品牌延伸管线的思维能最大限度提高品牌资源利用率,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利用率提高不仅不用多花一分钱,还会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的提高。
五、科学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能明显降低品牌建设成本
品牌战略规划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规划科学合理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要解决的是以下课题:
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关系如何处理,是采用“宝洁—潘婷”、“通用-别克”式背书品牌模式,还是采用“雀巢-宝路薄荷糖”、“花王-飞逸洗发水”式的联合品牌模式,或者说干脆象SMH丰田那样企业品牌隐在幕后,根本就不希望消费者知道雷达、浪琴是SMH的品牌、凌志是丰田的品牌;
企业发展新产品时,用新品牌还是用老品牌来延伸,还是采用副品牌彰显新产品个性;
何时发展新品牌、联合品牌、协同品牌、副品牌;
新品牌、副品牌的数量多少比较合适;
副品牌如何能起到反哺主品牌的功能……
因此,很明白上述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规划的水平高低能大大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比如,当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品牌延伸带动新产品畅销市场来扩大企业业绩时,不去延伸反倒去发展新品牌,那是自讨苦吃,利润下降事小,严重者还会伤及企业元气,如娃哈哈当初真的按照许多纯理论家建议那样,纯净水不用太儿童化的娃哈哈品牌而去发展新品牌,也许娃哈哈已经蒸发了,至少活得没有现在这样滋润;但假如品牌的核心价值不能包容新产品,应该发展新品牌来推新产品时,却搞生硬的品牌延伸,企业也会蒙受很大损失;再如,企业品牌数量多少最合适、企业总品牌与产品品牌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题,这种影响往往都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往往是上千万、上亿。
可见,深入地专业地研究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的规律,悟透其奥妙,并结合企业财力、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地灵活规划企业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能巨量地降低企业成本。
许多人认为所谓战略是很长远的,一谈到战略就联想到许多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动则先亏上三年五年、亏个几亿美圆,把竞争对手打趴在地上以后再去获得利润。如西门子、伊莱克斯、宝洁完全可以先亏五年后再获利。因此,不少国内的企业家就觉得战略是奢的游戏、是富贵病,战略太空太虚如空中楼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战略既然是要为企业与品牌建立长远持续的竞争力,要做百年老店,至少眼前要活下去,要不断有积累去实现战略目标。活都活不下去或活得很不开心,远景再动听再完美的战略都是一堆垃圾。认为战略只顾企业的长远利益不顾短期利益,那是对战略的庸俗化
中国企业可能绝大部分更希望的是完成今年的利润,更关心的是有盈利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形成一定的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品牌的长远发展。只有立足于长远的并兼顾短期利益的品牌战略才是一流的品牌战略,如果只能解决长远,这样的品牌战略至少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