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看前些年的业绩(雪球数据截屏):
从2011年到2015年都表现平平,甚至可以用“差”来形容,但2016年开始大幅好转。发生了什么?
于是看了下2013年~2019年的年报。
按年报及招股书数据,推算的内外销营收:
2013年,营收以外销即OEM/ODM为主,当年扣非43.17万,基本不赚钱。
2014年及2015年,内销占比提升,盈利能力也跟着提升,但盈利能力一般。
2016年,内销继续大幅增长,叠加汇率贬值,扣非增长约200%,净利率几乎翻倍。
2017,2018营收和利润平稳增长,但2019年有所回落。
总体上,外销这块业务基本是不赚钱的,利润增长主要靠内销自主品牌。
问题是,外销业务是行业不赚钱,还是只有北鼎不赚钱?
从2017年到2019年,新宝的内外销都逐年增长,毛利率和净利润也跟着逐年增长。
也就是说新宝的外销还是赚钱的,不管内外销毛利率都逐年提升,是规模优势的结果。
推测北鼎的外销之所以不赚钱主要还是由于规模上的劣势,其外销规模在2019年只有新宝的三分之一左右。
再对比2020年半年报的数据:
从数据上看,北鼎今年上半年以内销自主品牌为主,而新宝依然是外销OEM/ODM为主。
内销方面,北鼎的毛利率远超新宝。净利率新宝今年上半年为8.94%,北鼎为16.03%,和内销毛利率的差异差不多,即北鼎的净利率和内销毛利率都约为新宝的1.8倍。
那么,自主品牌凭什么北鼎比新宝盈利能力高这么多呢仅仅是卖得更贵吗?又凭什么卖得更贵呢
在品牌运营方面,两者有什么差异?
再看微博。摩飞依然无处不在地强调”英国“,而北鼎则侧重”高品质“。
虽然调性上,个人更喜欢北鼎,但是增速上,北鼎依然不如摩飞。
2020年上半年,新宝的摩飞国内营收7.2亿,同比增长240%;而北鼎自主品牌营收2.14亿,同比增长70.43%。其中的原因,除了北鼎的产品种类较少之外,另一方面则是营销策略的不同。摩飞不针对特定人群,北鼎定位独立女性。受众群体上,摩飞显然更广。当然,从近期的营销看,北鼎似乎逐渐模糊”独立女性“的定位,而更多地往”品质生活“方面引导,这有利于其消费群体的扩大。第三个原因,新出推出的速度,北鼎慢工出细活,摩飞则要快很多。第四,摩飞走的是爆款策略,北鼎则侧重用户的口碑传播。目前北鼎的用户规模,还不算大,量级有待提高。
但这些,也正是北鼎的成长(增长)空间。
这两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崛起的期望越来越浓,在中低端领域,国内公司已经建树颇多,但是高端依然稀少。未来几年功能性、性价比的消费需求依然会占很大比例,但高品质、有态度有调性的品牌亦会越来越受欢迎。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看好北鼎。