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运营出发点,都是基于用户的整个运动周期,和所在的体育产业链。从运动习惯养成,科学训练,资源连接、赛事服务、装备需求等每一个环节,既可以单点突破,也可以整合深入。
今天重点聊的Keep,专注于用户健身习惯的养成。
给用户一个痒点,比如数据上的正反馈
进一步的运营中,再通过线上马拉松等任务模式,和跑步团等方式,养成用户的挑战和社交情感依赖。
归纳起来,在健身习惯养成上,同样具有任务挑战和社交属性。跟跑步相比,练习复杂度高、坚持难度大,但是目标导向强,KOL示范效果震撼,一旦习惯初步养成或产生初步健身效果,即产生深度粘性。
冷启动和新版本的跟进推广
在健身社区,KOL的影响力非常大,内容推广的方式也很明确,关键是写手的健身专业知识。通过震撼的健身效果对比,引出科学的健身计划,会吸引非常多的用户膜拜、咨询,这便是最有效的启动推广。
我们分别看看首发和几次上新的运营方式
一、2015.1.22招募iOS版内测体验用户。
产品开放给用户内测,改体验和bug是一方面,更是提前锁定用户。但并非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内测,内测用户不是你的员工,潜在的首要意图是产品好不好玩,有没有用,而非你的bug小帮手。Keep首先是PGC教学内容和工具,其次才是社区,对于纯社区或部分双边产品,内测用户会觉得产品空洞、或另一边的量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体验不佳。
二、2015.2.4iOS版上线。
微博上有奖转发活动,9张活动海报的设计,分别列举20%-90%的人群比例对健身的错误认知。活动微博转发2301次,配合健身社区的软文引导,Keep在次日就上升到AppStore分榜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企业账号,Keep没有将微博沦为一个活动和宣传阵地。比如首发活动,除了2.4发布活动微博外,仅在2.10公布获奖名单,而在其他的系列活动中,仅仅是过程中转发用户的少量参与内容。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按照规划的内容矩阵保持有序发布。
iOS版本上线后,尝试进行了多次微博九宫格联合推广,也是为数不多的付费推广。2015.2.10通过微博账号“app菌”发布,并联合“回忆专用小马甲”等一批大号转发。2015.3.17联合微博账号“app蘑菇仔”九宫格联合推广。加上产品本身的势能,Keep二月获得AppStore优秀新应用推荐,获得AppStore三月最佳APP推荐。
三、2015.4.9安卓版内测。
四、2015.8.28Keep2.0发布。
五、2016.4.15Keep3.0发布。
新版重点发布了跑步功能,针对新功能,Keep发起#消灭0公里#活动。2016.4.16上午9点,通过Keep跑步功能,跑完3公里以上并在社区内发布带话题的动态,每个省的首位发布者可以获得专属纪念章,另外抽送200件限量T恤。
轻量运营之道
前面提到,根据健身多维度和渐进式的特点,Keep坚持轻量的运营来培养用户习惯。内容矩阵+话题运营,构成了Keep的轻量运营体系。
这个体系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APP的打卡、话题功能和社区。每次完成训练后,用户才可以打卡,内容编辑窗口有便捷的话题标签插入功能(包括最新和历史话题推荐),可以一键同步社交平台。Keep的很多活动都是联合社区和微博的话题功能展开。
第二个是丰富和传播势能的内容矩阵。健身内容根据训练体系、KOL、饮食结构、生活场景等不同维度分解出很多内容。内容空间虽大,但专业性和体系的要求都非常高。
在微博上,常态话题有“#Keep课堂#、#KeepEatHealthy#、#Keep问答#、#KeepTalking#”等不同的内容体系。内容专业度、新鲜度和规范上都做到很高的标准。下图是部分话题的总阅读数。
2015.6.26-7.20,结合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发起#挑战男子汉#活动,通过Keep完成训练打卡,添加话题#挑战男子汉#,根据连续打卡天数,可参与不同的抽奖。转发活动微博抽送奖品。
2015.9.25-10.8,国庆期间,用户完成Keep训练打卡,加上话题#带着Keep去旅行#,晒出旅行健身照,评选点赞最多、卡路里最多等奖项。
2015.10.27微博开展大型话题活动#全民深蹲#,发布深蹲视频并@好友,被@到的好友一次做3个深蹲。包括主持人伊一、于嘉、田亮等多位明星直接参与和转发。
下图是部分单次话题活动的微博数据。
品牌合作的纵深
健身的用户群体和产业链上,有非常的合作选择。不同的品牌合作对于Keep有联合曝光、潜在用户导入、品牌价值输出、丰富互动形式和探索商业化等多重意义。在这方面,Keep尝试了非常多类型资源整合的品牌活动,是运营体系中,最色彩丰富却饱含商业意义的一环。
一、运动品牌的深度资源互动
用户的最大共性是运动,运动品牌在品牌契合度、市场资源上都有很大的合作优势。除了品牌价值输出外,它们与Keep在用户的互动和体验上的诉求更为一致。在活动形式上,双方的合作链条可以更长。
2015.7.20-8.16,Keep联合Puma发起#抛开借口#24小时运动挑战训练营大型线上线下体验活动,每个品牌合作方以各自战队形式参与最终的现场挑战。在Keep的战队报名上,用户在Keep内完成训练打卡,带上#抛开借口#+身型照,参与战队报名,选出4组共16人参与现场挑战赛。
8.15-8.16现场挑战赛期间,Keep内用户参与训练打卡并添加话题#抛开借口#,累计卡路里前三获得Puma装备,并抽取30名送奖品。
整个活动全称以健身主旨。活动期间,Keep通过两次线上的话题联动线下,Puma作为主办方,投入了大型品宣资源和实物奖励。#抛开借口#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1.4亿,讨论30.3万。
二、用户群体的价值输出
除了运动共性外,Keep的用户还可以挖掘出年轻,活力和cool等属性,与一众的年轻时尚品牌吻合。通过联合的主题活动,Keep尝试了品牌价值输出以及丰富互动形式、合作方获得精准用户互动体验、品牌认知以及转化。
活动形式相同不复杂,通过统一的话题#有型的人让我心慌#将品牌和宣传效应联动放大。6次活动平均的微博转发量1620次,微博话题#有型的人让我心慌#的阅读量817.5万。
跑步类APP有不少品牌合作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用户跑出合作方的品牌形象图案来赢取奖励。APP可以获得有效的用户激活,用户的行动很好地为合作方传递了品牌形象。
三、传统媒体的意外爆红
在流量渠道泛滥,但成本普涨和用户质量堪忧的当下,很多人考虑并尝试回归影视媒体的投放。单次的合作费用(费用不等同成本),模糊的用户量回报,很容易让人望而却。但面对精准和稳定的用户覆盖、巨大的品牌附加效应,如何权衡。
2015.10,Keep选择了“快乐大本营”,由于跟节目本身的植入合作费用高,普遍做法是搞定上节目的嘉宾,通过嘉宾的表述和展示来传递产品和品牌。
2015.10.31的“快乐大本营”上,提前锁定了当期做电影“我是证人”宣传的嘉宾鹿晗和朱亚文,鹿晗的商业合作成本较高,故Keep曲线选择了与鹿晗同台的朱亚文。加上杜海涛也是Keep(杜海涛微博也有合作展示过Keep的训练)的用户,节目中很自然通过屏幕展示了Keep。
投入的费用预计在40-60万,节目后的一个月获得的用户增长超过100万。
3、2016.6.13-6.20,用户微博晒出健身前后的对比照,并添加话题#自律给我自由#,参与抽送奖品。
商业下的运营考验
在体育风口下,演化了很多用户和服务分级的运营方式。比如加重赛事的举办和服务运营、classpass的健身资源对接、教练的C2C服务、深度爱好者的分级社群和服务、健身直播,切中的都是某一环节的运营需求。
不谓孰轻孰重,用户不为练而练,不为赛而赛。怎么利用需求获取用户后,能够坚持帮助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沉淀训练数据,探索个性化的服务,才不会沦为运营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