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秀洲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8-0410:48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秀洲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区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秀洲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总体规划

2023年7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背景趋势

(二)发展基础

(三)问题挑战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期限

(三)基本原则

(四)规划依据

(五)规划目标

第三章构建开放融合的空间格局

(一)推进运河湾新城打造嘉兴城市副中心

(二)推进示范区规划协调区打造一体化先导区

(三)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四)推进乡镇聚焦优势打造一体化特色产业集聚区

第四章壮大高效协作的产业体系

(一)高质量品牌化推进农业一体化发展

(二)强链打造全球低碳经济发展高地

(三)补链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四)融链打造健康经济新增长极

(五)提升发展长三角现代服务体系

(六)共融打造大运河江南文化旅游带

(一)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二)优化公路交通体系格局

(三)建设海河联运枢纽高地

(四)争创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第六章培育区域协同的创新载体

(一)加快构建区域创新要素主平台

(二)加快打造现代版科技孵化之城

(三)加快建设政产学研合作样板间

(四)加快拓展区域发展人才蓄水池

第七章推进区域共享的公共服务

(一)推动公共服务高标准便利化

(二)推进优质医教文体资源共享

(三)协作共建公平包容社会环境

第八章深化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

(一)合力开展重要生态空间保护

(二)建立环境保护多方联动机制

(三)推动生态环境区域协同监管

第九章建设利好同频的营商环境

(一)积极争取示范区政策协同推广

(二)协同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通办

(三)合力完善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

第十章倾力保障规划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规划引领

(三)强化政策保障

(五)强化智囊助力

(六)强化监督考核

秀水新区正式列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协调区,秀洲区迎来发展新契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并先后谋划了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地。2023年2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批复,秀洲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正式列入规划协调区,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迎来新契机和新要求。

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赋予秀洲区主城区使命担当。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七型城市”的目标定位。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的中心城区,聚焦科创中心、文化中心、枢纽中心、制造中心职能。秀洲区需要扛起“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主城区担当,做出主城区贡献。

秀洲区迈入“运河湾时代”开启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新征程。2019年以来,秀洲区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重点聚焦“五个一体化”。2020年,秀洲区建立涵盖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的秀水新区,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优的高水准创新经济引领区、全国一流的高质量生态文明样板区。2022年,秀洲区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运河湾新城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水平谋划建设运河湾新城,迈入“运河湾时代”,开启融入一体化发展新征程。同时聚焦协调区与示范区同频互动,分别与吴江区、嘉善县建立了“1+5+x”、“1+6+x”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交通先行联动,为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奠定基础。秀洲区加强与示范区的道路联通,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开工建设G524国道,完成油黎公路、秀洲大道至东方路、嘉海公路等县道拓宽50余公里,建成了思古大桥、陡门大桥等跨高等级航道大桥,提升了省际交通通达能力。推进杭平申、京杭运河、湖嘉申三级航道改造工程,为接轨上海、融入杭州都市圈提供优质通航条件。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谋划乍嘉苏航道、嘉湖铁路,推进乍嘉苏高速公路(南湖互通至浙苏省界段)改扩建,实施一环五射快速路体系交通工程。

优势产业凸显,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锚定方向。2022年秀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31亿元,增长4.3%,增速列全市第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03亿元、增长23.5%,增速列全市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238.46亿元、增长9%,增速列全市第2,工业发展历史性地跻身了千亿俱乐部。秀洲光伏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入选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光伏产业核心区,形成了引领长三角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强劲势头。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医疗器械和健康家居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数字经济产业进入成熟发展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嘉兴国家物流枢纽的成功创建,将推动嘉兴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支撑秀洲区参与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

创新活力增强,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秀洲区推进联合科研、协同创新,引入并推动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浙大嘉兴研究院、南科大嘉兴研究院、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中科环境科技研究院(嘉兴)、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高端载体全面运作。“中国睡谷”“麟湖智谷”“秀水光谷”加快建设,以中润光学、沃尔德金刚石、蓝特光学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科研+智造”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不断突破,为秀洲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和路径探索。

平台体系完善,区域承载力、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阶段的主导力量关键在于核心城市扩散与周边区域产生同频共振获得共同发展。秀洲区已经构筑了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秀水新区、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全区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级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支撑、特色小镇发挥独特作用的高质量平台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一体化过程中能够率先争取到与核心城市同频共振的机会。

营商环境优化,一体化区域政务联动不断加强。发挥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的平台作用,秀洲-吴江携手“跨省通办”,以商事登记和医疗保障领域为突破口,开通了市场主体登记“跨省通办”,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效探索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秀洲新模式”。联合苏州市吴江区在524国道江浙交界北建设江浙联勤(太平桥)公安联勤检查站,成功开启省际警务融合新模式。2020年,秀洲区政务服务新模式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充分肯定以及省委改革办高度认可,向全省推广。精准迭代“秀洲人才新政”3.0版,出台28项人才服务实事暖心工程,加快打造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人才蓄水池。

区域竞合挑战日趋激烈。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秀洲区接沪融杭通苏步伐加快的同时,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毗邻的示范区,在重大项目招引和要素保障方面享受诸多政策红利,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对周边区域也存在虹吸效应。秀洲区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合理定位,实现错位竞争和主动合作。

城市服务能级亟待提升。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品质,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落地、吸引先进发展要素的内在要求。秀洲区当前发展正处于城市服务能级的蝶变期、数字经济赋能的迭代期,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放大城市发展格局,丰富城市功能,涵养城市文化,提升对创新人才和高端要素的吸引力。

交通联通能力亟需提升。秀洲区轨道交通建设处于谋划阶段,还未融入区域一体化轨道网,缺乏与示范区、周边区域性站点的轨道交通联系。公路通行能力亟需提升,干线公路网结构亟待完善,乍嘉苏高速公路改扩建需求日益迫切。水运优势发挥有待提升,缺乏大型专业化码头,多式联运中心效应尚未显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全面贯彻国家《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方案》,充分发挥秀洲区特色优势,按照“同频示范区、接轨沪杭苏、枢纽连全球”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生态治理、营商环境“六位一体”,坚持协调区先导融入、全区全方位推进、创新开放共赢,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主城区。

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战略同频、全面融入。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落实省市行动方案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三大都市圈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及南向拓展带建设、G60科创大走廊建设及浙江省“四大”建设,在区域一体化中强化协同推进、同步实施,以强劲之势全域全方位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聚焦优势、重点融入。按照“协调区先导融入、全区域一体化推进”的路径,聚焦秀洲区优势特色,聚力打造一批优势领先、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重点板块、重点领域和标志性工程,提升跨界合作水平和区域整体竞争力。

创新引领、协同融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高质量融入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强劲动力,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与秀洲区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重点领域的创新改革,以开放协同的政策、机制,实现各类高端要素在秀洲区的高效配置。以点带面,促进嘉兴全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上位规划依据:

l《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l《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l《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l《关于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l《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l《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l《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协同发展规划研究》

l《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l《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l《秀洲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

l《秀洲区产业(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十四五”专项规划

l《秀洲区全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2020-2030)

l《秀洲区水域保护规划》

l《嘉兴市空港新城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l《嘉兴市秀水新区城乡融合空间设计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

l《秀洲区运河湾新城规划设计》

按照秀洲区第十次党代会“123451”总体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锚定打造嘉兴市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秀洲全区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应用科创中心、联接世界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一体化高质量协同的示范新区”,把秀洲区建设成为与示范区同质同频发展的秀美秀洲。聚力构建开放融合的空间格局、高效协作的产业体系、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区域协同的创新载体、区域共享的公共服务、共保联治的生态环境、利好同频的营商环境。

长三角重要的应用科创中心。发挥以秀水新区为引领的科创要素集聚优势,加快跨区域一体化创新合作,建设承接示范区科创成果转化的高地、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区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3个,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到500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45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项目数达到15个。

联接世界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依托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公路网、轨道交通、机场建设,打造长三角唯一、国内一流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强化对一体化发展的要素流动支撑。到2025年,加快推进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嘉兴机场建成,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复合型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区构筑“一圈两网三协同五融合”的长三角综合交通一体化新格局,形成多元立体、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性交通网络,建成嘉兴机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一体化高质量协同的示范新区。对接省“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和嘉兴市“开放协同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建设,以运河湾新城为核心带动示范区规划协调区建设,发挥湿地、运河、城田相融的生态人文底色优势,着力提升与沪杭苏接轨的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创新改革进程,进一步彰显运河文化品牌,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新区。

2025年,全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凝聚力,规划协调区与示范区联动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区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一体化高质量推进。2035年,区域一体化共建共享全面建立,统一开放市场更趋完善,与沪杭苏通勤化的交通体系更加便捷,建成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完善。

以接沪融杭通苏、全面对接示范区为重点,开放融入区域一体化,构建“一城引领,两区协同、一带联动”的全区一体、融合开放格局,共促高能级融入区域协调发展。

图1“一城引领,两区协同、一带联动”融入一体化发展格局

运河湾新城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重点承担高品质城市服务和高能级产业承载功能。推进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和空间链“四链融合”,建设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一体融合示范区、运河生态宜居城。

以长三角中心城市标准提升城市副中心服务职能。布局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高品位的文化艺术,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打造长三角人文活力公园城市。加强与沪杭苏高品质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资源合作,优化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布局。环秀湖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休闲中心、高品质酒店、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发挥秀湖片区溢出效应,显化运河生态文化资源,推进嘉北更新建设国际科创社区,拓展秀湖北区重点布局教育研发、医疗康养功能。

专栏1:秀湖新城城市服务能级提升近期重点工程

1.加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加快推进秀洲中心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西校区建设项目、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嘉兴市秀洲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秀湖颐养院建设项目、会展中心建设项目。

2.提升环境品质

京杭大运河(嘉兴秀洲示范段)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新塍塘路跨秀湖桥梁工程、火炬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秀洲大道改扩建,启动秀水大道、茶园路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快主干路快速化。

3.加快推进有机更新

推进运河湾新城城市有机更新一期数字经济谷及配套改造提升工程。

4.加快高端商务项目落地

加快科技青山、闻川科创谷、秀洲数字谷、麒盛科技园重要产业类项目建设。

抢抓“更名”契机,“区政合一”放大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辐射作用。借鉴苏州、无锡、常州国家高新区发展思路,以国家高新区为主体,推动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秀洲区“区政合一”,形成“13N”的发展格局。“1”是把秀洲区全域变为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是把高新区划分为先进制造、商务科创、临空经济三大功能区;“N”是以五镇、两街道为载体,建设若干个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园,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放大招商效应、增强辐射带动,力争2025年晋级全国高新区50强。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健康经济为主导,做强光伏新能源、光电信息、健康医疗、数字化服务等产业。加强与周边高新区开展新能源、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链共建的合作。

专栏2:高新区能级提升近期重点工程

1.推进“腾笼换鸟”,突出空间要素供给

大力推进新塍大道东侧、中山西路南侧、洪高路两侧等区块攻坚腾退,力争到2025年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家,腾退土地总面积3000亩。

2.推进重点产业扩能升级

重点推进阿特斯组件二期、福莱特扩能达产,加快圆通航空总部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设智联健康产业园等项目。

3.深化产业链招商

围绕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健康经济三大新兴产业,创新招商模式,深化产业链招商。聚力招引光伏新能源、智联健康、智能传感、高端装备、智能汽车、光电信息等产业项目及总部经济项目,加快“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高地。推动福莱特、阿特斯、隆基等光伏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强链延链,加快光伏产业综合配套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4.实施道路交通提升工程

实施新塍大道跨杭州塘大桥工程、新塍大道(杭州塘-中山西路)道路改造工程、中山西路(象贤大桥—新高路)道路改造工程、新塍大道北段拓宽工程(东升西路—兴镇路),优化交通通行能力。

示范区规划协调区以天鹅湖未来科学城为核心,包括油车港镇和王江泾镇。主动与示范区同频共振,强化湖荡湿地生态禀赋和科创资源优势联动,全力打造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长三角最优的高水准创新经济引领区、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城乡融合示范区。

借鉴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经验,积极对接示范区,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生态湖区、高教校区、科技园区、人才社区“四区融合共生”的应用型科技创新高地。

加强与示范区联合提升科创合力。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所需,围绕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十大创新研究中心,整合浙大嘉兴研究院、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研究院等,招引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集聚,做强秀水科创联盟,积极联动示范区祥符荡科创中心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领域联合科研,提升创新综合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强化人才链产业链高度适配。积极争取加入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才联盟,放大秀水科创联盟的人才培养与联动吸引作用,依托优美的湖区生态资源和优惠政策,锻造与产业链分工高度适配、与创新链构建吻合的人才链,以人才链哺育产业链创新链。

建设与示范区同品质的创新生态服务。打造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集成一站式政策、金融、资源、企业服务平台。完善天鹅湖周边高品质生态环境、交通组织、卫生教育、商业配套功能,共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创平台。

专栏3: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四区融合”发展导向

生态湖区:厚植银杏天鹅湖自然生态景观底色,提升生态服务价值。

高教校区: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十大创新研究中心为核心,汇聚、培育各类人才,全力支持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打造省部级实验室。

科技园区:放大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的人才培养与联动吸引作用,依托优美的湖区生态资源和优惠政策,推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集聚,汇聚各类人才,打造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创研发总部区。

人才社区:加快建设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油车港中学(麟湖校区)、陈家坝未来社区、年轻化科创交流空间、高端康养机构,配套高品质住宅板块,加快铸就高品质人才社区。

与示范区统一生态管控标准,提升协调区生态本底品质。融入示范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牵手”嘉善县、吴江区两大毗邻示范区区域,开展生态环保协作。以运河湾综保工程为牵引,实施水环境联治与修复,实现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

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湿地生态保护,夯实湿地生态价值。积极推动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湿地生态保护合作,聚焦湿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旅联动等领域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技术探讨、项目对接、实地示范等,有力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融入示范区历史文化保护空间格局,共建江南运河历史文化带。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长虹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船会”、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一里街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以江南运河历史水路为脉络,重点提质发展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

参考示范区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准入实施清单。参考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制度,优化完善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导向的产业准入管理清单,引导协调区“低散污”企业的腾退整改。重点推进闻川科创园低效用地更新,建设长三角能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

对标示范区配置标准,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加快交通设施与示范区直连直通,实现公交互通、道路畅通,谋划轨道交通联系水乡客厅及苏州南站,争取嘉兴至平望城际铁路在秀水新区设站。参考示范区建设标准,以社区生活圈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全面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以嘉兴机场为核心,周边约1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嘉兴市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机场核心+多式联运+先进制造”为基础,增强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将临空示范区打造成为嘉兴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全力保障机场建设,全面加快主体工程、圆通嘉兴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设进度。嘉兴机场快速链入都市圈轨道网络,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集聚高地,规划航空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强化与高铁新城功能联系、交通联动和要素流通,构建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打造国家级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基地、国际航空枢纽服务核心。到2035年,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链接全球80个航点,空运货量达到135万吨/年,嘉兴临空示范区全类型货运量达到3000万吨。

借势机场效应,推动空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临空产业体系,成为秀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全面链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争取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深化以商引商,力争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打造临空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临空制造、现代商贸物流、航空服务产业。建设航空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航空培训基地、航空维修基地等。到2035年,临空经济的内生动力初步形成,全区总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

重点构建2小时快速航空物流服务圈。嘉兴机场周边80km范围产业发达,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已集聚与航空物流紧密关联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时尚奢侈品、食品生鲜等业态,市场空间潜力大。谋划机场外围交通体系,形成“三枢纽五互通六通道”,建设形成以机场为中心的2小时货运交通服务圈。

图2嘉兴机场2小时空港服务圈示意图

专栏4:机场外围“三枢纽五互通六通道”交通体系

1.三枢纽:以嘉兴现代物流园为主,聚焦高端物流集聚区建设;以圆通东方天地港为主,打造航空物流枢纽;以马王塘铁路物流基地为主,争取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2.五互通:常台高速秀洲、马家浜、南湖、王店东互通、沪杭高速王店互通

3.六通道:桐乡大道快速化射线、524国道洪合至王店改扩建、嘉兴至海宁快速化射线、万国路东接百川路、320国道改线、新塍大道跨杭州塘大桥

积极向上对接,强化各项措施,推进嘉兴机场口岸开放、嘉兴综合保税区增设C区,并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改革试点,国际邮件互换局、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事项落地。主动对接上海、杭州等机场口岸,协调建立“口岸互认互通”机制,共建长三角以协同运行和互补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级机场群体系。推进嘉兴机场与嘉兴港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互认互通,共同促进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的集聚发展。

王店镇聚焦智能家居、现代物流产业基础,主攻健康经济(智能家居及综合解决方案)、装饰新材料产业。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等,加大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国家级物流园区,打造以“公铁水空”四式联运体系为支撑的制造业供应链产业园。

2.洪合镇

洪合镇聚焦光电产业、毛衫时尚产业优势,拓展发展光电产业主导的数字经济(光学元器件、新一代显示通信、半导体光刻等),结合嘉兴机场建设,积极引进临空制造产业。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光电产业研究院、秀水光谷,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光电项目,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光电研发平台。

新塍镇围绕智能厨具、未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有效用地腾退,深化与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等平台合作,打造健康食品产业园。挖掘千年古镇历史文化,谋划新塍特色空间,加快推进东北大街开街运营,擦亮“党建引领、田园古镇、江南美食”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长三角人居古镇样板。

王江泾镇以中国睡谷、闻川科创园为载体,主攻智能家居基地建设,加速产业链高端企业入驻。深化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秀洲创新中心合作,打造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区、世界级湿地湖区、城乡融合先行地。

油车港镇聚力“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主攻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装备、健康食品领域。加快北京理工大学“两院一园”、“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引进龙头企业研发总部,鼓励外资企业、国际知名大学在天鹅湖科技城设立科研大楼、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等,打造最美科创湖区、新兴产业园区。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纲要“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十大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战略部署,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四大绿色创新经济导向,秀洲区以强链、补链、融链为重点,通过精准聚焦、链式拓展、协同布局,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协同体系。聚焦现代农业、低碳经济、健康经济、数字经济,打造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助力长三角现代化产业跃迁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位势。

积极融入示范区嘉善西部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农业示范区,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助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到2025年,秀洲区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稳定在1.5:1以内,确保完成粮食年播种面积31.5万亩,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5万吨,农业总产值超32亿元,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个,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特色农业强镇3个。

建设秀洲区现代种业创新园,打造以科研创新服务为重点的全产业链综合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种业创新投入,聚力开展重点种源协作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增强良种试验推广体系建设,把秀洲打造成为立足长三角、辐射服务全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创新“硅谷”和特色种业“种都”。

依托粮油、水产、瓜菜、水果、农旅及稻渔综合种养主导产业,规划形成“六区七园”总体产业布局。推进农业“接二连三”,重点打造稻米(粽子)、青鱼和莲藕、果蔬4条超亿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精品化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创意加工,促进加工点景区化,延长产业链;结合嘉兴机场空港枢纽,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秀洲区农产品全球化;实施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以秀洲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稻渔共生”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业创新孵化园和特色农业产业强镇为“芯”的“一核四芯”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对标国际一流、引领未来发展的现代农业高能级产业平台,支持禾天下万亩数智农业产业示范园构建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新样板和浙北种业高地。

面向长三角高端农产品需求,深化“绿秀洲”区域品牌建设,培育高品质、定制化的高端区域农产品品牌。加强农超对接,建立全球销售网络,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优质农产品附加值。扶持一批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快速融入长三角农业经济圈。支持五芳斋、味德丰、美之奥种业等特色龙头企业打造覆盖长三角、领先全中国的产业布局,支持东兴奶牛场开展科学育种、牛奶加工,打造长三角农文旅基地。

推动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强链延链,打造光伏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围绕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消纳、电网管理等能源管理环节,大力发展LED芯片、发光组件、新型显示器等光电应用产品,打造覆盖“电池片+光伏玻璃+配套产品+组件”全产业链的全国光伏新能源产业高地。到2025年,秀洲区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培育规模超100亿企业4家,打造“中国光伏科技城”。

自主创新赋能,形成长三角光伏产业链引领地位。放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作用,激发福莱特等龙头企业的集群创新活力,主动搭建长三角光伏产业联盟,深化与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攻克光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组织行业标准化制定,打造全球光伏产业技术新高地、新能源技术应用开发领先地。

专栏4:秀洲区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导向

重点加快光伏玻璃、单晶硅片等光伏材料新产品开发:形成大尺寸玻璃、超薄玻璃、差异化组件、大面积高效硅薄膜电池组件等新产品优势,提升产业能效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拓展产业链中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布局:重点引进培育高效晶硅电池、新型薄膜电池、储能、逆变器、光伏控制设备、发电系统及光伏运维设备产业。

发展分布式光伏设备发电组件:对接国家能源电网、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龙头企业,引进智能微电网设备配套企业,鼓励开展基于BIPV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

围绕光伏、氢能、储能、光电等领域对能源新材料的需求,重点布局LNG储罐、EVA胶、隔膜、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高附加值环节。积极招引光刻胶、靶材等前沿电子信息新材料。

拓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发展光电信息等标志性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造转型,打造以光电信息、数字化服务、数字产业化为重点的500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形成秀洲区数字经济新优势。

发挥蓝特光学、中润光学等企业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深化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秀水光谷园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展光电产业链,推动光学元器件向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延伸。

专栏5:秀洲区光学产业拓展发展导向

1.强化精密光学加工能力

做优镜片、滤光片等光学元器件,开发超精密非球面和自由曲面透镜、超透镜、AR光波导等高端光学元器件。拓展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驾驶、生物识别、数字安防、高清摄像等领域的新型光学传感器、元器件。

2.推动向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延伸

集成发展精密光学镜头、模组和设备,打造全产业链能力。结合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下游智能安防设备、专用摄像摄影装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环节。

以桃园数字产业谷为重点平台,深入推进与中国电科集团、北理工长三院(嘉兴)、嘉科电子、中电科嘉兴智慧应用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柔电院合作,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安防和政企信息化、柔性电子等领域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打造央地合作数字经济标杆平台。加速推进技术“军转民”,开展5G、物联网、微波、北斗等通信模块和设备研发生产。

大力发展区域一体的产业链互联网合作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联动打造光伏、光电、智能家居等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无缝对接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外链”。积极融入一体化,共同提升长三角“智能+”服务效能,促进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组建行业数字化供应商库,推广应用柔性化定制、智能化解决方案、共享生产平台等新智造模式,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内链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推进时尚纺织产业、智能家居块状经济智能化转型,建设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到2025年,争创省级以上未来工厂、智能工厂8家以上,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抢抓大健康市场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以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为核心的健康经济,积极融入一体化智能家居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等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到2025年,健康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力争冲刺500亿元,智能家居品牌全球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完善智能家居场景解决方案。依托王江泾智能家居产业园、王店智能家居小镇,积极开发智能电动床、智能电动沙发、智能家装等多功能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推进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鼓励麒盛、顾家等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家居行业通信协议标准制定,研发统一、开源、兼容的智能家居互联互通云平台,实现智能设备互通互联。引领组织长三角智能家居企业形成产业应用生态,基于平台合理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不断完善智能场景解决方案。

深度参与区域康养事业发展。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优势,放大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的销售总部、子公司麒盛数据(上海)有限公司资源优势,打造集研发、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秀洲智能家居上海联络总部,并积极深度参与长三角康养事业。

2.资源整合做强健康医疗产业链

主动对接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嘉善祥符荡科创中心,加快完善秀洲健康医疗产业链,加速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扶持聚焦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产业。依托德沃康·秀洲健康医疗产业项目,联动整合长三角资源向整体医护解决方案的医疗物联网平台服务延伸。扶持德康医疗等本地企业做强做大,引进高端医药制剂和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重点发展拓展高端医用材料、医药制剂产品。持续深化推进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发展,密切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华东理工药学院的产研对接,加快发展创新药孵化、公共实验室研发服务,吸引上海高校孵化企业落地秀洲。

专栏6:秀洲区健康医疗产业产业链发展导向

1.发展医疗物联网平台服务

聚焦“互联网+健康”发展趋势,加快5G、AI、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在整体医护解决方案的应用,聚焦护理闭环的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的高端ICU病床,推动长三角资源向医疗物联网平台服务延伸。

2.拓展高端医用材料和医药制剂

植介入器械、智能医疗设备、医用机器人、医疗辅材等领域。积极开发生物合金、生物陶瓷、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涂层材料、人体组织器官修复再生材料、医用胶等生物医用材料,加快推动各类骨替代及修复材料、人工关节、心血管系统及支架材料、人工器官等医用定制植入物产品研发和应用。

奋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把握嘉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嘉兴机场航空物流优势,推动秀洲区物流产业提质升级发展,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效的供应链支撑。

积极培育临空服务产业。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机遇,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中国商飞客户服务训练基地项目和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带动,探索构建以航空物流为核心的临空服务体系,延伸带动发展国际健康医疗服务、时尚会展等临空服务型产业发展。

做优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建设运河湾新城商务科创湖区,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引育领军型创新企业,招引长三角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总部等落户秀洲,以做强地瓜经济的“根茎”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提高专业化商务服务水平。聚焦企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人力资源、法律服务、咨询评估、信息技术、会展服务等,推动专业服务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专栏7:秀洲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重点导向

1.现代综合物流

以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带动,建设共享型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供应链物流配置中心和服务“双循环”的枢纽经济高地。强化物流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等融合,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快递物流、科技物流、冷链物流、区域配送五大产业,着力培育物流总部经济、物流金融、物流咨询等产业。

2.临空服务业

以航空物流为核心,航空维修服务、航空培训、航空商务、通用航空及航司总部服务为主的临空服务体系,延伸带动发展国际健康医疗服务、时尚会展等临空服务型产业发展。

3.商务服务业

人力资源服务:以嘉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引导人力资源企业拓展高端人才服务、人才猎头和人才测评等领域,力争推动嘉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

法律服务:研究制订促进法律服务发展的专门支持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和法律咨询机构,吸引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创业团队落户秀洲。

咨询服务:重视资产评估、会计审计、认证鉴证、投资论证等行业经济咨询服务机构发展。

信息技术服务:引育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重点发展基于信息网络的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管理、基于数字平台的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融合湿地、古镇、古村以及水乡田园等优势资源,深化旅游合作共融发展,共同打造大运河江南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旅品牌,建设长三角旅游度假目的地。

实施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整治工程,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秀洲段)和大运河诗路带建设为引领,重点提升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丰富运河文化体验、生态湿地观光、水上运动、自然研学、文化演艺、乡村文创等业态,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江南文化秀洲典范,成为秀洲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

实施古镇保护开发工程,共同构建国内一流古镇群落。把握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机遇,积极参与组建“沪苏浙大运河文化带古镇发展联盟”。推进新塍镇和嘉善西塘镇、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古镇串点成线,深入挖掘“吴根越角”历史人文内涵,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发展“古镇文化体验+温泉养生度假+田园食养休闲”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打造古镇旅游精品线路。

推进文旅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强与示范区吴江区、嘉善县在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合作,深化古镇、乡村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以共同组织旅游发布会、推介会发布形式,联合推出运河之韵、东方古镇、魅力乡村等文旅品牌,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

专栏8:秀洲区共融发展文旅产业重点工程

1.运河湿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工程

谋划打造运河二十四景:闻湖问柳、水上婚礼、刘公忆思、一里古街、陶仓稻影、长虹卧波、倭墩浜遗址、东禅晨钟、月下蓝荷、富水澄油、天鹅杏湖、马厍老街、造船世家水运服务区、工业记忆公园、秀湖花语、秀清物语、西施学绣、运河丝语、粽香人家、高照粮仓、鳌山灯彩、陡门古镇、本觉禅寺、梨花春绣、项氏画院。

度假区提升工程:整合提升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汇集文化体验、休闲游憩、水上运动、湿地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长三角高品质文化体验型旅游度假胜地。

节庆活动:“1+N”江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渔文化节、农民画艺术节、江南网船会、荷花节、朱彝尊赏梅文化旅游节、新塍元宵民俗文化节·鳌山灯会等。

2.长三角景区镇建设工程

实施景区镇“微改造、精提升”,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乡创体验等融合提升。王店镇打造梅溪田园特色小镇并建设朱彝尊文化园,洪合镇打造吴越文化、红色文化体验基地,新塍镇打响江南美食小镇名气,王江泾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特色,油车港镇打造农民画文化金名片。

3.特色乡村旅游建设工程

实施农旅融合,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业态,建设一批农业旅游园区、A级景区村庄、采摘基地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和附加值。以康和桥村以“知青文化”为主题、镇中村朱彝尊故里、古塘村蛙偶共富乐园、胜丰村麟湖画乡非遗、红联村牛花花小镇、潘家浜村水乡田园为特色,构建多元化特色乡村旅游示范。

第五章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

铁路网规划。区域轨道交通网重点加强协调区与示范区、水乡客厅的轨道联系,接入苏州市域轨道网。构建形成“1+1+1+4”区域轨道网,进一步优化线位和站点布局,加快推进建设,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市域轨道规划。构建由内部2条轨道+外部4条轨道组成的城市内部轨道网。内部为嘉兴至桐乡线、嘉兴至海宁线,外部为水乡旅游线、沪嘉城际(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兴至平湖线及嘉兴至海盐线,形成以机场为核心,联系乌镇、海宁、平湖的内部轨道交通网。

主动接入杭州湾货运铁路支线。规划沪昆线货运功能外绕至杭州湾货运铁路,争取沪乍杭货运线接入王店站,推进马王塘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同步预留货运支线并进一步延伸至嘉兴机场,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

专栏9: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体系

1.“1+1+1+4”铁路网规划:

1条磁悬浮:争取沪杭磁悬浮北线,在秀洲区设立运河湾新城站;

1条高铁/城际铁路(嘉湖铁路,设嘉兴机场站);

1条普通铁路(沪昆铁路,争取设王店站);

4条高速铁路(沪杭铁路、沪苏湖铁路(可利用)、沪乍杭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秀洲区内均无设站)

2.“2+4”市域轨道规划:

内部为嘉乌线(嘉兴机场-乌镇)、嘉兴至海宁线(王江泾-秀水新城-嘉兴南-杭海城际),外部为水乡旅游线、嘉兴至枫南线及支线、嘉兴至平湖线、嘉兴至海盐县。

3.谋划干线通道,形成到高铁站等主要枢纽点的通道

一是适时启动建设212省道一期(07省道至嘉善界段)工作,争取与嘉兴北站同步建成;二是谋划丁陶公路延伸线线型,快速联系周边规划及现有苏州南站(在建)、盛泽西站(在建)、嘉兴北站(在建)、嘉兴站、嘉兴南站5个枢纽,谋划干线通道,发挥“枢纽+通道”的综合效应。

图3秀洲区铁路网规划图

图4秀洲区城市内部轨道网络规划图

强化“两横一纵一连”高速公路网,提高高速公路外联通行能力。实施乍嘉苏高速公路(南湖互通至浙苏界)改扩建,秀洲城区段以高架形式整体抬高,拓宽至双向8车道,在高速下建设城市道路,打通周边路网,增强乍嘉苏高速两侧区域的一体性。

构建“一纵三横”国省道干线路网,加强融入长三角主通道建设。“一纵”即524国道,按照快速化通道的要求加快建设,构建区内纵向干线通道,并与示范区吴江区相连通。“三横”即320国道、规划212省道以及规划302省道,推动212省道(嘉善至余杭公路)建设,加密秀洲区域北部横向通道,通过连通嘉善县与桐乡市,进一步加强秀洲与上海、杭州两大都市的联系。远期谋划320国道南迁方案以及规划302省道,在区内南部形成新的横向通道。

加快实施“一环五射”,构建快速通道体系。一是加快衔接市域快速路体系,打造秀洲区“一环五射”快速通道。一环即G524、S212,串联一主城、一枢纽、四城镇,以及产业功能区,强化“114”总体布局的交通支撑;五射即东方路、S207、东升西路、桐乡大道、嘉海公路五条道路快速化改造,向内接驳市区快速路环线,推动运河湾新城融入城市总体版图,向外直达吴江、桐乡、海宁,建立对外快速通道。

图5秀洲区快速路网示意图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打通区界“断头路”、“梗阻路”。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对接,打造与江苏对接的省际通道,与桐乡市、海宁市、南湖区、嘉善县对接的跨县通道,并借助与以上地区连通的路网,实现秀洲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

图6秀洲区公路网规划图

专栏10: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公路交通体系

“两横一纵一连”高速公路网:

两横:S12申嘉湖高速和G60沪昆高速;

一纵:G1522常台高速;

一连:S11乍嘉苏高速。

“一纵三横”干线公路网:

一纵:524国道,构建区内纵向干线通道,并与示范区吴江区相连通;

三横:320国道、规划212省道以及规划302省道。

三条快速通道:

东升西路快速路射线;

东方路-油黎公路快速化改造;

桐乡大道射线建设。

区界外联互联互通节点:

与江苏对接的七大出口(嘉铜公路、新盛公路、中心大道-S212、南三环-青荷路、524国道、07省道、油黎公路);

与桐乡对接的六大出口(嘉善至余杭公路、嘉湖公路、G320(桐乡大道)、320老国道、平湖至安吉公路、G320南迁);

与嘉善对接的四大出口(大坝至陶庄公路、嘉善至余杭公路、秀洲至仙居公路、320国道);

与海宁对接的三大出口(洪硖公路、嘉海公路、524国道),并且均达到二级及以上。

提高港航发展综合水平。秀洲区构建五条千吨级三级骨干航道,即京杭运河、湖嘉申线、杭申线、乍嘉苏线以及长水塘,着力提升水运整体实力,积极开拓水运经济市场。

完善区域码头布局。对中小规划和私有码头进行整治,完善公建码头布局,建设四大内河作业区。结合湖嘉申航道,规划桃园作业区、秀水作业区(南虹码头);结合杭申线建设高新作业区(高新码头、洪合码头),服务空港区域、高新区南部区域及洪合镇;依托长水塘建设王店作业区(王店顾家埭码头、公铁水码头),服务嘉兴现代产业园。

图7秀洲区水运航道建设规划图

加快推进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建设圆通嘉兴全球性航空物流枢纽项目。机场定位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物流科技公司入驻,链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实现与周边综合型航空枢纽错位发展,将嘉兴空港建成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多式联运航空物流枢纽。机场货运枢纽与铁路物流基地(马王塘站)、内河公共作业区共同组成秀洲区多式联运货运枢纽体系。与嘉湖铁路衔接实现空铁联运,与快速通道体系衔接高速公路网实现公空联运,将嘉兴机场打造为国际空港多式联运中心,有效支撑临空经济、联运产业发展。

围绕三大创新主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和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构建承载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的平台体系,促进区域创新融合发展。

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应用型创新平台作用。依托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嘉兴光伏科创园等科技创新载体,面向国际国内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提供产业集成创新。探索沿东升西路布局创新研发型节点、创新制造型节点和创新服务型节点,以浙大嘉兴研究院、中科环境科技研究院(嘉兴)、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等为支撑,高质量打造G60科创走廊秀洲节点。

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充分发挥秀洲区源头创新的主平台作用。以“企业总部+研究院+人才社区”理念,积极融入嘉兴市“科创湖区”布局。以北理工长三院(嘉兴)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加快集聚各类实验室、高端研发机构、科研基础设施等战略性科技力量,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新技术、新科技研发高地。建设麟湖智谷人才生态圈,鼓励外资企业、国际知名大学在天鹅湖未来科学城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与合作办公室,依托“上海人才飞地——秀水新区上海创新中心”,积极承接溢沪科创资源,加快建设天鹅湖研究科创总部展览馆,将天鹅湖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嘉兴深度参与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核心科创平台。

临空经济示范区重点培育“航空物流服务+高端制造”专业创新链。强化对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与制造业、农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融合的创新服务,构建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格局。依托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加快推动光电科学研究工作站、洪合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建设,构建功能布局齐全、高端要素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服务完善的光电科创产业园。

高标准打造众创空间。重点依托“零·一智慧谷”、“贝壳咖啡”、瀚海嘉兴国际创新中心等众创空间资源,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建成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开展活动营造双创氛围,围绕秀洲区优势和新兴产业,鼓励众创空间牵头组织面向长三角区域创业者的沙龙、培训以及大赛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交流,打造区域内良好的双创环境。

高规格建设孵化平台。依托区内光伏科创园、嘉科孵化器等现有孵化平台,培育一批与光伏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有密切关联度的专业孵化器。着力打造“创新孵化+产业加速+科技金融+股权投资”联动的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体系。积极建设域外孵化器、科创飞地等平台,对接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优质的创新资源,实行“虚拟注册在秀洲、创新孵化在当地、产业化在秀洲”的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

专栏11:主导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工程

目标:按照“一产业—一综合体—一研究院”的发展思路,实现主导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

举措:坚持政府搭建、企业主导、市场运营的方式,吸引更多科技服务机构在综合体集聚,充分发挥综合体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能力。支持综合体配套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院,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提升综合体运营效率,支持有条件的综合体争创省、市标杆,推动综合体赋能各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作为增强秀洲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协作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

全面推进大校名院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浙大嘉兴研究院“一院三中心”、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等区域创新协作平台载体建设。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共建秀洲创新中心,实施“深根计划”,全方位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联动发展平台体系,推进“院、校、地、企”创新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提升全区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创新载体的互动合作关系。

促进高端科研人才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院、校、地、企”合作优势,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流动机制,鼓励高端人才在研究院与企业的双向流动,力争全职引进一批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实施研究院专家与企业一对一的“首席技术顾问”机制,深度开展院企合作,提升企业研发实力。鼓励研究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工作站,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与研究院、高校共建一批大学生实习基地。

促进高端科创成果在秀洲转化。深化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聚焦数字经济、健康经济和低碳经济等产业领域,鼓励企业与研究院双向驱动,共同实施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坚。充分发挥“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作用,打造全球化、平台化、常态化的路演品牌。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秀洲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的资源纽带作用,搭建各类双向合作交流平台。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全面深化构建城市人才品牌体系,打响“秀水泱泱·智汇秀洲”招才引智品牌和“才遇秀美·近悦远来”人才服务品牌,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量,人才平台建设提能增效,全力打造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人才蓄水池。

构建全球招才引智渠道。加快建立秀洲科创人才集团,与人才办、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市场化战略合作伙伴协同打造“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加大与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力度,围绕光伏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需求引进海内外人才。鼓励全区企事业单位和新型研发机构在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延伸人才工作阵地,就地吸引和使用当地人才。

构建精准有效政策体系。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和秀洲重点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用好海外引才计划、特殊支持计划、“星耀南湖”人才计划以及“青创之城”大学生新政和“秀水工匠”高技能人才新政等政策,构建覆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发展基础人才等全谱系人才队伍的政策体系。

构建招才引智品牌体系。通过组织一系列全国名校、高校专场硕博、重点本科等人才招引活动,继续擦亮“秀水泱泱·智汇秀洲”招才引智品牌,形成长三角地区联动、各具特色的引才活动体系。建立重点人才项目引进管理制度和领军人才企业发展助推机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才项目开展分层分类跟踪服务,推动人才项目发展壮大。

构建高质高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才遇秀美·近悦远来”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迭代升级“秀洲人才码”数字化服务载体,坚持“产城人”融合理念,持续优化产业、科创、文化、生活等功能布局,加大安居、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资源供给,建设营智环境综合最优区,不断提升秀洲人才服务比较优势。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标准化。全面对标示范区以及上海五大新城公共服务配给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依托15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建设,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协作联动,推动秀洲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示范区实现无差别。

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示范区内互认互通的民生档案,实现跨区信息流通和共享。深入推动医保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率和结算率。探索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养老服务互认互通的政策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合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探索参与区域共建长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

协作发展优质均衡的“美好优学”。对照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配合开展监测评估,引导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嘉兴教育学院的合作,引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深化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谋划引进长三角一流国际化学校,提升区域教育协作发展水平。深化与上海音乐学院、绿城育华教育集团等合作,打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联合盛泽、枫泾等地共同打造长三角社区教育联盟。推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落地。加大长三角一体化高层次人才结对培育力度,深化与长三角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开展名优教师、未来校长培养工程,优化优秀教师结构性流动。

加快提升优质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围绕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环秀湖”文化核心圈,深化拓展秀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文化礼堂)连心工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示范。因地制宜推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围绕“活力体育、健康秀洲”建设,持续推进体育设施升级、赛事提档、体教融合,提升长三角办赛水平,全面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智慧化体育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15分钟全民健身圈,依托“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平台推进智慧运动版本升级,探索在王江泾、油车港镇开设水上运动项目。

亮出秀洲文化特色品牌。以“诗路画语”为主线,做强“大运河”“朱彝尊·浙西词派”“秀洲农民画”三张文化金名片。做强公共文化新品牌,办好“1+N”江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做精“一镇一品”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中国儿童戏剧节暨秀洲儿童戏剧艺术季。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推动“百姓百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坊落户全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

专栏12:秀洲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1.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每年建成3家左右五星文化礼堂

2.文化品牌培育工程

以“诗路画语”为主线,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做强“大运河”“朱彝尊·浙西词派”“秀洲农民画”三张文化金名片。以“大运河文化节”“朱彝尊文化艺术节”“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及“一镇一品”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节庆活动品牌。

3.“一镇一品”文化活动品牌

王店镇赏梅文化旅游节、洪合镇“槜美洪合”文化节、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鳌山灯会、王江泾镇运河之韵系列活动、油车港镇秀水文化艺术节、新城街道畅想新城都市文化艺术节、高照街道艳阳高照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

推进社会治理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积极参与公平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建设。

联动监督执纪执法。加强一体联动监督,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监督为切口,紧扣“物流通达、提能升级、开放合作”三个关键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重大资金领域、金融领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惠民利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监督,协调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执纪执法协作,强化风腐问题共治,建立健全线索互商、办案协同、成果共享机制,形成惩治腐败合力。将查办案件与推进整改有机结合,从查处个案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事项共议、风险共防”的区域一体化工作格局。

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制定与秀洲区相适应、与区域相衔接的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创业带就业,支持秀洲大企业发展外包体系和设备共享平台,深入推进灵活用工产业园建设,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改革,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适合秀洲产业特色的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积极与周边区域协作开展技能培训、业务交流、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就业和创业人员职业素养。

打造诚信秀洲品牌形象。加强信用建设区域合作,优化区域整体信用环境。聚焦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实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长三角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共享。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与周边区域和上游城市的合作,协同开展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保护监管,建立多方联动的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秀洲区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工作并建立矢量数据库,推进自然保护地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定期开展生态红线区域状况评估,限期清理生态红线区域内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设施。落实永久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联合周边区域从严遏制交界区域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推进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恢复湿地景观,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共同打造江南水乡湖荡群湿地典范。发挥绿道“大动脉”作用,探索跨行政区生态廊道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公铁沿线扩面、水系岸边绿化、城镇园林绿化、村庄绿化示范及林果产业发展五大绿化工程。与上下游城市协同推动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共建重要水系沿岸防护林体系,做好重要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以联合治水、治气为发端,推动建立秀洲、嘉善、吴江三地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推进环境监测数据共享。

推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继续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跨界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健康进一步恢复。持续深化与江苏吴江“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继续巩固原有合作基础,拓宽联防联治模式。

联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配合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深化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园区、行业和区域废气治理,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双控双减”,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优化。进一步完善与嘉善的大气污染防治联保共建机制。

专栏13:秀洲区区域环境联防共治工程

1.与江苏吴江“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

按照与吴江区签订的“江浙治水六方联盟”,充分发挥联合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制定实施交界区域水环境保洁工作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两地水环境治理信息互通机制、联合巡查制度、联席会商制度等,推动交界区域上下游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基层样板。

2.与嘉善的大气污染防治联保共建机制

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全面深化合作,通过健全信息互通机制、联合巡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联席会商制度等,提高民间力量参与度,创建区域一体化大气共治新局面。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协同上、下游城市共同探索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在总结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强化源头防控,加大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提升区域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一体化水平。协同周边区域统一制定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开展区域应急联动。与周边区域就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环保规范和执法规范等内容加强对接,积极参与区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跨区域联合监管模式。协同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调机制。

发挥好规划协调区的优势,以更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高水平走出和高质量引进来,加快落实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推动地方标准统一管理。加强与周边区域标准领域合作,促进各区域间地方标准互通、互认,推动检验检测结果共享和采信,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探索农产品、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的区域统一标准,促进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监管与周边区域的协同。

持续深化“跨省通办”。推进与周边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协作,围绕群众和企业办理频次高、需求强烈的事项,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深化“跨省通办”。按照国务院下发的“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结合秀洲产业链协同方向,摸清需求,锁定跨省通办的目标地,以王江泾、油车港等毗邻镇为突破口,实现多地间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跨省通办。

加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通过增加自助服务终端功能,增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服务,实现常用服务事项一体化跨区域自助通办。通过与省外各地自助服务设备协同,进一步扩大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范围。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建设有需求、可落地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共推政务服务一体化。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完善“无差别全科受理”机制,建立浙里办APP、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服务大厅相结合的多端政务服务模式。深化企业开办“一日办”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积极参与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完善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工作协调机制和窗口协同服务。

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开展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推动高新区率先复制示范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格、继续教育学时和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共享机制并向全区推广。

专栏14: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人才资格互认、共享机制

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

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职称以及继续教育学时可跨省域互认、共享。

2.《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

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统一标准、拉长工作许可时效,一地认定、三地互认。

完善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进现有各类产权交易市场联网交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和披露制度,共建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协同周边区域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实行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加强产权交易信息数据共享,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发挥秀洲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研究审议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积极做好与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合作办、省市发改委的沟通衔接。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理论学习,定期召开全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大会,组织开展长三角一体化专题培训班。

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制约,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制度保障能力。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建立跨区域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选择性借鉴示范区政策,创新谋划适应秀洲区融入一体化发展的基金、税收、金融、土地、能耗、人才等政策,发挥资源要素的助力作用。

(四)强化要素保障

发挥规划协调区优势,积极争取将区域一体化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建设项目清单,争取用地指标保障。高质量有序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融合的土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一体化协调区建设。

围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聘请国内外先进政策、产业领域尖端顾问,汇聚“最强大脑”,形成秀洲区“智囊团”,充分发挥“思想库”“技术库”作用,围绕秀洲区高质量发展,谋划研究更多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积极宣传推介秀洲,为秀洲引荐先进产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

建立秀洲区长三角一体化督查考核体系,健全年度评估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实施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工作机制。发挥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的牵引作用,推动规划整体实施。建立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报告,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

THE END
1.智能家居品牌排行介绍给生活一个智能化设计家用电器智能家居十大品牌排行榜第一名:海尔U-home 海尔U-home是海尔集团在物联网时代推出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它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https://www.to8to.com/yezhu/v91803.html
2.智能家居国内品牌排行榜最新排名,中国智能家居哪个品牌最好中国智能家居哪个品牌最好我之前去过杜玛智能家居体验馆,觉得他那智能家居非常系统全面,看起来有专业,真正体验到智能的乐趣。2,我想了解目前中国智能家居品牌排名前十大有哪些谢谢2012十大智能家居知名品牌,智能家居联盟---行业资讯里的详细介绍的,有安居宝、索博、海http://www.jiebohui.com/znjj/jjwd/206955.html
3.智能家居什么品牌好智能家居品牌有哪些→十大品牌网智能家居什么品牌好?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融合建筑、网络通信、智能家居设备、服务平台,集系统、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它将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连接到一起,不但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https://www.cnpp.cn/focus/34154.html
4.快思聪智能家居系统加盟快思聪智能家居系统加盟费用多少183家门店数 加载中申请加盟 主要产品:智能家居 公司名称:快思聪智能家居系统总部 成立时间:2013-03-13 加盟区域:全国 经营方式:经销,区域,自由代理,区域开发 投资人群:自由创业,在岗投资,现有公司增项,毕业生创业加盟介绍 加盟优势 加盟流程 加盟条件 加盟http://wap.jiameng.com/ksicznhhxtmar/
5.2024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最新智能家居排名分享智能家居行业拥有众多品牌,如何选择一家有品质、信用与服务保障的品牌,成为了众多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米家MIJIA、华为HUAWEI、海尔智家U-home、美的美居、绿米AQARA、涂鸦智能TUYA、YEELIGHT、天猫精灵、小度、萤石EZVIZ等品牌的成功,体现了这些品牌在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创新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优势。https://www.chinabgao.com/brand/77122.html
6.物联网系统中显示屏的主要成员LED显示屏详解物联网大屏丰富的显示内容:LED显示屏可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能够满足物联网系统中多样化的信息显示需求。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LED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则可以显示路况信息、交通指示等。 智能化与互动性的提升 https://blog.csdn.net/AmazIOT/article/details/142780013
7.2024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及品牌推荐(价格+智能设备)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众对家居环境的舒服性、功效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智能家居系统也逐渐取代传统家居模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趋势。那么什么是智能家居呢?智能家居系统有哪些呢?是不是像大部分人认为的装个智能门锁就是智能安防了;装个智能灯泡就是智能照明了;用个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4890172
8.巨人物联加盟巨人物联加盟费多少加盟电话巨人物联加盟优势 巨人总部拥有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用心服务的售后团队,全国3000个服务网点提供“一喊就到”的服务,所售产品一旦出现故障,只要客户一个电话,售后人员立刻上门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巨人物联加盟优势: 拥有自己的底层协议: 巨人智能家居系统的底层协议,能够实现所有产品和主机融合。 http://www.1637.com/jurenwulian/
9.小米智能家居加盟小米智能家居体验店是一个大品牌,各方面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不仅拥有完善的销售系统和管理体系,也拥有专门的物流服务部,专门负责加盟店的订单核对和产品配送。独家的物流渠道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更能保障加盟店的产品及时更新,提高用户满意度。 5、媒体广告支持 总部在全国各大媒体投放广告,增加小米智能家居体验店品牌知https://www.jiamengfei.com/xm/80410
10.智能家居十大品牌排行榜智能家居十大品牌,智能家居哪个品牌好?智能家居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智能家居品牌?智能家居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中国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智能家居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智能家居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选择智能家居https://mip.chinapp.com/paihang/zhinengjiaju
11.智能家居什么牌子好?10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买智能家居设备选择什么牌子的好呢?本文将奉上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包括华为、小米、美的、海尔、安居宝、海信、霍尼韦尔、快思聪、罗格朗、瑞朗十大品牌。若问智能家居设备哪款值得买的话,文中还有各个品牌的热门智能家居设备推荐。 智能家居系统中我们能够实现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了解信息家电、场https://www.zhizhizhi.com/g/4tt2y
12.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定制,OEM,ODM,品牌定制,生产加工10年磨一剑,本公司具有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器开发,APP开发,智能家居品牌孵化的核心优势,随着4G技术的成熟以及5G技术的民用和商用,万物相连时代的到来;我司是集合研发、生产、安装、售后服务集合于一体的全屋定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给您的家居带来方便、快捷、时尚、品质生活的同时,还给您带来一个创业的机会,提供一个的https://shenzhen0876333.11467.com/
13.十大智能家居品牌及其优势新闻资讯十大智能家居品牌及其优势 智能家居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家居产业。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备传统的生活功能,还具备楼宇、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于一体。 ,管理为一种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生活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界保持顺畅的信息交流,优化人们的生https://www.kangwosi.cn/news/3569.html
14.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海尔UIOT超级智慧家在列智能家居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智能家居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家居行业来说,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https://www.jia360.com/new/11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