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始,格力终端零售市场的份额优势在美的降价的情况下不断丧失,甚至一度被美的反超。我们认为,格力零售市场份额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相比竞争对手而言,格力的性价比在下降。我们用品牌溢价(份额差+价差)来衡量格力与美的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之间的综合差距。以往格力在线下的溢价约为20%,相比线上溢价(10%)较高,我们认为这是格力线下渠道优势所带来的。19年在美的价格战的驱动下,格力线下溢价下降,格力在丧失渠道优势后显得比美的更“贵”。疫情修复后,格力线下溢价恢复至约10%,低于2019年价格战期间的15%,明显低于行业上升周期时约20%的溢价。
3、毛利率
4、外销毛利率
5、市场份额
中央空调市场份额。
家用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
全球市场占有率
6、为什么格力电器市场份额会被对手蚕食?
那是因为格力曾经引以为豪的渠道优势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
中国空调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不断增加
尽管很早开始布局电商,但由于格力与线下渠道绑定较深,线上渠道发展并不
渠道层级较多,终端价格高于线上,且格力与线下渠道的深度绑定,在一定程度上拖
累了线上渠道发展的脚步。从空调线上市占率来看,格力的线上销量市占率在2019
年双11期间出现短暂提升,在2020年2月,又降到与奥克斯、海尔同一梯队,明
格力渠道改革朝着扁平化方向前进,竞争力有望提升。
“格力董明珠店”实质上是格力对网批系统的探索,其对终端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开放了下单窗口。通过推进渠道扁平化建设,构建总部和各地分销商的直接联系,格力将弱化销售公司和代理商的职能,消减渠道中间层级,减少渠道冗余费用,从而提高渠道效率,并且探索促成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我们认为,格力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强势话语权有望主导渠道利润的再分配,实现出厂价的提升和终端零售价的下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销售公司和中间经销商的职能将转变为管理和售后服务。
如果市场还要这样测算的话,那就可以证明一点,未来这个市间增速不会大,而且现在的人均保有量达到100%,这个人均保有量已经不低了,你想空调这个行业还能保持高增长,这种概率大吗?这也是为什么格力要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看下面杨澜访谈董明珠的内容
谈跨界布局
“手机、新能源汽车没有失败”
杨澜:
有媒体说,格力做的最好的还是空调,似乎在多元化或者是其他的领域做的不像空调那样好?
董明珠:
那都是媒体说的,我不认同。我做空调做了三十年,我做冰箱才三五年,你说我三五年要跟三十年比,怎么可能?最起码给市场要有个接受的过程。
比如说做手机,我从来不认为格力手机失败,因为我没有正式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那我们为什么要造手机?因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如果家庭全部用的是格力产品,可以通过手机跟所有的电器产品进行物联,未来用格力空调等产品都会用格力手机来控制它,格力手机就成功了。
说到新能源汽车,也有人觉得董姐姐这跨行也太大了。
我认为这不叫跨行。因为汽车的钣金、汽车的电机、汽车的模具我们都能实现,它是一个完美的延伸和结合。
但是真的在做起来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有人说董姐姐对于电池的技术路径的选择,包括合作伙伴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决策的失误。
这不叫失误,这叫风险。比如收购银隆绝对是正确的选择。现在这个企业的钛酸,锂电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认同,主要是企业最大的股东出了问题,比如说财务漏洞,贪污腐败等等,但这个人的错误不等于产业错误。
一个人如果一直赢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您会不会觉得今天的董明珠不能输?
我真的没想过,毕竟我们有9万员工,不能有失误。但是任何人在工作当中肯定会有偏差,重要的是能把它及时纠正到轨道上来。
我觉得我一般的决策是没有错过的,虽然在其它业务的布局上进展不明显,但那并不是决策错误,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既然格力账上现金那么多,可以不断的去试错,未来能否在“董小姐”的带领下,格力走出第二条成长曲线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不对的当做乱说了。
不过“董小姐”也算得上“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为了那6000亿的目标,“董小姐”做了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